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法國薰衣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薰衣草的故事 專輯(下) by BBsBB

(2010-01-15 03:46:11) 下一個
   




薰衣草的故事(下)

在我們的生命中總會有一些擦肩而過的人,
一些無果而終、一生都在等待的人。
一個眼神幾波信息,一句對白百般人生。
你的一瞬,我的一生。
等來一場不可能的愛,也可以如此的唯美......




因為喜歡這首迷人的小提琴曲,順藤摸瓜發現音樂專輯、薰衣草的傳說還有電影《等愛的女人--Ladies in Lavender》。其實薰衣草和影片並無直接關係,隻是片中女主角為愛情等待一生,就像薰衣草的傳說。

專輯概述:
對酷愛古典浪漫配樂的人而言,《Ladies in Lavender》絕對是值得大力推薦的作品。這部英國電影,很前衛地描述了青春消逝的女性等待愛情的心情和一段忘年之愛,電影海報中一把小提琴浮在平靜海麵,把本片的浪漫特質展露無遺。


《Ladies in Lavender》中的小提琴演奏是由新生代小提琴家約夏貝爾(Joshua Bell)擔綱,開頭的主題讓人一聽傾心如癡如醉,甜美旋律縈繞之餘,確立了小提琴在這張專輯中的主導地位,甚至可以說整張專輯都是為小提琴所寫,當然中間穿插的古典小品,也都是小提琴的經典名曲。

值得一提的是由主題改編而成的幻想曲,效果真是無與倫比,當然約夏貝爾的演奏功力居功厥偉,他展現浪漫配樂派激越的戲劇性演奏,加上英國皇家愛樂(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衣帶漸寬終不悔”的伴奏,這首幻想曲可說是整張專輯最精彩的曲子。


本世紀最具天賦和浪漫氣質的青年小提琴家---貝爾火花四射的演奏,讓人不由得想起《紅色小提琴》中的瘋狂提琴手。《Ladies in Lavender》甜美的旋律盈耳,讓人幾乎就要忘記樂曲缺乏發展與變化的缺陷,anyway,當美味的甜點在味蕾留下淡淡甜香,還會有誰去追究麵粉的比例與結構呢?

在此特別加入由德國提姆.懷特用低音長笛演奏的《薰衣草的陰影》。


英國知名配樂作曲家奈吉爾.海斯(Nigel Hes)同時也是皇家莎士比亞公司的專屬作曲家與音樂總監,身兼《等愛的女人》原聲帶的製作、創作、編曲,同時指揮皇家愛樂管弦樂團(The 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透過新潮的管弦手法,呈現本片兼具靜謐與深情的特質,從第一軌《等愛的女人》的第一個感人音符響起,就深深擄獲聽者的心!天衣無縫地讓古典名曲與全新創作完全融合。

影片導演、編劇:查裏斯丹斯 Charles Dance。主演:朱迪丹奇 Judi Dench ....Ursula;瑪吉史密斯 Maggie Smith ....Janet;丹尼爾布魯赫Daniel Brühl ....Andrea


影片簡介:
1930年的Cornwall,一對老去的姐妹——Ursula和Janet享受著她們與世隔絕的小鎮生活。直到那個在海邊被衝刷上岸的年青男子Andrea出現,打破了她們田園般的寧靜生活。她們照顧他,直至他恢複健康,並發現他是在回美國途中遇難的波蘭天才小提琴手。小鎮的人們漸漸對外來者產生了疑問和猜忌。

然而日久生情,妹妹逐漸對這個突然闖入生命中的男子產生了不一樣的感情,縱然明知沒有結果。最後姐妹兩人去倫敦出席Andrea的首場音樂會,Ursulla淚眼婆娑的在音樂聲中回憶起了那曾經的點滴。演出大獲成功。電影結尾時,Ursulla說了,“LET’S GO Janett”, 長廊裏,姐妹兩人,一閃一閃,倏忽間離開了音樂廳。




演員簡介
美國和中國的中老年女電影演員很難上戲,我想除了商業運作年齡歧視外,自身的素質也很重要。英國演員演舞台莎劇的"童子功"紮實,演電影電視自然駕輕就熟。年紀越大,演技爐火純青,水準愈高。

美國電影明星科班出身的少,更少有機會在舞台上麵對觀眾,所以青春玉女的明星效果過後,後勁不足。如果水平高,再老也有人會為你寫戲導戲。


Judi Dench ....Ursula
這是部溫馨刻畫著愛情的小品。滿頭白發卻依然會愛上年輕男人的老太太,隻有Judi Dench才能把握好角色的分寸。她總是強勢的,她的所有角色,所以我相信她本人也是這樣的強勢,我們來回顧一下朱迪-丹奇那些厲害的角色,厲害的表演。《看得見風景的房間》中愛管閑事的作家,007係列中詹姆斯-邦德的既慈祥又嚴厲的上司,


《布朗夫人》中的維多利亞女王,而《莎翁情史》中的伊莉莎白女王,一舉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她的角色似乎都非常強勢,或者心裏總有一股倔強那股“誰也不許搶我戲分”的霸王勁。


而在本片中,也可以對鏡梳白發,任性放縱不顧年齡的愛憐。當她與Andrea漫步在海灘,Andrea遞給她一塊從地上撿起的貝殼,她眼神裏流露出的幸福,

當Andrea把頭靠在她的腿上,她的驚慌,都讓我看到了一份掩埋在蒼老容顏下的純潔愛戀。當Andrea離開兩姐妹時,她失聲痛哭,時而發呆,時而躺在Andrea睡過的床上,可見把握情感如此老道完美。

七十三歲,並非美女,甚至年輕時也稱不上漂亮的Judi Dench是英國影,視,和劇場的女王級巨星,奧斯卡,金球,托尼,勞倫斯,無獎不獲,多次被評為英國最好的女演員。她表現遲暮女人的愛情已臻化境,演年輕女子柔腸寸斷不稀罕,但看到她那種癡情,希冀,嫉妒和絕望,才體會得到"春蠶到死絲方盡"的意境和悲情。


Maggie Smith ....Janet
而Maggie Smith就不同。她是那種讓人滿心滿懷喜愛著的老太太,不慍不火恰到好處,精致而雋永,但表演帶來的強烈衝擊力卻總在電影結束後長久的留在人們心中。

她真的是英國表演事業中的瑰寶,和朱迪丹奇同年,1934年出生的她,6次獲得奧斯卡提名,在1970年憑借春風不化雨獲得第42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1979年因《加州套房》獲第51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中國各個年齡段的觀眾都對她印象深刻。她還曾出演《尼羅河上的慘案》《看得見風景的房間》《修女也瘋狂》等片。

這次在這部影片中的老姐姐,寡婦Janett更為出彩。床頭擺著一戰時陣亡的丈夫Peter的相框,妹妹的一腔情意,她都默默看在眼裏。是她勇敢的將海灘上的男人翻過身來檢查,是她想到用積蓄的錢給Andrea做一身新衣,

是她用德語努力的進行著溝通,是她將年輕女人的信果斷扔進了火爐。可是,麵對妹妹無法抑製的感情,她默默的退到一旁,勸阻安慰開導都無用之後,她隻能提供同樣老去的肩膀供Ursulla絕望的痛哭一場。


Daniel Brühl ....Andrea
影片中年輕的小提琴家Andrea的扮演者是Daniel Brühl,可能你在03年的德國電影《再見列寧》中記住了Daniel Brühl的表演,他也出現在78屆奧斯卡中提名了最佳外語片的法國電影《聖誕快樂》中,

但在這等愛的女人中,在兩位老戲骨老奶奶的表演之下,他除了德國式明朗的美色,幾乎沒有發揮空間了,但也已經足夠讓人不能抗拒的了,

真感謝編劇,感謝他塑造的Andrea是一個小提琴手而不是演奏其他樂器的什麽人,因為小提琴的聲音就如同一場破碎的夢,它讓你的眼角掛著淚,最終使它滴進人們的心靈深處。


影片花絮
姐妹倆的廚娘也讓人印象深刻,她為影片奉獻了不少幽默場麵,調節觀影氣氛, 她顯得粗魯,不通人情略顯愚昧,但卻形象可愛, Andrea還用波蘭語對著這個身材肥碩的英國女人叨叨著:你長得就像個土豆,事實上,你長得像一袋土豆。

片子裏的語言轉換十分有樂趣。Daniel Brühl的波蘭語(其實是德國人講的波蘭語,但他母親是西班牙人且他出生在巴塞羅那,那西德結合的birth name真是十分impressive),故作波蘭口音的德語,

以及故作波蘭口音的英語,Maggie Smith的英式德語,Natascha McElhone帶俄語口音的英語和德語……最好玩的便是嚐試說德語的Ursula把晚上吃雞說成了Hundchen,讓Andrea倍感神奇。

影片的英國氣質把生活原原本本反映出來。請來拉小提琴的村漢一臉的油膩和汗水,在女仆人不要弄髒地板的嗬斥聲中小心翼翼的走進屋子,Ursula身材瘦削,Janet則顯得臃腫,滿是皺紋和斑點的皮膚真實的暴露在鏡頭下,還有鄉間酒館裏的粗聲談笑.....


英倫情風
CORNWALL風景樸素動人,純英式的古樸意境仿佛女主人手裏偶爾握的一把野花,自然,淳真,古典。山鄉夏季的陽光又像一杯白葡萄酒那麽明媚,微風過處,薰衣草香皂的氣味幾乎飄滿整部電影。恬靜的田園風光,純樸的英倫風情與清朗活潑的笑容,實在是不可多得的享受。

影片拍的是William Locke的短篇小說,寫1936年一對英國老姐妹救活波蘭年輕小提琴家的故事。英國的鄉村生活,漂亮的茶具,精致的花園,平整的床單,一塵不染的汽車,壁爐旁的閱讀,故事就這樣自然展開……,導演的鏡頭是講故事的好手。



影片整體洋溢著文藝氣息,舒緩幽靜,畫麵惟美,細節展露的細膩。然而,在分享之餘,也會被影片中的某一個細小的情節,瞬間擊中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即使你有多麽堅硬的外殼,也會讓你臉上含著笑,卻禁不住淚盈於睫。

傷感的小提琴聲如同輕舟劃過淺草清溪,幽幽地陳述整個故事,甚至沒有波瀾起伏,就像平靜的海麵。鏡頭中閃過一幕幕往事,琴聲隨著血脈緩緩流過心底,細密的包圍整個心,你永遠都不會知道是哪根琴弦撥動你柔弱的神經,就像一個被淹死的人永遠都不會知道到底是哪一滴水奪走了他的生命。


不老的愛
有一種愛叫等待。一天天,一年年;沒有盡頭,漫無邊際。在平淡中分享,在寄托中得到欣慰。當愛到來時又可以那麽執著,那麽渺無聲息,滲入一個人的內心,為他的一句話,一個背影,為他給的一塊石頭,一片樹葉……,終於明白了為什麽片名叫《Ladies in Lavender》。

按理說,兩個年老色衰的女人,圍著一個年輕男人發春,並不會引起什麽美感。但是這部電影卻能將這樣一個故事講述得如此令人動容,實屬不易。Ursula在本能的驅使下愛上了男孩Andrea,開始感覺是那麽荒謬,讓人覺得怪怪的,Ursula完全可以做Andrea的祖母了。

但隨著影片的一步步深入,才發現這段個人的畸戀其實也是那麽美好。沒有美麗的容顏,沒有性感的身姿,就是緩緩如流水,可見導演的心境是怎樣的平和。他隻是她從未有過的愛的化身,每個小女孩的夢想都是嫁個風華正茂的英俊少華。

他的到來隻是讓那遙遠的小女孩時的夢在心中蘇醒了。有些東西是永恒的,愛並不隻屬於花季,不管是十六歲,亦或六十歲。對於愛,對於生活,該勇敢些。沒有愛情不可悲,失去愛的能力才最可悲。


透明的愛
老婦人的愛就和英國鄉間的風景一樣安靜透明,輕輕在身邊蔓延,最真的感情恐怕也就如此。世事本來簡單,隻要你能放一顆安靜的心去感受,即使沒有結果,你至少會得到回憶,把穿越時空的美好保留下來。

其實總有一種情感在心中封存,總有一種希望似乎已成絕望,似乎已被遺忘,但它還在,它從未離開,它等待,它現身。於是悄然無聲地,在某個微妙的時刻傾瀉開來,在這看來已經和愛情絕緣的年紀,在這仿佛和幸福擦肩而過永不相遇的年紀。

影片最後,兩位老姐妹依舊像往常一樣在海邊漫步,Ursulla甚至蹦跳著,去迎接波浪,迎接黃昏。在這一切都將枯萎凋零的時節等來了夢想,綻放了青春,已經足夠。我隻恬然坐在生命盡頭,看著你遠去。

燦爛黃昏是生命的背景,在一片金黃之中我走向大海,我滿臉微笑,我的生命已經被幸福澆灌,我安詳而滿足。濤聲陣陣,沙鷗翔集,遙遠的地平線處一片模糊地幽藍。夢中,開滿了薰衣草與紫羅蘭。


BB於Jan,12 2010.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