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法國薰衣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宋氏三姐妹 (ZT)

(2008-01-04 05:51:13) 下一個



宋靄齡、宋慶齡、宋美齡姐妹三人,是中國現代史上無法回避的名字,不僅僅因為她們的丈夫,尤其後二者的丈夫孫中山、蔣介石是中國現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主要還在於她他們本身的魅力:美麗的容貌、高雅的儀態以及良好的教育,使她們成為中國婦女界乃至世界婦女界的典範。
宋氏姐妹都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這種職業的女性無疑需要良好的教育尤其是良好的家教,宋氏姐妹的成功也證明了這一點。


目光遠大而寬仁慈愛的父親
宋氏三姐妹的父親宋嘉樹,是一個成功的商人,又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還是一個熱情的革命者,這些身份及其不平凡的經曆,使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
宋嘉樹是海南文昌縣人,11歲時過繼給在美國的堂舅,因而隨堂舅居住在美國的波士頓,因不滿於做茶店生意而離家出走,幾經周折,在一些好心的美國人幫助下到一個神學院讀書,畢業後被教會派回中國上海傳教。不久與名門淑女倪桂珍結婚,後來生下三女三子,他們依次是宋靄齡、宋慶齡、宋子文、宋美齡、宋子良、宋子安。這種婚姻為他在商業上鋪平了道路,很快成為上海出名的企業家兼牧師。
由於與美國教會的這段因緣,宋嘉樹為孩子尋找學校時,自然首先注意到的是美國教會創辦的學校,當時,上海漢口路有一所教會創辦的馬克諦耶學校,每個星期天,宋嘉樹總是帶著妻子和孩子到這個學校的教堂參加禮拜儀式。剛5歲的宋靄齡被唱詩班女童的表演吸引了,堅持要求到這所學校學習,但母親不許,宋嘉樹支持了女兒,找到校長,說服校長接收了小靄齡為一名小寄宿生。
從孩子擇校學習問題,就可以看出宋家的孩子們正在按照一種混合了中國和西方思想的方法被哺育成長。
在家庭中,宋嘉樹非常關心兒女,總是給他們一個快樂而舒適的生活,並經常向孩子們講述自己青少年時期的經曆,有意地培養他們具有崇高理想和鍛煉他們不怕艱難困苦、不屈不撓的意誌,養成謙虛自尊、熱愛祖國的精神。就這一點來說,宋嘉樹又是中國傳統家庭中培養兒女成長的模範。
宋嘉樹希望他的兒女們都在“家”接受教育,培養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但由於他讚賞美國的教育,因而及時地把子女一一送到美國讀書。由於他具有遠見卓識和充滿苦澀的生活經曆,他終於培養了宋靄齡、宋慶齡、宋子文、宋美齡等著名人物。盡管他的子女們後來各人所走的道路不同,他們對中國的曆史和社會所起的作用和影響不一,但都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為人矚目的人物。正因為如此,宋嘉樹也被美國作家埃米莉·哈恩稱為“模範公民,教堂的台柱,出色的丈夫和最優秀的家長”。宋嘉樹的確是孩子們的好父親。
公務之餘,宋嘉樹經常用講故事的形式,向他的孩子們講述自己青少年時期的奮鬥經曆,灌輸愛國主義思想和民主主義思想,闡明對舊的傳統習俗觀念的厭惡,對命運安排不公的反抗勇氣,以及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堅忍不拔的意誌的培養,毫無疑問,這些言行對兒女們都產生了不同的影響。既培養了像宋慶齡這樣具有高尚品格的“國之瑰寶”,也產生了宋美齡這位近現代中國女性中的“一代風流人物”。
可能因為自己幼年時曾激烈反抗家長的刻板教育模式,所以宋嘉樹對自己的孩子一貫寬容,有時近於嬌縱。他迎合他們的情緒,要什麽給什麽,使他們深信生活中沒有辦不到的事情,天地之大就在腳下。但他擴大了孩子們的誌趣,讓他們希冀紛呈,樹立了隻有以超常的幹勁與進取精神才能實現那些希冀的信念。他常常給孩子們講述他的冒險經曆。告訴他們,對有膽識的人來說,天下無難事,他本人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然而,到後兩個孩子出生的時候,他終日忙碌,再也不能像對上麵四個孩子那樣,在他們身上花很多時間了。他正在成為百萬富翁,又承擔著革命黨執行秘書的責任,與流亡異邦的孫中山保持著密切的聯係。其結果,隻有1900年以前出生的幾個孩子才智超群。這幾個孩子:宋靄齡、宋慶齡、宋子文、宋美齡,一個個生氣勃勃、頑皮淘氣、精力旺盛,富有創新精神。這一點與他們的父親的寬容是分不開的。注重培養孩子們的創新精神,讓他們接受當時最好的教育——在他們稍微長大時,讓他們到寄宿學校讀書,培養他們的自立能力,這都說明宋嘉樹是一個具有遠大眼光的父親。當時中國的教育比較落後,因此,他寧願舍棄“天倫之樂”,將他的孩子們全部送到美國讀大學。


嚴格要求而近於苛刻的母親
“嚴父慈母”是中國傳統家庭的教育模式,這種模式在宋家掉過來了。宋嘉樹寬容溺愛孩子,宋家又是一個富裕家庭,這種家庭最容易培養出隻會聲色犬馬的紈褲子弟。幸而宋家有一位嚴厲的主婦。
宋氏姐妹的母親倪桂珍,出生於浙江餘姚的名門望族。她的父親倪一山是一位著名學者,思想開明,桂珍是他的小女兒,從小聰明伶俐,三歲時即隨老師練習寫字,8歲時,倪一山將她送到一所外國人開辦的學校讀書,14歲因成績優秀被保送到著名的培文女子中學讀書,17歲畢業留校任教。因此,倪桂珍接受了當時絕大部分婦女不能享受或不能接受的教育。她的數學成績優異,還彈得一手好鋼琴,由於家庭的影響,她非常熱心慈善事業和教會活動。
與丈夫相比,倪桂珍對她所信仰的宗教要虔誠和熱情得多。隻要在宗教信仰範圍內所能做到的事,她都不遺餘力去做,因此朋友們都認為倪桂珍是“世界上最好的女人”。倪桂珍與宋嘉樹結婚,組成了影響深遠的宋氏家族。倪桂珍雖是名門之後,但她的丈夫宋嘉樹在他們結婚以後最初的幾年裏,確實收入低微,生活貧困。婚後一段時間,倪桂珍在冬天連一條圍巾都買不起,隻能以舊毛巾圍在脖子上禦寒。但由於她與丈夫信仰、性格和誌趣相投,丈夫親切、熱誠、隨和,妻子善良、賢慧、厚道,相互理解和支持,婚後的生活頗為美滿。
婚後的一段日子,盡管宋嘉樹當時還是南衛理公會的—個牧師,但他已步入實業界。他還熱情幫助孫中山進行革命,因此他工作極忙,無法顧及家庭生活。夫人料理家務,設法量入為出。凡是省吃儉用節餘下的錢,她全部捐贈給革命事業。她也接濟窮人,並且是學校和教堂的讚助人。
雖然這個家庭在開始時並不十分富裕,但母親仍然盡量讓全家人都生活得快活和舒適,即使在最困難的日子裏,她也始終保持這樣。這一點已深深留在孩子們的記憶中。
按照中國的傳統習慣,大事父親做主,但事實上母親往往是整個家庭日常生活的主宰,她不僅要孝敬老人、教育子女,還要精打細算、操持家務。倪桂珍是早期新式中國家庭主婦的樣板。由於她個人受到良好的社會教育和家庭的培養,並且是一個熱衷於傳道的虔誠的基督教徒,她擁有自我犧牲的精神、循章辦事的嚴格態度,也有管理大家庭、處理複雜事務的能力。她以慈善為懷,平時對貧苦的人們樂善好施,熱心社會福利事業。她恪守宗教儀式,特別注意小節,但卻深明大義,她在宋嘉樹的影響下,也尊敬孫中山,並積極支持孫中山的革命運動。
倪桂珍有剛強的意誌,對事業、家庭和孩子都有高度的責任感和極嚴格的要求。所有這些都對孩子們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宋夫人生活的主要內容就是向子女言傳身教,使他們盡量能自力更生。
倪桂珍一生都篤信禱告靈驗有效,常常一跪就是幾個小時。在這個問題上,小女兒宋美齡的宗教觀受其影響很深。她回憶說:“在母親看來,禱告上帝不僅是請求他祝福她的子女,乃是等候他的旨意。對於她,宗教不是單行道。她按照他的箴言生活,公正行事,愛慈悲,謙卑地與他同行。她常向我強調這一點:我們不應當要求上帝做任何可能傷害別人的事。她的去世對於她的子女是極慘重的打擊,可是對於我的打擊也許比較更重,因為我是她最小的女兒,曾十分依靠她而不自知。”
宋夫人對宋氏姐妹的影響,當然不僅僅是宗教方麵的,但不可否認宗教對她們的個性、人生、意誌和價值觀都發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倪桂珍采用斯巴達人的訓練方法(斯巴達人以堅韌、刻苦著稱),對孩子進行禮貌規矩的訓練。她完全按照清教徒禁欲主義的規範生活要求他們。她視酗酒、賭博和跳舞為罪惡,決不允許在自己家中進行這些活動,而且她把這一切都看做是神的意誌,不允許違反。


中國的女孩子還有一種必修課,叫做“女紅”。那個時代,有出息的中國姑娘都懂得如何在絲綢以及形狀別致的小塊裝飾品上刺繡,並把他們綴在衣服和鞋帽上。宋夫人希望女兒們精通這項技藝。她雇用了一個受過教育能識文斷字的寡婦。上海話的“女工活計”一詞聽起來與“女叫花子”的讀音很相似,宋靄齡對靜坐半天才繡出一條邊的手工活感到沉悶無聊,就利用這個雙關語大做文章,為自己從精神上受到這個寡婦的折磨而報複。她的小妹妹們自然也都跟她學。過了很長時間,這個師傅才發現為什麽她的學生在叫她時笑個不停。一意識到這一點,她馬上就去宋夫人那告狀。母親立刻做出反應,她感到靄齡嚴重違反了一個中國少女的禮節,同時也是基督教所不能容忍的。她嚴厲地訓斥她的女兒。如果不是她丈夫幹預,袒護靄齡,她肯定要繼續對女兒進行更嚴厲的懲罰。宋嘉樹喜歡看到孩子們獨立自主、直言不諱,而且對小女兒們厭恨女工活計寄予同情。為了使妻子接受他的理念,他用更好的主意和更好的理由去提醒妻子,既然僅花幾元錢就能買到最好的刺繡,那麽用這種精工細活去損害孩子們的眼睛就完全沒有必要,眼睛最好用於讀書,小女孩們就更應如此。不知宋夫人是被丈夫說服了,還是為已上學的大女兒的眼睛著想,她把大女兒靄齡一人的刺繡活免除了,但兩個小女兒仍然繼續學習。
三個女兒的打扮,也受著母親極大的影響。宋夫人一直喜歡梳一種中國傳統的發髻,並且要她的三個女兒也這樣做。看來這個“家規”無人打破,始終被三姐妹不打折扣地執行著,無論社會流行什麽發式,無論春夏秋冬,無論年輕時還是垂暮之年,在公諸於世的照片上她們都是與母親一樣的發式。雖然這隻是一個生活小節,但終身都做到這一點也是不容易的。
從宋氏姐妹的回憶中,我們可以看到,她們的啟蒙教育都是在家庭中得到的,盡管家庭的教育無論條件如何優越都比不上社會正規學校教育更全麵、更加實在和符合時代潮流。但由於她們的聰慧和勤奮,她們並不比其他同齡兒童受的教育差,加上宋嘉樹有明確的培養目標:要女兒們學好英語和古文為到美國留學打好基礎,所以她們在家庭當中所受到的啟蒙教育,應該說仍然是全麵而有效。
一個人從小性格的塑造,可能是一生命運的關鍵。塑造兒童的人格和性格,基本上靠的是父母親的努力,這一點,在宋氏姐妹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她們的父親,熱情愛國,樂做善事,注意培養孩子的情操,培養孩子具有遠大的理想,但卻嬌縱孩子,有時無條件滿足他們的要求,所以深得他寵愛的老大宋靄齡在兄弟姐妹中品質最為卑劣,一生貪得無厭。幸而有一個嚴格的母親糾正這些偏差,倪桂珍對子女要求嚴厲,但本身善良且對孩子飽含深情,丈夫去世後,她對孩子的要求更加苛刻,因而使得最小的兩個孩子宋子良、宋子安恭謹馴良,但卻缺乏勃勃生氣。而深受雙親影響的前四個孩子一個個生龍活虎,既富有生機,待人接物又顯得深有教養。從這個意義來說宋氏姐妹的父母性格的互補,簡單是一個絕配。
人們對宋氏姐妹評價並不一樣,一般認為“宋靄齡愛錢、宋慶齡愛國、宋美齡愛權”。但對她們在事業上取得的成功和優雅的教養都是一致公認的。這種成功和教養,無疑得力於家庭的熏陶和培養。她們父母組織的家庭是一個中西合璧的家庭,有中國傳統的素養,也有西方基督教的精神,因而在那個從近代向現代轉變的時代,她們能夠如魚得水,活躍在政治、經濟的舞台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