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762)
2009 (1498)
2010 (796)
2011 (759)
2012 (633)
2013 (449)
2014 (575)
2015 (323)
2016 (276)
2017 (470)
2018 (127)
2023 (1)
大女兒暑假和她的英國同學一起去北非摩洛哥《扶貧》, 摩洛哥也不算赤貧,但還是有不少窮的地方,特別是在農村和山區, 女兒她們去的摩洛哥的鄉村, 這是由這邊的一些慈善機構組織的活動。
女兒最初有這個想法,我就說,大學生暑假去國外做誌願者工作?那就去中國啊,中國那麽大,邊遠山區就很需要幫助, 叫舅舅他們幫你安排一個村子不成問題,比如去舅舅他們曾經插隊的地方勞動,去山區瑤寨苗寨幹幹農活教小孩英語法語就好了。 女兒說,媽,我跟你們回中國很多次了,這次我想換一下,去一個完全不同的國家。
最初她們選擇印度,費用比較高,去那得西歐學生也很多, 不一定都要擠著去印度, 摩洛哥相對便宜, 離歐洲比較近, 女兒英語法語都不錯,摩洛哥當地人不少人會說法語, 交流起來也方便。
我和朋友談起這件事,朋友都說:草草要小心啊,叫你女兒趕快取消行程,那邊茉莉花革命鬧得很凶, 遊客去了也是在旅館呆的,不知朋友從哪聽說的。 朋友的意見要考慮,但也不能全聽。
不管,一切照原計劃進行, 都是女兒和同學她們自己聯係訂票的, 我說家裏幫買機票吧,女兒說她自己掏,去咖啡店打工的攢了些錢,讓她去好了。
誰知啟程正值冰島火山活動,這邊的飛機取消航班, 三天後才起飛, 這樣在摩洛哥隻能呆 2 個半星期。
計劃的時候女兒還好,盡管媒體不斷報道北非那邊的緊張氣氛。 可真要啟程時,她打電話給我:《媽, 我有點緊張了》,女兒跟我是很坦誠的,電話裏能感覺到她的焦慮。
《那不行, 票都買了,什麽都安排了, 哪也得走, 哎呀,報紙電視總是說得很嚴重的, 那兒的人不是照樣活》其實我心裏也沒底,但作媽的不能亂陣啊。
臨上飛機在機場女兒寫短信過來,我回她:《複雜中簡單,簡單中複雜, 大膽細心,你會遇到很多驚喜的》。
之前我也給她電話說:去哪都要和同學在一起,你別一人亂跑,小心被賣了哈, 我跟她開玩笑。
我問她要了她同伴家裏的電話,女兒們在前方,媽媽們在後方有事相互聯絡。 那位女孩是蘇格蘭人,父母是蘇格蘭某農場主,女孩是家中六位孩子的老大,學經濟的, 她媽媽叫 Wendy 。 Wendy 人很好隨和, 話沒說完就開始嘿嘿哈哈了。 我聽說過以真人真事:一法國人去蘇格蘭深山裏旅遊,山裏沒公車,一蘇格蘭人就把自己的汽車借給這位陌生的法國遊客的《先進事跡》,也沒打借條。
到了摩洛哥, 女兒 馬上 text 報平安, Wendy 也短信告知。第二天女兒在當地的一商店打電話來說:《媽, 我好想家想你們啊》說著,聲音也哽咽起來
《怎麽了,剛去就想家了,你怎麽 又變得這麽 Baby 了?》我說, 大女兒思維敏捷可又非常重感情。 前兩天看到高年級的畢業生聚會, 她說她很為他們高興,同時也有點傷感, 她是很重友情的女孩。
《好了,你別這樣,等你回來又會想摩洛哥了,別想家了,你再想家,你回來,讓媽去好了, 我好想去那玩啊》, 我逗她,在電話裏她笑了。 剛到一新的國家, 第一次自己洲際出國,去到一個文化習俗地理氣候很不一樣的國家,是一種具大的衝擊, 可也 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 人生經曆的積累。
第二天打電話回來, 女兒好多了, 接著幾天她有時寫 email 來,有時打電話來,有時也沒音信,她 開始忙起來, 主要去孤兒院陪那些小孩玩。
後來當地還組織這幫主要是來自歐洲的大學生們去撒哈拉沙漠露營看落日,騎駱駝, 天啦,這真是浪漫透頂了!女兒說起來神采飛揚, 好高興,去之前她根本都不知道還有這些活動的, 我說你小心一點,別帶太多東西,在外就是安全,別在那追求完美,又丟失東西,上次和同學去西班牙在沙灘上就被偷包了,好在護照分開帶,錢也俺我交代的分散隱蔽,才按時回家。這次 她說:《不會的,我已經買了一個一次性的相機去撒哈拉沙漠》。
過了幾天他們又去摩洛哥某鄉村一山上紮寨露營, 還去一山裏瀑布跳水。 聽上去哪像扶貧工作,簡直就像一場奢侈的異國鄉村遊,讓我都想去。
每次她打電話來時間都很短,都在喊《快, 你們快說,電話快沒有分鍾了》
時間過得好快, 兩個星期一下就過了
去之前我是叫她在那如果看到當地有什麽好看的土造的手工首飾幫買一點,貴的別買,後來見她那麽忙我就沒提了,她問妹妹們要什麽,小妹妹說:要一隻駱駝。 另一妹妹說:裝一點撒哈拉的沙子回來。
女兒回來後,情緒不高,又在想摩洛哥了,我知道她會這樣的,電話跟我說話的時候像剛去摩洛哥第一天那樣在哽咽, 她說:媽,我想那得孤兒們, 你知道那兒的孤兒知道我們每一個誌願者的名字,有一位小孩我知跟她玩了 15 分鍾,過了幾天去, 她就喊我的名字。 那個孤兒中心的工作人員都好友善,對這些來自西歐的大學生很保護。
在女兒網上相片簿上,我看到了她抱摩洛哥小嬰兒的照片,旁邊圍著一些笑得很開心的孤兒們。我也問那些孤兒都是怎麽變孤兒的,好像摩洛哥沒有什麽戰爭啊,女兒告訴我,有位女孩是出生後被母親扔在垃圾桶的,還有一位女孩是受禽獸父親糟蹋的。
女兒一直在自責說,好像都沒有給孤兒們很多幫助。聽到女兒在電話上這麽說,我在這邊的電話也在淚流滿麵,雖然沒去摩洛哥,可以想象那些摩洛哥的孤兒們可愛天真的樣子。 女兒說她的同伴 Lucie 說明年還要去摩洛哥, 我問, Lucie 學什麽的,學經濟的,她喜歡嗎?她說現在不喜歡了。
我問:《Lucie 脾氣很好吧,她媽媽說話那麽溫和》
女兒說《那裏,她以前是很挑剔的女孩,去摩洛哥後她變了。Lucie說還要再去摩洛哥看望那裏的孤兒們》
女兒說摩洛哥看上去並不是那麽窮,我說那你下次就去更赤貧一點的地方吧,她說好, 這次摩洛哥一行隻是一個開頭,別那麽猛,慢慢來吧
女兒也說到在那上街跟小商販殺價的有趣經曆, 還《戰果累累》,在我聽上去好像沒什麽,比她媽差遠了, 但女兒已經很滿足了。 其實這也是跟當地人交流的機會,她們這些女大學生殺價怎麽樣還是比較斯文的。 聽女兒在電話那感慨,我也在感慨, 最後她說:《媽,以前我以為我是很不在乎物質的人,去了摩洛哥以後回來才發現自己還是很在乎物質生活的, 才發現在歐洲的生活是那麽舒適,一下飛機又能用手機,上網, 一切照舊,回到豐富的物質生活裏 》(大概意思)
其實, 女兒是一個很節省的人,不愛亂花錢,除了5,6年前要求買Ipode, 那時我都不知道ipode是什麽,帶去的錢還剩很多有待回來了, 我說換成她二妹,肯定是會全部用光的,自從她上大學後,自己獨立生活,打工,已經知道錢來自不易 。
女兒還說《媽,在摩洛哥時我讀了 Paul Coelho的 Alchemist 很受啟發,明年我想去背包周遊南美》
《那就去啊,年輕就要有夢想》,我說。 前不久我借回來的電影《摩托日記The Motocycle Diaries》(2004) ,她看了很感動,電影中年輕的阿根廷醫學院大學生Ernesto Guevara 南美騎摩托周遊,去麻風病院當誌願者的經曆改變了他的人生觀。 自己的女兒是一個很富有生活激情的人,可她小時候是一位膽小愛哭不愛說話的女孩,現在變得有些感想敢幹了,前不久去倫敦的馬拉鬆比賽做義工,其實就是幫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賽者跑完後提包什麽的,8月底還要去英國附近一個小島的流行搖滾音樂節當義工,去那大家都是搭帳篷的, 非常熱鬧,這樣的搭帳篷的音樂節她已經是第三次去了。
前幾日打電話來說她開始找明年的暑期誌願者工作:她說她發現一個能去亞馬遜熱帶做誌願者的暑期工作,還是免費包住的,夥食也不貴。我在笑她,你包住吧,小心被賣掉。
那天我在法國電視上還看到一位叫Elisa的法國女孩去泰國做誌願者:一幫來自歐美的《公子小姐們》在教練的指揮下,最開始笨笨地潛水,後來非常老練,去深海潛水清理海底垃圾,海帶牙刷去刷海底的海花呢,泰國,世界旅遊熱點,大海裏也積了不少人類《文明垃圾》, 如飲料拉罐,垃圾袋我推薦大女兒去。
說到誌願者,我自己常去的教堂也有很多中年人去第三世界誌願工作的,在世界上有很多點,比如在肯尼亞,最初是教堂裏一位醫生去那工作,看到那很多殘疾小孩被大人扔在家不管,沒法上學, 他就幫助建立了一個殘疾孩子學習中心。 前不久一對年輕夫婦舉家自費去那義工,女的是老師,去那教書,男的自嘲說他就去中心當麵包師就好了,另外還要幫那建立網絡係統, 與他們隨行的還有他們兩個女孩,5歲,7歲(好像),也一起參加父母的誌願活動,這兩位小不點每天早上陪和那些殘疾小孩一起玩,幫助他們, 前不久他們還從肯尼亞傳來錄像,看到那一家特別是兩位小不點誌願者沐浴在非洲富裕的陽光裏,笑得是那麽甜,看來讓人開心的不僅僅是物質享受,更讓人感動的是他們這麽小就學會慷慨助人, 一定會受益終生的,物質享受是有限的,精神享受,自然陽光享受是無邊的。
經濟全球一體化給年輕一代帶來機會也帶來困惑,世界之大也很小,互助已成為共識,越來越多的歐美大學生樂於自費去第三世界扶貧體驗生活,其實這也不是什麽新鮮事,在中國上個世紀的60,70年代眾多高中生一畢業就被送去農村廣闊的天地,與老鄉同吃同住同勞動。很感慨世界上很多東西都在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時間重複,但又不是簡單地重複,難道人類的想象力就是這些了嗎?也許人的思想就像畫畫, 回到原點,相互撞擊都是可能的。
都是地球人,卻又不平等地生活著,為什麽富裕和貧窮總是伴隨著人類?
現在看來今後孩子們的就業環境,生態環境與父輩相比不宜樂觀, 但我想有天地相助, 人類總會有智慧和想象力走出困境的,下一代去貧困國家去當誌願者既是一種生活體驗, 也是下一代他們對今後生活方式,世界的走向的集體反思的好開端吧
他們這次非洲之行與其說是扶貧,更像是世界青年自由組合旅遊體驗生活,去增加對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不同文明和生態的感知,孩子的成長到了一定時候,家教和學校的教育都不夠了,要走向社會,走出國門,而現代發達的交通和通訊給大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夢想,激情,抱負, 理想主義就是年輕的代號,每一代都經曆過,也是人類進步生存所需要的。
當我看到女兒們那麽自由純潔富有思想,無畏無懼,滿腔熱血, 我很高興,可我也不想告訴女兒人生道路的不平坦甚至險惡,因為每次我看一部好電影想與女兒分享,她都會說:《媽你別說下去了,我自己看》。 那就讓孩子自己去體驗生活,嚐試生活吧,生命屬於自己,可好像也不完全屬於自己,生命每個人隻有一次,但好像也不隻一次,人生的機會很有限, 可為人民服務為社會奉獻助人為樂的機會還是很多的, 幫助別人也是幫助自己,其實也是讓人有限的生命有限地放大一下,生命也有此變得有意義。
希望世界更美好和平,孩子們生活健康快樂幸福吧!
怎麽黑暗的地方都讓你給碰見了呢?俺2.5 視力的眼睛都沒有看到。 確實是苦是甜隻有身在其中的人才有體會, 不過我還是感到很Lucky從哥姐插隊的經曆受益很多, 別的不說, 他們插隊後,帶老鄉進城來嚐了很多鄉土氣息的點心,感受到農民們的純樸, 去看哥哥姐姐時,被老鄉拉去這一家吃哪一家喝,他們熱情得要命,那個時候在城裏我們黑五類孩子哪有這樣的待遇啊。
所以我讚成孩子要去艱苦的地方,去農村呆一呆,Holiday也行,對我來說,那段生活現在看來是比較奢侈。現在花錢也買不來了
保重!
好奇一下,你在where插隊的?俺蒙一下,不會是在內蒙大草原吧?
不過感謝樓主分享,有教養的母親,有教養的孩子。
I think those African days for this young lady are also worthwhile, in this way.
那是, 她好像是在學校學了跆拳道後變得堅強大膽了
如果要去南美,那一定要邀請《保鏢》同行的,謝謝了
我沒插過隊,但有半插隊經曆, 孩子她媽早就當過誌願者了, 我去我哥插隊的地方Holiday過,幫我哥插秧, 種地, 養魚, 很廣闊,很天地的的Holiday, 大哥插隊的地方比較富,二哥插隊的地方窮得響叮當,老農家的家當除了一張床就是幾個鍋頭
城裏人去農村沒什麽錯, 至於去多久不能硬性規定,我覺得中國現在也可以這樣,這樣才能讓下一代擔負縮小城鄉差距,東部和西部差距
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