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 Pogorelić (born 20 October 1958) is a Croatian pianist.
He was born in Belgrade, Yugoslavia, now Serbia, to a Croatian father and a Serbian mother. (Following the breakup of
Musical career
Pogorelić won the Casagrande Competition in Terni,
Pogorelić gave his debut recital in
Other cultural activities
In 1986 Pogorelić established a foundation in
From 1989 to 1997, the Ivo Pogorelić Festival in Bad Wörishofen gave young artists the opportunity to perform with renowned artists. In December 1993, Pogorelić founded the "International Solo Piano Competition"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Ambassador Foundation in Pasadena, California. Its mission is to help young musicians develop their career with the first prize of USD 100,000.
In 1994 he helped to provide medical support for the people of Sarajevo by setting up a foundation that organized charity concerts. He has helped to raise money for the rebuilding of
(wiki)
歐洲鋼琴家──波哥雷裏奇(Ivo Pogorelich, 1958-)訪問節錄
波哥雷裏奇1958年出生於前南斯拉夫,十一歲至莫斯科中央音樂學校和提馬金學習,在莫斯科音樂院求學時結識克澤拉絲,不僅自此潛心學習李斯特—西洛第學派,最後更與克澤拉絲結為終身伴侶,傳為佳話。
波哥雷裏奇於1978年贏得義大利卡薩格蘭德鋼琴大賽首獎,兩年後又獲得蒙特婁國際音樂大賽首獎。1980年十月他參加波蘭華沙蕭邦鋼琴大賽卻未進入決賽,讓身為評審的阿格麗希辭職以示抗議,波哥雷裏奇自此轟動樂壇。他於1981年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的音樂會,更以巨大的成功奠定其國際鋼琴巨匠的聲望,從此頻繁登上全球各大音樂重鎮舞台。除了演奏之外,波哥雷裏奇亦投身於慈善事業。他於198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親善大使」;1992年克羅埃西亞政府亦任命波哥雷裏奇為「文化大使」。
焦:您很年輕就成名,現在如何看自己的事業和名聲?
波:我隻能說,年少成名的好處,在於我可以用我的名聲為藝術貢獻,僅此而已。人生充滿了戰鬥,而我永遠都在為自己的藝術奮戰。在美國,唯一重要的是如何賣,而不是藝術。堅尼斯(Byron Janis, 1928-)是多麼傑出的鋼琴家,但在範‧克萊本(Van Cliburn, 1934-)贏得第一屆柴可夫斯基大賽而成為美國偶像後,即使堅尼斯彈的遠勝過範‧克萊本,他仍然不能如其所願地錄製他的傑出曲目,甚至唱片公司還不希望堅尼斯錄範‧克萊本已經錄過的曲目。這實在是藝術上的一大悲劇和損失。這種消費主義在美國可是行之多年。柴可夫斯基就曾在他的書信中提到,一個美國女鋼琴家到魏瑪和李斯特上了幾堂課,回到美國後就打著李斯特的招牌來教學生,成為富婆。李斯特一生都沒有賺到那樣多錢!在20世紀,天才不是被賣給國家,像是在蘇聯或共產國家的情形,就是被賣給消費主義,像是歐美的情形。在1980年代,我經紀人中沒有一個知道我演奏的價值和我所繼承的學派,他們隻知道要賣我的長相和青春。我在台灣、南韓、日本的第一場音樂會,無一例外,聽眾都主要是12到15歲的女孩。音樂會後,她們想要碰我,想要拿我的照片和簽名。我首次到澳洲演奏後,我居然被該國列為頂尖性感偶像。因此,我知道這些地方還沒有準備好接受我,所以我幾乎都隔了很久才再到這些國家演奏。我等人們能夠看到我的藝術而非外表時,我才願意演奏。
焦:我發現您從成名之始就投身慈善活動,而且一直如此。可否請您談談這些年來的心路歷程?
波:我們家有非常深厚的宗教傳統。我父親是基督徒,母親則是東正教徒,所以在我們的觀念中,樂善好施是非常重要的美德。我年輕時就知道我很幸?/span>——我能遇到好老師,我的天份能被重視,我也被幫助,因此我更應該回饋。不隻是從我的演奏中回餽,還要能以其他方式回饋。所以當我成名之後,我立即投身慈善活動,希望能以我的名聲來做些善事。我能說,我所得的遠多於我所給的。我永遠不會忘記我在1981年為墨西哥震災所辦的音樂會。許多孩子因此失去父母,而我音樂會所募得的善款能夠為他們買玩具和樂器,給他們教育和安慰。四分之一個世紀過去,我在台灣為聽障和視障兒童所舉行的慈善音樂會後,一些孩子拿了泰迪熊和玩具狗到舞台上給我——那一瞬間,我彷彿看到當年墨西哥的孩子,現在把禮物送還給我。這讓我非常感動。這是我從舞台上所能得到最大的快樂了。
焦:您對自己的錄音或演出都非常精明,但並不追求金錢。
波:我的家庭在共產黨掌權之前非常富有,所以錢對我而言根本不是罕見的事。我一點都不對金錢著迷,也不會受到美國和歐洲消費主義所吸引或影響。我甚至向金錢說「不」。如果我願意,我可以賺比現在要多很多的錢,但我從不曾如此做。我想這也是我的幸擼?驗槲也粫?允ъ敦敻恢?校?乙埠軕c幸我的家庭非常具有尊嚴。我的外公在共產黨掌政後被剝奪工作權,對他而言這根本是判他死刑。但你知道他後來做什麼嗎?他當清道夫,但非常有尊嚴地當清道夫。「工作就是工作」,我祖父說,「沒有工作會減低你自身的價值」。他以前那麼富有,但他一樣可以當清道夫,而且非常光榮地做這份工作。我家庭的遭遇告訴我,這世上隻有知識、尊嚴和愛是別人拿不走的,而我會永遠記得。
(http://www.linkingbooks.com.tw/activity/activity191015m004.asp)
關於波格雷利奇
年輕時嗜穿皮衣,卻成了名牌服裝的代言人;身高逾六呎、外表風流倜儻,卻娶了年齡較自己大幾乎一倍、既重且威、形似女中參孫的人作老婆;十分健談,卻很少接受訪問;以傲慢的態度聞名於世,卻擔任聯合國親善大使、在世界各地舉辦慈善音樂會幫助窮人….這樣的矛盾同時存在一個人身上已經夠詭異了,更令人驚訝的是,他竟然是世界首區一指的大鋼琴家,也是我的偶像、本文的主角—Ivo Pogorelich
Pogorelich於1958年出生於前南斯拉夫,父親是低音提琴手、指揮兼作曲家,幼時父母叫他學鋼琴以免他在外逗留,不久即被視為神童,11歲時誌得意滿地到莫斯科音樂學校(Moscow Central School of Music)進修,卻黯然發現在家鄉稱霸的他在那裏不過是一個不足為奇的小角色,但強烈的好勝心驅使他不斷練習以求超越同儕,1977年,他遇見影響一生的老師Alice Kezeradze,Alice的太師祖就是鼎鼎大名的Liszt,在她的指導之下,Pogorelich從一個不錯的普通鋼琴家蛻變成獨出胸臆、卓然一家,而她也是唯一敢挑戰 Pogorelich詮釋觀點的人,成了他的另一隻耳朵;古諺有雲「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Pogorelich大概亦有所感,就把Alice娶回家,終身為「婦」了,隻可惜1996年Alice就去世了,原本就崖岸自高的他,想必更加寂寞了….
大凡音樂家要成名,不外兩條途徑,一是經由大師背書提攜,如Karajan拔擢Mutter,二是由國際級的大比賽中脫穎而出 ,Pogorelich在1978、1980分別得到大賽冠軍,卻沒有在國際樂壇上激起一絲漣漪,但他仍自信滿滿參加五年一度的1980年蕭邦大賽,一開始是過關斬將,並贏得觀眾的愛戴,好不威風,誰知在第三輪決選時,被評審以「離經叛道、驚世駭俗」之理由踢出決賽圈,一時輿論嘩然,評審之一、亦是 1965年的冠軍Argerich在力爭無效後退出評審團以為抗議,並宣稱Pogorelich是一個真正的天才,突然之間一個敗軍之將成了霹靂超人氣,評審團為息眾怒隻得頒給他「最佳蕭邦詮釋獎」 ,演奏會的邀約紛至遝來,也立即與DG公司簽約錄製唱片…連Pogorelich自己都說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雖然對於蘇聯的政治迫害幹涉比賽仍耿耿於懷,但他仍體認到當初就算以勝利者的姿態走出蕭邦大賽會場,也不會享有因為那場混亂而獲致之盛名。
從1980年成名以後,嘩眾取寵、離經叛道、肆無忌憚等評語就如影隨形地跟著他,為增強低音部而恣意增加的八度、誇張的快慢強弱對比都是他的注冊商標,他自己倒是不以為然,自認並沒有「傷害」任何作曲家,他打個比方說當西斯汀教堂(Sistine Chapel)從新整修後,呈現的亮麗竟得到大眾負麵的評價,人們被它的亮麗所迷惑,便偏狹地認為一定有人工的添補,人們批評他扭曲了樂曲的原貌,但Pogorelich認為他是凝鍊一首曲子使作曲家的樂思「借屍還魂」,他自己話是說的很謙虛,但許多樂評人已經迫不及待地獻上桂冠,有言:「這個鬼才的技巧超越了200年」 ,也有人說:「Pogorelich絕不是作曲家的仆人,他驚人卓絕的鋼琴技巧早已淩駕一切」,連Prokofiev的遺孀都惋惜丈夫未能聽到Pogorelich的詮釋。
Pogorelich相當愛惜羽毛,一首曲子必定一練再練到滾瓜爛熟完全消化才會推出,一個樂季就隻排一套曲目,因為他覺得如果短期內彈太多曲目,對那些曲目的感情和表現力都會被榨乾,使得張力不在,而且對他而言,新曲子不但是一種投資,需溫火慢熬,更需要給它時間茁壯,切忌揠苗助長,所以他在舞台上演出,不隻背譜,而且一定對每一首曲子了然於胸;自傲的他亦覺得其他鋼琴家已瞠呼其後、難以望其項背,故他隻需要超越自己,追尋自己的理想;而碰到他這樣的完美主義者又吊足愛樂人的胃口,17年來隻肯賞我們12張CD(大家有沒有回想起我去年寫的kleiber?) ,更要命的是他成名尚不到20 年,盜版錄音亦無處可循,他又堅決反對出版現場錄音,即令我上窮碧落下黃泉,也落的四處CD皆不見,不過他的現有錄音即稱的上是張張珠玉、曲曲佳構,介紹如下:
1. Schumann
2. Chopin
3. Tschaikowsky
4. Mozart
5. Bach
(以上摘錄自 http://tieba.baidu.com/f?kz=59924455 ;)http://www.verycd.com/topics/2787152/
波戈雷裏奇(20.10.1958- )Ivo Pogorelich,南斯拉夫鋼琴家,11歲進莫斯科中央音樂學校學琴,16歲入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師從蒂瑪克希姆、戈爾諾斯塔耶娃、馬裏寧, 接受嚴格的專業訓練.1977年結識凱澤拉傑,在她指導下,在李斯特-西洛季學校顯露鋒芒。1978年在意大利泰爾尼舉行的卡薩格蘭德比賽中獲獎。1980年與比他大21歲的凱澤拉傑結婚,婚後定居倫敦,同年參加蒙特利爾國際比賽獲一等獎,參加第十屆肖邦國際比賽,評委以他的演奏脫離肖邦原貌為由而將第一名授予他人,以致評委之一阿格裏奇拂袖而去,也因此而使他一舉成名。波歌雷裏奇的演奏,技藝高超,其觸鍵和音質都極為迷人,但在演奏中強調效果,強化戲劇性與表情,因此極具特色同時也招致非議。他的演奏具極強的欣賞性,其表現的肖邦、舒曼尤其有獨特的味道,其演奏的拉威爾的《夜之幽靈》和普羅科菲耶夫的《第六奏鳴曲》是評價最高的唱片。 &f&z_WU
波哥的一、二事:
(一) 一個小故事。鋼琴家IVO POGORELICH 十六歲的時候去一位蘇聯科學家家裏做客,當眾彈了一曲。女主人卻說,你沒好好利用你的天才。IVO很不高興,心想這人是誰呀這麽說話。他不知道這就是莫斯科鼎鼎大名的鋼琴教師ALIZA KEZERADZE……從此ALIZA悉心指導POGORELICH, 教他把無盡的天才轉化成技巧。三年後,POGORELICH向她求婚,ALIZA離開那位科學家,帶著十三歲的女兒嫁給了他。POGORELICH 在貝爾格萊德的家人登報與他脫離關係。故事的末尾說,好的東西都很貴,象成功,象愛情。
(二)聽古典音樂的大多知道這公案。1980 年蕭邦大賽Ivo Pogorelich 因奇特的詮釋方式, 引發評審間極大爭議。 在第三輪被刷下來後, 評審之一的阿格麗希退出評審團以示抗議。那屆後來是越南裔的鄧泰山得到大獎. 惟波哥以其無人能擋的魅力, 一路走紅. 這事在 27 年後的今天看來, 誰是最後嬴家, 結果已經很清楚了。
聽蕭邦第二號敘事曲,波哥1980 年大賽的現場錄音:波哥彈得速度奇慢, 應該說, 速度, 強弱對比都極大。 已經逼近垮掉的邊緣。評審們大抵在想: 哪來的叛逆小子, 專門搞怪! 鐵定刷掉, 不用懷疑。不過, 如果再仔細聽, 會發現他的內聲部十分清晰。 左手的輪廓表情亦條理分明。比賽不公平,公道卻在人心.
(三)2005年47歲的IVO首次在1996年喪妻後受傳媒訪問,語出驚人: 自比Jacqueline Kennedy-Onasis在甘乃迪總統遇刺生亡後, 不願將亡夫的腦漿從衣服洗掉一樣, 指出他妻子臨終時給他最後一吻時, 肝臟爆裂(她死於肝癌), 口中噴出黑血, 波哥捨不得洗掉, 滿頭血漿的留了多天!
http://bbs.breezecn.com/read.php?tid=112579 傳奇鋼琴怪傑波戈雷裏奇Ivo Pogorelich的巴洛克演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