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法國薰衣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電影《 In Search of Beethoven 尋找貝多芬 》(2009) by Phil Grabsky

(2009-07-13 14:20:56) 下一個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有關介紹貝多芬的音樂資料節目裏,由英國製片人兼導演 Phil Grabsky 製作的電影 《 In Search of Beethoven 尋找貝多芬 》是最激動人心的!




"In search of beethoven" trailer 1

"In search of beethoven" Trailer 2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2aTpwx3Fw8


我一直喜歡貝多芬的音樂,人的喜怒哀樂貝多芬音樂裏都能感受得到,最開始知道貝多芬音樂,是他那著名的 dadadada...... 《命運交響曲》, 然後慢慢地聽些其他的鋼琴曲, String ,特別是他的 5 部鋼琴協奏曲,鋼琴奏鳴曲,越聽越覺得好聽,也不由地自問,貝多芬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呢,有人稱他為音聖,他真是聖人嗎?前不久去電影院看了電影 《 In Search of Beethoven 尋找貝多芬 》, 其實是無意中發現這部電影的,那天就是想去看電影,沒想到碰上了這部好電影。

電影開映前製片人兼導演 Phil Grabsky 也來影院了,跟大家簡單介紹了幾句,並說電影完了以後再接受觀眾提問, Phil Grabsky 穿得很隨便,穿了一件格子短袖,手拎個 很普通的背包 , 如果不說,誰會以為他是一位知名製片人和導演呢,還以為他也是來看電影的普通觀眾。

電影一開始就深深地吸引著我,緩緩的音樂敘述,精彩的畫麵, 攝影角度,即刻把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帶到了十八世紀,貝多芬生活的年代,帶到了古典音樂的搖籃聖地 - 萊茵河畔,我似乎都能感受到波恩的車水馬龍,維也納如雲的琴聲。 影片從貝多芬出生開始說起,然後是貝多芬在波恩度過的青少年期,在波恩他聆聽了最好的音樂,這對他後麵的音樂生涯無疑奠定了基礎,貝多芬後來又回到維也納一邊教人學琴,一邊作曲,譜寫了他那些不朽的篇章, 成為全人類寶貴的音樂財富,音樂敘述娓娓道來:

我們今天能躺坐在舒適的沙發,或者在世界著名的音樂廳裏聆聽享受貝多芬的音樂,可要知道當年的貝多芬是多麽窮困潦倒,貝多芬有一個愛酗酒的父親,他也繼承了他父親這一大優點,特別嗜酒如命,貝多芬脾氣反複無常,時而柔情似水,時而暴躁如雷,煩躁起來可以拎起一桶冷水往自己頭上潑去,根本不管樓下鄰居的抱怨抗議, 看到這裏,我不禁暗暗偷笑,潑得真好,貝多芬!怪不得你的音樂這麽瀟灑順通,讓人心情開闊。

貝多芬也是一位非常多情的男子,他一生愛過, 暗戀過不少女人,其中有身為少女的學生,學生的母親,還有他教過的貴婦人,他教過的學生都來自貴族階層,他愛的女子,他卻不能接近,愛情像火焰樣燃燒著貝多芬,他隻有寫下滾燙的情書, 他把他的愛全部灌注到他寫的那些音符裏,影片中還朗誦貝多芬那些情書,看到著我才恍然大悟,奧,難怪貝多芬寫的《獻給愛麗絲》, 那些小提琴羅曼史 Romance 篇章,那些奏鳴曲, 那些鋼琴協奏曲,有的是那麽疾風暴雨,有的是那麽歡快,那麽柔情似水,那麽竊竊私語,也那麽刻骨銘心的無奈, 原來都是貝多芬感情思緒的記載。

影片也詳細介紹了貝多芬的每一部交響曲, 鋼琴協奏曲,和鋼琴奏鳴曲創作的背景,悲 愴 ,命運,英雄,歡樂頌等,他創作歡樂頌的時候之前,也是他最窮困潦倒的時候,愛情不如意,生活拮據,和兄弟一家不和,正是這個時候英國方麵邀請貝多芬寫一部交響曲,在困境中的貝多芬譜寫了不朽的第九交響曲《歡樂頌》, 看到這我不禁感歎到:貝多芬,你不是聖人,你也是一位有血有肉的人,一位飽經艱難和感情折磨不願向命運低頭的人,我們在他的第九交響曲樂章都沒感覺到一絲悲哀,相反歡樂頌給世人展現了一種崇高博大的境界和愛, 在歡樂頌裏我們感受到是對生命的熱愛和讚頌,貝多芬就這樣讓自己的感情升華到一個崇高的境界,貝多芬一生中也寫過一部唯一的歌劇叫 Falido , 這部歌劇也是如歡樂頌一樣,升華了人類的感情。

好了,我不能《泄密》太多了,當然我也隻看了一遍, 影片從頭到尾都是音樂敘述,影片對貝多芬主要的作品介紹其發生的背景,貝多芬的一些書信,采訪研究貝多芬的曆史學者,專家,演奏家,片中出現了很多世界級的著名演奏家,指揮家,他們切身談他們演奏貝多芬音樂的感受和他們眼中的貝多芬,這和簡單的資料片不一樣,貫穿影片有差不多 60 多場貝多芬的現場音樂會 , Phil Grabsky 後來跟我們說,實際采訪的現場音樂會都有一百多場,其中有 Sir Roger Norrington, Vadim Repin, Emanuel Ax, Lars Vogt and Alban Gerhardt. Juliet Stevenson narrates, JanineJanson 其中有我印象最深是 Vadim Repin 在采訪中說 , 他說我一拉貝多芬的曲子,就知道貝多發不是一個 Happy 的人。

如果您要知道貝多芬的家族史,這部影片不是您的最佳選擇,如果您要了解貝多芬本人和他的音樂的話,影片 《 In Search of Beethoven 尋找貝多芬 》可能會給您很多答案, 在貝多芬的音樂裏緩緩敘述探索貝多芬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人,他為什麽能譜寫如此優美的音樂,震撼人心的交響曲, 讓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貝多芬。

應該說這部影片是目前拍貝多芬的音樂資料片中最成功的一部,要知道這部片的製片人兼導演 Phil Grabsky 他本人並不是從事音樂工作的,可他手法他采用的視覺很特別,在拍 《 In Search of Beethoven 尋找貝多芬 》之前,他還拍攝的《 In Search of Mozart 尋找莫紮特》,非常成功, 他說他拍這部影片的靈感是一天他陪妻子去看莫紮特的一部歌劇,他被莫紮特的歌劇才華深深震撼了,一股好奇心和使命感不由生起,然後他決意要拍一部關於莫紮特的音樂資料片,《 In Search of Mozart 尋找莫紮特》於 2006 年發行後大獲成功,深受世界各地莫紮特歌迷的喜歡,在巴西,在澳洲等地特別受歡迎; 所以他又接著拍了《 In Search of Beethoven 尋找貝多芬 》, 2009 年發行。

Phil Grabsky 是一位多次獲國際資料片大獎的製片人 《 The Boy who Plays on the Buddhas of Bamiyan 》( 2003 ),《 A Film for Chernobyl 》 (2006) ,《 In Search of Mozart 》( 2006 ),《 Escape from Luanda 》等很人道主義的資料記實影片。

Phil Grabsky 本人不是從事音樂工作的, 也可能正因為這一點,也正因為他先前拍攝的富有人道主義色彩資料片的經曆,他用很人性的角度去 探索貝多芬是一個什麽樣的人,讓貝多芬從聖壇走下來,更讓人感到親切,讓人耳目一新。

在電影結束後,接受觀眾采訪時他也提到,他的影像公司隻是一個 50 餘 人的小作坊,資金有限, 盡管他拍的片獲得很多成功但在商業上還是很吃力,比如他拍好 《 In Search of Beethoven 尋找貝多芬 》後,去與英國一個非常有名的電視台恰談,這個電視台不僅沒有接受他的影片,反而專門也去拍了一部貝多芬專題;他也談到在拍攝采訪中得到了很多音樂家,演奏家的支持,他們很多是無報酬接受采訪的,他采訪的現場音樂會基本是在歐洲的樂團,他說美國的交響樂團他基本上沒法接近。

在電影完畢後觀眾向他提了各種問題,其中有的問他是如何在傳記資料和音樂間平衡的,他說他從一開始就打算以貝多芬的主要音樂為線索從貝多芬的出生到他的生命終點一路敘說下來。

我也參加發言,我說 Phil Grabsky 你的片子做廣告不夠,如果我不是今天來看電影我都會錯過你這部這麽好的電影, 應該介紹你這部影片去亞洲去中國,在那有很多學音樂的孩子,這對他們了解貝多芬 有幫助, 他說因為資金有限他不可能大範圍作廣告, 我說我真希望能看到你拍一部《尋找普契尼》呢?他坐在那哈哈仰頭大笑, 肯定他已經有很多拍片計劃, 我真希望他多拍些介紹音樂家的資料電影, 我喜歡他拍片的手法。

之後我們有些交談,他問我從哪來,當他知道我來自中國時,他很高興,他說過幾個星期他要去上海,最後我們一起合影,Phil Grabsky 還叫上影片中出現過的一個大提琴演奏家一起過來合影,電影院裏比較暗,他跟我說, 這裏太暗我們到外麵再補一張照吧,他到底是搞攝影的, 他很和藹,每一點名導演的架子。

我的體會是看完這部影片,對貝多芬本人 還有他的主要作品及創作背景有了更多地了解, 當然此影片, 另一個看點也是在一個電影裏欣賞了 60 多場演奏貝多芬的音樂會目,目睹眾多名家的風采。

《 In Search of Beethoven 尋找貝多芬 》 非常好看的一部影片, 很享受,祝《 In Search of Beethoven 尋找貝多芬 》獲得成功, 也期待該片的DVD早日上市。

http://en.wikipedia.org/wiki/Phil_Grabsky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