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法國薰衣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一個美麗的夏日聆聽《卡農 》- 介紹德國作曲家Johann Pachelbel的《Canon and Gigue in D

(2008-05-15 22:21:02) 下一個
平常也常從FM傳來此曲,但印象最深的還是:幾年前的一個舒適的夏天去倫敦, 在鬧市中心Covent Garden,那兒常有許多畫家,音樂家買藝。正當我正饒有興趣地觀賞著一位來自中國浙江的畫家為一位小孩素描肖像時,突然不遠處傳來一陣優美的旋律,順著旋律找去:四個年輕的音樂家, 像是音樂學院的大學生,正在Covent Garden的一小酒吧前為客人和行人演奏,當時我不知道該曲名,直到我買了一CD 《Baroque》才知道是叫:Johann Pachelbel - Canon in D, fantastic version

每次聽到這個曲子,就好感動,好溫馨,就會想起那個美麗悠閑的夏日,在倫敦的Covent Garden, 記得這四位音樂家其中一位是女孩,滿頭棕發,被下午的斜陽照射著,那一美圖永遠在印在我的腦海。 四位音樂家在觀眾們的觀注下忘情地演奏著,旋律是那般恬靜又略帶絲絲憂傷, 與這些遊人的心境不約而吻,也許是下午近傍晚的陽光讓人有些惆悵?也許不少遊人明日要離開倫敦,也許。。。


Johann Pachelbel - Canon in D, fantastic version
(From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Play Great Classics")

我總是很尊敬音樂家,他們譜寫樂曲和盡心演奏不知給世人帶來多少愉悅和撫慰,而他們中不少人過的清苦的日子卻不為人知,每日還得練琴, 還得。。。。我們是音樂的享受者,沒說的,音樂確實給我們帶來了無法言喻的快樂和安慰;而音樂家們是音樂的製造者,靈感的尋覓,旋律的創作和完美的演繹既是他們的快樂也是他們的困惑。 每當我在音樂會上目睹音樂家們的忘情演奏,不由地羨慕他們那份忘我的超脫和陶醉,僅在音樂這點上他們可謂是音樂富翁,精神貴族, 並不輸給一個億萬富翁。

我很迷戀Pachelbel(帕海貝爾)的Canon, 因為它總是陪伴我, 無論我是快樂還是憂傷, 我深愛Canon。

Pachelbel: Canon in D 在聽眾最喜愛的古典音樂中排名第11位。


介紹複調音樂卡農Canon 和德國作曲家Johann Pachelbel

卡農Canon——複調音樂的一種,原意為“規律”。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追逐著另一聲部,直到最後……最後的一個小結,最後的一個和弦,它們會融合在一起,永不分離。纏綿極至的音樂,就像兩個人生死追隨。
    卡農Canon是一種曲式的名稱,這種曲式的特征是間隔數音節不停重複同一段樂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啟奏,三把小提琴間隔八拍先後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後也隻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僅有兩小節的旋律供重複拉奏;大提琴的調子從頭到尾隻有兩小節,重複達廿八次之多,可是聽者卻陶醉在這旋律之中,絲毫不會感到單調。能禦簡如繁,作者可說已臻化境。作者是德國人 Johann Pachelbel (1653 ~ 1706),曾是巴哈的老師。不過有人說是當時某位不知名的作曲家,為了售出此曲而冒稱是當時享有盛名的帕卡貝爾的作品。
    最出名的卡農是十七世紀德國作曲家Johann Pachelbel (帕海貝爾, 1653-1706)的卡農,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D大調卡農)。因為有一部被提名為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電影《凡夫俗子》采用它作為電影配樂,這首曲子便廣為人知,《我的野蠻女友》同樣也在場景中運用了這首作品。
    這是個德國作曲家,但德國實在很難讓他產生如此美麗的靈感。這是作者在意大利威尼斯時寫的音樂,用了回旋曲曲式,有無窮動音樂的元素在裏麵。而這個音樂之所以在所有卡儂裏麵特別有名,因為它帶著一絲意大利式的憂傷,甜蜜寧靜的憂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