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蘆母娘娘

(2020-02-09 12:49:35) 下一個
 
 Re: 天涯蘆蹤三 ReplyEdit this post


蘆母娘娘濟世傳奇

遠古東土春秋戰國
皖土蘆村慈悲蘆母。。。

賢妻良母堂客內人
村村戶戶芳名遠播。。。

感天動地邪毒遠避
百裏無醫保佑生靈。。。

活人百世娘娘傳奇
惠及後人紫出狀元。。。

病毒西天兒女雙全
千金西點如虎添翼。。。

公子如兔玩的EE
玩上雪山大丫小二。。。

大丫勢可總統美國
可比瘡破清爽萬倍。。。

小二繼承爺爺奶奶
試試幹美農業不長。。。

紫爺乒乓霧裏忽悠
紫奶十哩從不換氣。。。

慈悲為懷後人發紫
蘆母娘娘萬代景仰。。。


luzi49 wrote:
林海平兔 寫道:

中醫防疫史

中醫抵禦了321次大瘟疫?
中醫發明了種痘免疫術?
嗬嗬,聽起來好像是梁家河的大學問  

ZT:
為什麽中國古代史上沒有造成百萬級別大規模人口死亡的瘟疫?還是說發生過但沒有史料記載?
------
補充一份清朝的瘟疫資料。其中大規模瘟疫黑體標出。
大規模瘟疫的特點是1、蔓延速度快,2、覆蓋地域廣,在省內或者臨近區域內接連爆發,3、持續時間長,有的甚至持續到下一年。
其中,可見清朝最為嚴重的瘟疫是在嘉道之交,涉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等省。這次瘟疫時間跨度長,空間範圍廣,且都在人口密集區域,當時全國人口已經超過3億人,按比例基數來算死傷何止百萬。但也因為當時中國是全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且疆域遼闊,不論爆發怎樣規模的瘟疫都不可能具有像歐洲、美洲那樣一次就死掉大半或者導致滅族之災的危害性。
順治元年(1644) 懷來大疫、龍門大疫、宣化大疫(《清史稿》)
順治四年(1647) 夏秋,江西撫州大疫,屍相枕籍,死數萬人(光緒《撫州府誌》卷84) 
順治九年(1652) 萬全大疫(《清史稿》) 
順治十三年(1656) 西寧大疫(《清史稿》) 
順治十六年(1659) 夏秋,濁州大疫(《濁州府誌》) 
康熙元年(1662) 五月,欽州大疫,餘姚大疫。(《清史稿》) 
康熙七年(1668) 七月內丘大疫。(《清史稿》) 
康熙九年(1670) 正月靈川大疫(《清史稿》)。棗陽大旱大疫(《棗陽縣誌》)。 
康熙十二年(1673) 夏新城大疫(《清史稿》)。棗陽大疫(《棗陽縣誌》)。 
康熙十六年(1677) 五月上海大疫。六月,青浦大疫。七月,商州大疫。(《清史稿》) 
康熙十九年(1680) 正月,蘇州大疫,溧水疫。八月,青浦大疫。(《清史稿》) 
康熙二十年(1681) 晉寧疫,人牛多斃;曲陽大疫。(《清史稿》) 
康熙二十一年(1682) 五月,榆次疫。(《清史稿》) 
康熙二十二年(1683) 春,宜城大疫。(《清史稿》) 
康熙三十一年(1692) 三月,鄖陽大疫。五月,房縣大疫,廣宗大疫。六月,富平疫,同官大疫,陝西大疫, 
鳳陽大疫,靜寧疫(《清史稿》)。 
康熙三十二年(1693) 七月,德平大疫。(《清史稿》) 
康熙三十三年(1694) 夏,湖州大疫,桐鄉大疫。秋,瓊州大疫。(《清史稿》) 
康熙三十六年(1697) 夏,嘉定大疫,介休大疫,青浦疫,寧州疫。(《清史稿》) 
康熙三十七年(1698) 春,壽光、昌樂疫。夏,浮山疫,隰州疫。(《清史稿》) 
康熙四十一年(1702) 三月,連州疫。(《清史稿》) 
康熙四十二年(1703) 春,瓊州大疫,靈州大疫。五月,景州大疫,人死無算。六月,曲阜大疫,東昌疫, 
钜野大疫。八月,文登大疫,民死幾半。(《清史稿》) 
康熙四十三年(1704) 春,南樂疫,河間大疫,獻縣大疫,人死無算。六月,菏澤疫。秋,章丘大疫;東昌 
大疫;青州大疫;福山瘟疫,人死無算;昌樂疫,羌州、寧海大疫;濰縣大疫 
(《清史稿》)。 
康熙四十五年(1706) 夏,房縣大疫,蒲圻大疫,崇陽疫。(《清史稿》) 
康熙四十六年(1707) 五月,平樂疫,永安州疫。七月,房縣大疫,**大疫。八月,沔陽大疫 
(《清史稿》)。 
康熙四十七年(1708) 二月,**大疫。三月,沁源大疫。五月,靈州大疫,武寧大疫,蒲圻大疫,涼州 
大疫。(《清史稿》) 
康熙四十八年(1709) 三月,湖州大疫。四月,桐鄉大疫,象山大疫,高淳大疫,溧水疫。五月,太湖大疫,青州疫。六月,潛山、南陵、銅山大疫,無為、東流、當塗、蕪湖大疫。十月,江南大疫(《清史稿》)。江蘇高淳大疫,自春及秋死亡過半(民國《高淳縣誌》卷12)。 
康熙四十九年(1710) 秋,湖州疫。(《清史稿》) 
康熙五十二年(1713) 冬,化州大疫,陽江大疫,廣寧大疫。(《清史稿》) 
康熙五十三年(1714) 夏,陽江大疫。(《清史稿》) 
康熙五十六年(1717) 正月,天台疫。(《清史稿》) 
康熙五十七年(1718) 永定大疫,死者千餘人(民國《永定縣誌》卷1)。 
康熙六十年(1721) 春,富平疫,山陽疫。(《清史稿》) 
康熙六十一年(1722) 七月,桐鄉疫,嘉興疫。(《清史稿》)
雍正元年(1723) 秋,平鄉大疫,死者無算。(《清史稿》) 
雍正二年(1724) 六月,陽信大疫。(《清史稿》) 
雍正四年(1726) 四月,上元疫,曲沃疫。五月,大埔疫,獻縣疫。(《清史稿》) 
雍正五年(1727) 夏,揭陽大疫,海陽大疫。秋,澄海大疫,死者無算。冬,漢陽疫,黃岡大疫,鍾祥、 榆明疫。(《清史稿》) 
雍正六年(1728) 三月,武進大疫,鎮洋大疫,常山疫。四月,太原疫,井陘疫,沁源疫,甘泉疫,獲 鹿疫,枝江疫,崇陽大疫,蒲圻大疫,荊門大疫。夏,巢縣疫,山海關大疫,鄖西大疫 (《清史稿》)。夏四月,鬆江大疫,鄉人謂之蝦蟆瘟(《鬆江府誌》)。 
雍正十一年(1733) 鎮洋大疫,死者無算;昆山疫;上海大疫,寶山大疫。(《清史稿》)
乾隆三年(1738) 疫疾流行。(《通渭縣誌》)
乾隆五年(1740) 瘟疫流行,民有死亡。(《通渭縣誌》) 
乾隆七年(1742) 六月,無為疫。(《清史稿》) 
乾隆十年(1745) 十一月,棗陽大疫。(《清史稿》) 
乾隆十二年(1747) 五月,蒙陰大疫。(《清史稿》) 
乾隆十三年(1748) 春,泰山大疫,曲阜大疫。夏,膠州大疫,東昌大疫,福山大疫。秋,東平大疫。 
(《清史稿》) 
乾隆十四年(1749) 五月,青浦大疫,武進大疫。七月,永豐、溧水疫。(《清史稿》) 
乾隆十八年(1753) 晉江縣大疫,至十九年秋乃止,死者無數。泉州大疫,延及次年。 
(李穎、王尊旺《清代福建瘟疫述論》) 
乾隆二十一年(1756)春,湖州大疫,蘇州大疫,婁縣大疫,崇明大疫,武進大疫,泰州大疫。夏,通州大 疫。十一月,鳳陽大疫(《清史稿》)。夏大旱,有青蠅結陣如密雨過,大疫,隨之 
邑人多死(《沛縣誌》)。蘇州大疫,米價騰貴(《蘇州府誌》卷142) 
乾隆二十二年(1757) 四月,桐鄉大疫。七月,陵川大疫。(《清史稿》) 
乾隆二十三年(1758) 泉州郡大疫,延及次年(李穎、王尊旺《清代福建瘟疫述論》)。 
乾隆二十五年(1760) 春,平定大疫。六月,嘉善大疫。冬,靖遠大疫。(《清史稿》) 
乾隆二十九年(1764) 十月(豐城)痘疫,小兒傷者無算(《豐城縣誌》)。 
乾隆三十二年(1767) 八月,嘉善大疫。(《清史稿》) 
乾隆三十五年(1770) 閏五月,蘭州大疫。(《清史稿》) 
乾隆三十六年(1771) 春大疫。(《通渭縣誌》) 
乾隆四十年(1775) 春,武強大疫。(《清史稿》) 
乾隆四十八年(1783) 六月,瑞安大疫。(《清史稿》) 
乾隆五十年(1785) 冬,青浦大疫(《清史稿》)。(象山)痘疫,稚幼十傷其七(《象山縣誌》)。 
乾隆五十一年(1786) 春,泰州大疫,通州大疫,合肥大疫,贛榆大疫,武進大疫,蘇州大疫。夏,日照大 疫;範縣大疫;莘縣大疫;莒州大疫,死者不可計數;昌樂疫;東光大疫(《清史稿》)。秋,即墨大疫(《即墨縣誌》)。霍邱夏大疫,民死十之六,甚至有闔家盡斃,無人收殮者(同治《霍邱縣誌》卷16)(舒城)夏大疫(《舒城縣誌》)。 
乾隆五十五年(1790) 三月,鎮番大疫。八月,雲夢大疫。(《清史稿》) 
乾隆五十七年(1792) 九月,黃梅大疫。(《清史稿》) 
乾隆五十八年(1793) 冬,嘉善大疫。(《清史稿》) 
乾隆六十年(1795) 十二月,瑞安大疫。(《清史稿》)
嘉慶二年(1797) 六月,寧波大疫。(《清史稿》) 
嘉慶三年(1798) 五月,臨邑大疫(《清史稿》)。春夏,永嘉大疫(《永嘉縣誌》) 
嘉慶五年(1800) 五月,宣平大疫。(《清史稿》) 
嘉慶十年(1805) 二月,東光大疫。三月,永嘉大疫。(《清史稿》) 
嘉慶十一年(1806) 夏五月,痘疫,多夭死(《萬載縣誌》)。 
嘉慶十六年(1811) 七月,永昌大疫(《清史稿》)。夏痘疫,死者相望(《萬載縣誌》)。 
嘉慶十九年(1814) 閏二月,枝江大疫(《清史稿》)。 
嘉慶二十年(1815) 春,泰州疫。四月,東阿疫,東平疫。七月,宣州疫,武城大疫。(《清史稿》) 
嘉慶二十一年(1816) 內丘大疫(《清史稿》)。 
嘉慶二十三年(1818) 十一月,諸城大疫(《清史稿》)。 
嘉慶二十四年(1819) 五月,恩施大疫(《清史稿》)。 
嘉慶二十五年(1820) 七月,桐鄉大疫,太平大疫,青浦大疫。長樂縣吐瀉盛行,人死極多(李穎、王尊旺《清代福建瘟疫 述論》)。八月,樂清大疫,時患霍亂轉筋之病,犯者頃刻死,哭泣之聲,幾遍裏巷(《樂清縣誌》)。八月,瑞安痧疫流染,朝發夕死,遭此厄者,十室七八,得生者十之一二,啼哭之聲,遍於裏巷(洪守一《甌乘拾遺》) 。疫癘大行,轉筋霍亂證自此始(《南匯縣誌》)。秋大疫,石浦尤甚,其症腳筋抽搐即死(《象山縣誌》)。秋大疫,其病霍亂吐瀉,腳筋頓縮,朝發夕斃(《慈溪縣誌》)。
道光元年(1821) 三月,任丘大疫。六月,冠縣大疫;武城大疫;範縣大疫;钜野疫;登州府屬大疫,死者無算。七月,東光大疫,元氏大疫;新樂大疫;通州大疫;濟南大疫,死者無算;東 阿、武定大疫;滕縣大疫;濟寧州大疫。八月,樂亭大疫;青縣時疫大作,至八月始止,死者不可勝計;清苑、定州瘟疫流行,病斃無數;灤州大疫;元氏、內丘、唐山、蠡縣大疫;望都大疫;臨榆疫;南宮、曲陽、武強大疫;平鄉大疫。九月,日照大疫,沂水大疫(《清史稿》)。瑞安大疫(《民國瑞安縣誌》)。秋收七月至八月大疫,霍亂暴死者眾,福建全省皆然(《連江縣誌》)。七月八月,全省霍亂流行(《莆田縣誌》)。(江陰)夏秋大疫,村裏中數日之間,有連斃數十人者,有一家數口盡歿者(《江陰縣誌》卷8) 
道光二年(1822) 夏,無極、南樂大疫,臨榆大疫,永嘉疫。七月,宜城大疫,安定大疫 
(《清史稿》)。 
道光三年(1823) 春,泰州大疫。秋,臨榆大疫(《清史稿》)。 
道光四年(1824) 平穀、南樂、清苑大疫(《清史稿》)。 
道光六年(1826) 冬,霑化疫(《清史稿》)。 
道光七年(1827) 冬,武城疫(《清史稿》)。 
道光十一年(1831) 秋,永嘉瘟(《清史稿》)。 
道光十二年(1832) 三月,武昌大疫,鹹寧大疫,潛江大疫。四月,蓬萊疫。五月,黃陂、漢陽大疫;宜都大疫;石首大疫,死者無算;崇陽大疫;監利疫;鬆滋大疫。八月,應城大疫,黃梅大疫,**大疫(《清史稿》)。 
道光十三年(1833) 春,諸城大疫。四月,乘縣大疫。五月,宜城大疫,永嘉大疫,日照大疫,定海?大疫(《清史稿》)。 
道光十四年(1834) 六月,宣平大疫,高淳大疫。(《清史稿》)“甲午,瑞安又大疫,無處無病人,死者 甚多”、“聞永邑廿三都葵溪陳嶴人說,本年夏秋間大疫,其中村落有死及半者。其村五裏外有一村落,同族十七家隻留一家。陳嶴聚落百五十家,共丁五百,失二百”、“聞葵溪一客說,本年白錢紙所以稀少之故,由春間皆以筍當飯,兼之大疫,死者幾半,其得生者亦無資本而歇業”、“本年春夏間,聞郡城雙門一聚落共三十二家,死於疫者幾盡,隻剩三家”(趙鈞《過來語》)。“甲午春夏(溫州)大疫,貧民乞丐死於饑疫者橫塞道路,日以十百計,木棺既缺,以一棺殮二三屍,甚至以蒿草裹卷,凶慘形狀不堪寓目,實為從來所未見”(《甌乘補》)。 
道光十五年(1835) 七月,範縣大疫(《清史稿》)。 
道光十六年(1836) 夏,青州疫,海陽大疫,即墨大疫(《清史稿》)。 
道光十六年(1836) 十七年,十八年,連續3年間長樂縣瘟疫大作(李穎、王尊旺《清代福建瘟疫述論》)。 
道光十九年(1839) 九月,雲夢大疫(《清史稿》)。 
道光二十二年(1842) 正月,高淳大疫。夏,武昌大疫,蘄州大疫(《清史稿》)。 
道光二十三年(1843) 七月,麻城大疫,定南?大疫。八月,常山大疫(《清史稿》)。 
道光二十六年(1846) 春夏,大疫,秋冬瘟痢流行(《平陽縣誌》)。 
道光二十七年(1847) 秋,永嘉大疫(《清史稿》)。秋,平陽大疫(《平陽縣誌》)。 
道光二十八年(1848) 春,永嘉大疫(《清史稿》)。 
道光二十九年(1849) 五月,麗水大疫(《清史稿》)。長樂縣瘟疫盛行(李穎、王尊旺《清代福建瘟疫述論》)。
鹹豐三年(1853) 三月,大饑疫(《徐州府誌》卷5)。 
鹹豐四年(1854) (溫州)“現在疫氣到處傳染,大荒之歲,加以疾病,死喪累累”、“上半年瘟疫流行, 
近海村落為甚。錢橋、梅頭二村,各失丁二千,上戴一村百七十丁,失去一百,鮑田、 
海安,失皆不少”、“溫郡自舊秋水災後,瘟疫流行,愚民惑於沾染之說,骨肉不相 
顏,枕籍以死者,在在有之”(《過來語》)“甲寅,大饑,(平陽)秋大疫”(《平 
陽縣誌》)。 
鹹豐五年(1855) 六月,清水大疫(《清史稿》)。 
鹹豐六年(1856) 五月,鹹寧大疫(《清史稿》)。 
鹹豐七年(1857) “五月間,邑(溫州)有痧症及疫痘,甚險” (《過來語》) 
鹹豐十一年(1861) 春,即墨大疫。六月,黃縣大疫(《清史稿》)。 
同治元年(1862) 正月,常山大疫。四月,望都、蠡縣大疫。六月,江陵大疫,東平大疫,日照大疫,靜海大疫。秋,清苑大疫;灤州大疫;寧津大疫;曲陽、東光大疫;臨榆、撫寧大疫;莘縣大疫;臨朐大疫;登州府屬大疫,死者無算(《清史稿》)。秋,即墨瘟疫流行(《即墨縣誌》)。江西安義秋大疫,死者數千人(同治《安義縣誌》卷16) 
同治二年(1863) 六月,皋蘭大疫,江山大疫。八月,藍田大疫,三原大疫(《清史稿》)。 
同治三年(1864) 夏,應山大疫,江山大疫,崇仁大疫。秋,**大疫(《清史稿》)。 
同治四年(1865) 上杭縣四鄉亂後,繼以大疫,稻熟無人收獲(《上杭縣誌》)。 
同治五年(1866) 五月,永昌大疫(《清史稿》)。 
同治六年(1867) 二月,黃縣大疫。七月,曹縣大疫。九月,通州疫,泰安大疫(《清史稿》)。秋,瘟 
疫流行,民多死傷(《通渭縣誌》)。 
同治七年(1868) 戰亂、瘟疫,民大饑,死者甚眾。(《通渭縣誌》) 
同治八年(1869) 六月,寧遠、秦州大疫。七月,麻城大疫(《清史稿》)。 
同治九年(1870) 秋,麻城大疫。冬,無極大疫(《清史稿》)。 
同治十年(1871) 五月,孝義?疫。六月,麻城大疫(《清史稿》)。 
同治十一年(1872) 夏,新城大疫,武昌縣大疫(《清史稿》)。 
光緒四年(1878) 六月,(平陽)大疫(《平陽縣誌》)。四月,大疫。是時河南、山、陝三年大饑,人 
相食,人民流入蒙境者遍地皆是,瘟疫到處傳染。(《蒙城縣誌》卷12) 
光緒十六年(1890) 夏,安東疫病流行,死千餘人。(《三千年疫情》) 
光緒二十一年(1895) 六月,安東疫病大流行,死者不計其數。(《三千年疫情》) 
光緒二十七年(1901) 七月,安東疫情變本加厲,每日死30至60人。病死者難計其數。(《三千年疫情》)
光緒二十年(1894) (金門)後浦頭,後水頭,沙尾等鄉,忽發生鼠疫,傳染甚速,死數百人,為金門前所 未有。(《金門縣誌》) 
光緒二十一年(1895) 同安大疫,鼠先死,染者或腫項,或結核,吐血,流行甚盛(《同安縣誌》)。鼠疫起。初由梨園子弟在楓亭傳染,載歸已死,船泊河濱,數日之內,河濱人染疫者十餘人,蔓延全城,死百餘人,以次傳染鄉村(《莆田縣誌》)。五月,京師疫癘流行,因疾疫而死的災民達三千餘人。(《三千年疫情》) 
光緒二十六年(1900) 四月起,京師內外疫疾流行,大量人口死亡,《庚子紀事記》載:“居民死者枕 
藉。”十月,獲鹿縣出現大瘟疫。(《三千年疫情》) 
光緒二十八年(1902) 夏秋,(平陽)大疫(《平陽縣誌》)。五月,璦琿霍亂流行,每日抬到城外荒野掩埋的屍體不下七八百具,持續半月之久,死數千人。六月,京津地區大範圍爆發疫病,以霍亂為主。(《三千年疫情》)
光緒三十三年(1907) 夏,安東、大連、旅順、遼陽等地霍亂大流行。(《三千年疫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