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762)
2009 (1498)
2010 (796)
2011 (759)
2012 (633)
2013 (449)
2014 (575)
2015 (323)
2016 (276)
2017 (470)
2018 (127)
2023 (1)
江南望族小港李家風雲錄第十六回(轉貼)
非常巧,2008年12月,我們在上海采訪鋼琴大師、上海音樂學院副院長李名強時,同時見到了他的夫人王立本(鋼琴高級講師)和女兒李競(鋼琴博士)。
偶然結緣鋼琴
李名強雖是寧波小港人,卻出生於上海。他的祖父玉麟是李梅塘的次子,父親祖彝生於1901年,青年時代正趕上留學潮,從德國哈佛努裏大學機械工程係畢業回國,擔任過天津造幣廠公務主任、京奉路唐川機械工程師、漢口沅濟水電工程師、上海市公用局技工、肇新化學股份公司經理……1979年去世。
李名強出生於1930年,小時候住在靜安寺旁吉美村,有一位鄰居常常在家裏彈鋼琴,琴聲吸引著他溜到鄰居家的後門,一門心思聽彈琴。時間一長,小心窩裏就有一個想法:自己能像他一樣彈琴,該有多好。
機會來了。1941年名強11歲那年,正在覺民小學讀四年級。他家的一個朋友因為住房縮小,把一架鋼琴寄放在名強家裏。這等於給了他一件寶貝。從此,他一放學回家,就坐在鋼琴旁丁丁冬冬彈上一陣。父親見他彈得有點名堂,給他請了一位教師——德籍猶太人威頓堡先生。名強跟他一直學到老師去世為止。
正在這個時候,李祖彝這個工程技術人員的思想發生了突變。他原先看不起搞音樂的人,認為搞民樂是“小名堂”,搞洋樂是“洋琴鬼”,玩玩可以,吃這一碗飯可不行。這一年,他看到共產黨、人民政府很重視文藝,重視藝術家,兒子很想學好鋼琴參加比賽,因此,父親主動提出讓兒子索性輟學學琴,並且專門請了俞便民老師教兒子。
初次登台演出
閉門學琴,一學四年。到1950年,名強進步比較快,被上海音樂學院副院長譚抒真、陳又新(原上海音樂學院管弦係主任,“文革”中被迫自殺)兩位老師推薦到上海音樂學院管弦係任藝術輔導。就在這一年,名強實現了多年的夢想,終於被選上參加這一年在北京舉行的第一屆全國音樂周演出。
這第一次正式演出,使名強終身難忘。這一年,名強剛滿20歲。演出在首都人民劇場舉行。名強先獨奏了桑桐的《東蒙民歌》七首,再與上音學生交響樂隊合奏了貝多芬的《第四鋼琴協奏曲》。
上台前,名強的心緊張得直跳,但是一坐到鋼琴前,手指一觸琴鍵,馬上就平靜下來,沉浸到音樂裏去了。整個演出中,全場鴉雀無聲,一曲既畢,掌聲雷動。第一次演出,給名強一個強烈的啟示:人民熱愛音樂,作為音樂工作者,要加倍努力學琴,報答人民。
多次國際獲獎
從這個“第一次”,名強懷著勝利的喜悅,在樂壇上邁出了“第一步”。後來,名強多次被選拔參加國際比賽。
1958年9月,名強參加了羅馬尼亞舉行的第一屆“喬治·埃納斯庫音樂節”的國際鋼琴比賽。那時名強已經在中央音樂學院鋼琴係進修。比賽中,名強演奏了李斯特的《鋼琴奏鳴曲》,拉赫曼尼諾夫的《巴格尼尼主題變奏曲》,喬治埃納斯庫的《第二組曲》。這次比賽的評委,都是國際音樂界的權威人士,其中有法國的娜迪亞·布朗熱、莫尼克·埃斯,智利的克勞迪歐阿勞,由羅馬尼亞傑出的指揮家康斯坦丁歇利凡·斯脫利任評委會主席。他們評李名強為第一名。演出結束,布朗熱特地到後台,熱情洋溢地對名強說:“我聽過很多大師演奏李斯特的奏鳴曲,從來沒有流過淚,今天,你這個年輕的中國人卻使我流淚了。”
1953年,名強在捷克斯洛伐克第三屆斯美塔那音樂節上獲第三名,1960年,在波蘭國際肖邦鋼琴比賽中獲第四名。李名強也曆任羅馬尼亞喬治·埃奈斯庫、澳大利亞悉尼及美國範·克萊本國際鋼琴比賽評委,曾到亞、歐、北美、拉美、大洋洲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訪問演出及講學,他是鋼琴大師班的老師。
鋼琴界女博士
在采訪鋼琴大師李名強的同時,正好遇見他的女兒李競。
李競出生於1969年,5歲起,她就跟母親王立本學習鋼琴,13歲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師從王晴華教授,在附中六年時間裏,她接受了全麵的音樂教育,畢業後,獲得了全額獎學金遠赴美國,先在亞特蘭大州立大學短暫逗留後,轉入辛辛那提音樂學院,直到獲得博士學位。
在這段學習過程中,她鑽研室內樂,跟從唐那·路易學習鋼琴伴奏。除了參加學校的各種音樂會,多次在各種比賽中獲得第一名。她的音樂會片段還在美國當地的公共電視台播放。1993年,她以Altoona鋼琴比賽大獎獲得者身份,被保送參加每年一次的奧地利薩爾茨堡莫紮特音樂學院暑期大師班,跟隨俄羅斯鋼琴家尼柯拉耶娃學習,並在當地皇宮演出。後來,還參加了在香港舉辦的耶魯大學暑期大師班,跟隨鮑裏斯·弗蘭克學琴,並在香港中文大學演出。
在美國,李競除了積極參與各種演出和學習活動外,她很早就開始了教學工作,在辛辛那提音樂學院擔任講師。她的學生,有許多獲獎,有的考入專業音樂學院深造。李競於2004年遷居洛杉磯,除了繼續傳播古典音樂,她還熱心參加當地華人音樂團體的募捐活動。2006年,她應邀參加了美國教育部門在南加州貝克郡為推廣中國音樂而舉辦的演出,獲得好評。
渴望奉獻家鄉
李競在參加活動中,從來不提她的父親——中外聞名的鋼琴家李名強,她敬愛父親,但是不願把個人事業的成功和追求與父親的成就聯係在一起。但她像父親一樣,熱愛祖國,熱愛家鄉。
2004年12月,小港李家150多個成員在家鄉小港團聚時,她也很高興地趕來參加,並為150多位叔、伯、姑、嬸和姐妹兄弟演奏鋼琴樂曲。她和她父母對寧波懷有愛心,對寧波大學開始建立音樂項目極感興趣,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寧波大學建立的音樂學校能達到頂級的質量和聲譽。
李名強、李競說:李家從名字輩起,在名、維、汝三代中有6人以鋼琴藝術作為專業。
例如,他們同一個曾祖父李梅塘的曾孫女李維潔(上海歌劇院的首席小提琴家李名六的女兒),1987年到美國,還不到10歲,幾年後進入曼哈頓音樂學院,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已從事教學工作。她的抱負是辦一個自己的音樂學校,整理自己的教學法。
與名強同輩的堂兄弟李名嶽的女兒李淑君夫婦,部隊文工團轉業後在上海獲得鋼琴高級職稱。
李名嶽的孫女李佳(汝字輩),4歲起就跟中國著名鋼琴表演家、教育家吳樂懿學鋼琴,1987年在上海第一屆少年兒童音樂比賽中獲得一等獎。李佳在赴美之前,正好小港李氏故園內乾坤亭落成,父親李維智、姑姑李淑君帶著她參加了揭幕儀式。到美國後,她獲得全額獎學金,從1997年到2001年,她在全美鋼琴教師協會密歇根州立比賽中獲獎。她知道寧波大學正準備建立音樂係,非常希望能夠為此貢獻自己的力量。
http://dnsb.cnnb.com.cn/system/2009/09/13/010068091.shtml
Li Ming-Qiang (Chinese: 李名強, also spelled Li Min-Chan) - is a Chinese classical pianist. He studied under Alfred Wittenberg and Tatiana Kravchenko, and as a young pianist in the late 1950s and early 1960s won awards at several Eastern European music competitions: the Smetana Competition in Prague in 1957 (3rd prize), the Enescu Competition in Bucharest in 1958 (1st prize), the International Frederick Chopin Piano Competition (sic) in Warsaw in 1960 (4th prize). His recordings comprise pieces by the classics and romantics, as well as piano music by Chinese composers. During the Chinese Cultural Revolution (1966 - 1976) Li Ming-Qiang was sent to a work farm and allegedly subjected to torture [1]. Unfortunately,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marked the end of his career as a concert pianist, although studio recordings of his performances were made as late as 1982 [2].
In 1984 Li Ming-Qiang became Vice President of the Shanghai Conservatory of Music (1984-1989), a professor of piano, and Chairman of the Shanghai Piano Association. He served as a juror at many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s, among others those of Van Cliburn in Fort Worth, Enescu in Bucharest, Chopin in Warsaw, as well as in Sydney, Shanghai, Paris, Montreal, and Santander. In 1989 he relocated temporarily to the USA, where he held master classes at several music centers. In 1997 he moved to Hong Kong and became a professor in the Music and Arts Department at the Baptist University in Hong Kong. Despite his relatively short performing-career, Li Ming-Qiang is ranked among the influential contemporary classical pianists (recorded).
(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