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762)
2009 (1498)
2010 (796)
2011 (759)
2012 (633)
2013 (449)
2014 (575)
2015 (323)
2016 (276)
2017 (470)
2018 (127)
2023 (1)
接受法國二台采訪Hélène Grimaud the ou cafe
埃萊娜·格裏莫(Hélène Grimaud),這位法國女鋼琴家,1969年生於普羅旺斯地區的埃克斯。早年在埃克斯音樂學院和馬賽音樂學院分別師從雅克琳·庫爾坦和皮埃爾·巴比澤學琴。13歲被著名的法國音樂學院錄取,師從雅克·魯維耶。16歲獲得雅克·魯維耶古典音樂比賽首獎,同年出版了第一張個人唱片,曲目是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二鋼琴協奏曲及鋼琴獨奏曲。18歲在巴黎舉辦了她的第一次鋼琴獨奏音樂會,獲得巨大成功而從此享譽國際。2002年成為德國DG公司簽約音樂家。出版過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二鋼琴奏鳴曲》和貝多芬的《暴風雨奏鳴曲》,其中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二鋼琴奏鳴曲》還榮獲“唱片協會”大獎。這對年輕的埃萊娜來說,是一種難得的榮譽。她現居住在美國。
埃萊娜·格裏莫天生叛逆,為了發泄過剩精力才開始彈鋼琴,卻意外發現自己的天分,成為國際知名的鋼琴家。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在野外與一頭母狼邂逅,狼竟然罕見地躺下與她親近,從此開始了她與狼的故事,還在紐約創辦了一個“野狼保護中心”,保護紅狼、墨西哥狼等野生狼物種,並向公眾開放,普及教育。狼成為埃萊娜的圖騰,它代表著埃萊娜自由、不拘一格,又充滿堅毅的性格。
她美得令人迷惑。她既是鋼琴天才,又與野狼有著說不完的故事。她最喜歡彈奏勃拉姆斯的音樂,演奏中的她冷峻、悲愴;與野狼在一起時的她卻又溫柔、天真。她的文字感性、隨性,繼第一本自傳《野變奏》之後,她今年又出版了一本記錄心靈旅行的散記《女鋼琴師的心靈之旅》。這就是法國女鋼琴家埃萊娜·格裏莫的傳奇。
“音樂改變了我的信仰,母狼解放了我的野性”
1991年,埃萊娜·格裏莫住在佛羅裏達塔拉哈西的時候,一天深夜她帶著朋友的狗出去散步卻因此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她看到一個孤獨的動物身影慢慢靠近,它的行進方式是自己從沒見過的緊張和詭秘。她牽著的狗受到驚嚇,逃進灌木叢中。這是她第一次遭遇狼,一匹母狼。格裏莫在自己的第一本傳記《野變奏》裏寫道:“它走到我左手邊,嗅了嗅我的手。我隻是伸出手指,它就把腦袋和肩膀整個藏在我手掌下。我覺得自己像是被什麽東西擦出了火花,而且迅速傳遍全身。它一下子讓我充滿了溫柔。內心傳來神秘的歌聲,像是一種未知的野性的力量。”“我愛上了這隻母狼。”她後來寫道。
格裏莫認為狼被當作邪惡的化身已經不下好幾百年。但她不這麽看。在她看來狼維持著物種的平衡,是種奇異、迷人的動物,而且可以教會人類很多東西。她覺得自己有責任改變人們對狼的誤解。
1999年,她與攝影師亨利·費爾在南塞倫一起開辦了野狼保護中心。這片29英畝大的地方,現在成為17匹野狼的家。其中有4匹狼,作為“形象大使”,向公眾開放參觀。其他13匹則與人類隔離,以便於它們最終能重返自然。“剛開放的頭兩年,我們一年有500名遊客,現在每年有20000人前來參觀。”
她的野狼保護工作在古典音樂界引起了一些非議。有人覺得她“活在她自己對野狼的想象裏。”她在野狼保護上花費的時間也影響了她在鋼琴事業上的精進。她自己也承認,最近三年她才真正將精力集中在音樂上,之前野狼保護中心花費了她太多時間和精力。現在的她繼續在世界各地做巡回演出,與世界頂級的交響樂團以及音樂家合作。不過,2005年末,她受到新的挫折,她患上肺炎,並且導致慢性的疲勞綜合症,甚至影響到了心髒。她的第一本自傳《野變奏》首先在法國出版,很快成為暢銷書,內容由五花八門的篇章組成。格裏莫視自己是家庭、音樂世界乃至社會的一個孤獨的局外人,內心充滿掙紮。比如在考慮在什麽地方建立野狼保護中心時,她寫道:“最好是在別處,我一直希望是在別處。”
古典音樂與野狼在她的生命中究竟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在格裏莫看來,兩者都拯救了她。“音樂改變了我的信仰,”她寫道:“它拯救了我。”當提及她第一次遇到的母狼,她也表示:“它也拯救了我。”創辦野狼保護中心的目的,在她看來,將她從把鋼琴當成工具的桎梏中解放出來,“我變得有野性了。”
格裏莫1969年出生在法國普羅旺斯。6歲開始彈鋼琴便表現出驚人天賦。13歲進巴黎音樂學院,成為當時年齡最小的學生。從童年開始的另一個愛好是養小動物。在鋼琴填滿自己的生活之前,她甚至夢想著當獸醫,住在動物園裏,後來又想當生物學家。“我曾經對靈長類感興趣。”與母狼阿拉瓦的相遇,讓她卷入了野狼的世界。她開始研究動物行為學,旁聽大學的課程,參加會議並且造訪動物專家。
此外,她精通法語、俄語、英語,對法國、俄羅斯、美國的文學、曆史、哲學都有廣泛的涉獵。她對音樂的熱情從來都沒有消退,每天都以巴赫開始一天的生活。不過,這並不妨礙她沉浸在浪漫主義的文學當中。
她也喜歡肖邦的音樂,稱他是“我的作曲家”。她欣賞肖邦解放了鋼琴家的左手,“創造了靈巧的音樂。”不過最貼近她的心靈的,是勃拉姆斯。她早期灌錄的音樂大都是演奏勃拉姆斯這種不算年青的、非法國的、沒有一點女性氣息的作曲家作品,與她表麵留給人的印象非常兩樣。“我喜歡他激烈的樂章,”她在《野變奏》中寫道:“他的痛苦與陰暗,充滿情緒的悲痛,以及在與世界關係中所體味出的絕望。”勃拉姆斯激烈而令人望而卻步的《第一協奏曲》是她最喜歡的作品。她說自己在演奏以後幾個小時,心情都很難從悲愴中恢複過來,“勃拉姆斯把悲痛表達得太完美,那種痛苦足以讓你窒息”。曾經跟格裏莫共事過的薩龍恩先生表示:“她一半是理智,一半是激情,是位罕見的人物。她演出前總有條理清晰的觀念、計劃,但在音樂會上往往自然而然地讓音樂流淌出來。”
(http://leyouyoucn.blog.hexun.com/15496150_d.html)
埃萊娜·格裏莫(法文:Hélène Grimaud,1969年11月7日-),猶太裔法國女鋼琴家。
埃萊娜·格裏莫在法國羅訥河口省普羅旺斯地區艾克斯出生,父親是柏柏爾猶太人,母親是科西嘉島的塞法迪猶太人[1][2]。她形容她小時“極度激動”[3],過度集中於某些事情上。她7歲接觸鋼琴。1982年入讀巴黎音樂學校(Conservatoire de Paris),與鋼琴手雅克·魯維耶(Jacques Rouvier)同校。
1985年,埃萊娜·格裏莫憑謝爾蓋·拉赫曼尼諾夫的《Piano Sonata No. 2》贏得巴黎音樂學校贏得首個獎項、雅克·克羅學院(L'Académie Charles Cros)的格蘭披治光碟獎(Grand Prix du Disque)。1987年,她展開事業生涯,在巴黎舉行獨奏會;又與巴黎管弦樂團(Orchestre de Paris)合作演出,由丹尼爾·巴倫波因指揮。
21歲時,埃萊娜·格裏莫移居美國佛羅裏達州,後又移居紐約市。之後在德國柏林住了一陣子[4],現定居瑞士。
Denon出版的:
Erato Records出版的:
Teldec出版的:
德意誌留聲機出版的:
(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