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 William Waterhouse's 《I am half-sick of shadows, said the Lady of Shalott》, 1916
Art Gallery of Ontario, Toronto, (Gift of Mrs Philp B.Jackson, 1971)
John William Waterhouse's 《The Lady of Shallot Looking at Lancelot》, 1894, City Art Gallery, Leeds
Loreena McKennitt - The Lady Of Shalott
丁尼生的短詩:The Lady of Shalott
In the stormy east-wind straining, 萎黃的樹林已日漸凋零,
The pale Yellow woods were waning, 正在凜冽的東風裏掙紮;
The broad stream in his banks complaining, 寬闊的河流如同在哀嚎,
Heavily the low sky raining 低垂的天幕大雨如注,
Over tower'd Camelot; 籠罩著城堡卡默洛特。
Down she came and found a boat 她走下來到一棵柳樹邊,
Beneath a willow left afloat, 找到一葉被棄置的扁舟,
And round about the prow she wrote 在船頭寫下自己的閨名:
'The Lady of Shalott.' "小島女子 -- 夏洛特 "
And down the river's dim expanse-- 寬闊的河麵上幽暗陰霾—
Like some bold seer in a trance, 像個出神的勇敢占卜人。
Seeing all his own mischance-- 預測到自己不幸的前途—
With a glassy countenance 她臉上的表情木然又平靜,
Did she look to Camelot. 遙望著城堡卡默洛特。
And at the closing of the day 襯著黃昏灰蒙蒙的天光,
She loosed the chain, and down she lay; 她解開船索,躺在船底;
The broad stream bore her far away, 隨寬闊的河載著她遠去,
The Lady of Shalott. 這女子啊,夏洛特。
Lying, robed in snowy white 躺著的她穿雪白的衣裙,
That loosely flew to left and right-- 鬆垮的衣褶在風裏飄動—
The leaves upon her falling light-- 葉兒輕輕飄落在她身上—
Thro' the noises of the night 伴著夜間的萬籟俱寂,
She floated down to Camelot; 她漂向卡默洛特城堡。
And as the boat-head wound along 小船兒順流蜿蜒而下,
The willowy hills and fields among, 穿過山川,穿過田野,
They heard her singing her last song, 它們聽到她最後的歌聲,
The Lady of Shalott. 這女子啊,夏洛特。
Heard a carol, mournful, holy, 她的歌喉神聖而悲戚,
Chanted loudly, chanted lowly, 歌聲時而高,時而低,
Till her blood was frozen slowly, 直到她的血液漸漸冷卻,
And her eyes were darken'd wholly, 直到她的明眸完全闔閉,
Turn'd to tower'd Camelot; 朝往城堡卡默洛特,
For ere she reach'd upon the tide 就這樣,她隨波而下。
The first house by the water-side, 沒漂到岸邊的第一座房屋,
Singing in her song she died, 已在自己歌聲中香消玉殞,
The Lady of Shalott. 這女子啊,夏洛特。
畫作內容作者簡介
〈夏洛特之女〉(The Lady of Shalott)是英國詩人丁尼生(Alfred Lord Tennyson) (1809-1892)在1832年出版的敘事詩,他的詩被公認為最足以代表維多利亞時代的風格。廣受歡迎的影集「清秀佳人」中,安在白沙旅館裡朗讀的正是這篇〈夏洛特之女〉。丁尼生早年就開始寫作,他在1827年進入劍橋的特裏尼堤學院求學。在劍橋的這一段日子,他在詩界的名望逐漸竄升。1833年密友賀萊姆驟然去逝,對丁尼生的打擊很嚴重,也促使他著手撰寫一係列的詩作,這一部分作品後來成為他最著名的詩集《IN MEMORIAM》的素材。
詩內容詩中少女被魔咒困在一個叫Shalott的島上,島被高得與天接壤的大麥包圍,隻靠一麵鏡子觀看外麵的世界,那是一個叫Camelot的市鎮.羊身上的掛鈴聲不能打動她,市集少女的紅披肩也不令她著迷,牧羊人更不怎麼有趣.心如止水的少女每天從鏡子中看世界,直到她看到英偉的武士和熱戀的年輕人,她不再滿足於光影.
一天她看到Sir Launcelot,看到他跪在女伴腳下,這不是求愛(courtship)是什麼?少女對武士傾心,這是詩歌最動人的一刻.當他的身影走進鏡子,她不能再等,也不想再暗戀光影;光影顯得如此虛幻,她要尋找真實的他!
若她離開小島,魔咒便會生效.可是少女跳上小木船,在船身寫上自己的名字,向Camelot出發.向走一步,她便與死亡更接近,她在倒數著與愛人的距離,也倒數著自己的生命.魔咒開始生效,她眼前發黑,兩岸的居民聽到船上傳來她的歌聲.到達Camelot,居民發現船上冰冷的她.
畫者生平
約翰·威廉姆·沃特豪斯(John William Waterhouse,1849年4月6日—1917年2月10日),英國新古典主義與拉斐爾前派畫家。以其用鮮明色彩和神秘的畫風描繪古典神話與傳說中的女性人物而聞名於世。
沃特豪斯出生在義大利羅馬,小時候取了一個義大利語外號叫「尼諾」。父母亦為畫家,原為了追求藝術理想而居住於義大利,後來沃特豪斯五歲時隨父母返回英國。
沃特豪斯早年在父親的美術工作室學繪畫與雕塑,1870年進入倫敦皇家藝術學院。他初期作品已顯現出他後半生畫古典題材的一貫作風,在皇家藝術學院,英國藝術家協會等藝術展覽頗受歡迎。1874年他以一幅《睡眠和他的異母/異父兄弟死亡》參與皇家藝術學院的夏季展覽會獲得好評,以後他的作品每年參加皇家藝術學院的展覽會。
1883年他與一位美術學校校長的女兒結婚,後生兩孩子,都死於產難。他妻子也是曾經在皇家藝術學院的展覽會上有參展作品的畫家。繪畫之餘沃特豪斯從事美術教學工作,任過皇家藝術學院委員會委員,而加入各種藝術協會。他1917年死於癌症。
http://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499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