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法國薰衣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If 如果-《安妮日記》- Michael Nyman Band & Hilary Summers

(2009-12-03 08:20:45) 下一個
 







Michael Nyman Band & Hilary Summers -  "If" from "The Diary of Anne Frank". 《安妮日記》 
a recording of a live performance

Michael Nyman為日本動畫片《安妮日記》電影配樂, 動畫片應該和電影《安妮日記》是一個故事吧

IPB Image
德語名稱:Das Tagebuch der Anne Frank

一個十六歲的少女,最大的願望是做一名記者和作家,卻因為希特勒發動的一場邪惡的戰爭,於花季之齡死於納粹集中營。這本日記是安妮遇難前兩年藏身密室時的生活和情感的記載。作為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她在日記中吐露了與母親不斷發生衝突的困惑以及對性的好奇。

“二戰後我想出版一本書,叫做《密室》……”

一九四二年七月,十三歲的安妮和家人為逃離納粹恐怖統治,躲藏在荷蘭阿姆斯特丹一間倉庫裏,從此展開兩年多的密室生活。“我經常心情沮喪,可是從來不絕望。我將我們躲藏在這裏的生活看成一場有趣的探險,充滿危險與浪漫情事,並且將每個艱辛匱乏當成使我日記更豐富的材料。”一九四四年四月五日安妮在日記裏寫道:“我希望我死後,仍能繼續活著。”

安妮的日記從一九四二年六月十二日寫到一九四四年八月一日。起初,她這日記是純為自己而寫。後來,荷蘭流亡政府的成員傑瑞特·波克斯坦從倫敦廣播電台宣布說,他希望在戰爭結束之後,能蒐集有關荷蘭人民在德軍佔領之下苦難生活的目擊報導,公諸大眾。他特別以信件與日記做為例子。安妮收聽到這段話,為之動心,於是決定在戰爭結束之後,要依據她的日記出版一本書。她開始將她的日記加以改寫、編輯、潤飾,刪去她認為不夠有趣的部分,並且靠回憶增加一些內容。同時,安妮也保留了原始的日記。

學術界編纂的《安妮日記:評註本》將安妮第一次寫成、未經整編的日記稱為A版,以別於第二次所寫、經過整理的版本,是第二種版本,一般稱為B版……奧圖·法蘭克斟酌許久,決定完成女兒的宿願,將日記出版問世。他從A與B版中選材,編成篇幅較短的一種版本,後來稱為C版,全世界讀者曆來讀到的《安妮日記》就是這個版本。

奧圖·法蘭克的遺產由坐落在瑞士巴塞爾的安妮·弗蘭克基金會繼承,該會擁有安妮日記的版權。後來,基金會決定為日記推出一種增訂的新版本,從安妮的A與B兩個版本取材,對奧圖·法蘭克的內容加以補充,內容大約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希望讓讀者更了解安妮的內心世界。

自從安妮死後,她的日記已經被翻譯成五十五種文字,銷售二千四百萬冊,安妮的確以另一種方式完成她的夢想。這個最新披露的絕對版本對於已經認識安妮的人來說,提供一個重新發現安妮的機會;對於未識安妮的人而言,更是一個值得珍藏的版本。


作者小檔案:
IPB Image
安妮·弗蘭克(Anne Frank)1926年6月12日生,1945年死於德國貝根貝爾森集中營,距離她的16歲生日隻差3個月。

IPB Image
奧圖·弗蘭克(Otto H. Frank)安妮·弗蘭克的父親,是法蘭克一家經曆納粹恐怖統治後唯一的幸存者。他的餘生致力傳揚女兒的日記,1980年過世。

精采書摘:
一九四○年五月以後,好日子很少,而且相隔很久……我們的自由被一連串的反猶太命令嚴格限製:命令猶太人身上要佩一顆黃星;……猶太人禁止搭電車;……猶太人在下午三點到五點之間才能買東西;…… 這也不準,那也不準,可是日子還是過下來了。賈桂琳常常對我說:“我現在什麽事都不敢做,怕做到不準做的事情。”

你一定想聽聽我對躲起來過日子的想法。這個嘛,我隻能說我還不是很清楚。我想我在這幢房子裏永遠不會覺得賓至如歸,不過這並不表示我討厭它。我們很像在一幢奇怪的公寓裏度假。

我不要像大多數人那樣,過了一輩子,結果白活。我要有用,或者帶給所有人喜悅,即使是我不認識的人。我希望在我死後,仍能繼續活著!所以,我非常感謝上帝給了我這個天賦,我利用這天賦長進,並且表達我內心的一切。

在當前這樣的時代,的確很難:理想、夢想和寶貴的希望也在我們心中浮現,但隻有被殘酷的現實壓碎。我沒有把我的理想全都拋棄,也是奇事,那些理想看起來那麽荒謬,那麽不切實際。可是我仍然緊抱著它們,因為世界雖然這樣,我還是相信人在內心裏其實是善良的。


電視劇簡介:
如果說戰爭永遠是一個黑色的主題,二戰無疑是其中最沉重的一筆。在針對猶太人那場慘絕人寰的屠殺中,數以萬計的猶太人被成批殺害的唯一的理由,就因為他們是猶太人!在猶太人巨大的抗爭訴求中,美若仙童的安妮·弗蘭克就是這其中的一脈細微而柔韌的聲音。戰前的安妮擁有田園般的夢幻童年,豆蔻青春的她宛若一朵盛開的花蕾,然而盛開的花蕾在納粹的牢獄裏倍受催萎。取材於安妮·弗蘭克的本片,用一個青春少女的日記記錄猶太人在集中營裏橫遭虐待,最終被送進冒著濃濃黑煙的焚屍爐的地獄生活和悲慘命運。


荷蘭KRO電視台訪談:
反映二戰期間猶太人真實經曆的《安妮日記》早已享譽世界。這部日記的作者、德國猶太姑娘安妮·弗蘭克去世快62周年了,她生前曾渴望成為一名荷蘭公民。

為實現她的遺願,荷蘭KRO電視台日前把她列入200名荷蘭偉人候選者名單,以此方式要求荷蘭政府追授她荷蘭國籍。但荷蘭司法部4日明確表示,雖然司法部同情請願者們的苦心,但荷蘭法律不允許死後追授國籍。

安妮是德國猶太人,為逃避納粹大屠殺,安妮一家到荷蘭避難。後來,中立的荷蘭也被德軍占領。從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安妮等人一直躲藏在阿姆斯特丹一所房子的秘室裏。安妮以她14歲少女的目光記述了這段苦難煎熬的歲月。

後來蓋世太保得到密報,將他們抓進集中營。安妮因傷寒在集中營裏病逝,當時距德軍投降僅一個星期。1947年,死裏逃生的安妮父親將女兒遺留的日記付梓出版。這本日記已轉譯成54種文字,共印刷3000萬冊。她避難的房子已被辟為安妮故居博物館,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緬懷那不堪回首的人類悲劇。

KRO電視台女發言人莫尼克說,“我們知道她不是荷蘭人,但提名委員會認為她為荷蘭作出了貢獻。而且,很多人都讚成安妮當選荷蘭偉人。”

安妮故居博物館女發言人帕特裏夏說,不論安妮是不是荷蘭人,都絲毫無損於她是荷蘭一部分的事實。因為“她的遺產屬於荷蘭,她的日記用荷蘭語寫成”。

KRO電視台將於下周公布10大荷蘭偉人評選結果。除安妮外,其他著名候選人還包括畫家倫勃朗、梵高,足球明星克魯伊夫、古利特以及“喜力”啤酒公司創始人弗雷迪·海內肯等。


安妮故居發人深省 人民網駐比利時記者 章念生

荷蘭阿姆斯特丹。淅淅瀝瀝的春雨中,一支由不同膚色、不同年齡人群組成的隊伍沿著街角向後蜿蜒。五顏六色的傘下,稚氣未脫的孩子依偎著父母,精神矍鑠的白發老人靜靜佇立,充滿活力的小夥子姑娘們則乾脆在雨中挺立。他們在等著參觀《安妮日記》中的主人公安妮·弗蘭克躲藏了兩年零兩個月的閣樓。

《安妮日記》是荷蘭籍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在二戰中遺留下來的一部個人日記,它真實地記述了她與家人以及另兩個猶太家庭為逃避納粹迫害而度過的長達兩年的隱蔽生活。安妮從13歲生日寫起,一直寫到1944年8月4日他們的隱居地被德國黨衛軍查抄後不久。這個不到16歲就被納粹奪去了生命的孩子的日記在戰後成為人們對那場人類夢魘進行深刻反思的珍貴教材。今天,由65種語言出版的《安妮日記》已售出3000萬冊。安妮故居也成為各國遊客訪問阿姆斯特丹時必去的地方之一。2004年,共有93.6萬人參觀了安妮小屋,平均每天2564人。今年前3個月,參觀人數比去年同期又增加了1萬人。

5月2日,記者隨著人群進入安妮小屋,走進那扇書架後的暗門,爬上那狹窄樓梯,來到安妮與3位家人及另外4位猶太人當年蟄居的密室。幽暗的屋子裏沒有家具,沒有日用品。在一片靜穆的氣氛中,每位參觀者都在仔細地端詳一幅幅相片,觀看一段段電視錄像,閱讀牆上的安妮日記的一個個片斷。記者發現每一個參觀者都神情莊重,可以看出他們的內心已被深深打動。

安妮的父親奧托當年曾說過,“我們的目的是要教育人們,讓悲劇不再重演。”“沒錯,我們的確是在實現奧托的夙願。設立博物館的長期目標也正是教育”,安妮·弗蘭克故居管理委員會總經理漢斯·威斯特拉先生一語道出了安妮故居的努力目標。他說,40多年前,歐洲到處都是戰爭遺跡和幸存者,幸存者們還可以用親身的經曆向孩子們講述戰爭的故事。但現在年輕一代的父母都沒有經曆過戰爭,關於戰爭的記憶正在漸漸淡去,因此關於二戰的教育已經迫在眉睫。

如何獲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是威斯特拉和他的120名同事們不斷研究的課題。“我們時常接到從世界各地打來的電話,要求舉辦安妮·弗蘭克展覽。有一點我們會始終堅持,那就是布展理念一定要由安妮故居的人主導。”威斯特拉說,除了阿姆斯特丹,全世界每年還有150多個城市舉辦為期約4周的安妮·弗蘭克展,以便讓更多的人們了解安妮與納粹屠殺猶太人的故事。每一次展出,都會有大量的小學生前往參觀。他們在來之前,已看過了半小時的短片。回校之後,老師還要請他們結合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感受。這種行之有效的做法,正是安妮故居工作人員培訓的結果。他們還結合實際,想出了各種各樣的教育方法。例如在有些國家利用文學作品,在另外一些國家則通過精致的卡通畫來講述安妮以及二戰的故事。又如先培訓十七八歲的年輕人,請他們給小學生作展覽向導,這叫做“讓孩子幫助孩子”。

安妮故居還善於利用現代科技。例如,他們充分利用網絡,讓孩子們管理網頁,在網上製作節目與遊戲,讓安妮以及二戰的故事更加適合孩子的口味。目前,安妮故居的網頁上已有荷、英、德、法、西、意6種語言。5月9日,安妮故居還將在網上開通“安妮導遊”欄目,介紹歐洲各國的二戰曆史。5月2日,安妮故居監事會主席、荷蘭前首相科克向德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捷克6個國家的元首發去了親筆信,希望他們予以支持。

參觀完畢,記者在安妮博物館的留言簿上讀到了這樣幾句話:“難以想象這種事情真的會發生。我希望不會再有人過這種生活。”“這是一段非常打動人心的經曆,應該永遠銘記,永遠延伸。”記者留心數了一下,在博物館開館4小時內,共有55條用各種文字書寫的留言。就在記者翻看留言簿的幾十秒鍾內,後麵又有好幾個年輕人悄無聲息地加入了參觀的隊伍。

http://www.verycd.com/topics/83194/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