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法國薰衣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榮獲4項奧斯卡金獎英國電影《烈火戰車Chariots Of Fire》(1981)

(2010-07-27 04:09:51) 下一個






Chariots of Fire: Eric Liddell the Muscular Christian Eric Liddell Remembered

[觀後感想]

上個世紀20年代英國出了兩位短跑天才:

Eric Liddell :在中國出生,一位蘇格蘭傳教士的兒子,他誌在傳播上帝的福音,而且要回中國傳教,他也不辜負上帝給他的飛腿而競賽跑步, 對他來說,跑步是一種享受,他能飛跑的雙腿是上帝給他的恩賜, 我們可以在影片中看到他如此享受跑步: 每當Eric跑步時, 他總是上身挺直,仰望天空,張大嘴巴, 這也是他的真實寫照。

Harold Abraham: 一位在英國劍橋大學學法律的猶太裔精英,一位為了猶太民族在世人麵前站起來而戰的鬥士

兩者都是具有領導氣質的年輕精英,Abraham肩負民族的責任感,而Eric 深感上帝賦予的使命,1924年奧運會,100短跑比賽在一個星期日舉行,為了不耽誤周日禮拜, Eric Liddell放棄參加比賽,放棄很可能獲得的奧運100米短跑金牌的榮譽, 因為對他來說還有比奧運金牌更崇高的榮譽,為上帝奉獻在所不惜一切榮譽, 就是英國王子來勸阻也不能改變他的決定;而Harold Abraham 在Liddell缺席的情況下擊敗其他短跑名將,終於如願獲得了100米短跑金牌, 可最後當人們談起1924年奧運會100米衝刺時,人們永遠不會忘記那位未到場的冠軍吧。

對Eric Liddell 來說,信仰高於一切, 是上帝創造了民族,創造了國家和國王, 金牌在他的信仰麵前是蒼白的,Eric Liddell 用他的一生都在為他的信仰, 為上帝奉獻,奧運會之後他又回中國傳教,最後Eric Liddell 與白求恩, 柯棣華等國際友人長眠在異國他鄉- 中國河北石家莊的烈士陵園裏,白求恩在中國是一位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而這位蘇格蘭人引以驕傲的兒子Eric Liddell 可能很多中國人都不知道他,說實話,如果我沒看這部電影,我就不會知道這位偉大的奧運冠軍。

或者準確地說:如果那天我偷懶沒送孩子去中文學校,也不去中文學校旁邊的圖書館轉轉,我也不會碰到這部DVD啦,因為這部DVD是另外一個圖書館的,隻是來這短暫停留的, 另外也因為我最近喜歡跑步鍛煉,所以當時我當時看到這部DVD的介紹是跑步的,還獲奧斯卡獎的電影,我說海那就看看吧,看看跑步要注意什麽,有什麽訣竅, 海, 誰知俺卻碰到了一部偉大經典體育影片,我很感激自己能有機會完整地看到這部電影,特別是知道Eric Liddell這位勇於奉獻的勇士, 這也讓我想起中國曆史上的高僧玄奘曾赤手空拳,不遠萬裏,曆經艱難曆時數年去印度取佛經, 而Eric Liddell也是不遠萬裏來中國傳福音,信仰信念讓人強大,內心寬廣。 這是一部非常值得看的經典電影佳作,讓我 非常感動,我也喜歡感動,Eric Liddell 就是我心中永遠的冠軍!有機會去石家莊我一定要去烈士陵園去敬仰我心中的冠軍!

《一部在第二年(1981年)榮獲了當年的奧斯卡包括最佳影片在內四項大獎的影片。一部頗具英國古典主義氣質的電影。一部史上最偉大的體育電影。一部關於理想與奮鬥與信念乃至信仰的勵誌電影。一部沒有多少人完整看過但幾乎沒有人不曾為它的主題音樂感動過的電影。》(見下)




埃裏克·亨利·利德爾(又譯伊利克·裏達爾, 英語  Eric Henry Liddell  1902  1 16   1945  2 21  ), 蘇格蘭 運動員, 基督教 傳教士  中文 名字李愛銳。 

從天津到蘇格蘭 

埃裏克·利德爾出生於 中國 天津 。他的父親是正在中國傳教的英國 倫敦會 傳教士詹姆士·丹露帕·利德爾 牧師 。埃裏克在中國長到 5 歲。 6 歲時和 8 歲的哥哥羅伯特回到英國,進入專收傳教士兒子的寄宿學校 伊爾撒姆學院 ,而父母和他的妹妹珍妮都回到中國傳教。 

在伊爾撒姆學院時埃裏克顯示出運動天賦,曾當選學校年度最佳運動員,並且是學院的 板球  橄欖球 隊長。他的短跑成績驚人,很多媒體認為他在未來可以實現英國 奧運會 金牌零的突破。 

1920  ,埃裏克跟他哥哥一樣,加入 愛丁堡大學 科學 專業。他在學校裏參加 100   220 碼短跑,並是橄欖球隊的主力。在 1924 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之後他大學畢業,取得科學 學士 學位。 

巴黎奧運會·烈火戰車 

 巴黎 舉辦的 1924 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預先安排的日程把男子 100 米跑定在一個 星期日 舉行,而埃裏克是虔誠的 基督徒 ,星期日應該是敬拜上帝的,所以他沒有參加比賽。於是他改為練習沒人看好的 400 米跑。經過幾個星期的苦練,他終於出人意料地取得了巴黎奧運會 400 米跑的金牌。他還獲得了 200 米跑的銅牌。而 100 米跑金牌被另外一位英國運動員哈羅德·亞伯拉罕獲得。 

他的這個故事,以及哈羅德·亞伯拉罕做為 猶太人 運動員頂著 反猶主義 的壓力參賽的故事,被改編到 1981  電影《烈火戰車》( 英文 )中。該片奪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四項大獎。影片中埃裏克上身直挺、嘴巴大張的奔跑姿勢被認為是真實的寫照。  

戰俘營中的傳教士 

奧運會之後埃裏克像他的父親一樣到 華北 傳教。他在 1925  先到 天津 。他在一所教會學校(今 天津市第十七中學 )教體育,還管理一所 主日學  1932  被正式按立為 牧師  1934  他和一位來自 加拿大 的傳教士的女兒弗洛倫絲·馬肯茲結婚。他們兩人育有三個女兒。 

1937  ,全麵 中日戰爭 爆發。埃裏克則到了貧困的河北農村 衡水市 棗強縣 肖張鎮( 倫敦會 在河北省的 2 個傳教站之一)工作,去幫助在那裏病倒了的他的哥哥羅伯特。羅伯特是一名傳教醫生。當時戰亂、災荒造成極度物資匱乏,病人很多。那裏是日軍占領區。 

1941  ,局勢十分險惡。弗洛倫絲帶著女兒回到加拿大。 1943  埃裏克被日本軍隊抓獲,和 芝罘學校 的宗教人士一起被關押在 山東 濰坊  樂道院 集中營  1945  由於被迫過度勞動和 營養不良 ,埃裏克·利德爾因 腦腫瘤 病死在集中營。 

紀念 

埃裏克在戰後被安葬於 河北省 石家莊市  華北烈士陵園 ,那裏還長眠著 白求恩  柯棣華 等人。 

1991  愛丁堡大學用蘇格蘭的 花崗岩 為他樹立的一座紀念碑,紀念碑上鐫刻著《 聖經 · 以賽亞書 》中的一句話: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濰坊市政府在 2005  紀念濰坊集中營解放 60 周年的活動中為埃裏克·利德爾的紀念碑獻花環。 

2008  8 8   2008 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開幕的日子,英國《 蘇格蘭人報 》把埃裏克評為蘇格蘭曆史上最受歡迎的運動員。 

 


劇情簡介 

故事發生在1919年。英國貴族化的劍橋大學凱阿斯學院考進了一位猶太學生亞伯拉罕。這位青年深受種族偏見之苦,一心想成為贏得奧運會百米賽金牌得第一個猶太人,以此來對抗種族偏見,為同胞爭光。蘇格蘭高地也有一個決心奪取奧運會百米金牌得青年利德爾。他父親是傳教士,本人是個虔誠的教徒。他認為,運動員應具備頑強意誌和獻身精神,這和基督的教義是一致的,既然天賜他一雙快腿,就是要他為上帝爭光。1920年,蘇格蘭和法國舉行田徑比賽,利德爾代表蘇格蘭參加。正當競爭激烈的時候,利德爾忽然摔倒,但他毫不氣餒,急起直追,終於搶先到達了終點。亞伯拉罕在看台上目睹這場意誌創造奇跡的比賽,十分激動。他熱切地請求意大利職業教練穆薩比尼指導他練習。穆薩比尼沒有答應。一九二三年,倫敦舉行全國性運動會,利德爾和亞伯拉罕在跑道上相會。利德爾獲得冠軍,亞伯拉罕落後了兩碼。他的女友、歌劇演員西比爾安慰他下次定能超過利德爾,但亞伯拉罕痛苦地說,他的速度似乎已達到了極限,再也無法提高了。在場的意大利教練看到在這個失敗者身上有一種渴望拚搏的精神,決定助他一臂之力,便對他說:“那兩碼包在我身上!穆薩比尼教練針對亞伯拉罕訓練不足的弱點,指導他從基本動作開始係統地進行訓練。失去自信的亞伯拉罕漸漸恢複了信心。1924年,第8屆奧運會在巴黎舉行。英國隊起程赴法時,利德爾才知道百米預賽將在星期天舉行。按基督教規定,星期天是安息日,不得工作。他考慮再三,最後決定遵守教義,退出比賽。各國健兒雲集巴黎。英國王子威爾斯親王赴巴黎督戰。然而最有希望獲勝得百米選手利德爾卻臨時放棄了比賽,領隊懇切得要求他為國王的榮譽參加比賽。利德爾隻回答:“國家、國王也都是上帝所造。”正在雙方相持不下之際,英國隊四百米選手林賽勳爵主動把自己參加四百米賽的權利讓給了利德爾,因為那場比賽不在安息日舉行。利德爾在最短時間內刻苦鍛煉耐力。比賽時,利德爾不僅奪得四百米賽冠軍,而且打破了這個項目的世界紀錄。觀眾向他歡呼,同伴把他抬在肩上。利德爾高舉起緊握的雙手,向無私地成全了他的林賽勳爵致敬。參加短跑的亞伯拉罕雖然沒有遭遇上利德爾,但和他角逐的對手全是美國短跑名將。不過亞伯拉罕這時已經領悟到,麵前的障礙不是對手,而是自己的信心不足。他克服了這個心理障礙,信心百倍地參加了百米決賽,終於奪得了冠軍。

這是一部與我們同齡的影片。一部在第二年(1981年)榮獲了當年的奧斯卡包括最佳影片在內四項大獎的影片。一部頗具英國古典主義氣質的電影。一部史上最偉大的體育電影。一部關於理想與奮鬥與信念乃至信仰的勵誌電影。一部沒有多少人完整看過但幾乎沒有人不曾為它的主題音樂感動過的電影。    在這個沒有信仰的或者信仰迷失的時代,在這個理想主義被看作幼稚和笑談的時代,在這個甚至也沒有什麽理想無需多少奮鬥的時代,深夜裏一個人靜靜地看完《火的戰車》,不啻於一種洗禮。    這不過是講述英國兩個年輕人最終分別奪取1924年巴黎奧運會100米、400米冠軍的故事,一個為了讓猶太人在世界麵前揚眉吐氣,一個為了不辜負上帝賜予自己雙腿的速度,他們的勝利是體育比賽的勝利,更是意誌的勝利,信念的勝利,信仰的勝利。其實我之所以喜歡體育,喜歡足球,就是覺得Sports是一種精神,比賽從來都不止是身體的碰撞、情緒的宣泄,更是意誌的較量。    在這部電影裏,理想與信仰被清晰地從鏡頭之外拉了回來,每個人都可以看到它們的存在對於人的生活和生命有著什麽樣的作用。我一直認為人是不能沒有理想的,雖然你可以不是理想主義;人也是最好有些信仰的,當然你也完全可以不相信宗教或者政黨,畢竟信仰可以是很多形而上的東西,比如一種信念,一種愛,甚至相信真真實實的一個自己。所以盡管總是有人說著類似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現實是理想的葬禮這樣的警句,我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依然為自己的理想奮鬥著,矢誌不渝。

1982年第54屆奧斯卡金項獎最佳原著電影音樂 很多音樂,對我們而言是陌生而熟悉的,當你看到封麵,不一定會想起作品的內容,而音樂的聆聽卻讓你刹那間仿佛看到一位久遠的故友,那番激動會讓你的淚水不經意間滾熱。對於Vangelis而言,是我們最熟悉和認知的一位偉大的音樂家和配樂家,他的作品為我們津津樂道,我們最喜歡的或許是《征服天堂》和《南極物語》而其中最為敬仰和談論的卻是那部《戰火列車》。 不過不管你有沒有看過這部電影,或者是喜不喜歡這部電影,這部由範吉利斯作曲的電影配樂,絕對算得上是影史最具代表性的電影配樂之一,隻要聽到這個主題,大家不免就要自動做出慢動作,這個音樂在廣告片,電視劇(特別是搞笑劇)中,幾乎和慢動作跑步的鏡頭密不可分,形成一個十分鮮明強烈的音樂聯想,這個主題不但日後成為奧運會的象征之一,也是電影音樂中,最普及且耳熟能詳的作品之一,算是電影配樂的基本入門作品,因為即使不是樂迷或影迷,也有很多人因為這個音樂,而知道有《戰火戰車》這麽一部電影,你能說它不成功嗎?   除了這個優美的《火戰車》主題之外,範吉利斯尚為劇中兩名主人翁譜寫了主題,Abraham's Theme是一個十分細膩唯美的主題,而Eric's Theme則呈現十分開闊的氣質.100Meters與Jerusalem是融合在一起的音樂,前者是氣質緊張,蓄勢待發的電子音樂,描繪一觸即發的百米決賽,後者則是童聲演唱的聖詩,描寫主角在宗教的信念中找到了自己的歸屬與榮耀,原聲帶中將這兩段音樂合而為一,展現了兩名主人翁的光榮時刻.   長達20分鍾的《Chariots Of Fire並不能算是電影配樂,而是範吉利斯為這部電影所寫的表演曲目,將配樂中主要的主題一一串連起來,成為一個十分微妙動人的樂章,也是這張原聲帶相當動人代表作,不過在電影中有不少音樂,包括範吉利斯的原著作品,以及許多其它的既成音樂,都沒有收錄在這張原聲帶中.其實象範吉利斯這樣以前衛、虛幻、飄渺、空靈的電子音樂手法,來替一部以1926年的英國為背景的電影配樂,乍看之下實在有些超乎想象,然而不論在電影中或電影外,這張優美動人的原聲,範吉利斯寫出了來自靈魂深處的靜諡與潛思。

http://www.sz-fb.net/bbs/redirect.php?tid=8742&goto=lastpos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