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清華美院批準根據古兒童棺蓋和殉葬品的奧運福娃設計參賽,難以理解。

(2008-05-21 19:11:07) 下一個
清華美院批準根據古兒童棺蓋和殉葬品的奧運福娃設計參賽,難以理解。

奧運福娃的創意來自陪葬品確是事實。

奧運福娃的設計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信息藝術設計係副主任吳冠英透露,去年10月,他設計了5個娃娃,並與“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對應。起初,五娃頭部是不同表情和顏色的人麵魚紋圖案,而“人麵魚紋圖案”便是古代陪葬品。考慮到這個因素,在初評時,這個方案被擱置。最後,5娃又融合進藏羚羊、風箏、熊貓、奧林匹克聖火、魚等形象,方才通過。

-------------------------------------------------------
更確切地是,根據2005年12月07日 解放網-新聞晚報 訪談新聞中報道:
  
福娃設計所用的人麵魚紋圖案在半坡文化中用作,“兒童甕棺的棺蓋。仰韶文化流行一種甕棺葬的習俗,把夭折的兒童置於陶甕中,以甕為棺,以盆為蓋,埋在房屋附近。這件陶盆上畫有人麵,人麵兩側各有一條小魚附於人的耳部。有的學者根據《山海經》中某些地方曾有巫師“珥兩蛇”的說法以為人麵魚紋表現的是巫師珥兩魚,寓意為巫師請魚附體,進入冥界為夭折的兒童招魂。”
-----------------------------------------------------------------------

以下是搜狐上的新聞晚報上的訪談錄。
------------------------------------------------------------
news.sohu.com/20051207/n240899418.shtml

吉祥物設計者:福娃最初叫喜娃 創意源自陪葬品
  
  2005年12月07日
  
  來源:解放網-新聞晚報
  
  
  “福娃”的設計方案修改了幾千次方瓜熟蒂落,在感歎“福娃”的可愛時,很多人都想知道,它們剛出生時是什麽樣子?是在怎樣的創意下誕生的?誕生時與成熟時有什麽區別?
  
  昨天,記者專訪了“福娃”的設計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信息藝術設計係副主任吳冠英。
  
  去年10月份,他首先設計出了5個娃娃,並與“金木水火土”五行相聯係、對應。他向記者展示了“福娃”的前身???“喜娃”,並透露了“喜娃”成為“福娃”的“坎坷曆程”。
  
  創意源自“陪葬品”
  
  在“福娃”的前身“喜娃”剛誕生時,它們並沒有像現在這樣受歡迎,而是被擱置在了一旁。
  
  去年4月份,北京奧組委向社會征集奧運會吉祥物方案,吳冠英便開始著手創作。“我開始也想了好久,有一天晚上我來了個靈感,想到了五行學說。”吳冠英向記者介紹說,五行既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數目和代表的顏色又可與奧運五環相吻合,同時,中國文化裏又有很多用‘五’象征的吉祥意義,如“五福臨門”等。
  
  定下五行理念後,吳冠英又想辦法把它應用到圖案中。於是他想到了“人麵魚紋盆”上的圖案。這個圖案代表了人和自然的結合,也是廣為人知的中國文化符號,在熟悉的同時又有一種陌生的神秘感。
  
  據此,初稿命名為“五彩娃”,頭部是不同表情和顏色的人麵魚紋圖案,身體是小娃娃狀,又叫“喜娃”。
  
  去年11月份,吳冠英向奧組委提交了“喜娃”,馬上就引起了專家韓美林的注意,並開始對“喜娃”的文[size=18:47c355c081][b:47c355c081]他找到了當初發掘“人麵魚紋盆”的考古工作者,卻了解到“人麵魚紋盆”是古代的陪葬品,“如果是陪葬品,是不是會不吉利,與奧運的氛圍會有衝突。”[/b:47c355c081][/size:47c355c081]化內涵進行研究。考慮到這個因素,在初評時,這個方案被擱置下來。
  
  最後時刻,“喜娃”重出江湖
  
  經過組委會的選拔後,最後入圍的方案隻剩下了6個,熊貓、老虎、龍、孫悟空、撥浪鼓以及阿福,並將這6件作品定為吉祥物的修改方向。
  
  今年3月11日,韓美林、吳冠英等專家入住北京郊區一家賓館,進行了23天的“禁閉”,對入選的6個方案進行修改,“我們畫了好幾天後,都覺得沒有思路,這些方案無法承載奧運的豐富內涵,大家到了無路可走的境地。”
  
  3月13日夜,大家又把50個入圍作品重新翻出來,再看一遍,尋找新思路。看到“喜娃”方案後,大家眼前一亮,由於提交方案的時間已經非常緊迫,韓美林臨時決定把工作人員分為兩組,一組繼續研究6個方案,另一組,隻有韓美林和吳冠英兩人,專門進行對“喜娃”的修改。
  
  又經過幾天努力,每人畫了幾千個稿樣,五個凝聚專家無數心血的“福娃”躍然紙上:頭頂波濤文樣的魚娃“貝貝”是繁榮與收獲的象征;熊貓“晶晶”來自廣袤的森林,象征著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火娃“歡歡”象征著奧林匹克聖火,洋溢著北京2008對世界的熱情;藏羚羊“迎迎”是中國青藏高原特有的保護動物,它身手敏捷,表現了奧運的運動特質和體育的靈動;燕子“妮妮”代表燕京以及大陸海洋和天空的統一體,帶來歡聚盛會的喜悅。
  
  
  -------------
  人麵魚紋彩陶盆
  
  文化類型: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
  
  用途:葬具
  
  出土時間:1955年
  
  出土地點:陝西省西安市半坡出土
  
  文物描述:高16.5厘米、口徑39.8厘米。這件彩陶盆是兒童甕棺的棺蓋。仰韶文化流行一種甕棺葬的習俗,把夭折的兒童置於陶甕中,以甕為棺,以盆為蓋,埋在房屋附近。這件陶盆上畫有人麵,人麵兩側各有一條小魚附於人的耳部。有的學者根據《山海經》中某些地方曾有巫師“珥兩蛇”的說法以為人麵魚紋表現的是巫師珥兩魚,寓意為巫師請魚附體,進入冥界為夭折的兒童招魂
_________________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