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
2019 (715)
2021 (161)
2022 (151)
2023 (115)
北科大教授博士生導師佘元冠講述自己親曆腦梗的經過,很值得我們借鑒!
“親曆腦梗”
做夢也想不到,我這個不抽煙不喝酒,沒有糖尿病高血壓,隻是血脂尿酸略高,平時還比較重視散步等活動的、自認為比較健康的老漢,下半生會與腦梗結緣。
今年3月7號(星期四)早晨6點多,我起床時,感到左臂發麻,當時未以為意。吃早飯時,左臉也麻起來。夫人說快上醫院吧。我用手機百度了一下,百度上麵說,這種情況多由頸椎病引起,遂找了張膏藥貼到後頸部。吃午飯時,發現左腿也開始麻了,這時情知不妙,匆匆吃完飯,趕快打車來到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急診部。護士把我分診到神經內科。神內的值班醫生對我的四肢、五官等作了全麵檢查,初步結論:腦梗!要求我去做腦部CT。CT結果證明就是腦梗。醫生問:你剛開始麻時為什麽不來?發病六小時內是黃金期,在此期間隻需融栓醫療。過了六小時的黃金期,必須連續輸液14天以上。於是我開始了連續14天的輸液。本來也可以找附近的醫院輸液,但考慮到我校醫院護士的紮針水平不高,所以寧願舍近求遠,每天下午趕到近10公裏外的北大醫院急診部輸液,每次輸2到3個小時。幾天下來,覺得這樣太辛苦。3月11日(星期一)掛了個專家號,專家看後覺得應該住院治療。恰好當時他掌握的病床有空位,第二天就住進了北大醫院神經內科病房,直至3月22日出院。出院診斷書確認,我患有腦梗死以及高血壓、高尿酸、高脂血、高同型半胱氨酸症。醫生認為高同型半胱氨酸症(HCY)(發病時HCY為45.5,HCY最高限值為15)是主要原因。並建議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和阿司匹林。
我的教訓
1. 尊重生理規律,順乎天理人情。
年齡大了,遇到反常情況要盡快就醫,不能誤信百度,更不能自以為是。我這次延誤就醫,不僅耽誤了治病,還白吃了很多苦頭,多花了一筆錢。
2. 努力學習了解醫學知識。
(1)我出院後,與別人說起同型半胱氨酸,很多人都知道這個指標是腦梗的標誌性指標。目前我學校每年的體檢內容中沒有這一項,但很多人自費加上這項檢查,其實也就幾十元錢,而且很容易治療,吃點葉酸複合維生素B類藥物即可。而我直到這次發病才有所了解。
(2)治療腦梗有兩個時間段,6小時黃金期和20小時治療期。
(3)腦梗發病前往往會感到全身發熱。這是我與幾位發過腦梗的同事
的共同感覺。此外,發病前半個多月,舌頭一直發麻,住院一周後才恢複正常,這是前兆,不可忽視。
前天(4月24日)淩晨,我又發生了同樣情況,全身發熱,左臂發麻,去醫院急診,醫生判斷,僅左臂麻而臉部未麻,不是腦部問題,檢查後證實這一判斷。留置觀察後說回家靜養,多注意吧!因此耽誤了當天去鎮江的高鐵,今天未能與大家聚會,遺憾且抱歉!
(4)測血壓要同時測左右臂,取兩者中的高值。我這次犯病時,左臂
130/82,右臂169/108,才發現這個問題,請教醫生,方知前述結論。
3. 相信醫生,但不迷信醫生。
有病找醫生是必須的,遵從醫囑服藥治療也毋庸置疑。但醫生本身也會受到年齡、經驗和知識的局限,對同一病症會做出不同診斷。
例如,對於我是否患有高血壓症,這次住院做了24小時血壓檢查,神經內科的主任醫師認為我不是高血壓,而同科副主任醫師(我的責任醫生)則肯定地說,是高血壓二級高危人群(最嚴重的一種),並寫入出院診斷書。出院後按他們的要求,去心髒內科檢查高血壓,同樣,年長的主任醫師說,不能算高血壓,不用吃藥。該科年輕的副主任醫師告訴我,你就是高血壓。最後,兩位醫生達成妥協,告知我先控鹽控油3個月,看血壓是否正常。
所以,有時醫生的結論還需結合自已的實際情況自我調理。
4. 我的健康我做主
改正不良生活習慣。這次犯病,我自己分析,主要誘因有三: 其一,春節以來,親朋好友來往,送來不少點心(鎮江人說的茶食),我覺得浪費了太可惜,加之嘴饞,每天一塊糕點,直到犯病前一天。其二,為招待親友,買了很多元宵在冰箱裏存放,春節後還剩餘不少,同樣每天早晨用它當早飯。其三,3月6號,即發病前一天下午,與夫人去郊野公園散步,那天豔陽高照,但空氣很冷。夫人穿羽絨服尚且未感到暖和,我隻穿了件夾克,內加一件羊絨衫,在陣陣寒意中堅持了兩個多小時。
概括地說,我們這年齡,不能再嘴饞,遠離油甜黏;對於寒冷不能不適當地逞強,要時時注意保暖。
古語雲,人生七十古來稀。我們均已年逾或年近古稀,尊重客觀規律,注意自我保養和調理,安度晚年,是家庭安寧和子女幸福的基礎,是我們應該做也可努力做到的。
此文很好,值得退休的老同誌認真讀讀。
佘元冠
2019.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