個人資料
法國薰衣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夏日音樂會日記

(2011-09-08 10:56:11) 下一個


最近一周去 Royal AlbertHall BBC Proms 聽了三場音樂會, 耳聞目睹音樂的光彩,生與死的榮耀, 人類向往精神升華, 讚美上帝,還有生命的放生 放養, 當然也親眼目睹了音樂會上的一場騷亂。 感慨很多,也許是感慨太多,在音樂浪潮的衝擊下 目睹人性的陰暗和光明, 忽然覺得有點累,頭緒亂亂的, 不知要寫什麽,可還是想簡要記錄下來作紀念, 趁自己記憶新鮮的時候,就算是音樂日記吧,這也是這個夏天的音樂會體驗和收獲,

01/09/ 2011

以色列愛樂樂團( Israe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指揮:祖賓 梅塔 Zubin Mehta

小提琴: Gil Shaham

Webern : Passacaglia, Op. 1 (11 mins)

Bruch : Violin Concerto No. 1 in G minor (24 mins)

INTERVAL

Albéniz Iberia - Triana; El Puerto; Fête-Dieu à Séville (16 mins)

Rimsky Korsakov : Capriccio espagnol (15 mins)

期待已久的音樂會, 這也是我今年 BBC proms 的最想要去的音樂會,目前世界上多數頂級樂團的音樂會都聽了,如:維也納愛樂樂團,柏林愛樂樂團,倫敦交響樂團, 紐約愛樂樂團 …… 不久會去 Claude Abbado 指揮的, 唯獨聽以色列愛樂樂團的機會不多, 一定要去。

每年都會約我一個朋友去一次 BBC Proms , 第一次是 2009 年, 那次本來是與我的老同一起去的, 誰知她不能去了,就讓這位朋友去, 誰知竟成了我們的不成文的約定,每年一起去 Proms 逍遙, 節目選擇基本是我推薦,她是被動積極響應,雖然我們住得離得不遠,一年在一起的機會也不多, 她的先生是我的老校友。

去年我們一起去聽葡萄牙鋼琴家的肖邦夜曲, 很巧的是 2009 年和今年要聽的樂團不同,指揮都是祖賓 梅塔, 上次看到的梅塔頭發全白了,兩年後的他不知怎麽樣了。

幾乎是準時到達,如果不把平日跑步的底子用上,那天估計會被關在門外了

第一支曲子不很熟,盡管很久以前做了功課了, 有點忘記了, 今晚我更期待的是小提琴和 Rimsky 那支西班牙隨想曲:當當得郎當當當當得郎當當當當得郎當當 … 在心中想起, 非常開心的曲子

第一支曲子還沒結束,突然舞台右上方觀眾席上有人手捧口號標語站起來唱歌,剛開始以為是跟舞台有關的,後來發現不對,是貝多芬的歡樂頌, 每人一個字母:解放巴勒斯坦(英文),男女都有,偏中老年的示威者, 當人們蘇醒過來時, 示威者周圍有人氣憤地去把他們手裏的標語搶走, 但他們周邊的觀眾非常鎮靜,靜候專業人員來幹預,

坐我前排的一對母子, 兒子約 20 歲這樣, 站起來憤怒地朝示威者大喊回擊, 兒子想往騷亂出跑去, 被他母親拉住,《坐下!》,他母親命令道。

兩分鍾後,劇場人員趕到, 把這幫人拖出去, 最後他們幹脆排好隊喊著口號出場。

以為沒事了, 等著聽美美的小提琴協奏曲了, Gil Shaham 正拉了一小段小提琴, 劇場的樓上什麽地方,又在亂喊了,這回是兩位年輕力壯的家夥,劇場人員趕到, 馬上把這兩人拉出去 , 幾乎是抬著四腳朝天的他們出去。一會兒又不遠出又有示威者在嘶喊, 這下觀眾不幹了,齊聲喊《 OUT! 出去, OUT! 出去》 , 劇場人員這時就像《救火隊》一樣趕到, 他們中還有女的, 今天人手怎麽這麽少啊, 這時我也開始氣憤了, 什麽示威也不能來音樂會! 我對周圍的人說, 老英就是能抑製感情, 我周圍的人教養都那麽好, 就是我在說話發言

平靜後 Gil Shaham 又拉起小提琴小提琴協奏曲, 這支小提琴協奏曲不知聽過多少遍, 每次聽每次心都顫抖, 這次度假在海邊跑步都在停在準備功課,這下我聽著, 心情複雜,心更抖, 人怎麽都這樣啊, 什麽都不能侮辱音樂

中場休息回來和朋友交談, 大家都反感這種抗議方式

以為沒事了, 接著西班牙作曲家 Albéniz Iberia 的管弦樂曲之前, 樓上有一組抗議者在喊攪亂音樂會,這回是幾位穿著很 smart 的中年人

最後一支曲子應該平安了吧,曲子開始前有一組抗議人員在行動大喊, 這時整個大廳隻有一個聲音, OUT ! OUT ! 憤怒的人海在喊

盡管音樂會被累次騷擾,但音樂家們沒有一絲驚亂, 當會場騷亂時, 音樂家們各就各位坐著, Shaham 就拿著小提琴謙卑原地地站在那等著, 祖賓梅塔就背對著觀眾站著, 一動沒動,等待一旦安靜就立馬揮棒奏樂,一種大將軍風範

今晚的音樂會,與其說聽音樂, 更是見證了人類曆史長河文明衝突的一霎那, 而音樂依然優美得 有些悲壯 ......

在某處我留言道:

今晚以色列音樂家和指揮祖賓梅塔, 小提琴家 Shaham 精湛的表演和他們的出驚不亂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謝謝他們的一流表演

我去過以色列,去過耶路沙冷, 以色列人的勤勞熱情讓我至今難忘

我也去過阿拉伯國家,阿拉伯人的友好善意給我溫暖

但今晚的抗議太過分, 在音樂廳, 那 7 千無辜和音樂家作人質, 這是對音樂, 對人類的精神的侮辱。

我是這麽寫了, 我不後悔。 抗議可以,在音樂廳門外, 也許我還會加入他們的遊行隊伍,但是音樂廳內,不行, 音樂廳就像我的第二教堂神聖不容侮辱。

04/09/2011

貝多芬莊嚴的彌撒 Beethoven Missa Solemnis (90 mins)

Helena Juntunen soprano (女高音)

Sarah Connolly mezzo-soprano (英國女中音)

Paul Groves tenor (美國男高音)

Matthew Rose bass (美國男低音)

London Philharmonic Choir 倫敦愛樂樂團合唱團

London Symphony Chorus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倫敦交響樂團( LSO )

Sir Colin Davis conductor 指揮:科林 大衛爵士


Missa Solemnis (Beethoven) 2011 BBC Proms 67 - Helena Juntunen soprano, Sarah Connolly mezzo-soprano, Paul Groves tenor, Matthew Rose bass, London Philharmonic Choir, London Symphony Chorus,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Sir Colin Davis conductor- Royal Albert Hall London



這是貝多芬在他最悲哀最窮困潦倒的時候, 離世的四年前寫的,那時他要愛情愛情沒有,要親情沒有,侄兒背離他而去; 要錢沒錢,這時他還能匯集這麽大的能量寫這部莊嚴博大的讚美詩, 還有那麽一段優美的小提琴曲

曾看過貝多芬的傳記,他被後人崇拜為音聖,可他也是一個普通人,喜歡喝酒甚至可說是酗酒, 脾氣暴躁, 可在他在脆弱的時候,卻發出最壯美的呐喊,給後人留下一部永遠吟唱的彌撒經典。

在音樂會上我總在想:人怎樣才能有尊嚴,個體尊嚴和集體尊嚴, 讚美,感恩, 謙卑, 榮耀屬於上帝。人的尊嚴因人因種族因文化而異嗎?

指揮 Colin David 說, 聽貝多芬莊嚴的彌撒,你不一定需要宗教上的信仰, 是, 當彌撒曲第一個音符響, 馬上就可以辨認,那是貝多芬的聲音, 總是帶著光明堅定, 但這次我聽到了那種在上帝麵前,在生命的光芒下的謙卑順服讚美

很感恩能去 Royal Albert Hall 現場聆聽,身臨其境,作為七千觀眾之一,在浩海的音樂中,我感覺在 Royal Albert Hall 自己就像一粒沙子被音樂海浪淹沒, 心靈被衝刷撞擊, 沙子雖細 但快樂尊嚴, 人活得有精神有信念就有尊嚴。

“Together 共同 ”, 很巧, 當天早上去教堂,正好談到 “Together 共同 ” 的概念,牧師問:為什麽大家要來教堂?大家回答五花八門, 牧師最後說:是為了 “Together 共同 ” 讚美,感恩,懺悔, 寬恕 …

對啊,為什麽要去音樂會? 朋友說,在家聽不好嗎?手捧咖啡, 翹起二郎腿聽更舒服,去音樂會也是為了聽鮮活的音樂, 為了共同欣賞感動,共同內疚懺悔共同寬恕讚美感恩。

這樣的音樂值得我用剩下的生命去不斷地聽,確實麵對這樣壯觀的樂隊,合唱隊,這樣的音樂,這樣的讚美, 不論你有無信仰,是什麽信仰,你隻會感謝有幸活著, 感謝音樂,感謝生命, 感恩上蒼,讚美真好,人類能 “Together 共同 ” 讚美能創造奇跡。

音樂會現場實況: http://www.bbc.co.uk/iplayer/episode/b014bh61/BBC_Proms_2011_Beethovens_Missa_Solemnis/  不過三天後會自動消除,還是看上麵的油管吧



05/09/2011
:午間小提琴音樂會

Mozart : Violin Sonata in A major, K526 (22 mins)

Bartók : Violin Sonata No. 1 (34 mins)

Christian Tetzlaff violin

Lars Vogt piano

今年 BBC PromsCadogen Hall 最後一場室內樂,清一色德意誌陣容, 小提琴家 Christian Tetzlaff , 鋼琴家 Lars Vogt 都是德國人, 慢慢的,我很喜歡德國藝術家的表演, 沒有半點張揚,非常專注,隻用音樂和觀眾交流, 本來去這場音樂會是衝著鋼琴家 Lars Vogt 去得,因為去年去了他的音樂會很喜歡, 今年見有他的音樂會就去了,誰知卻讓我喜歡上這位小提琴的演奏,非常精湛, 感受小提琴的 Beauty , 特別是他演奏 Bartok 的小提琴協奏曲, 每一弓都是那麽入木鬆香。他那把小提琴是德國造的, Made in Gemany 。

在 Bartok 的小提琴音樂中, 我感到一種回歸自然, 一種放生,鳥兒要放生,人也需要放生,曾經看過一個介紹某法國藝術家的室內裝飾,收藏很多鳥籠,各式各樣,鳥籠無鳥,籠門張開,主人說,就是想造成自由放生的氣氛。

那天我穿著一條麻質裙子,聽著音樂, 看著紋路起伏的麻線, 很溫暖親切, 自然總讓我感到親切放鬆。

音樂會後帶著小女兒跟這兩位音樂家聊了幾句, 他們使勁逗小女兒說話, 小女兒很嚴肅地聽著, 很隨和的人。

暑假去了一係列 BBC Proms 音樂會,從巴赫的 Goldberg 到巴赫的小提琴 solo , 大小8,9場吧, 隻要在家基本聽每一場的實況收音轉播,聽了很多音樂介紹, 收獲不少, BBC Proms 要到本月 10 號周六結束, 也就是後天,剩下的兩場逍遙音樂會,今晚還有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好像是, 周六 10 號是最後一場,稱為 BBC Proms Last Night ,今年的 last Night 鋼琴手朗郎壓陣, 今年我不去了, 2009 年曾排隊一天等票去 Last Night , 這次就在家聽收音機,看電視轉播, 到時估計我會自由地喝著咖啡翹二郎腿收看,放鬆一下。

不會寫,就流水記錄下來自己的聽音樂的心境, 也許等我很用力老的那天, 俺翻著發黃的筆記本,顫抖地會說,啊,係俺嗎? 真係俺嗎?俺去過BBC Proms, 白字黑字,不係你係誰呢?

平靜地感動中,眼裏閃爍著激動的淚花....

嗯,就是想要這個效果,

謝謝音樂! 謝謝 BBC Proms!

(再上PP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