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極過程動力學導論》 激活數代動力學導論。。。 luzi49 寫道: 快訊: ZT: 長江日報融媒體8月1日訊(記者楊佳峰)記者從武漢大學黨委宣傳部獲悉,今晨5點08分,武漢大學查全性院士因病離世,享年95歲。查全性在1977年麵諫鄧小平同誌,首倡恢複高考並被采納,被譽為“倡導恢複高考第一人”。其著的《電極過程動力學導論》是我國電化學界影響最廣泛的經典學術著作和研究生教材之一。 --- ZT: --- 1977年8月6日鄧小平同誌召開會議討論恢複高考事項,鼓勵大家踴躍發言,但當時文革剛結束大多數都不敢多言。查全性教授很直爽的說出了大家都不敢說得到東西,他原本在筆記本上寫了一個大綱。麵對鄧小平慷慨陳詞:“招生是保證大學教育質量的第一關,它的作用,就像工廠原材料的檢驗一樣,不合格的原材料,就不可能生產出合格的產品。當前新生的質量沒有保證,部分原因是因為中小學的教育質量不高,而主要矛盾還是招生製度。大學不是沒有合格的人才可以招收,而是現行製度招不到 合格的人才。如果我們改進招生製度,每年從600多萬高中畢業生和大量的知識青年、青年工人、農民中招收20多萬合格的大學生是完全可能的。現行招生製度的弊端首先是埋沒人才,一些熱愛科學、熱愛文化、有前途的青年選不上來,一些不想讀書、文化程度又不高的人反而占據了招生名額。” “查教授,你說,你繼續說下去。”坐在沙發上的鄧小平被查全性的一席發言感動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煙,探出半個身子,示意查全性往下說,“你們大家都注意聽聽他的意見,這個建議很重要哩!”與會人員抑製不住心頭的激動,因為大家都知道,一件大家早已想說想做卻又不敢打破束縛的大事情就要發生了。 查全性越說越激動,痛陳當時的招生製度有四大弊端:一是埋沒了人才;二是卡了工農兵子弟;三是助長了不正之風;四是嚴重影響了中小學學生和教師的積極性。“今年的招生工作還沒有開始,就已經有人在請客、送禮,走後門。甚至小學生都知道,如今上大學不需要學文化,隻要有個好爸爸。”這時人們發現鄧小平不時地在筆記本上記錄著。查全性建議:“入學招生名額不要下放到基層,改成由省、市、自治區掌握。按照高中文化程度統一考試,並要嚴防泄露試題。考試要從實際出發,重點考語文和數學,其次是物理,化學和外文則可以暫時要求低一點。從語文和數學的成績,可以看出學生文化程度和抽象思維能力。另外,要真正做到廣大青年有機會報考和自願選擇專業。應屆高中畢業生、社會青年,沒有上過高中但實際達到高中文化水平的人都可以報考。” 查全性一言既出,舉座驚訝。因為就在這次座談會召開前夕,當年的全國高等學校招生會已經開過,招生辦法依然沿用“自願報名,群眾推薦,領導批準,學校複審”十六字方針。有關招生的文件也在座談會開始的當天送到鄧小平手中。也就是說,1977年按照十六字方針老辦法招生幾乎已成定局。 沒想到,鄧小平聽完後,向查全性點點頭,然後環視四座問:“大家對這件事還有什麽意見?”吳文俊、王大珩等著名科學家都點頭表示讚同查全性的意見。查全性的發言得到了大家的響應,人們開始七嘴八舌地補充著他的發言,心情也越來越激動。 鄧小平又問劉西堯,還來不來得及?劉西堯說,還來得及。鄧小平略一沉吟,一錘定音:“既然大家要求,那就改過來,今年就恢複高考!”其實,在召開這次座談會前,恢複高考就是鄧小平醞釀多年的一個撥亂反正的重大舉措。他最初的想法是1977年用一年的時間做準備,1978年正式恢複高考。這次座談會老教授的肺腑之言感染了鄧小平,推動了高考政策的提前推出。 查教授的大膽建言,使中國的知識分子特別是廣大學子們重新感受到了曙光的照耀。--- _________________ (( ( -.-) 0_(")(") PSYCHOLOGY OF UTOPIA UTOPIA FROM WITH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