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法國薰衣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當代輕音樂教父”保羅.莫裏哀

(2009-10-28 09:33:18) 下一個








大約在大學時,我就很喜歡聽保羅.莫裏哀的輕音樂,他的音樂有一種特別的浪漫情調和芬芳 他那首《Love is blue 愛是藍色的》, 讓人迷醉,難以忘懷。 保羅.莫裏哀的音樂太迷人了。 確實我以前都沒想過要知道保羅.莫裏哀是哪裏人, 我自己也從來沒想過會飄洋過海, 來到了保羅.莫裏哀的祖國法蘭西,漫遊巴黎, 徒步法國鄉村小鎮,去她周邊的大海:北邊的英吉利海峽,西邊的大西洋,南邊的地中海, 擁抱藍色, Love is blue !
 
我曾去流行音樂會狂歡過, 也去過很多古典音樂音樂會,在巴黎鐵塔下聆聽過世界著名男高音三巨頭的歌聲,在雅爾現代巨型音樂會裏歡呼過, 可當我知道保羅.莫裏哀是法國人時,當我想去他的音樂會時, 他已不在人間了......人生真是匆匆又匆匆, 唯有愛,音樂是永恒的。

盡管現代技術可以給我們完美的音響享受, 盡管我也很喜歡欣賞世界著名的交響樂團演奏的古典音樂, 可這都無法替代我心中的輕音樂教父保羅.莫裏哀的地位,他的音樂多是來自古典音樂和愛情歌曲改編的, 改編演奏出來的風格非常獨特, 法蘭西情調的藍色浪漫,傳遞著一種溫馨溫柔的生命之美, 傳遞著一個強烈的音符給我, 那就是:La vie est belle , tres belle ! 生活是美好的!

保羅.莫裏哀的指揮總是那麽溫文爾雅,樂隊成員們總是坐在標有Paul Mauriat 的特別的桌櫃後麵,一絲不苟地為觀眾演奏, 幾十年如一日。

保羅.莫裏哀輕音樂團雖然不能與世界著名的交響樂團相比, 但也幸虧有保羅.莫裏哀這樣的輕音樂團,讓我輕鬆地感受音樂的優美浪漫,最初聽很多古典音樂,還真是從保羅.莫裏哀這樣的輕音樂裏聽到的。保羅.莫裏哀沒法代替著名的交響樂團,而著名的交響樂團也沒法代替保羅.莫裏哀這樣的輕音樂團。

再也不能在保羅.莫裏哀輕音樂團的音樂會上目睹大師的風采了,隻有收集一些Video 做一貼來表示我對Paul Mauriat 的敬意和懷念。

Merci , Mr Paul Mauriat !



最後の大阪公演




保羅·莫裏哀(1925.3.4—2006.11.3),法國輕音樂大師。1925年3月4日出生於法國馬賽一個熱愛音樂的家庭中,4歲開始學習鋼琴,他音樂天賦極好,聽覺靈敏,有驚人的音樂記憶力。10歲時進入馬賽音樂學院學習鋼琴和作曲。由於對爵士音樂的熱愛,莫裏哀放棄了做鋼琴家的願望而投身於流行音樂。1944年19歲的保羅開始了通俗樂隊的指揮生涯,由於為唱片公司改編音樂樂曲而名聲日噪。1965年他組建了自己的樂團,也就是後來成為世界著名三大輕音樂團之一的保羅·莫裏哀輕音樂團(保羅·莫裏哀樂團德國詹姆斯·拉斯特樂團、英國曼托瓦尼樂團並稱為三大輕音樂樂團。)的創始人和首席指揮。

  保羅·莫裏哀十分注重將古典音樂流行音樂緊密有機相結合,形成了他那將優美的旋律,生動活潑的節奏和明朗的氣氛結合起來的獨特風格。1968年保羅親手改編的一首樂曲《藍色的愛情》在美國風狂流行並灌製了唱片,該唱片在音樂排行榜上連續8周排在第一名,成為該年度的金唱片,並在ACC唱片比賽中獲得大獎,同年保羅親自率團應邀赴美國巡演。
  20世紀60年代後期,法國的音樂舞台在悄悄地進行一場革命,1965年莫裏哀組織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樂團。保羅·莫裏哀樂團以一曲《藍色的愛情》征服了世界,在此後30年中,唱片《藍色的愛情》共銷售了3000萬張。保羅·莫裏哀樂團也成為法國人家喻戶曉的最通俗最著名的輕音樂團,從此保羅在世界上享有極高的聲譽,被譽為“情調音樂的使者”以及“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法國音樂之神”。盡管他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聲譽,但他給人們的印象是溫文高雅,風趣幽默與平易近人而成為世界級明星之一,在世界30多個國家進行了數百場的演出。
  保羅·莫裏哀於1998年告別舞台,但是他的樂隊仍是派往各國的音樂使者。莫裏哀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舉辦過音樂會,在日本和韓國舉辦的音樂會最多,在這兩個國家共舉辦過1200場音樂會。莫裏哀在日本有大批的追捧者,他的作品在那裏被視為音樂的最高標準。
  保羅·莫裏哀親筆題寫——“將在21世界繼續為您演出,我很高興我的樂隊將在全世界的舞台上繼續發揮光大輕音樂的傳統。雖然我已決定自己不再到各地演出,但我將繼續擔任樂團的藝術指導,經我改編的音樂是保羅·莫裏哀所獨有的。我的長期助手吉爾·岡比將接過我的工作,率領樂團將保羅·莫裏哀的音樂奉獻給全世界愛好音樂的朋友”。
  2006年11月3日,保羅·莫裏哀在法國南部城市佩皮尼昂去世,享年81歲。

音樂曆程與回顧

  1925年3月4日,保羅·莫裏哀誕生於法國南部馬思聖街15號舊港尤波而附近。在四兄弟之中,他排行老幺。他的父親除服務於當時的郵局之外,也從事業餘的音樂活動。
  4歲時,保羅·莫裏哀開始彈奏鋼琴;5歲時,他的音樂才華受到家人的注意。
  10歲開始進入馬賽國立音樂院研習4年正統音樂,並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
  馬賽音樂院畢業之後,保羅-莫裏哀立誌要成為古典音樂會上的鋼琴演奏家。
  後因迷上當時流行的爵士樂,而改變此雄心大誌。
  17歲時,其自組樂團開始在歐洲各地巡回演奏。
  他的音樂才華被巴克雷|(Barca)唱片公司總裁發掘,邀他為該公司旗下的首席歌星,擔任錄音伴奏。
  曾分別為法國著名的歌星夏而-亞茲納弗(C.Aznayour)、米洛依-馬締歐(M.Mathieo)、達莉妲(Dida)及莫利斯-西瓦利耶(M.Chevaier)…等作曲、伴奏。
  除為歌星伴奏外,他也寫過多首當時曾流行的歌曲,如《懷念的約會》(Rendez-Vous Au avandou)、《賭命》(Sur Ma Vir)、《浪漫行程》(a ongue Marche)…等
  1963年與法國另兩位情調音樂樂團指揮法蘭克-波賽而(Frank Pource)及雷蒙-魯菲而(Raymonf efevre)合寫了一首著名的流行曲《天涯海角永相隨》(I Wi Foow Him),後來由小蒞姬-瑪琪(itte Peggy March)唱紅,風靡一時。96年,此歌再度出現在喜劇片《修女也瘋狂》中,重燃熱門。
  1965年離開巴克雷唱片公司,同年正式組成了一支象征著他個人的大樂團--e Grand orchestra De Pau Mauriat。
  1966年,保羅·莫裏哀與法國飛利浦唱片公司簽訂長期合約。此後他的一係列演奏錄音正式由飛利浦唱片公司(總公司在荷蘭)向全球發行。同時,他最燦爛的音樂生涯也由此展開。
  1967年,他將一首歐洲電視網歌唱大賽(Euovisio Contest)的第四名歌曲《愛情是憂鬱》(Love Is Blue/'Amour Est Bue)改編灌錄成演奏曲後,收錄這首樂曲的該張專集唱片也在全球各地創下了銷量六百萬張的輝煌紀錄。從此,保羅·莫裏哀揚名國際。
  1968年,《愛情是憂鬱的》衝出歐洲大陸,風靡全美,連續6周蟬聯美國Biboard熱門歌曲排行榜第一名。2月,保羅·莫裏哀應邀參加美國最具權威的電視節目《蘇利文劇場》(Ed Suivan Show)的演出。同年並獲法國ACC唱片大獎。
  1969年保羅·莫裏哀首度率團前往日本公演,他那清新鮮明的瑰麗音色立刻席卷整個日本樂壇。自1971年起,保羅·莫裏哀每年都率團前往日本公演,至1998年止,他已經連續第22次率團赴日公演。
  1970年應墨西哥樂迷之請,灌錄了《愛情海的珍珠》(Peneope),同時也風靡全球。
  1975年保羅·莫裏哀率團首度前往韓國漢城公演,對親耳聽到的韓國民謠《阿裏郎》非常喜愛;1976年在巴黎專屬錄音室Studio Des Danes完成了這首韓國民謠的演奏錄音,題名是(Eastern ove Song)。
  1976年將他每年訪日公演時的印象化作音符,由他自己譜曲、編曲兼指揮,在巴黎完成了一張《日本紀行》(ove Sounds Journey)的錄音專輯。
  1979年保羅·莫裏哀將日本的一些流行歌曲改編灌錄成一張《日本流行歌曲演奏專集》(Message D' Amour)。
  1981年保羅·莫裏哀親自擔任日本版畫家池田滿壽夫所執導的電影(Roma Daa Finestra)的全片配樂工作。
  1982年在巴黎專屬錄音室灌錄了一首台灣校園民謠《龍的傳人》,除首張華語樂曲世界級大樂團演奏之外,更在華人世界掀起了一陣“保羅·莫裏哀”的狂飆。
  除此之外,保羅·莫裏哀也為香港女歌星雷安娜譜寫了一首港劇的主題歌《癡情劫》。
  1982年該團鋼琴手傑拉而-岡比斯(Gerard Gambus)離開樂團,另尋獨立。從此編曲工作完全落入保羅·莫裏哀一個人的手中。
  1983年12月11日及12日保羅·莫裏哀首度率團赴台灣地區公演。
  保羅·莫裏哀旅行公演的足跡已經遍及全球五大洲,所到之處,無不受到熱烈的歡迎。
  1984年他演奏了齊豫的《橄欖樹》。
  1985年再次赴台訪問,帶來了黃鶯鶯的《隻有分離》。
  1986年他為台灣樂迷寫了一首創作曲《台北之歌》(Song For Taipei/Thinking Of You)。
  1987年他推出三部不同主題的專集《小夜曲》(Serenade),《伊比利亞》(Iberia)、《長記我心》(Remember)。
  1988年推出《法國金曲集》(Best Of France)。
  1990年,台灣當紅歌星童安格演唱了保羅·莫裏哀的創作曲《愛的主題曲》成為當時熱門話題,此曲至今仍在中國東方航空公司班機上作為安全須知安全短片的背景音樂使用,估與原曲名稱(PM Eastern ove Song)有關。
  同年還推出一張保羅·莫裏哀樂團自身的名曲回顧專集(Retrospective),用全新的編曲手法改編演奏了過往二十年樂團的招牌曲目。
  1991年出版了保羅·莫裏哀樂團生涯紀念的音樂會集錦《金色音樂會》(God Concert)以及一張收錄改編12首台灣地區流行曲的專輯《其實你不懂我的心》,包括標題曲及《大約在冬季》、《我的未來不是夢》等等,91年起,他暫停對日本的巡回演出,專心錄音工作和享受晚年。
  1992年爵士樂名曲改編集(Nostaiazz)。
  1993年為飛利浦灌錄最後一張唱片《激情》(Emotion)。正式告別當時寶麗金集團。簽約日本玻麗佳音(Poy Canyon)。此時正值保羅·莫裏哀灌錄了第1000首曲目。
  1994-1996年陸續出版《電影金曲集》(Soundtracks)與《恰克與飛鳥名曲改編集》。
  1996年2月美國( Biboard雜誌)出版特刊《保羅·莫裏哀30年樂壇成就特輯》。保羅·莫裏哀樂團於96年兩度訪日演出,回饋樂迷三十年的支持。
  1997年,保羅·莫裏哀再度訪日。在28個城市作了36場公演,這也是他三十年間第21次在日本公演。訪華事宜在繼續洽談中。
  1998年,保羅·莫裏哀宣布正式告別演出舞台,並與樂團接班人Gies Gambus同台指揮。音樂會定名為《再見音樂會之旅》(SAYONARA Concert Tour)。在橫濱及東京,保羅·莫裏哀見到了邀他訪華的中國樂迷徐毅,再商訪華行程。
  1999年,保羅·莫裏哀開始了退休生活,而樂團也暫休一年準備新世紀的出發。
  2000年12月8日,在結束日本巡回之後,樂團首度巡回出訪中國內地。

評價

  .聽輕音樂,喝下午茶,漫步林間小徑,都是我愛的賞心樂事。平素是百憂感心,萬事勞形,為生計辛苦打拚。當此時,疲倦的肢體伸展了,飄搖的心事靜定了。我有權利向生活要求一段空白,自己來填補它。如果心情太壞時,填補以啤酒,朋友。無酒無朋友時,我還有保羅·莫裏哀的音樂。
  對於莫裏哀的音樂,我隻能用一個最平凡的詞兒來讚美它——好聽,非常之好聽,也許它欠缺一點內涵。這不能說是一個壞評價。如果是一個女人,有人說她非常好看,她應該滿意了。倘若,她還是個有思想的女人,當然更好。但是,思想對女人來說,並不特別重要,隻要她好看。對莫裏哀的音樂,也可當作這樣一個漂亮女人看待的。
  盡管缺乏內涵,莫裏哀的音樂還是有一種特殊的浪漫氣質,這隻能用他是法國人來解釋。他1925年出生於馬賽,4歲學習鋼琴,10歲進入馬賽國立音樂學院學習,17歲開始組織樂隊,一開始不太成功,一度離開樂壇,在郵電部門幹過。他無法忘情於音樂。35歲時,他組織了日後聞名遐邇的“保羅·莫裏哀大樂隊( Le Grand Orchestra De Paul Mauriat) ”,與PHILIPS唱片公司簽約,事業走上正軌。1967年,莫裏哀推出了成名曲“藍色的愛”,熱賣600萬張,在美國熱門排行榜上獲7周冠軍,並在年終全美TOP10排名第3。此後,一發而不可收,推出的專集屢獲大獎,並進行全球巡演,受到熱烈歡迎。從此,莫裏哀樂隊和英國的曼陀凡尼樂隊、德國的詹姆斯拉斯特樂隊並稱“世界三大輕音樂團”,本人被譽為“情調音樂使者”、“法國音樂之神”。
  如果想從頭領略保羅.莫裏哀的浪漫風情,這張《藍色的愛》是個好選擇。其中的旋律你大多不會陌生,在新世紀聽它,有一種潛滋暗長的懷舊情緒,雖然浪漫的情調永不會過時。它曾經填補了我生活的空白,心情的空白,夢境的空白,以一種潑灑的濃豔的藍。事實上,這首《藍色的愛》開始名不見經傳,經過莫裏哀的點鐵成金後,才得以風靡一時。又被填上歌詞,眾口傳唱:“沒有你,我的世界是藍色(憂鬱),我的生活是灰色,我的眼睛是紅色(哭的),我嫉妒的心是慘綠,孤獨的夜是漆黑。”罷了,別的顏色我不要,給我一點純淨的藍色吧——人生的煩惱多如牛毛,與其為金錢苦悶,為權位煩惱,倒不如為愛情憂鬱,為音樂傷感,那總是一件美好的事。

( 以上評價摘自百度,僅作參考 http://baike.baidu.com/view/1890594.ht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