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法國薰衣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莫紮特 - 愛妻康絲坦莎(Constanze) - C小調彌撒

(2011-06-23 11:04:45) 下一個


Mozart's wife Constanze.




Mozart Gran Misa en do m. -10. Et Incarnatus est (Bernstein)



莫紮特c小調大彌撒MOZART Große Messe c-moll

1. Great Mass In C Minor KV 427 (417a): I. Kyrie (Andante moderato)
2. Gloria: Gloria In Excelsis Deo (Allegro vivace)
3. Gloria: Laudamus te (Allego aperto)
4. Gloria: Gratias agimus tibi (Adagio)
5. Gloria: Domine Deus (Allegro moderato)
6. Gloria: Qui tollis peccata mundi (Largo)
7. Gloria: Quoniam tu solus Sanctus (Allegro)
8. Gloria: Jesu Christe (Adagio)
9. Gloria: Cum Sancto spiritu
10. Credo: Credo in unum Deum (Allegro maestoso)
11. Credo: Et incarnatus est (Andante)
12. Sanctus: Sanctus (Largo)
13. Great Mass In C Minor KV 427 (417a): Benedictus (Allegro comodo)

介紹:(轉自VeryCD)
1781到82年之間,莫劄特和他未來的妻子康絲坦莎(Constanze)正在熱戀中,且於1782年8月他們未經家人許可,在維也納的聖史蒂芬大教堂舉行婚禮(莫劄特之後於1791年,更被聘請為此教堂的助理指揮),婚後新婚夫妻決定要回薩爾茲堡探望莫劄特的父親,但是在返回薩爾茲堡的前夕,莫劄特第一個孩子夭折了,而且回到薩爾茲堡時其父親也是以著冷淡的態度對待,而正是在這種情境之下,莫劄特譜出了C小調彌撒。根據考證在返回薩爾茲堡的旅行中 (1783年的夏天),莫劄特已經大致完成了Kyrie、Gloria和Credo,而且在撒爾茲堡有做部分的首演,而擔當女高音獨唱的當然是莫劄特的愛妻康絲坦莎。

C小調彌撒除了之前所提到的曆史背景之外,我們可以以著一個更寬廣的角度去分析。莫劄特的最後十年對於他本身而言、甚至對於整個音樂史而言,都全然不是一個做總結的地位,反倒應該是位於開啟新音樂紀元的高點,他承先啟後地,在源自巴哈和韓德爾等巴洛克的複音音樂,到海頓、貝多芬以降至浪漫樂派的主音音樂之間,寫出了最富有創造力的作品。在維也納這十年之間,甚至直到死前,莫劄特驚人旺盛的創作力,都讓人感到不可思議。莫劄特的三大喜劇:費加洛婚禮、堂橋望尼、女人皆如此,都正是在在此時期完成,而甚至女人皆如此是在1790年完成,距離莫劄特之死才一年多的時間;而在器樂曲方麵,二十號、二十一號鋼琴協奏曲,三十五交響曲號交響曲「哈佛納」、三十八號「布拉格」、三十九到四十一號也都是在這時段之內完成;我們可以明顯的發現,這段時間莫劄特的作曲技巧不斷的提升、精練,而管弦樂作品的編製也越來越複雜。拿我們今天提到C小調彌撒而言,相對於莫劄特在薩爾茲堡時期的彌撒曲,C小調彌撒的編製,包括四聲部的合唱、四位Solo、兩把小號、定音鼓、兩把法國號、三把伸縮喇叭、長笛、兩把雙簧管、兩把巴鬆管、弦樂和管風琴,實在是遠遠超過之前所有聖樂作品的編製。而在這維也納這段時間之中,莫劄特明顯地有意加強其在聖樂作品上技巧的精進,從現今殘留和未完成的手稿中我們都可以發現這個事實,甚至原本以為是屬於薩爾茲堡時期的片段,經過考證也是屬於維也納時期的。

而這一連串莫劄特聲樂作品在於寫作技巧的增進和莫劄特對聖樂作品所期待的意,我們也可以簡單地從莫劄特的作品中觀察出來。莫劄特曾親自表示他希望能寫出更深刻、更高情感層次的聖樂作品(Higher affective style of sacredmusic);而的確地我們在C小調彌撒和安魂曲都聽到了莫劄特所追求的,這種更深、更寬廣的情感釋放。而從費加洛婚禮有十一位聲樂家,到堂橋望尼八位,到女人皆如此六位,到安魂曲四位;從C小調彌撒管弦樂團仍占有音樂前進的領導動力,到安魂曲莫劄特以四聲部合唱團成為樂曲推動主軸,這種逐漸的變化和嚐試,也可以發現,莫劄特是有目的地在濃縮其聲樂作品,而期待創造更佳的戲劇性和音樂效果。

從時代性和音樂性來看C小調彌撒,我可以降說,這是一部開啟整個後來十年莫劄特聲樂作品的先驅,而其中也透露著莫劄特在器樂方麵技巧的成熟和精進。

而至於為什麽這首作品沒有完成,這就如同安魂曲一樣是個謎,現今存有著許多不同的片段殘稿,但是始終都沒有任何人去把它補完,不過換個角度,難道C小調彌撒真的沒有完成嗎?還是莫劄特根本已經覺得這首作品在其心中已經完成了呢?光就其完成部份,便有人將之與巴哈「B小調彌撒」、貝多芬「莊嚴彌撒」並列世界最偉大的三大彌撒曲。

  這首彌撒曲的Kyrie,先以樂器出現沈重的主題動機後,樂器與人聲呈現二種不同的主題賦格,人聲也分四部賦格。人聲一開始就是急遽升高再急遽下降,給人十分戲劇性的激動感,而器樂主題重頭到尾循環反覆進行式,彷佛在陳述一個明知結局卻無法停止的抉擇,更襯托出人聲四部賦格「主我求你垂憐」的哀鳴。中間「基督請你憐憫我」歌詞部份,是獨唱清柔祈禱風,與合唱清柔祈禱風時而對話,時而互相附合。等祈禱風結束,就又回到器樂與人聲二部賦格。

C小調彌撒的情感,已絕對不是歡快性質,也與他十歲那年創作的kyrie相距何其之遙!但到了「信經」,三次輪回的快版,把對上帝的信心表達的又是何其明確!因此這首彌撒曲很顯然已完全不是敷衍著主教的要求,而是個人的真實信仰告白了。他要說的不是偽善的宗教,而是能真真實實安慰他短暫又痛苦的塵世生命的信仰。這種告白,絕對不是要求規格與形式的薩爾茲堡所能接受。

(文字來自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