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藤對老中來說是一種生活的意義。沒爬上的,難免有些失落和遺憾。爬上的則難免有些驕傲和解脫。雖然絕大部分小中注定不會爬上。但是絕大部分老中和小中都十幾年如一日地努力過。不信?看看紫檀,極少數人可以期盼的目標,霸占了絕大部分的話題。
這也許是因為有一種說法,或者概念,爬上爬不上,人生會有很大不同。比如是不是能掙到四十萬或者更多,是不是能當領導,是不是能進花街或者旗艦公司,是不是能拯救世界等等。簡單地說,就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美國版。這個人上人,倒不需要說是去欺壓他人,但是一定要壓倒他人。
壓倒他人又為了什麽呢?顯然不是古代的簡單的生存需求,甚至不是簡單的生活需求。因為不爬的人在現代社會也不會有太緊迫的直接生存壓力。吃救濟而活的人都多得是。就是簡單的生活上,也沒有什麽壓倒性優勢,甚至有很多時候還不如。因為吃得苦中苦,其實就是放棄了很多生活中的享受,從而追求或者希望能夠換取更多的未來的享受。然而問題是,未來的享受未必更多,當當前的享受肯定更少了。
然而苦中苦和人上人的對立,其實是有一個生活和工作是對立的潛在前提。在現代社會,這個矛盾似乎是一種常識。但是生活就是工作,工作就是生活。或者起碼交融大於矛盾才是人生的理想狀態。在古代,農民種地,牧人放牧,工作生活是很難分開的。甚至包括所謂的匠人精神,一種生活工作的高級境界,也是古代手工業者傳下來的。
所以,生活和工作的嚴重對立,來之於高度的工業化和社會分工。個體勞動以效率而言當然是很差。但是從感受而言卻要好得多。勞動者有更多的自主權和更直接的勞動與成果的聯係,使得工作的愉悅感更多,煩躁更少。從而把工作當作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為了支撐生活而不可缺的魔鬼。
而反過來,在高度合作的工業化模塊化的工作中,絕大多數人其實都成為摩登時代的螺絲釘,成為沒有自主意識,沒有明確工作意義的程序化工作人。甚至工作以外的生活也被洗腦。高級房子,高級車,高級旅遊,高級學校,高級包,高級消費,高級名聲,於是需要到高級公司,幹高級工作,拿高級收入。久而久之,工作之外的生活成為工作的目的,取代了工作本身。生活的愉悅也完全也必須建立在工作的痛苦上,才能得以實現和持續。工作和生活成為一對冤家。
一方麵,必須問自己。爬藤,學醫,學電腦,去矽穀,花街,大公司,拿四十萬,當領導,改變世界,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還是是被灌輸的。真的能夠使自己得到真正的感官和精神上更多的愉悅嗎?還是事實上正相反。
另一方麵,又要看到,現代社會的人生,就像沉船中船上爭相爬到最高的人,也許能夠多呼吸一會空氣。爬藤,學醫,學電腦,去矽穀,花街,大公司,拿四十萬,當領導,也許根本改變不了世界。但是可以改變一會自己。像爬藤學醫學電腦,統計上根本沒有多少更好的收入或者投入產出比。但是這些方向的共同突出點就是,相對而言更個體勞動一些,更少一些受製於大資本和大協作。於是個人在其中有更大一點的自由度和直觀成就,也許能夠更活得像人而不是機器。也許這才是大家真正追捧這些熱門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