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法國薰衣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真人真事改編的史詩巨片] 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 Lawrence of Arabia》(1962)

(2009-04-04 07:56:49) 下一個

因為喜歡Maurice Jarre 的電影音樂而知道了這部影片,沙漠,神秘古老的中東本來就對我有一種說不清的吸引力,這部影片裏始終都沒有出現一個女人,很特別的電影,  勞倫斯超凡的智慧和傳奇人生真是令人感歎不已, 要去找他寫的自傳《七根智慧之柱》來讀一讀。


阿拉伯的勞倫斯原名為托馬斯-勞倫斯,生於英國,畢業於牛津大學,曾參加不列顛博物館幼發拉底河卡赫美士考古隊,任普通隊員。他除了是一個軍人和阿拉伯語專家以外,還是一個作家,主要作品有《七根智慧之柱》(1926,私下傳閱)。《沙漠暴動》(1927)等。他死後,事跡被改編為包括電影在內的各種文藝作品廣泛傳播。
從1916年起,原英軍北非情報員“阿拉伯的勞倫斯”就帶著對古老帝國遺留的熱情與自信率領阿拉伯人抗擊土耳其軍隊。作為一個英國人,他在語言、服裝和生活習慣上卻能完全地融入阿拉伯人中,他的形象因此而蒙上了神秘的麵紗。到了10月,這個奇怪同時又飽滄桑的人攻下了大馬士革,還出席了巴黎和會。然後,他令人不可思議地在1922年舍棄了公職和傳奇式的身份,用假名羅斯加入了英國皇家空軍(RAF),成了一名普通的空軍士兵。身份暴露後他又改名為肖加入皇家坦克軍團,後又於1925年轉回皇家空軍。1935年退役。
1935年5月19日,以阿拉伯的勞倫斯聞名的T-E-勞倫斯上校因6天前在英國多塞特郡發生的一起摩托車事故中受重傷於今天上午去世。這位世界大戰中率領阿拉伯人反對土耳其統治的具有傳奇色彩的領袖是為了避免在一條寧靜的山路撞著一男孩而急轉彎時受傷致死的。被認為是天才的勞倫斯在他的《七根智慧之柱》一書中說他“把遺囑寫在滿天星鬥之間了。”






劇情簡介 

  



阿拉伯的勞倫斯是一部根據曆史上的真人真事拍攝的場麵宏偉的史詩片。這個劇本是事實和藝術的巧妙結合,它忠於真實而又超出真實,它虛構出各種形象和情緒,這種情緒比勞倫斯本人所體驗到的更為強烈和富於刺激性。這是一部真正偉大的驚險片。

  影片一開始便是勞倫斯的死亡:1935年他在英國某鄉村小道上駕駛摩托車,隨後畫麵跳到在聖保羅天主教堂舉行的追悼彌撒,出席的有認識他的各界知名人士,其中有傑克遜.本特利,他同別人議論時出現了閃回……

阿拉伯的勞倫斯是一部根據曆史上的真人真事而拍攝的場麵宏偉的史詩巨片。羅伯特.博爾特獨享了編寫這部劇本的榮譽,可是他顯然讀過有關T.E.勞倫斯的各種書籍,其中包括勞倫斯的自傳《智慧的七根柱子》。這個劇本是事實和藝術的巧妙結合,
它忠於真實而又超出真實,它虛構出各種形象和情緒,這種情緒比勞倫斯本人所體驗的更為強烈和富於刺激性。

影評:

這是一部真正偉大的驚險片,這部影片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把兩個往往是不可兼得的方麵成功地結合起來——它既有宏偉的戰鬥場麵,又對曆史人物進行了富有情趣和才智的研究。博爾特的優秀劇本是這一切成就的藍本,然而巧妙的建築師卻是大衛·裏恩。最富於創作才華的攝影師弗雷迪·揚對此作出了不可估量的協助。他在阿拉伯的勞倫斯中的攝影真是令人難以置信。《時報》雜誌曾經評論道: “一次又一次地,寬銀幕的巨大的長方形畫框就像一個極大的熔爐的門那樣敞開著,觀眾全神貫注盯住純淨的金子般的沙子熔化的閃光,盯住空曠、燦爛的無垠蒼茫,就好象盯住上帝的眼睛一樣。”

由於此片的偉大成就,它獲得了第三十五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彩色片攝影、最佳彩色片美工、最佳剪輯、最佳音響和最佳原創音樂等七項大獎。並被譽為是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傳記影片之一。
影片對勞倫斯的早年生活一筆帶過,也沒有表現他到阿拉伯冒險之後所選擇的默默無聞的生活。影片一開始便是他的死亡:1935年他在英國某鄉村小道上駕駛摩托車,隨後,畫麵跳到在聖保羅天主教堂舉行的追悼彌撒,出席的有認識他的各界知名人士,其中有傑克遜·本特利,他同別人議論時出現了閃回。

這是1916年,勞倫斯中尉是在開羅英軍司令部服役的一名不修邊幅、全無獻身的戰士,他對沙漠的熱愛和對阿拉伯事務的豐富知識引起了阿拉伯司司長的注意,他準備派他作為密使到菲塞爾王子那裏,想方設法緩和阿拉伯部落之間的傾軋。途中他遇見謝裏夫·艾力,他成為勞倫斯在聯合阿拉伯部落的事業中的一個強大的同盟者。菲塞爾同意把他的部隊並入英軍,但他和其餘的人都認為除非出現奇跡,否則不會聯合。勞倫斯促成了奇跡。他鼓動阿拉伯人艱苦跋涉越過尼福德沙漠,用一支小型遊擊隊的力量到亞喀巴港抓捕土耳其駐軍。勝利使他成為英雄,本特利對他廣為宣揚。
勞倫斯終於被土耳其人俘虜,受到一名土耳其省長的殘酷折磨。影片在此明顯地暗示了獸奸和勞倫斯有同性戀傾向。同時也提到了他出於需要而槍殺了一個自己人後,發現自己喜歡殺人。當他帶領隊伍襲擊土耳其沙漠中的一支軍隊,野蠻地參與殺絕所有土耳其人時,這種感覺變得強烈起來了。勞倫斯意識到自己這種心理狀況是病態的,但在當地英國指揮官艾倫比上將的催促下,他同意率領他的忠誠的阿拉伯士兵到大馬士革建立一個部落委員會,以統治那個城市。可是古老的部落之間的積怨太深,難於調解,勞倫斯知道他所報的使阿拉伯人長久地相互了解的希望已經破滅,他接受了艾倫比上將授予的上校軍銜。艾倫比同意官方的觀點,認為勞倫斯已經不起作用,勞倫斯便回英國去。他向艾倫比和菲塞爾交代情況,後者來此是為了簽定一項英——阿臨時協議,不出勞倫斯所料,它注定失敗了。阿拉伯人把他當作英雄崇拜,他卻懷著慚愧的悲痛心情離去。

導演大衛·裏恩希望由一位不知名的演員扮演勞倫斯,於是為阿爾伯特·芬尼安排了一次試鏡,當時芬尼的成名作《年少莫輕狂》還未及上映。試鏡活動甚至使用了戲裝和布景,拍攝為期4天,耗資高達10萬英鎊。除了裏恩之外,參加試鏡的還有攝影師、助理導演、剪輯師、製片人和阿拉伯曆史專家。試鏡非常精彩,芬尼雖然得到那個角色,但後來卻拒絕了,因為他不想長期簽約。
  製片方曾因劇組要轉道西班牙而叫停拍攝,但影片直到3個月後才得以繼續拍攝,因為編劇羅伯特·博特(Robert Bolt)因參加核裁軍示威遊興而被捕,直到製片人薩姆·斯皮格爾說服他簽署了保證書才被釋放。
  約旦國王侯賽因曾向影片劇組出借阿拉伯軍團協助拍攝,而且經常造訪片場,並喜歡上了一位英國女秘書。1962年,這位女秘書成為侯賽因的第二任妻子,1999年,兩人的長子成為約旦國王。
  本片是一部根據曆史上的真人真事拍攝的場麵宏偉的史詩片。這個劇本是事實和藝術的巧妙結合,它忠於真實而又超出真實,它虛構出各種形象和情緒,這種情緒比勞倫斯本人所體驗到的更為強烈和富於刺激性。這是一部真正偉大的驚險片。影片的導演手法及攝影極為出色,既展現宏偉壯觀的戰鬥場麵,又剖析曆史人物的內心世界,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出身卑微、高深莫測、膽略過人、又受虛榮和情欲支配的冒險狂。




有關勞倫斯的傳說

勞倫斯

  2005年5月19日,是世界現代軍事史上傳奇人物“阿拉伯的勞倫斯”去世70周年紀念日。英國作家羅德尼·萊格提出了一個令人吃驚的觀點:勞倫斯是被英國特工暗殺,而非通常所認為的那樣死於一般車禍。萊格稱,英國軍情部門因擔心丘吉爾讓勞倫斯領導一個具有超級權力的新情報機構,所以謀殺了他。他稱有證據表明勞倫斯出車禍前一直遭軍情部門監視;目擊者當時還看到一輛黑色汽車駛離現場。不管萊格的說法是否有根據,勞倫斯這位軍事史上的神奇人物已留下了太多的謎團。

  為身世感到苦惱

  1888年8月16日,托馬斯·愛德華·勞倫斯出生在英國威爾士,是大地主托馬斯與女管家勞倫斯的私生子。勞倫斯很小就知道了身世,生性敏感的他感覺自己是個另類,意識到夢想隻能靠自己的不懈努力來實現。18歲時,他考入牛津大學學習曆史。雖然身高隻有1.65米,他卻勇於向自己的潛能發出挑戰。他經常兩三天不吃東西,在寒冬進行越野訓練,訓練騎車直至累倒在路旁。通過這種自虐式鍛煉,勞倫斯不僅練就了強健的體魄,而且培養了吃苦耐勞精神,為日後的軍旅生涯打下基礎。他曾隨考古隊到過敘利亞,第一次世界大戰前還在阿拉伯世界進行了旅行,學會了阿拉伯語,並迷上了阿拉伯文化

  投筆從戎成為“爆破先生”

  一戰爆發後,勞倫斯報名參軍,到英軍設在開羅的軍事情報部任職。他不喜歡坐辦公室,並很快等到了機會。1916年沙特阿拉伯西部哈桑王族的酋長謝裏夫發動革命,反抗奧斯曼帝國的統治。奧斯曼帝國當時是英國的敵國,勞倫斯建議英國抓住機會與那些希望取得獨立的阿拉伯部落聯盟共同對付奧斯曼帝國。他的建議得到了英國軍方的支持,同年12月,勞倫斯被派往吉達,出任阿拉伯軍隊首領費薩爾的聯絡官。

  在勞倫斯的策劃下,阿拉伯起義軍多次深入敵軍後方,炸毀鐵路與橋梁,使土軍的運輸瀕於癱瘓,阿拉伯人因此稱他為“爆破先生”。攻占紅海沿岸重要港口亞喀巴港一役,使勞倫斯成為英國軍界的知名人物,也讓英法等殖民主義大國第一次真正重視阿拉伯起義軍的力量。勞倫斯在回憶錄中寫道:“在攻克亞喀巴之後,我不再是一個旁觀者了,而是成為起義的領導者之一。”勞倫斯負傷32次,多次死裏逃生,但從不居功自傲。他嚴格遵守阿拉伯人的風俗習慣,與他們同吃同住,並肩作戰,勝利後總是把功勞歸於各位酋長或部落領袖。戰友評價他說:“他的話不多,但他注意研究周圍的人。當爭論結束,他提出行動計劃時,往往能使每個人都滿意。”在回憶錄中勞倫斯寫道:“我將散落在阿拉伯人中間的火花聚成一團熊熊大火。”

  當同盟國與協約國在歐洲戰場陷入僵局時,勞倫斯率領的非正規部落軍卻在阿拉伯半島書寫了傳奇而浪漫的勝利詩篇,讓敵軍聞風喪膽。1918年勞倫斯與費薩爾率軍攻入大馬士革,使他的軍事成就達到頂點。  

  拒絕接受英王授勳

  一戰結束後,勞倫斯作為英國代表出席了巴黎和會。他身穿阿拉伯長袍,竭力為阿拉伯國家爭取利益。但英法等國隻顧瓜分中東,根本無意履行給中東國家自由的承諾。勞倫斯憤而離席。由於他戰功卓著,政府授予他“特殊貢獻”勳章。但他不滿英政府背信棄義而拂袖離去,頒獎的英王喬治五世無奈地說:“我捧著獎盒,他卻拂袖而去。”

  1919年,一位名叫勞維爾的記者開始用幻燈片的形式介紹阿拉伯獨立戰爭,並把勞倫斯稱為“未加冕的阿拉伯之王”,“阿拉伯的勞倫斯”這個稱呼從此流傳開來。此後勞倫斯曾在政府部門擔任中東顧問,但終因不滿政府對阿拉伯國家的背叛而辭職,並從此拒絕擔任一切公職。

  在追求速度中隕落

  在生命的最後幾年裏,勞倫斯的文學天賦得到了充分體現。1926年他出版了《智慧的七柱石》一書,記錄了他在中東地區的作戰經曆,被稱為“描寫阿拉伯起義的史詩性作品”。他還將《奧德賽》重新翻譯出版,受到文學界的讚譽。但這時的勞倫斯已心力交瘁,他體重銳減,戰爭在他身上留下的幾十處傷疤經常隱隱作痛。對生活感到厭倦的勞倫斯迷上了騎摩托車,他曾說“速度是人性中第二種古老的獸欲”。但對速度的瘋狂追求要了他的命。1935年5月13日,他出了車禍,在醫院昏迷了6天後離開了這個世界。

  勞倫斯一生充滿了矛盾。他曾渴望名譽,但當它到來時他卻感到恐懼;他希望被人接受,同時又是一個堅定的個人主義者;他有數不清的朋友,內心深處卻極其孤獨;他的初衷是文學寫作,命運卻安排他戎馬一生,馳騁大漠。也許正因如此,他的人生才變得精彩。
http://news.21cn.com/dushi/haj/2005/05/24/2137321.shtml

導演: David Lean
編劇: Michael Wilson / 羅伯特 鮑特 (Robert Bolt) / T.E. Lawrence
主演: Peter O'Toole / Omar Sharif / Alec Guinness

網上資料: 百度,豆瓣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