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曉窩在床上捧著電腦已經幾天幾夜了,看來休假對她來說不是什麽好事。
麥子指著她對我說,你看。
我一眼望去,卻是沒看清,就嚷道:怎麽,是哭了還是笑了?
就要奔三的人了,還是會為一部小說,一場電影哭得稀裏嘩啦的。
這就是我們這幫子單身女人,藏在英格蘭南部一座小鎮上的一所公寓裏,每日辛苦的工作,勤奮的學習,對自己和家人充滿了責任感,對事業和生活充滿了熱情,對愛情,是怎樣呢?充滿了向往?還是雲裏霧裏的隨著世故與虛偽偏向絕望?
若我是編劇,那最悲慘的劇情絕不是哪個主人公得了絕症之類,而應是,那人曆經了情感的苦痛與波折,卻一生遇不到那個與她相愛的人,一個人連詮釋愛的機會都沒有,還有什麽比這更悲慘呢?
也因此,愛情藝術作品裏理想化的虛幻,成了人們感受體驗愛情最簡易的途徑。
如果說人對愛情的追求是執著與真誠的,那婚姻這種鞏固模式絕不會是社會的主流。
如果說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婚姻都是不道德的。
真愛,這世間最美,最純潔,讓人心碎又心醉的存在,是怎樣的呢?
古今中外,各門學科,沒有一種對她的定義是讓人滿意的。
單純幼稚的,你不能說它是愚昧。
理性科學的,也會參著不確定和乏味。
不同的社會環境,文化背景,特定的事件發生,個體的智商情商,道德素質...太多的影響決定因素,愛,可以非常的複雜化,也可以相對的簡單化。
若是遇到了好的作品,若是感動了,那就哭吧,欣賞也好,嫉妒了也好,自憐也好,還是把自己當成她了也罷,別讓那些挺著胸離得老遠俯視不解的人打擾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