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08 (1762)
2009 (1498)
2010 (796)
2011 (759)
2012 (633)
2013 (449)
2014 (575)
2015 (323)
2016 (276)
2017 (470)
2018 (127)
2023 (1)
1.了解自我,悅納自我。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體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具有自知之明,即對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緒和優缺點都能做到恰當、客觀的評價,對自己不會提出苛刻的非分期望與要求,對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實際,因而對自己總是滿意的;同時,努力發展自身的潛能,即使對自己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處之。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則缺乏自知之明,並且總是對自己不滿意,由於所定的目標和理想不切實際,主觀和客觀的距離相差太遠而總是自責、自怨、自卑總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卻又總是無法做到完美無缺,於是,就總是和自己過不去,結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狀態永遠無法平衡,也無法擺脫自己感到將會麵臨的心理危機。
2.接受他人,善與人處。心理健康的人樂於與人交往,不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悅納他人,能認可別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他能為他人所理解,為他人和集體所接受,能與他人相互溝通和交往,人際關係協調和諧,在生活的集體中能融為一體,樂群性強,既能在與摯友團聚之時共享歡樂,也能在獨處沉思之時而無孤獨之感。在與人相處時,積極的態度(如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總是多於消極的態度(如猜疑、嫉妒、畏懼、敵視等),因而在社會生活中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較充足的安全感。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總是自別於集體,與周圍的環境和人們格格不入。
3.熱愛生活,樂於工作。心理健康的人珍惜和熱愛生活,積極投身於生活,在生活中盡情享受人生的樂趣。他們在工作中盡可能地發揮自己的個性和聰明才智,並從工作的成果中獲得滿足和激勵,把工作看作是樂趣而不是負擔。他能把工作的過程中積累的各種有用的信息、知識和技能存貯起來,便於隨時提取使用,以解決可能遇到的新問題,能夠克服各種困難,使自己的行為更有效率,工作更有成效
4.麵對現實,接受現實,適應現實,改變現實。心理健康的人能夠麵對現實,接受現實,並能夠主動地去適應現實,進一步地改造現實,而不是逃避現實,對周圍事物和環境能作出客觀的認識和評價,並能與現實環境保持良好的接觸,既有高於現實的理想,又不會沉湎於不切實際的幻想與奢望,他對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對生活、學習、工作中的各種困難和挑戰都能妥善處理。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以幻想代替現實,不敢麵對現實,沒有足夠的勇氣去接受現實的挑戰,總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時或責備社會環境對自己不公而怨天尤人,因而無法適應現實環境。
5.能協調與控製情緒,心境良好。心理健康的人愉快、樂觀、開朗、滿意等積極情緒狀態總是占據優勢的,雖然也會有悲、優、愁、怒等消極的情緒體驗,但一般不會長久。他能適當地表達的控製自己的情緒,喜不狂,憂不絕,勝不驕,敗不餒,謙虛不卑,自尊自重,在社會交往中既不妄自尊大也不畏縮恐懼,對於無法得到的東西不過於貪求,爭取在社會規範允許範圍內滿足自己的各種要求,對於自己能得到的一切感到滿意,心情總是開朗的、樂觀的。
6.人格和諧完整。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結構包括氣質、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動機、興趣、人生觀等各方麵能平衡發展,人格即人的整體的精神麵貌能夠完整、協調、和諧地表現出來。思考問題的方式是適中和合理的,待人接物能采取恰當靈活的態度,對外界刺激不會有偏頗的情緒和行為反應,能夠與步調合拍,也能與集體融為一體。
7.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標準,智力是人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考力的操作能力的綜合。
8.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征。有人的生命發展的不同年齡階段,都有相對應的不同的心理行為表現,從而形成不同年齡階段獨特的心理行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應具有與同年齡段大多數人相符合的心理行為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以上列舉了一些學者提出的心理健康的評判標準和尺度,一般說來,心理健康的人都能夠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適應環境,情緒正常,人格和諧。心理健康的人並非沒有痛苦和煩惱,而是他們能適時地從痛苦和煩惱中解脫出來,積極地尋求改變不利現狀的新途徑。他們能夠深切領悟人生衝突的嚴峻性和不可回避性,也能深刻體察人性的陰陽善惡。他們是那些能夠自由、適度地表達、展現自己個性的人,並且和環境和諧地相處。他們善於不斷地學習,利用各種資源,不斷地充實自己。他們也會享受美好人生,同時也明白知足常樂的道理。他們不會去鑽牛角尖,而是善於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102&postID=16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