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法國薰衣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馬友友印象

(2007-12-14 15:54:31) 下一個


如果僅僅用“世界著名大提琴家”來形容馬友友,一定是很單調的,他是一個演奏大提琴自如得仿佛是支配他身體一部分的人;一個總是抱著琴笑得讓你覺得與音樂相伴真是快樂的人;一個讓傳統的古典音樂承載起時代人文精神的人;一個有著不同一般演奏家的傳奇經曆的人。我們發現:在馬友友身上,與他的藝術魅力同樣令人折服的還有他的人格魅力。

  為朋友

  所有沒有接觸過馬友友的人,雖聽說過他的許多“平易近人”的故事,但當真正麵對他時,心理都會有些壓力,這從記者們準備的問題和提問方式上都可略見一斑。很多人都清楚馬友友生在法國、長在美國,雖然身體裏流淌的是純正的中國人的血液,但他說英語要比漢語流利得多,所以,記者要麽自己用英語來提問,要麽自帶翻譯。出人意料的是,馬友友不僅堅持用漢語認真地回答每個問題,而且還讓所有用英文提問的記者再用漢語“翻譯”一遍。每當有的記者問一些用馬友友的話形容像“論文答辯”似的問題時,他總是先將問題的核心深入淺出地說明白,再回答給大家聽,讓人感覺到馬友友時刻在關照著全場的每一個人。

  對此,馬友友認為:“無論是新聞發布會,還是別的場合,大家坐在一起就是朋友間愉快的交流,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不存在誰高誰低,必須要拋棄傲視一切的架子。我的音樂也是為人類服務的,為大家展示美,而並不是為了展示自己的成就。這就像我從不參加任何國際大賽一樣,我覺得至少我拉琴不是為了出名,我的工作能被這麽多人肯定才是最大的幸福。”

  為藝術

  對於馬友友這樣一位音樂奇才來說,對藝術無論多投入都應該是無可厚非的。他從不排斥任何音樂流派,古典的、民族的、流行的、前衛的。他還曾用大提琴去演奏被稱為小提琴演奏試金石的《帕格尼尼二十四首隨想曲》,這個嚐試被人比作在木桶裏漂流尼亞加拉瀑布。這次,他又用大提琴去演繹絲綢古路上的“大漠、長河、落日……”。其實,馬友友早就被許多忠實於古典主義、而僅奉巴赫為鼻祖的古典大提琴家貶為“無門無派”。對此,馬友友卻有自己的主張:“我認為,隻要是寶貝就應該被繼承、被發揚。而大提琴,它隻是一種表現音樂的器具,雖然它有自己的音樂特質,但這並不該限製它的用途,應該說,大提琴不是為巴赫服務的,而是巴赫在為大提琴服務,大提琴又有責任去為人類文明服務。”

  為生活

  馬友友認為他自己首先是一個人,第二是音樂家,第三才是大提琴家。所以作為一個凡人,馬友友自然有自己對待生活的一套原則,他自己概括為“平和、樂觀”四個字,尤其還主張時刻不忘幽默。

  馬友友這次還坦言,其實在他小的時候,對整天反複地練琴也有煩的時候。所以,他開始並沒想讓他的兒女也學音樂,因為他知道孩子對無憂無慮的童年是多麽向往。不過,也許是因為有他的遺傳基因,他的孩子們對音樂特別感興趣,加之他妻子的“鼓動”,馬友友才“狠”下心來。據馬友友透露,他17歲的兒子更愛唱歌,而今年15歲的女兒則非常喜歡小提琴。同樣,馬友友也不鼓勵他們去參加什麽比賽,“我不要求他們成什麽音樂家,隻要能用音樂的美愉悅身心,能用音樂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感受就夠了。”馬友友對生活的態度總是這樣隨意,因為他覺得人不該活得很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