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3/2025
周末,清晨的陽光斜斜地落在畫案上,我緩緩展開那張40×80cm的宣紙時,雪白的紙麵像一條小小的河流在案頭流淌。跟著九牧老師的視頻教程,今天要挑戰人生第一幅長幅國畫——《春曉高歌》公雞圖。
初執筆時竟有些手足無措。往常慣用的鎮紙壓不住這般長的畫卷,稍一運筆,紙角就輕輕翹起,像在嘲笑我的生疏。墨汁在調色盤裏暈開,濃淡相間的灰黑色讓我想起老家屋簷下的雨痕。第一筆落下時手腕發僵,尾巴的翎毛畫得太過拘謹,活像被雨淋蔫了的稻草。
正當犯難時,忽然想起九牧老師那句"長卷如撫琴,要分段而治"。於是將上半截宣紙輕輕卷起,用檀木鎮尺壓住,先專心經營下半部分。果然自在多了!羊毫筆飽蘸朱砂,側鋒一掃,公雞健碩的胸脯立刻蓬鬆起來;再以焦墨中鋒勾出鐵爪,在宣紙上刮出沙沙的聲響,仿佛能聽見雄雞踱步時爪甲扣地的動靜。
最妙的是畫冠羽的時刻。筆尖懸在紙麵上方三寸處,突然一個頓挫劈下,鮮紅的雞冠便如火焰般在紙上跳動。待展開上半卷補全脖頸時,發現墨色已自然形成濃淡過渡——原來卷起的宣紙邊緣形成了天然的水痕線,倒成就了意外的水墨韻味。
畫到昂首啼鳴的喙部時,我不自覺地跟著挺直了腰板。筆下的公雞突然有了神采,墨色眼眸炯炯有神,仿佛真要破紙而出去喚醒朝陽。
在中國傳統繪畫中,公雞確實是一個極具文化內涵的經典題材,其寓意豐富而深遠。這幅《春曉高歌》長卷,其實已在不經意間承載了國畫千年的文化素材。古人稱公雞為"五德之禽"。雞"諧音"吉",常與牡丹組合為"功名富貴"(公雞+牡丹) 。紅冠象征"鴻運當頭"。
中國畫史上也有許多以畫雞聞名的大師,不同時期的大師們賦予了"金雞"獨特的藝術靈魂。 如齊白石經典作:《群雞圖》, 徐悲鴻 名作:《風雨雞鳴》,等等,都值得我們去欣賞。[微笑][微笑][微笑]
左邊是我畫的,有邊是老師的。差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