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法國薰衣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交響曲] 莫紮特第40號交響曲 第一樂章 - 柏林愛樂樂團 by classicfmm

(2010-05-31 15:22:03) 下一個
  



Mozart: Symphony 40 In G Minor, K 550 - 1. Molto Allegro




 一、莫紮特的生平
 
  莫紮特是一位傑出的奧地利作曲家,出生於薩爾茲堡一個宮廷樂師家裏。他從少年時代就展現出傑出的音樂才能,一生作品極其豐富。他創作的最重要領域是歌劇,共22部,另一重要創作部分是交響樂,共45部。他的音樂創作即繼承和發展了海頓等前輩的成果,又對後來的貝多芬等人的創作產生了重要影響。莫紮特也許不是最偉大的作曲家,但他絕對是公認的最偉大的音樂天才。就連偉大的音樂家柴可夫斯基都把他稱作是音樂的基督。曾有人這麽說:“在音樂史上有一個光明的時刻,所有的對立者都和解了,所有的緊張都消除了,那光明的時刻便是莫紮特。”      1756 年,沃爾夫岡·莫紮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出生於薩爾茲堡,自幼他便展現出那無與倫比的音樂天賦:3歲開始彈琴,6歲開始作曲,8 歲寫下了第一部交響樂,11歲便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歌劇,14歲是指揮樂隊演出了該歌劇。可以這麽說,莫紮特是為音樂而生的,從他出生的那一刻開始,他就和音樂熔為一體了。16歲時的莫紮特被任命為薩爾茲堡宮廷的管風琴師。雖然在這段時間,莫紮特創作了大量的優秀作品,但他無法忍受薩爾茲堡大主教的頤指氣使,任意欺淩。在那裏,莫紮特隻是一個會彈琴的傭人,他曾向他的父親這樣 描述他在宮廷晚餐上的同伴:兩名男仆,管家,點心師父,兩名廚師,男 仆坐在上座,莫紮特位列廚師之上。終於在1781年,莫紮特脫離了對大主教的依附,成為了曆史上第一位自由作曲家,並來到了維也納發展。在維也納,莫紮特靠教私人學生,舉行音樂會演出和出版作品為生。在這段時間,莫紮特接觸到了巴赫、亨得爾的作品,並結識了海頓,從而豐富了他的音樂理念。
 
  在維也納,莫紮特的音樂成就是令人驚歎的,他曾這樣來描述他的音樂創作:“無論多長的作品都在我的腦中完成。我從記憶中取出早已儲存好的東西。因此,寫到紙上的速度就相當快了,因為一切都已完備,它在紙上的模樣跟我想象的幾乎毫無二致。所以在工作中我不怕被打擾,無論發生什麽,我甚至可以邊寫邊說話。”可憐就是這樣一位天才,在他正當壯年的時候卻因為感染風寒而去世了,死時年僅35歲。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天(1791年12月9 日),他仍在創作,可惜天嫉英才,莫紮特留下了他那未完成的《安魂曲》,而撒手人間,成為了音樂史上最大的遺憾之一。
 
  盡管莫紮特的一生充滿坎坷和艱辛,但他的音樂始終給人帶來的是真正的純美。著名的音樂評論家羅曼·羅蘭為莫紮特作出了如下的評價:“他的音樂是生活的畫像,但那是美化了的生活。旋律盡管是精神的反映,但它必須取悅於精神,而不傷及肉體或損害聽覺。所以,在莫紮特那裏,音樂是生活和諧的表達。不僅他的歌劇,而且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如此。他的音樂,無論看起來如何,總是指向心靈而非智力,並且始終在表達情感或激情,但絕無令人不快或唐突的激情。”當然,想要完整的評論莫紮特的音樂,絕非這區區近千字能夠表達的。而想要真正地體會莫紮特,最主要地還是去聽他的作品,而他的千餘部作品,幾乎每一部都是超凡脫俗的經典之作。
 
      二、莫紮特交響曲的藝術特點
 
  莫紮特短暫的一生共創作了四十一部交響曲,為交響曲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他六十年代的交響曲明顯地受到J.S.巴赫的影響,都是些稚氣幼嫩的作品。七十年代他在訪問維也納、米蘭、慕尼黑、曼海姆、巴黎時,接觸了當時歐洲最著名的交響樂團,從而使他進一步地了解和掌握了交響樂的特點。八十年代在維也納是他交響樂創作的成熟時期。這些作品同海頓的四樂章套曲形式的古典範式一致,但第一樂章奏鳴曲式兩主題的對比被大大加強,有時甚至同一主題的內部也有對比性的樂思,從而使主題的發揮更具戲劇性;另外,他還在整部曲子風格統一的前景下,突出了各樂章之間的對比,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從而達到了更高的藝術境界。莫紮特的交響曲首先吸收了他歌劇富有表情的、如歌的曲調和其戲劇對比的因素;其次在以主調和聲的基礎上,廣泛采用了副調手法;第三是旋律靈活,但不失宏大的氣魄;第四是肌體透明,純淨而富有表情。
 
      莫紮特最重要的交響曲共有六部:D大調“哈夫納”(K.385)、 C大調“林茨”(K.425)、D大調“布拉格”(K.504)、降E大調(K.543)、G小調(K.550)、C大調“朱庇特”(K.551)。這六部交響曲時間跨度有六年,盡管沒有被設計為一個係列,但是它們確定構成了莫紮特令人欽慕的一組作品,它們自始至終充滿靈感,並愈發完善。六首作品風格完全不同,各呈風姿: D大調“哈夫納”(K.385)是為被封為貴族的西格蒙特.哈夫納而作的一部小夜曲改編而來的,這部作品壯美天成,同時具有幽默的情緒。C大調“林茨”(K.425)更為勻稱,更據慶典色彩,是莫紮特僅用兩天時間為林茨的一位伯爵而作,在這部作品中,莫紮特第一次使用了柔板引子。D大調“布拉格”(K.504)的音調真誠,震撼心靈,降E大調(K.543)抒情而友善,G小調(K.550)卻充滿悲劇意味,C大調“朱庇特”(K.551)則光輝燦爛,盡顯高貴和尊嚴。
 
  三、第40號交響曲
 
      莫紮特最後的三首交響曲,即降E大調(K.543)、G小調(K.550)、C大調“朱庇特”(K.551)都是在1788年夏天,隻用了六個星期一氣嗬成的,是莫紮特交響曲的三大傑作,精品中的精品。在降E大調的首樂章中,莫紮特使用了他在協奏曲中慣用的木管樂器,調配出輕盈、活潑的俏麗的色彩;慢樂章的略帶艱澀頗具抒情的深度,充滿沉思冥想;小步舞曲兼有壯麗輝煌和牧歌的悠揚,單簧管在長笛的呼應下,田園詩般的過渡十分優雅;末樂章是典型的莫紮特式的容光煥發,洋溢著機智和嘲弄。G小調(K.550)第40號交響曲是莫紮特音樂中最受世人珍愛的作品,是超越了一切時代的純音樂典範,整個音樂史上真正完美的傑作之一。這首作品中,莫紮特使用了罕見的G小調,給人以淒涼之感,但首樂章的悸動式躍進的主題仍帶有青春朝氣。第二樂章采用奏鳴曲式,主題明朗、平和而抒情,但其中閃現的不安搏動的因素,隱含著憂鬱。小步舞曲節奏感很強,剛毅而嚴峻,同一般的小步舞曲大相徑庭,三聲中部舞曲旋律細膩撫人,猶如明媚的陽光。末樂章的極快板充滿狂熱的幽默,其主題多少流露出悲劇意味,盡管第二主題是歌唱性的,但中間一段淒厲的和弦互相撞擊,結尾收在陰暗基調的G小調上。他的最後一首交響曲C大調(K.551)是以其壯麗、堂皇、大氣磅礴而著稱。因為有不同尋常的堂皇氣象,人們用羅馬神話中主神朱庇特的名字來稱呼他。其實,它也不僅是大模大徉的,即使在雄赳赳氣昂昂的首樂章中,一段輕盈、可愛的舞曲悠然奏出,相當溫馨迷人。 至於慢樂章,“如歌的行板” ,那更是清澈、安謐的美麗吟唱。小步舞曲主題的半音進行卻非一般小步舞曲所有,具有諧謔曲的色彩。當然末樂章再度壯烈起來,所有的主題交織在一起。在濃密的織體中,貫穿於整個交響曲中的英雄氣概得到了非同反響的展示,光華四射,令人眼花繚亂。
http://blog1.poco.cn/myBlogDetail.php?id=336967&userid=9752993&pri=&n=0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