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法國薰衣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馬勒第五交響曲 (zt)

(2011-02-25 07:39:00) 下一個

廢話在後麵,先看門見山。

第1樂章,小號在哀鳴!小號吹起了一場詭異的葬禮,小提琴與大提琴在痛苦的奏著一曲沒有憐憫的悲歌。副主題的插入如山崩地裂般,馬勒在總譜上的標記是“突然加速,至狂怒,粗暴”,小號和圓號在憤怒的嚎叫,終於揭開了這場葬禮的主旋律:悲憤!這二字,是為誰所悲,又是為誰所憤。接下來,葬禮的主題再次以變奏的形式出現,狂怒消失後的氣氛在發展中更加詭異,最後,小號在顫抖中再次奏響一開始的旋律,在隱隱約約的令人不安的鼓聲中,單簧管接著小號上揚著那段不會結束的長音,然後,大提琴的撥弦飆出了那壓抑不住的痛苦。

第2樂章,撥弦的痛苦終於發展成歇斯底裏的反抗(我認為是馬勒所有交響曲中最瘋狂的段落),即使中間的些許的寧靜也無法遏止,大提琴帥氣的把弓一橫,小提琴便不顧一切的短促的尖叫。這種反抗痛苦又無奈,在接下來的弦樂組在一段令人落淚的旋律中可以找到原因。最後的勝利是伴隨著這種反抗所獲得的,無與倫比的輝煌(我認為是馬勒所有交響曲中最輝煌的段落,馬勒一生充滿了反抗卻從沒有成功,所以這裏的勝利顯得格外的珍貴和感動)。

第3樂章,連德勒舞曲是主旋律,然而,伴奏的圓號才是真正主角,它不顧旋律的完整性,放肆的插入,它吹起每次段落發展的訊號。有人把圓號歸結於第1樂章哀傷主題的再現,我不讚同。馬勒本人說過:這個樂章沒有浪漫與神秘,有的是非凡的力量,是人類充滿光明與幸福的時刻。李季軍在《生與死的交響曲》中論述這個樂章和歌德的一首詩(馬勒本人也記錄在創作筆記上)有異曲同工之妙,其中有段落“讓馬蹄敲打大地,一刻不停!快,在顛簸中,我們要一往直前,在人生的旅途上奮進” 。發展部,賦格段的運用配合著成熟的配器把張緊力度表現到極致(令人想到馬蹄陣陣),一聲轟鳴, 4把圓號的聯奏被兩次管弦樂齊奏包圍,然後圓號吹出了一個異常憂傷的曲調,連伴奏弦樂的哭泣相比下都略顯蒼白,憂傷的旋律在撥弦中繼續發展(撥弦再次出現,暗示著馬勒力圖克製著這種情感的發展),賦格段再現,這次,連悲哀的圓號也無法阻撓奔騰向前的步伐,弦樂急轉直上,管弦樂隊齊鳴,定音鼓幹淨利落的宣告著奮進的決心。

第4樂章,著名的柔板,門格爾貝格不負責任的認為其是馬勒獻給阿爾瑪的情書。事實上,把它理解為一種更為深沉而寬廣的情感更何我意,不要被馬勒在這裏設下的小陷阱所迷惑(可惜好像很多人陷了進去),畢竟這個樂章不是這部交響曲的精髓所在。

第5樂章,吹響的號角(又是圓號)宣告著再度啟程,大管的配合簡潔有力,給人一種自然的力量(或許和馬勒此時創作的環境有關),整個樂章幾乎沒有小調的段落,承接著第2樂章的勝利,情緒高漲。10分鍾左右,第2樂章末尾那個輝煌的主題一閃而過,不過在結尾終於再現,單簧管的歡快加入撥開了滿天的烏雲,舉世歡騰。

在我看來,馬勒第5交響曲是他全部交響曲中生與死兩個主題衝突最大的一部交響曲。矛盾,鬥爭,壓抑,絕望,信心,奮進,時刻糅雜在一起。c小調—a小調—D大調—F大調—D大調,除了末樂章幾乎沒有小調樂段外,其他4個樂章的調性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在主題上也是如此,尤其是2,3樂章,即使在無盡的悲痛中也有勝利的號角,縱然奮力前行也會伴著悲傷的旋律。馬勒第五交響曲的精髓在第3樂章諧謔曲段(這也是馬勒寫的最長的諧謔曲),如果說第五交響曲是馬勒生命長詩的轉折段的話,那麽這段諧謔曲便是這轉折段的轉折點,因為生與死在這裏交織,天堂與地獄在這裏交織。

 http://huixizhao.blogbus.com/logs/24368928.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