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法國薰衣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當代世界傑出的十大指揮家(ZT)

(2009-06-01 04:31:39) 下一個

(排名就是不好,很多好的指揮都不在其中,10名裏,7名已經不在人世了,有機會的話,一定要去聆聽那些活著的傳奇指揮的音樂會!過段時間要去聽梅塔指揮的維也納交響樂團音樂會。)


1.阿爾圖羅·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
2.布魯諾·瓦爾特(Bruno Walter
3.列奧波爾德·斯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y
4.威爾海爾姆·富特文格勒(Wilhelm Furtwangler
5.尤金·奧曼蒂(Eugene Ormandy
6.赫伯特··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
7.雷昂納德·伯恩斯坦(Leonarel Bernstein
8.克勞迪奧·阿巴多(Claudio Abbado
9.小澤征爾(Seiji Qzawa
10.祖賓·梅塔(Zubin Mehta
  

  1. 阿爾圖羅·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18671957),意大利指揮家,大提琴演奏家。九歲入帕爾馬音樂院學大提琴和作曲,1886年成為裏約熱內盧歌劇院的大提琴演奏者,代理指揮演出了《阿伊達》博得好評,從此就任正式指揮。同年返回意大利,在特裏諾和米蘭以指揮歌劇新作和瓦格納的歌劇而著名。1903-1906年任布宜諾斯艾利斯歌劇院指揮,1908-1915年任紐約大都會歌劇院主任指揮。1915年回國,重任斯卡拉歌劇院音樂指導。1928-1936年任紐約交響樂團常任指揮。1937年任紐約交響樂團常任指揮。1937年美國音樂界為他挑選優秀演奏員組成NBC(國家廣播公司)交響樂團,由他任指揮達十七年,直到1954年退休。在將近70年的指揮生涯中,托斯卡尼尼指揮演出過100多部歌劇和無以數計的管弦樂曲,演出曲目極為廣泛。他的指揮藝術在世界樂壇上影響極大,到本世紀60年代為止,一直占有絕對的統治地位。他是從瓦格納浪漫主義指揮學派向強調客觀性的現實主義指揮學派過渡的奠基人。他竭力主張總譜是指揮家唯一的遵循原則,應最大限度地忠實於原譜,最大限度地表現原譜。他的指揮特點以感情浩瀚、壯闊及風格多樣而著稱。他善於把作者的意圖絲絲入扣地傳達給聽眾,他的座右銘是:我不要聽那些音符,問題在於音樂的意義,在於音響的靈魂。另外,作為一名大提琴演奏家,他對自己的演奏要求嚴格,力求表現得盡善盡美,其風格簡潔明快,富於歌唱性,有鮮明的個性與活力。他擅長記憶樂譜,有過目不忘的本領。


    2.布魯諾·瓦爾特 Bruno Walter18761962),德國指揮家,鋼琴家。他從十八歲起,就在德國好幾個城市的歌劇院任指揮。1901年被聘為維也納宮廷歌劇院的樂長。1913年至慕尼黑歌劇院任音樂指導。1922年後,除活躍於柏林、萊比錫和薩爾茨堡音樂節外,還到英美演出,國際聲譽增長。1933年後,因受納粹迫害而離德去奧、法。1939年起,定居美國的二十二年中,達到了他藝術成就的最高峰。 瓦爾特的指揮風格柔和優美,將管弦樂的各聲部都處理得富於歌唱性;他繼承和發展了德國的指揮傳統,被譽為莫紮特專家。他特別擅長於指揮勃拉姆斯、瓦格納和馬勒的作品;特別值得提出的是,他對馬勒的音樂幾乎達到迷醉的程度,他是馬勒《第九交響樂》和《大地之歌》首演的指揮者。他反對指揮誇張的體態活動和指揮動作。他指揮時好像不是依靠雙手的動作,而是通過眼神和麵部表情來協調整個樂隊。他很重視樂隊隊員的情緒,並善於發現他們每個人的表演才能,從而充分調動每個演奏員的積極性。瓦爾特不僅堅持不懈地追求理想的音響,而且他有辦法使樂隊奏出他所追求的理想音響。他同時又是優秀的鋼琴家,曾以獨奏兼指揮的身份演出過莫紮特的鋼琴協奏曲。他還作有交響曲、室內樂和理論著作。


    3.列奧波爾德·斯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y18821977),美籍英國指揮家。在牛津大學皇後學院畢業後,入倫敦音樂學院。1905年去美國,曾在教堂任管風琴手兼合唱指揮。1908年在辛辛那提交響樂團任音樂指導。1912年,應聘為費城交響樂團任音樂指揮,將該團訓練成為以音響絢爛華麗、效果豐富多采而著稱的樂隊。組織過全美青年交響樂團、紐約市交響樂團和美國交響樂團。他從1917年開始錄製唱片,1929年開始作廣播演出,後來又在電影裏演出,並作有巴赫、德彪西等作品的樂隊改編曲。為了掌握錄音技巧,還專門到柏林去學習。1973年回到倫敦,九十歲的他還在繼續從事唱片錄音。 斯托科夫斯基的指揮風格豪華壯麗,對比強烈,充分發揮了樂隊的表現力。他是一位不拘一格、勇於革新的指揮家。他在費城交響樂團任職期間,曾提出過一係列改進措施,對樂隊的排列進行了多次試驗,最後打破了傳統樂隊的排列方法,把全部小提琴手都排列在右邊。直到今天,有許多樂隊還沿用他那獨特的排列方法。他指揮時特別強調指揮者與演奏者之間的內心交流。他認為如果沒有內心交流,指揮者就隻不過是一個擊拍者而已。他對新鮮事物很敏感,他向美國人民介紹了許多現代作曲家的作品。他不僅是美國指揮藝術發展史上的偉人,而且在世界指揮藝術史上同樣占有重要地位。


    4.威爾海爾姆·富特文格勒 Wilhelm Furtwangler,1886-1954),德國指揮家。八歲開始學音樂,上小學時即顯露出其非凡的音樂天才。起初在朱裏赫與斯特拉斯堡任指揮,後曆經柳伯克、曼海姆等地,1920年應聘為柏林愛樂樂團指揮。曾於1926-1928年指揮紐約愛樂樂團,歸國後任萊比錫格萬特豪斯樂隊指揮,同時到德國各城市及維也納、巴黎、倫敦等地巡回演出,所到之處,觀眾們無不歡聲雷動,他由此而名震全球。1937年成為柏林國立歌劇院音樂總指導、柏林愛樂樂團指揮和德國納粹政府的音樂顧問,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曾被誤作戰犯。1947年他終於被宣判無罪,才重新開始演出。 富特文格勒的指揮特點是:一登上指揮台,就處於一種忘我狀態,時而吟唱,時而麵目動情,時而踏足,時而閉上雙眼……奇怪的是,樂隊成員會情不自禁地與他一同作出反映。他的指揮富有催眠術般的魔力,聽他指揮演出時,聽眾好像看不到樂隊,而會全神貫注到令人迷醉的音樂中。在指揮旋律時,他不讚成有棱有角地拍擊,認為那樣會破壞旋律的流暢性。在他的指揮中始終保留著瓦格納浪漫主義指揮學派的主觀因素,因此他屬於典型的浪漫主義學派指揮家。他指揮的曲目廣泛,氣勢雄厚,是德國優秀指揮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


    5.尤金·奧曼蒂(Eugene Ormandy18991985),美籍匈牙利指揮家,小提琴家。五歲時便以小提琴神童進入布達佩斯國立音樂學院,十七歲就成了國立音樂學院的教授。1920年拿起指揮棒,開始專攻指揮。1928年入美國籍,此後陸續指揮了紐約愛樂交響樂團及費城通俗管弦樂團的一係列音樂會獲得成功。1931年成功地指揮了費城音樂劇院的演出後,當即被聘請為明利亞波利斯交響樂團常任指揮達五年之久。自1936年起,任費城交響樂團音樂指導及第四代指揮。此後在該團度過了四十多年的指揮生涯,並與該團錄製了四百餘張唱片。他尊重古典傳統,主張堅實渾厚而又細膩的演奏風格,使費城交響樂團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他不僅以擅長背譜指揮而聞名,而且有驚人的閱讀和理解總譜的才能。他曾得到美國政府、總統以及其它各個國家所頒發的各種嘉獎,並獲得十七所主要大學與音樂學校的榮譽博士學位。


    6.伯特··卡拉揚 Herbert Von Karajan 19081989),偉大的奧地利指揮家。自幼學鋼琴,曾進維也納音樂學校和薩爾茲堡的莫紮特音樂學院學習。他的指揮生涯先從小城烏爾姆開始,1938年被聘為柏林歌劇院的指揮,1947年任維也納愛樂樂團和維也納樂友協會管弦樂隊指揮,1949年起兼任米蘭·斯卡拉歌劇院常任指揮,1950年兼任倫敦愛樂樂團常任指揮,1955年起任柏林愛樂樂團的終身常任指揮,1956年任維也納國立歌劇院的音樂總指導。他是現代最著名的指揮家之一,人們稱他為歐洲音樂的總指導。他也是拜羅伊特、薩爾茲堡音樂節的主要人物。1967年開始主辦他個人的音樂節——複活節音樂周。 卡拉揚有驚人的指揮技巧,與樂隊的配合如水乳交融般天衣無縫,通過熱情洋溢、奔放豪邁的演奏,將音樂準確而強有力地傳達給聽眾。他擅長在忠實於原作的基礎上,對作品進行精雕細刻、巧妙布局,甚至適度誇張,而這一切都圍繞著塑造完美的音樂形象而進行。卡拉揚一生共指揮錄製了650多種唱片,僅錄製貝多芬全部交響曲的唱片,就有7000多萬張。他在晚年時期達到了他指揮藝術的最高峰。


    7.雷昂納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19181990),美國指揮家、作曲家。曾就學於哈佛大學和柯蒂斯音樂學校。1943年任紐約愛樂樂團的副指揮,1958年成為該團第一個美國指揮。他在任的十一年間,正是該團的黃金時代,此間他曾榮獲桂冠指揮家的稱號,從此一舉確立了第一流指揮家的名聲。他創作的著名作品有《耶利米交響曲》,第二交響曲《渴望的年代》,小提琴獨奏、弦樂和打擊樂的《小夜曲》,舞劇《幻想自由》等。他寫的通俗音樂劇《鎮上》和《奇妙的城鎮》是百老匯經常上演的劇目。1969年辭去指揮職務專門從事作曲,但仍在歐洲各地作客席指揮而引人注目。享有紐約交響樂團桂冠指揮家的稱號。奧地利於1977年舉行了伯恩斯坦音樂節來表彰他的藝術活動。伯恩斯坦最有研究的是馬勒的作品,堪稱為馬勒專家。他的指揮風格理智而直率,並富有時代精神。他認為真正的指揮應該是這樣:他們以身體的動作代替語言,對樂隊來說,指揮必須運用這種方法來表現他所要求的東西。在激動時或處理高潮時,他甚至會跳起來。伯恩斯坦最大的特點是能夠把自己的感覺全部表現出來。


    8.克勞迪奧·阿巴多(Claudio Abbado1933-), 當代著名的意大利指揮家。自幼接受音樂教育,並就學於威爾第音樂學院學習鋼琴和作曲,十歲起就曾研究指揮法,並指揮過室內管弦樂隊。1958年在美國庫賽維斯基國際指揮比賽中獲獎,後在維也納音樂學院隨名家深造,1963年又在米特洛波勞斯國際指揮比賽中獲獎,加之在薩爾茲堡音樂節上成功地指揮了維也納愛樂樂團,使他一舉成名。1969年被聘為斯卡拉歌劇院的音樂指導,1971年又與不設常任指揮的維也納愛樂樂團訂立了終身契約,並以首席指揮的身份積極籌辦演出活動。阿巴多的指揮富有生氣、明快流利,具有意大利素質。他對交響樂隊了如指掌,得心應手,善於抓住音樂中最本質、最基本的東西,從而得心應手地控製整個樂隊的演奏。他指揮的意大利歌劇堪稱一絕,在當代指揮家中是無與倫比的。


    9.小澤征爾(Seiji Qzawa1935-),日本著名指揮家,後加入美國籍。生於中國沈陽,1951年入日本東京桐朋學園高等學校音樂係學習指揮。1959年在法國第九屆貝桑鬆國際指揮比賽、伯克郡音樂節的指揮會演和卡拉揚主持的比賽中獲獎。1960年初次登台指揮法國國立廣播管弦樂團,接著又出色地指揮過紐約愛樂樂團,舊金山、加拿大、倫敦交響樂團和維也納樂團等,1970年起任舊金山交響樂團常任指揮和音樂指導,後與波士頓交響樂團簽訂終身合同,任音樂指導兼指揮,並兼任新日本愛樂樂團的首席指揮,每年都有一定時間回日本活動。 小澤征爾的指揮風格,既能熱情洋溢、豪邁奔放地將樂曲引向高潮,又能恰如其分地控製速度和力度的變化;他善於運用帶有表情的目光和會說話的雙臂來表達自己的思想,音樂表現意圖十分明確。他指揮時好像在浩瀚的音樂海洋中遊泳,使觀眾感到他渾身都是音樂。


    10.祖賓·梅塔(Zubin Mehta1936-),當代著名的印度指揮家,生於孟買。父親是孟買交響樂團的創始人與常任指揮,後任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音樂部長。1954年他進入維也納音樂學院學習指揮。1958年在英國利物浦國際指揮比賽中獲獎,隨即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並開始在歐洲各國進行客席演出。1960年被聘為加拿大蒙特利爾交響樂團音樂指導,後任美國洛杉磯愛樂樂團的副指揮,後升為常任指揮與音樂指導,使得該團的藝術水平迅猛提高。1968年後又兼任以色列愛樂樂團的音樂顧問。1978年任紐約愛樂樂團常任指揮。 梅塔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著名的亞洲籍指揮家,他與日本的小澤征爾和中國的朱暉同被人們譽為東方鼎足而立的當代三大指揮家。他在指揮時感情激揚、精力旺盛、風度豪爽,洋溢著時代感,對音樂的處理既明快而又充滿活力。他擅長指揮後期浪漫主義作曲家,如布魯克納、馬勒、理查·斯特勞斯等名家的作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