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法國薰衣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電影《紅色小提琴 The Red Violin》

(2008-10-18 02:48:28) 下一個

本片記載了一把極具傳奇色彩的小提琴——它曾經曆300年的風霜,伴過幾代人的浮沉……

  17世紀的意大利,小提琴製造大師尼古拉-巴索蒂正在加緊製作這把他一生中最得意的作品,本打算作為送給他即將出世的小兒子的禮物。不料,他心愛的妻子安娜卻因為難產和腹中的孩子一同死去。噩耗傳來,尼古拉痛不欲生。他把亡妻的鮮血和自己深切的思念塗在琴身上,從此,傳說中的“紅色小提琴”誕生了……

  奧地利的一家修道院買走了這把琴,經過代代相傳,它來到新主人——孤兒卡斯帕-威斯的手中。修士們看出這個小男孩擁有超凡的音樂才能,於是把他介紹給當時盛名遠揚的法國音樂大師喬治-普辛。喬治也發現這孩子果然是塊天然美玉,決定帶他參加皇室為尋找年輕音樂家而舉辦的比賽。賽程越來越近了,喬治每天加緊督促卡帕斯練琴,不過他很不滿地發現這孩子對手中小提琴的迷戀程度簡直到了不可思議的程度——他甚至睡覺的時候都要抱著它睡!喬治不願意看到他這樣,於是他試圖把小提琴從男孩手中拿走。結果,就在大賽開始之際,卡斯帕卻突然倒在舞台上,再也沒有起來。

  小提琴隨著孩子一同埋葬,不過後來盜墓者又把它挖掘了出來。它落在雲遊四方的吉普賽人手中,一代又一代地在人間流傳。直到1893年,作曲家兼小提琴家的福雷德裏克-波普被這把美麗的小提琴深深地吸引住了。波普當時正和女友——小說家維多利亞熱戀,然而自從小提琴走進他的生活中後,波普的整個生命仿佛被它所占據。維多利亞最終意識到正是這把琴成為她的情敵,它就象女人一樣把波普牢牢控製在手中——滿懷妒火的她朝小提琴開了槍,然後決然離去。失去愛人的波普自殺身亡。



  波普的男仆把這把小提琴帶回了故鄉上海,把它送進了當鋪。小提琴靜靜地躺在當鋪幾十年,直到有一天一個年輕的母親為女兒項蓓買下它。1965年,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浪潮席卷了全國,項蓓也沒能躲開這場浩劫。作為紅衛兵的她本應該和其他人一道去揭發批鬥一個教授西洋樂器的音樂教師,然而她卻悄悄地救了他一命。項蓓意識到自己肯定為此會付出代價,在厄運來臨前,她把自己那把從童年起就摯愛的紅色小提琴鄭重地托付給音樂教師,懇請他把它收藏好。







  文化大革命結束了,這把小提琴終於得以重見天日,和教師收藏的其他樂器一道被送往蒙特利爾進行拍賣。它靜靜地躺在拍賣會的展台上,引起了紐約鑒別專家查爾斯-莫裏斯的注意。莫裏斯經過一係列權威的科學測試,證實了這充滿不解之迷的樂器的身世——它正是17世紀尼古拉大師的最愛之作,是傳說中那把失去已久的紅色小提琴!小提琴的身世被確定後,無數投標者紛紛從世界各地趕來,渴望參與它的拍賣。他們中包括當年撫育卡斯帕的奧地利修道院的代表,波普家族的後裔,孩童時代曾認識項蓓的中國商人,還有許多慕名前來的富賈巨商。但是……他們中並沒有人知道紅色小提琴的真正價值。

  隻有莫裏斯知道——他知道它的來曆,知道那令人驚悸的紅色是尼古拉大師的鮮血所塗成的。隻有他知道它真正的價值,那是與金錢毫不相關、不論多少美元珠寶都無法買下的價值。在朋友的幫助下,莫裏斯惟妙惟肖地仿造了一把同樣的紅色小提琴,而把真正的琴藏在大衣下悄悄離開拍賣會場,踏向回紐約的路。他打算把這把琴作為愛的禮物送給自己的孩子,因為他要幫助這把琴實踐它自己最初的命運——作為永恒之愛的象征和藝術與生命間的紐帶,從父親傳到孩子。就象當年尼古拉大師在最初製作這把舉世聞名的小提琴時,曾經希望的那樣……

  《紅色小提琴》一片由曾執導過《格萊恩-顧爾得的32個極短篇》等影片的新生代導演弗朗索-吉拉德執導,通過講述一把小提琴穿越了三個世紀時間與空間的故事,表現出不同的文化傳統與差異,折射出世情百態。由多國演員聯袂演出的這部影片曾經拿下1998年加拿大詹尼獎7項大獎和朱特拉獎9項大獎,獲得2000年金球獎和金衛星獎的提名,稱得上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作品。

(From http://ent.sina.com.cn/m/45420.html)





for the rest , please see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2025376.html


片長:131分鍾
地區:加拿大
語言:英語
色彩:彩色
年份:1998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