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法國薰衣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78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外語片獎: 《聖誕快樂Joyeux Noël》

(2011-05-19 09:28:25) 下一個








導演: 克裏斯蒂安·卡西雍
編劇: 克裏斯蒂安·卡西雍
主演: 黛安·克魯格 / 班諾·福曼 / 吉約姆·卡內 / 丹尼爾·布魯赫 / 丹尼·伯恩 / Gary Lewis / 米歇爾·塞羅
類型: 劇情 / 音樂 / 愛情 /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 德國 / 英國 / 比利時 / 羅馬尼亞
語言: 法語 / 德語 / 英語 / 拉丁語
上映日期: 2005-11-09
片長: 116 分鍾
又名: 近距交戰 / 今夜無戰事 / Happy Christmas / Merry Christmas

1914年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成為數以萬計士兵的惡夢。有人為了從軍而背棄自己的歌唱事業甚至丟下心愛的人;有人放棄神父的職業自願跟隨其年輕助手莊拿芬離開祖家蘇格蘭上戰場;身經百戰的法國陸軍中尉被迫與遠在法國北部家鄉,久患重病還懷上孩子的的妻子別離。終於,平安夜來臨,德國、法國、蘇格蘭軍營史無前例攜手放下武器……本片改編自真實的曆史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戰在1914年仍處於膠著狀態,參戰的歐洲各國在大大小小的戰役裏爭奪自己的利益,各個階層的人不斷的卷入到戰爭的漩渦之中。不同命運的普通人被各自的國家機器所驅使,聚集到北方戰線寒冷的陣地裏,徘徊於饑餓,嚴寒和死亡之前。
  戰場上的流浪貓成了兩邊士兵共同的朋友,抒情感傷的歌聲喚起了士兵對家園和親人的思念,聖誕樹不僅僅是聖誕樹,更是召喚和平的橄欖枝。士兵們爬出壕溝,跨過倒下的戰友的屍體,拋下仇視的眼神走在了一起。雖然明天命運安排的依舊是兵戎相見,甚至是殘酷的倒在對方槍口之下,但是在那一刻,那個聖誕節的平安夜,不再有敵人,有的隻是同在異鄉的未亡人。德國戰士凍僵的雙手裏,攥著他們的聖誕禮物巧克力,換來的不僅僅是法國人的葡萄酒,也是底層士兵和下級軍官對和平的企盼。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438584/





Joyeux Noël (Merry Christmas) 聖誕快樂(zt)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044768/

 這幾年隨著歐洲一體化進程的加劇出現了這樣一種可愛的電影,也許可以叫做“歐洲電影”,典型的代表就是The Spanish Apartment(歐式布丁、西班牙公寓)極其續集Russian Dolls(俄羅斯娃娃),還有去年代表法國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這部《聖誕快樂》。這種電影不是找歐洲幾國的演員合拍或者穿越幾國取景那麽的簡單,而是在電影裏通過人物和故事體現著歐洲各國文化曆史的碰撞和隨著時代大潮的逐漸融合,一個角色代表著一種文化,在角色的碰撞之中體現著各國文化的不同,但是卻因為相近的那片土地的聯合而求同存異,並且漸漸融合出一種歐洲共同的文化和精神。與《西班牙公寓》的當代年青人背景共同生活的主題不同,《聖誕快樂》講的是過去,一站的過去,但是這段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看起來都有些荒謬的屬於過去的經曆卻深刻的預見了歐洲的未來。
  
  影片隻是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靠近法國邊境的那麽一小塊戰場,這裏英國和法國的軍隊對抗著德國的入侵,三足鼎立的戰事一直延續到那一年聖誕前夜,英軍陣營有著一個悲天憫人的蘇格蘭教士,法國陣營的上尉有著一個懷孕並且瀕臨生產的德國妻子,而德國陣營有著一對原本是歌唱家卻不得不參軍的戀人。於是在這個每個人都被思鄉的情緒主宰的夜晚,蘇格蘭風笛和歌唱家天籟般的聲音敲開了自己和敵人的心門,於是我們便看到了根本不屬於戰場的荒誕一幕,在基督誕生的前夜,這塊雪色覆蓋的戰場上,三方將領握手決定今夜停火,德國人、英國人和法國人放下了手中的武器走到了一起,共享香檳和巧克力,分享著彼此妻兒親人的照片,一起做子夜彌撒,齊聲低吟“阿門”。美好的像一個夢,讓人簡直不能相信它是真實發生過的一起。
  
  可是它的確是真實的,別相信他們告訴你的,沒有戰爭是正義的,沒有戰爭是屬於人民的,它們永遠都是獨裁者欲望的膨脹,它們永遠都是為了齷齪利益的鬥爭,可是這些利益,永遠不屬於我們。可是,還活著的人,都是有心的,所以即使聖誕夜已經過去了,經曆了美好的人們還怎麽能夠向這些新結識的朋友端起刺刀和扣動扳機?於是便有了聖誕節早上三方將領一起的早茶,一起商量的交換屍體、足球賽等活動,甚至在炮彈襲擊之前邀請敵人來自己的戰壕避難,這都是真實的啊,我掩麵而笑,卻有著落淚的衝動。這是在語言不通下屬於音樂的力量,它激發出戰場上最真摯的人性,卻在真正渾身血腥的戰爭發動者那裏起不到一點作用,因為他們早已經喪失了作為人的資格。於是教士被遣送回蘇格蘭,法國上尉被調到另外一個戰場,而德國將領和他的部屬被送上去蘇聯的死亡列車,可是當火車漸行漸遠,他們的歌聲卻從車廂緩緩的飄出來,這讓我噙著淚水但是卻微笑了出來,這是結局,但是他們的歌聲他們的感動永遠不會消失。
  
  這是我看到的最“可愛”的戰爭片,不是諷刺的搞笑,不是刻意的煽情,不是場麵的恢弘,卻是最真實的最動人的可愛,想到去年金球獎它和《無極》角逐一個獎項,我真替《聖誕快樂》覺得不齒。它的演員陣容雖然也可謂強大,蘇格蘭教士是《Billy Elliot》中的父親,法國上尉是《Love Me If You Dare》的男一號,德軍將領更是《Goodbye Lenin!》中的主演Alex以及女歌唱家的扮演者是《Troy》中的Helen(不得不說,她選Helen這個角色簡直是一失足就……|||),不是好萊塢常見的明星,卻都是各國本土演員的中堅力量。


停戰之夜(zt)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2082204/


初中做過一篇課外閱讀,說的是一戰聖誕夜發生的奇跡。不記得是從哪方開始,但一句戰戰兢兢的問候“嘿”,引出了戰場上最令人乍舌的一幕:敵對雙方從各自壕溝走出,像自由漫步在花園,他們交換聖誕禮物、歌唱、舉行足球賽,一直歡騰了三天。直到雙方上級知道這個羞恥的“停戰協議”,“鬧劇”才收場。回到殘酷的殺戮麵前,肆意痛下殺手,看著倒下的敵人,又浮現出前幾天各自交換禮物、一同歡笑的場景。
  
  當初在做這篇閱讀時,以為這不過是闡述“戰爭抹殺人性”的謊言,在看完這部與之故事情節幾乎完全相同的【Joyeux Noël】後就更為困惑,於是花時間搜索了一下。這才整個事件被稱為 ”Christmas truce” ,既“聖誕停戰”。影片講述的是德、英、法三軍的共同停戰協議,事實卻是1914年德軍與英軍之間聖誕停戰,1915年再是德軍與法軍的停戰。無論史實如何,又有多少否認停戰的人存在,停戰本身就是一出抨擊戰爭的有力申控。
  
  影片開場從法、英、德三國孩童口述各國政府告知國民的“戰爭論”直接引出“戰爭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爭鬥,身為公民最首要的義務就是為祖國效力、不惜任何代價”抑或“戰爭是單方麵的,個人不存在懷疑祖國參戰的正義性”這一主旨。既然克勞塞維茨說過“戰爭無非是國家政治以另一種手段的繼續”,其之於個人的影響也就無足掛齒了,因為戰爭不需要個人意誌而是群體、國民意誌,政府給予灌輸的論調就是至上的“真理”。脫離本片,早期黑白片《西線無戰事》亦是如此。大學生們被鼓吹戰爭的教授激情洋溢的說辭迷惑紛紛湧到前線,而前線的狀況卻不如其所言,敵人——法國人也並非都是禽獸,自己的羅曼史也被戰爭淹沒。
  
  正如本片德、法、英三軍在難得清靜的聖誕夜所發生的事。英國人(準確說是蘇格蘭人)的風笛和誌氣高昂的歌聲劃破戰爭的緊張氣氛,接著德國人將不遠千裏運來的聖誕樹裝點了整條壕溝,歌唱家Sprink順著悠揚的笛聲迎合著男高音著了魔般走出駐地,朝著音樂信步走去。就這樣,音樂讓互相卸下武器仇視,卸下血淋淋赤裸裸的戰爭本性。當夜他們操著不同語言互道問候,女高音Anna洗滌心靈的高歌,隨後他們一同祈禱。祈禱什麽?為未來不久的全麵的停戰,還是為能夠在戰爭中幸存禱告?
  
  興許最幽默的一幕發生在這之後:三方“聖誕夜停戰”結束的第三日,德軍軍官Horstmayer帶著歉意對法國人和英國人說:“我們的炮彈大概過十分鍾要轟炸你們的壕溝,我希望你們能到我們那邊去。”隨後就見到浩浩蕩蕩的英法聯軍轉移到對麵100米處,德軍的壕溝裏!轟炸過後,英國人說:“我們的炮彈肯定會還擊,所以還得到我們那邊去。”這一來一去,三隻代表不同國家的部隊往來於敵方的壕溝,完全無視戰爭賦予他們的職責。這並不代表瀆職,而是在聖誕夜的短暫接觸中或多或少增加的相互了解。人與人相視而對,即使語言不通,憑借著善良的本性還是能夠建立聯係。
  
  這樣的局麵當然不會持續很久,寄出的信件暴露了前線荒誕的停戰協議,無論哪方的上級嚴厲指責並恢複戰爭狀態。蘇格蘭牧師Palmer傾聽著高級神職人員鼓舞士氣之言“上帝說我帶來的不是和平而是利劍。(《馬太福音》)”而自己的內心似乎早已死去。法國中尉Audebert含淚對父親談及出世的兒子,父親停下責備反問他怎麽會知道,Audebert說:“你是不會明白的。”父親當然不會明白,因為那是Ponchel跟隨著奇跡夜認識的德國兵溜到小鎮帶回的消息啊!對於父親,這種行為應處“叛國”。 德國方麵,Horstmayer被勒令率領自己的團轉戰俄國前線,在黝黑的車廂裏他們哼出最後一曲“奇跡之歌”,隨火車將自己駛向未知的地獄……
  
  畫麵淡出,字幕切入,“在此獻給1914年的聖誕以及還在前線的德軍、法軍、英軍。”鋼琴聲與合唱響起,配合著一幅幅速寫畫….
  
  據wiki詳述,1914年聖誕夜,在“無人之地”("No Man's Land")的一場葬禮上雙方戰士一同誦讀了《舊約-詩篇》的第二十三首頌詩,其中最後一句這樣寫道:   
  
  “…though I walk through the valley of the shadow of death, I will fear no evil.”
  
  中譯本翻譯為: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穀,也不怕遭害。   
  
  在這裏也可譯為:我雖行過戰爭炮火洗禮的死亡之穀,也就不怕任何邪惡,因為最惡之物我已體驗。此時我脆弱善良之心不會再遭受誘惑,在它支離破碎的一地中,閃耀最亮眼的是叫人性的碎片。


幾乎跳出了俗套的戰爭片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042746/
1914年一戰爆發。在某戰場上,法英德三方相持不下,打得不可開交。然而聖誕夜是奇妙的一夜,英軍裏有一位視生命本身超過一切的牧師;法軍統領有位德國妻子;而德軍,德軍除了有法國妻子的統領外,還有個歌唱家。於是,當藝術,戰爭和人性回歸摻雜在一起時,一個看起來很荒謬的奇跡發生了。德國的歌唱家在蘇格蘭戰壕裏傳出的風笛聲中勇敢的站出來高歌,於是法國人也和他們走到了一起。原本還是互相殺得血紅的敵人,在聖誕夜肩並肩坐了下來,跟蘇格蘭牧師一起祈禱,在美麗的德國女歌唱家的聲音中一起被感動流淚,互相交換自己妻子家人的照片看,以及共享巧克力和香檳。這種軟化了每個人的溫情即使在三方將領宣布停火結束之時,仍然縈繞在每個人心頭。於是更荒謬的事情發生了。德軍空襲法國人戰壕前10分鍾,那位會說法語的將領走了出來要求他們進自己的戰壕躲避;而第二輪法軍回攻時,德軍也同樣受邀來到對方的戰壕躲避。最終他們平和的掩埋了各自戰鬥中的屍體,在戰場上踢起了足球。
  
  這就是你明明覺得荒謬覺得是電影的情節卻依然會在比著手勢的德語和法語交流中被感動,會在三個將領一起端坐戰場共享早晨的咖啡時被感動,會在他們互相幹杯,互相用三種語言祝願著“好運”時感動,聖誕節早晨的陽光照射在不同的軍服上,那些胡子拉紮的,亂七八糟的麵孔,一個看一個的,都是活生生的人。有媽媽等著回去煮10點鍾的咖啡;有妻子等著回去分享兒子誕生的喜悅;有生活等著回去繼續。
  
  可是發動戰爭的人們不會理解,也不屑理解這股在最前線湧動著的渴望和平與尊重人性的暗潮。三方部隊,最終的結局都是被調離去別的戰場。牧師望著鼓動殺戮的接任者發布演說,默然摘下了十字架轉身離去;妻子生了個名叫Henri的兒子的消息因為德國人的幫忙而得以傳到,法軍上尉淚流滿麵;火車漸行漸遠,而日爾曼口音的歌聲依舊從車廂裏傳了出來。直至片末。
  
  誠然這部電影的缺點很明顯,在交待三方如何在聖誕夜化解敵意走到一起時過於急切缺少鋪陳從而顯得突兀,仿佛一切情緒都通過一首詠歎調得到了扭轉。攝於近一個世紀後也使得此電影有些缺失沉重感和殘酷感。不過這也正是電影所要表達的。戰爭裏被扭曲的人性一旦得到釋放和恢複,很多溫暖的情緒同樣可以出現在戰場上。
  
  戴安 克魯格流利的德語和出色的表演讓我回憶起了她的國籍和身份,從而原諒了她扮演海倫時的不夠驚豔--作為一個日爾曼女人,她已足夠美。這個角色雖戲分不多,卻有很關鍵的作用。但我全部的注意力是從Daniel一出場便統統轉移光的。是的沒錯就是再見列寧裏的年輕Alex。3年時間足以讓他蓄起胡須穿上軍裝用擲地有聲的德語發布作戰命令。他麵色嚴肅身板挺直(他原本有些疲遝),第一個走出戰壕伸出手來握,又是第一個走出來提醒對方轟炸戰壕的情報。他披著大衣蹬著軍靴,德語流利法語純正。。。。我不想在這樣一個嚴肅的電影裏發花癡,所以隻能說,Daniel出演了我心目中的史上最善良可愛的德國軍官。
  
  隻所以排斥二戰片或一戰片是因為不想再三被提醒說戰爭有多麽殘酷,我深知它足夠鮮血淋漓,所以不想被辛德勒的名單強迫麵對那些生命大量消失的曆史。那麽久那麽黑暗的戰爭裏,我想應該有些別的,我相信應該有些別的什麽讓我們可以喘息,可以祈禱,可以溫暖的被感動,可以勇敢的互相握手,可以真誠的互相祝福。
  
  “我想某一天在巴黎街頭,希望可以以旅遊者的身份跟你一起喝杯咖啡。”日爾曼猶太軍官用法語這樣道別。
  
  
  ps.聖誕夜前夕,隻有德國人得到了在戰壕中每隔5米安置一顆聖誕樹的待遇,看來真的是他們福利比較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