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762)
2009 (1498)
2010 (796)
2011 (759)
2012 (633)
2013 (449)
2014 (575)
2015 (323)
2016 (276)
2017 (470)
2018 (127)
2023 (1)
(2013年BBC Proms 又要開始了, 而去年在倫敦BBC Proms 馬友友室內音樂會上聽到的拉赫馬尼洛夫大提琴奏鳴曲還依然在我的心中時常回響著... 早上與台灣鄰居一起送孩子去學校的路上,她說起她最近讀到一篇介紹一位大陸鋼琴家的文章,最後我們談到馬友友的音樂,我給她描述我去年去馬友友的音樂會的經曆,我們都覺得在目前的華人音樂家中,馬友友是獨特的,現在製造一個明星對商家也不是很難的事,而馬友友卻不一樣, 他的音樂這麽受歡迎, 不僅僅是他高超的演技, 更是他身上擁有東西方的美德,他獨立的人格,他不停地為東西方社會服務奉獻, 下麵的短文是俺去年寫的)
昨日Bank holiday, 馬友友在倫敦BBC Proms 有一場大提琴演奏會, 清晨做了點家務趕緊搭上了南下的地鐵去Cadogen Hall 等當天的最後100張售票,沒趕上第一班車,心想,糟了,好晚了, 肯定音樂廳前好多人了。
車廂裏, 一位說俄語的老頭跟鄰座小夥子嘰裏呱啦, 不知道他們說什麽,隻見小夥子不停地禮貌點頭, 對麵的我在筆記本上不知在寫什麽,自己寫的字都看不清,frnaco-englo-chico! 估計是在寫前幾日的漏寫的埃及紅海遊記。
發呆休息了一下,聽音樂還沒寫幾行,對麵的小夥下車了, 那位估計是說俄語的老頭手拿camera對著這一大早寥寥無幾的車廂內左右不停的哢嚓, 然後他手拿著一張倫敦地圖向我示意要我幫忙, 他在那說一大通,帶著濃厚的俄語發音腔調,我隻聽懂《溫布爾頓》一字,真是很想幫他,卻又聽不懂,這時才感到能通曉多國語言, 就算是初級水平也是多麽重要,一定要孩子們多學幾門語言。 現在的人出門看世界是這麽容易,可他們不懂我們,我們也不懂他們。
再看這位俄國大伯 (還不一定是俄國的,也很像蒙古的, 或塔基斯坦?),毫無行裝, 兩手空空, 古銅色的皮膚,要麽是在大草原日曬雨淋,要麽是在西域沙漠吹打過的人,神情堅韌, 可這下卻失落在這無助的國際大都市, 看到他失落的眼神,酒氣熏人, 整一個國際級流浪漢似的。
我搖搖頭說聽不懂,再抬頭一看站牌,怎麽搞得,俺坐過站了, 馬上抓起東西,急忙中掃視有沒有忘記東西在座位,就要跳下車,有點晚了,自己被車廂的左右車門咣璫一聲重重夾擊,不怎麽痛,隻聽到俄國老頭大喊:小心!(俺聽懂了), 俺沒動等著車門自動打開,這時門又再打開, 俺知道的,平日經常看到旅客來這一招的。下車後看到他歉意的招手。 還說,又要往回坐,這下音樂會的票還能有戲嗎?
到Cadogen Hall, 以為會有很多人在那了,人不多,我排在第12位, 與我前麵那位英國女孩聊天, 她是在home office 工作的, 住在附近,我們一起聊Proms,旅遊,她說他馬上要去新西蘭旅遊,這次一定要與鯨魚一起遊泳, 自然我也說起最近的收獲。很多時候兩位陌生人因為共同的興趣海闊天空, 2個小時下來到反沒有先前的陌生感了,溝通會消除陌生, 之前我也問她是否幫忙買一張票,並說如果你覺得不願意也沒關係,我說是想讓小女兒也來, 她立即說沒問題。我希望在我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盡量讓孩子來一些頂級音樂家的現場音樂會,每個人最多能買兩張票, 這樣我可以多帶一位i女兒來看華人藝術家馬友友的表演。 沒有散錢,本來想給她我的錢先買,然後我再用剩下的錢買我那兩張,這是偷懶的辦法,最後她建議還是給她單獨5鎊,免得賣票那說不清楚, 又專門去找散錢,這件小事可見英國人做事仔細謹慎。
很奇怪怎麽這麽少人來排隊,海,馬友友的粉絲們還在昏睡?在喝咖啡 在英式早茶 breakfast? 9點過後人開始越來越多,排隊隊伍突然加長,還轉彎了,不少帶小孩來的,也有年輕情侶,老頭老伴手挽手緩步加入, 就100張票,很多人還是買2張德, 隊伍中的一大半都回空手離去, 我們排在前麵的心情感到有點慶幸,又有點悲哀, 為那些興衝衝很晚趕來的人們。
10點賣票開始,氣氛很緊張,被告知很可能沒有票, 不會的, 我們排在這麽前麵的, 工作人員這麽說是怕沒得票的的人心情難過,事先洗腦一下。賣票速度很快,因為當天的票是最便宜的,5鎊錢,要求付現金。 那位英國女孩是對的,清楚給了她錢,免得兩個人在那囉嗦,後麵的人有意見。
得票後再回家接孩子來, 因為太早出門, 想要她們多睡一會,大女兒剛從一年輕人帳篷流行音樂節回來, 在那呼呼補睡。唉,又坐上回家的地鐵,來回2小時, 為了能去自己想去的音樂會折騰一點沒什麽。
再回到Cadogen Hall時, 隻見衣冠楚楚的人們持票入場,門外,還有人在排隊處等退票, 就還有10分鍾就開演了,人們還是那麽整齊地排隊站著, 一場音樂會竟會讓一群人這麽堅定執著。
昨日音樂會就1小時, 以前去過馬友友的音樂會,2009年他帶他的絲綢之路團隊來,那天是晚間10點的音樂會,黑乎乎,又遠根本沒看清什麽, 聽到的音樂擊鼓笛聲西域的琴聲倒是那麽難以忘記,記得一位擊鼓手,最後幹脆把自己的軀體當鼓擊,大腿手臂胸膛肚子也被他打的那麽有音符,回來我自己試了試, 有音無樂,對自己不敢用力下手,不得要領也無節奏。 啊,絲綢之路, 那又是先人們留下的佳話和傳奇了, 思緒奔向天山腳下, 更遠..
第二次去他的音樂會, 是肖邦舒曼誕生200周年音樂會,他和Emmanuel Ax演奏了舒曼,肖邦的大提琴奏鳴曲, 浪漫時代的傳奇
馬友友和英國鋼琴家Kathryn Stott
(俺拍的)
音樂會演奏的曲目
Graham Fitkin
L (10 mins), London Premiere
Egberto Gismonti/Geraldo Carneira
Bodas de prata and Quatro cantos (10 mins)
Rachmaninov
Cello Sonata in G minor (34 mins)
昨日馬友友和Kathryn Stott (鋼琴)一起演奏俄國拉赫曼尼諾夫的大提琴奏鳴曲,這也是我早已盯上的音樂會,去之前做了些功課,這一奏鳴曲的第三樂章時不時在心中某個角落響起, 第一次在現場聽, 昨天坐的位子很棒, 舞台的右側樓上, 馬友友就像是麵對我們演奏, 第一次這麽清楚地看到馬友友現場表演, 他演奏時的表情盡收眼底,不過後來我還是閉上眼睛靜心聽, 喜歡的第三樂章是閉目聽得, 我不知道台上發生了什麽,隻聽到拉式的憂傷, 熱情向我襲來。
音樂會的前半部分是英國作曲家和巴西作曲家的曲子,那是英式霧都裏的爵士跳動,巴西熱帶水珠般的冥想,隨後是拉赫曼尼諾夫熱情憂傷的沉思和掙紮....
掌聲之後以為馬友友會跟大家說說話,沒有,他總是那麽笑容可掬,又回來Encore:真要命是,演奏的是:Morricone: The Mission, 眼淚很不守律地從眼眶跑出來, 刷刷地往下流,流著眼淚看馬友友演奏, 反正這首曲子不長. 其實也是馬友友的電影情緣專輯讓我喜歡上他的音樂,喜歡了他的大提琴,而後是LibertoTango, 然後再是他的巴赫組曲solo, 不論怎麽樣他還是我們這個時代傑出的音樂家.也感謝他的大提琴為我打開了一扇音樂之門
以前是在youtube上看, 這次現場聆聽,看著馬友友演奏,還是覺得眼前的馬友友更讓人覺得真實,音樂會後一些樂迷和家長 帶孩子在門外等候簽名, 至少等了15分鍾吧, 其中有幾位背著大提琴的從門裏走出來跟我們開玩笑說:海,我背上背的這把大提琴不是馬友友的!
最後熟悉的身影出現,馬友友沒有背他的大提琴,助手背著大提琴,他很和氣輕聲地說:這下(簽名)要快,我馬上要去另一處,你們吃飯了嗎?我還沒吃呢。 還是很耐心為大家簽名,我小女兒手拿著節目單讓馬友友簽名,他好和藹, 我也遞上了音樂會票,還有他那張巴赫組曲的CD請他簽名,作為 自己音樂旅行的紀念。
( 馬友友在音樂會票和CD上的簽名)
馬友友匆匆地行走在倫敦街上, 望著他遠去的背影, 我忽然間覺得馬友友怎麽蒼老了許多, 以前看到的畫照都是很大學生looking的,昨日見到的是真真實實的,然而他的音樂給人帶來多少熱情溫情堅強執著, 讓人正視接受自己的脆弱,望著遠去的他倍感:音樂是永久的,而人卻是樸素的無華的,脆弱的...
坐上回家的地鐵,問孩子想不想吃油條,小女兒說想,我們又出來唐人街買油條,陽春白雪心靈的肚子的都要照顧一下, 那賣包子油條的都很熟悉我們這家子了,又買些中國糕點,買油條的大媽說,你買得多,孩子再免費隨便拿個什麽糕點吃吧。 說粵語的大媽,就像街巷鄰裏的大媽一樣可親溫和。
再回到地鐵,地上坐著一個人,目睹他無欲無望的麵孔, 我不敢多看他:他的麵目可能受傷造毀容,行人有的走過後又回去給他錢, 我叫兩位女兒也去他的跟前的錢盒放點錢, 兩位女兒回來,小女兒震驚地半天看著我良久沒說話,她可能有點被嚇著了,大女兒回到我身邊掉淚不已。要讓她們知道人間有好多不容易的人和事,人之間需要同情理解,健康平安又是多麽平實重要。
早上來時地鐵裏遇見到一位說俄語的老頭,下午回去時車廂裏上來幾家子猶太人,父親帶著禮帽,留著長辮子的拖兒帶女的,其中一家四了小男孩一個小女孩,每個孩子脖子上都掛著一個照相機,紙做的,可能他們的父親剛帶著他們去哪做手工活動回來, 這下他們那戴禮帽紮長辮的猶太父親好耐心溫情地嗬護孩子,給兒女們分發點心餅幹,其中兩個小男孩鼻涕長長的,他們拿著餅幹看也沒看地往嘴裏塞, 幾乎是餅幹沾著鼻涕混著吃,不像我們多數中國家庭隻有1個兩個衝頂三個孩子,父母管孩子幾乎是人盯人, 一有鼻涕出現肯定被及時清潔了。
好了,我們起身要下車換車了,坐在我對麵那位留著長長鼻涕吃餅幹的小男孩(估計四,五歲這樣), 他馬上大聲說:爸你快去做,後麵有座位,非常家庭團隊精神,也英國小孩多數不是這樣.
音樂廳,地鐵,大街,買油條包子的小店,人間的熱情溫情憂傷脆弱無處不在,無處不有,這應該與所處的社會是在東方和西方無關,是什麽顏色: 紅色還是藍色白色也無關, 有山有水有人的地方就有人之常情就有溫情憂傷和脆弱的, 就在我們的身邊時時發生流露, 而音樂家用聲音記錄下來,代我們道出人間真情.生活就像一首歌,人生也像音樂會。
(2011年8月29日倫敦)
Chris Botti, Sting, Yo-yo Ma, Dominic Miller - Fragile
If blood will flow when flesh and steel are one
Drying in the color of the evening sun
Tomorrow's rain will wash the stains away
But something in our minds will always stay
Perhaps this final act was meant
To clinch a lifetime's argument
That nothing comes from violence
and nothing ever could
For all those born beneath an angry star
Lest we forget how fragile we are
On and on the rain will fall
Like tears from a star like tears from a star
On and on the rain will say
How fragile we are
How fragile we are
On and on the rain will fall
Like tears from a star like tears from a star
On and on the rain will say
How fragile we are
How fragile we 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