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
2017 (419)
2018 (384)
2019 (336)
2021 (127)
2022 (166)
2023 (109)
前麵提到教育的兩大效果,提高創造財富的效率和提高分配財富的比率。對於社會群體,前者更重要。對於個體,後者才更重要。
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嚴格來說是個忽悠,雞湯。單從物質生活水平來講,現代一個破落戶吃救濟的,未被比古代的貴族生活水平差,知道的也更多。但是誰會以為破落戶的命運改變了呢?所以知識不能改變命運,製度的改變或者適應製度者才能改變命運。命運的改變在於財富分配的比率的改變,在於相對財富,而不在於絕對財富的多少。
古代的工匠,當今的理工州大生,不是沒有知識,也不是沒有創造財富,但是改變不了他們的生活本質,不會提供他們翻身改變階層的命運。改變命運的根本在於改變自己的財富分配份額。而份額不在乎總量,而在於比例控製。換句話說,有人上升就必然有人下降。這是一個你死我活的鬥爭,所以爬藤要明白背後的真正意義。一方麵,爬就要爬能改變財富分配份額的方向;另一方麵,不在於自己的成績絕對夠不夠,而在於相對於別人,有沒有把他們比下去,淘汰出局。
而改變財富分配份額的最主要方式就是對生產資料的占有權和經營權。
上古先秦時代,所有權和經營權是合二為一地傳承的。於是就有了君子小人之爭。而這種鬥爭其實貫穿整個文明曆史。或者是對生產資料在財富分配中的比例界限的鬥爭,即階級鬥爭。或者是爭奪生產資料的鬥爭,即不改變分配比例但改變誰獲得這個比例的鬥爭,即權力鬥爭。
既得利益的當前生產資料的擁有者經營者,必然試圖維護和提高自己的利益。而其他絕大部分人必然試圖牟取這些利益。維護者如果一毛不拔,必然最終以少數對抗多數,要對抗眾多有能力的新興分子,最終必然被暴力推翻。所以既得利益者必然拿出部分利益,甚至犧牲局部,給予新鮮力量進入既得利益集團的機會,來收買分化反抗勢力,從而最大限度地延長既得利益,對生產資料的占有權經營權以及對財富分配份額的長期保持。
在分封時代,王侯公卿,即是股東也是經理,多大的股份就任多大的經理。但是顯然股東不簡單是好經理,而好經理不給配股份也不行。於是秦統一後開始實行郡縣製,實際上就是職業經理人製的開始。也就是擁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開始。
那麽如何選拔職業經理人呢?
一開始是漢朝的舉薦,舉孝廉。類似於當今爬藤的推薦信。然而單獨實施,很容易任人唯親。結果比分封製不過多一道手續。
而後魏晉南朝的九品中正,就是由地方舉薦更進一步為中央考察。這樣標準更統一更公平一些。類似於今天爬藤的麵試官麵試。但是依然不能避免既得利益集團的絕對優勢。因為考查官的背景人脈理念畢竟相差不遠。
到了隋唐,麵試變成了更正規統一的科舉考試。但是依然沒有能馬上打破既得利益集團的占有權和經營權的壟斷。大貴族雖然不能直接像繼承王侯那樣繼承刺史郡守,但是實際把持也相差不遠。股東不能直接出任經理,但是能夠合縱決定誰坐經理。
哪怕到了科舉之初,隋唐科舉的科目還是比較實用和完備的。其中明經科是最高大上的哲學曆史科,就和今天的藤校一樣,高屋建瓴的不做實事的科目才是領導人才的必修。猜猜誰考得最好?自然是大貴族出身,本身有家學淵源的才有可能學到。一般寒門認倆字就不錯了,家裏哪來的圖書館來支持學習。就和今天拿大獎也得有人指導提供設施材料等一個意思。
所以隋唐周打擊大家族,錄取寒門考什麽?當然不是知識學習的紮實功夫。而是更具所謂有創意的顯示個性能力的EC項目。比如,詩。詩作為短小精悍的文學,比哲史自然更講靈性,少要積累。適合寒門的才子表現發揮。以此為主的進士科,也遠不如後來那麽高尚。進士,進入士族。不過是一群積心儲慮的爆發小人罷了。當然比更實用的算科法課之類還是虛,還是牛的。
然而進士之前,所選拔的精英都是出將入相,而進士以後越來越多百無一用。與士大夫共天下,東華門外唱名者真英雄,為什麽後果很爛呢?考試選拔的那麽公平,為什麽效果很負麵呢?今日爬藤是否重蹈覆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