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秋石客:論改革開放曆史的內部鬥爭

(2008-11-10 12:25:43) 下一個
秋石客:論改革開放曆史的內部鬥爭

論改革開放

---對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整體評論

鄧* 小*平晚年發動的改革開放至今有三十個年頭,無論你對改革開放是讚成或反對,都必須承認一個基本事實,那就是改革開放深刻地改變了中國並影響了全世界,因此,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要思考理論出新問題,要想正確把握中國及世界未來的曆史走向,就不得不考慮改革開放,不得不研究改革開放,並做出自己的評價。

一、思想界對改革開放的不同評價

思想界對改革開放的評價,歸納起來大體可分為三種,一種是肯定派,一種是否定派,再一種是反思派即有肯定有否定,就事論是。

肯定派分全盤肯定和基本肯定。中國主流學者是全盤肯定,他們主要僅以國民經濟增長的現象(如商品繁榮,住房、交通、通訊改善等)為武器,力求改革開放毫不動搖,回避社會的公平正義等指標,這是改革開放既得利益者的聲音,代表人有高尚全、張維迎等;中國民間自由主義者是基本肯定,但他們不滿政治改革滯後,對六四事件等不滿,因此,對改革開放的負麵有時也發出嚴厲批評的聲音,代表人有朱學勤、秦暉、陳子明、徐有漁、陳永苗等等。另外,體製內有些人主張民主社會主義,同樣批評改革開放政治改革滯後,其代表人有謝韜等。

否定派也分全盤否定和基本否定。全盤否定以文革派掛帥,認為改革開放就是要有計劃有步驟地改掉社會主義,放進資本主義,是對毛澤東式社會主義和文化革命的反動,從方向、路線到政策都是錯誤的,少數官僚、商人、學閥進入天堂,多數工農勞動群眾為主的人民大眾跌入苦難的地獄深淵,是對馬列毛主義共產主義理想的無恥背叛。文革否定派最不能為改革開放主流所容忍,是他們討伐的主要對象。基本否定派除了同全盤否定派相同點之外,特別擔心民族存亡,他們在否定改革開放負麵的同時,也承認改革開改有一定的合理性,也有客觀成就,但這些成就主要是億萬勞動人民創造的。否定派的代表人有張宏良、黎陽等。體製內的馬克思派、斯大林派對改革開放也是基本否定,要求陳雲式的社會主義改革,他們認為改革有兩派,資改派和社改派,代表人有張勤德等。

反思派是中間派,對改革開放有揚有棄。反思派以新左派為主力,他們是改革開放異化出來的反叛者,他們不大讚成文革,對改革的初衷抱有好感,對後來發展不滿。他們把改革開放當做運動過程,其中有肯定有否定,肯定的是改革開放成就和反極左理念,批評的是新自由主義主導的改革開放負麵,如官吏腐敗、兩極過度分化、拜物主義、百姓買不起房、上不起學、看不起病、財富分配不均,自然環境惡化、民族經濟萎縮等,主張建立公平正義的社會。由於新左派主要由純知識分子組成,批判有理有據,客觀成為顛覆改革開放的生力軍。由於新左派的中間色彩較濃,所以也在某種程度上也能為改革肯定派所容忍。反思派代表人物有汪暉、韓德強、左大培等。

改革開放否定派(左派)和肯定派(右派)的鬥爭,由於改革開放矛盾層層暴露,加上中間派拋棄改革的極右派,否定派逐漸占了上風,肯定派由上風變防守,江河日下。

在筆者看來,要想正確認識改革開放,必須堅持整體論思想方法,把改革開放納入曆史的長河和世界政治多樣化的現實當中去才會得出全麵的而不是片麵的認識。

二、改革開放的根源

改革開放決不像一些淺薄的曆史學家所言,是鄧*小*平的一時心血來潮或政治家的弄潮那樣簡單,而是有其深刻的曆史、社會與思想等根源,是人類光明與黑暗,正義與邪惡,民主與專製,共產黨與國民黨,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長期鬥爭的必然結果,這個鬥爭的勝負是表麵的,(如毛澤東的勝利數十年後被鄧*小*平改革開放代替,同理,改革開放的勝利也會是暫時的),要有多次反複,這個鬥爭還將長期繼續下去。

1、改革開放產生的階級根源

階級和階級分析,本是人們認識世界的方法之一,但改革開放後被禁錮了。筆者認為,討論和認識改革開放,階級分析方法還是不失為一種正確的思想方法。新中國成立後,既使生產資料革命基本完成後,國內與國際的階級和階級鬥爭並沒有結束,一方麵老的、舊的地主、資本家依然人還在,心不死,妄圖奪回他們失去的天堂,與新生的社會主義社會相對抗,具體突出表現為一九五七年的少數右派的猖狂進攻;城鄉小資產階級(包括大量農民、手工業者和工人與一般幹部)同樣對共產主義過渡期社會主義新事物很不習慣,或多或少地敵視社會主義道路,特別是當文化革命深入發展,涉及到限製資產階級法權時觸犯了他們的利益及思想習慣,敵視反映最為明顯,他們也有相當一部分人一度喜歡物質刺激、經濟主義、長工資、分土地等;特別重要的是,由於公有製生產關係建立後並沒有建立完善的與之相適應的上層建築、意識形態相製約,所以必然產生一個與人民利益相背離的打天下坐天下的以權力謀資本的新階級即特權階級和依附在特權階級身上的知識階級。這個特權階級及其附庸的利益最大化,必然導致複辟、發展資本主義,建立野蠻的專製資本主義社會,因為唯此才能滿足他們拜物的價值觀的實現。所以說毛澤東同誌講資本主義複辟問題是毫不誇張的,也就是說中國資本主義有雄厚的再生階級基礎,改革開放主流派風光一時是很正常的。

2改革開放產生的政治根源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向何處去很快成為執政黨內鬥爭的焦點。是建立鞏固新民主主義新秩序,發展資本主義?還是繼續前進,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黨內產生了嚴重分歧。以劉少奇為代表的多數人主張前者,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主張後者。鬥爭的結果雖然毛澤東的政治路線一度占了上風,但最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毛澤東在大規模社會主義改造和推行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三麵紅旗的過程中,遭到了黨內外反對派明裏暗裏的有力破壞。所謂大躍進類出現的問題,除了全黨、全國人民經驗不足之外,反對派以形左實右的方式進行破壞是主要原因。

一九五六年的整風運動發展成反右,是毛澤東試圖用和平方式解決黨的官僚化、變質和分歧的重要努立,其結果以基本失敗而告終,官僚力量不但沒抑製反而更膨脹,相反,反右擴大化令人民的發言權受到限製。

一九五九年的廬山會議,是黨內對毛澤東社會主義路線的一次考評。經過激烈鬥爭,表麵上保住了毛澤東社會主義路線的沿續權,實際上大打了折扣。隨之而來的是政策調整,到了一九六二年七千人大會,劉少奇競然敢於公開宣判大躍進前後出的問題產生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影射毛澤東的社會主義路線。同年,鑒於黨內鬥爭實際,毛澤東提出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把黨內兩條路線、兩條道路、兩種思想的鬥爭上升到政治高度。

一九六四年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四清),是毛澤東和平地試圖解決黨內分歧的最後嚐試,其結果由於劉少奇公開堅持與毛澤東不同的社會主義教育路線而告失敗。

文化革命是毛澤東為首的黨內走社派依靠廣大群眾用非常方法(天下大亂到天下大治)解決黨內政治鬥爭的最後努力。文化大革命使新中國的特權與群眾兩個階級、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條道路、兩條路線、公與私兩種思想鬥爭極端尖銳化,最後由於左派分裂、力量對比等原因文革遭到曆史性失敗,左派被清洗,黨內基本統一,沿著與毛澤東社會主義道路相反的方向迅跑的政治資源形成,改革開放成為曆史的必然。

討論改革開放問題,不但肯定派反對與文化革命掛鉤,甚至有許多否定派學者也不願同文化革命聯係起來是不對的。對改革開放的正確評價,離不開文化革命,因為新中國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是不能人為割斷的,沒有文化革命的左派大失敗,就不會有改革開放的大膨脹,沒有毛澤東時代的本錢,改革開放就成了無本之木,在某種意義上講,沒有文化革命就沒有改革開放,是文化革命奠定了改革開放的政治基礎。

3改革開放的思想根源

自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誕生後,對於如何指導這個運動有不同的思想交鋒,主要表現在教條派與發展派之爭。

在創立社會主義,奪取政權的過程中列寧和毛澤東經過艱辛努力,打敗了普列漢諾夫、考茨基、陳獨秀、王明等形形色色的教條主義者,堅守馬克思主義立場,結合客觀曆史實際,創造性提出了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指導俄國和中國革命取得了奪取政權的勝利。

但是,在進入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過程中,列寧和斯大林未能創造性地解決好鞏固政權的理論和實踐問題,雖然列寧也意識和談到了階級和階級鬥爭,但他主要看到的是舊社會階級殘餘,以至於赫魯曉夫上台後,社會主義國家出現了普遍性變質。毛澤東以其敏銳的目光,理論聯係實際的作風,深刻的思想方法重新認識了社會主義社會的許多重大理論問題。

毛澤東晚年形成的思想主要內容是:

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相當長的曆史階段,這是和馬克思的小過渡理論不盡相同的。馬克思的過渡理論是建立在資本主義充分發展,生產力發達的先進資產階級國家進行革命後的基礎之上的,而毛澤東的過渡理論是建立在相對落後、資本主義沒有充分發展,生產力水平低下的落後國家進行革命後的基礎之上的,馬克思是小過渡理論,毛澤東則是大過渡理論。

在社會主義這個曆史階段中,始終存在著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始終存在著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條道路鬥爭,始終存在著資本主義複辟的危險性。社會主義社會的階級鬥爭主要反映在黨內,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是最危險的敵人。毛澤東的這種判斷分析是傳統馬克思主義中沒有或沒有說透的,雖然馬克思的無產階級專政理論含有階級鬥爭問題,但遠遠比不上毛澤東透徹的論述。更為嚴重的是,斯大林、劉少奇等依據馬克思主義經濟基礎決定論思想,判斷在生產資料公有製建立後,階級和階級鬥爭消滅了,給思想界造成很大的混亂。大量的事實證明,毛澤東的思想是完全正確的。

毛澤東同誌還認識到,社會主義的成功,光有生產資料的變更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上層建築和意識形態的革命。同樣,對此馬克思也曾經提出個兩個決裂問題,但遠遠沒有達到毛澤東的認識深度和廣度。

毛澤東同誌還認識到社會主義事業的成敗並不主要取決於生產力的發展,而是取決於政治,要政治掛帥,要看政權是否掌握在馬克思主義者手中,要看執政黨執行什麽樣的路線,路線決定一切。很明顯,毛澤東的提法是前無古人的,也是和馬克思的生產力決定論、物質決定論相區別的。

毛澤東同誌還認為,傳統的封、資、修文化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思想障礙,必須得到解決,必須全麵開展興無滅資鬥爭,大破四舊,大立四新。

正是基於上述思想,毛澤東以大無畏的精神,在許多條件尚末成熟的情況下,發動了史無前例的椐有深遠的世界曆史意義的文化革命,發動億萬群眾,奪回被走資派竊取的領導權,進行鬥、批、改,以實現他的偉大理想。毛澤東的繼續革命理論是文化革命的主要思想基礎。

但是,毛澤東思想始終是少數派,從洋務運動至五次運動,所謂的普世價值觀即資本主義的價值觀一直處上升地位,馬克思教科書上的物質決定論、階段論、生產力決定論成了人們共識,在沒有經過資本主義階段和生產力不發達的中國搞社會主義,很容易被看作左傾、極左,所以在文革失敗的大氣候下,思想界和政治界要求解放思想,改變毛式社會主義,進行資本主義補課的思潮很快成為主流,為改革開放奠定了思想基礎。

4、改革開放的國際根源

一九七八年的改革開放,是在世界範圍內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社會形態發生很大變化,世界進入大動蕩、大攺組、大分化階段發生的。這個時期的突出表現是東西方的政治方向轉換。在東方,前蘇聯為首的傳統社會主義而言,普遍向資產階級投降,向資本主義靠攏,匈牙利事件、南斯拉夫變質、赫魯曉夫全盤否定斯大林就是明證;在西方,國有化和福利化風潮此伏彼起向社會主義靠攏的浪潮也受到了新自由主義的挑戰,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誰勝誰負到了關鍵階段。社會主義能否阻止倒退並向更高的目標前進具有決定性意義,文化革命就是在這種國際曆史背景下展開的,如果勝利,必然極大推動世界的社會主義化,反之,如失敗勢必誘發世界性資本主義回潮。東方的文化大革命失敗和西方的新自由主義興起合力促成了中國的改革開放,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國際條件。

5、改革開放的曆史根源

改革開放嚴格來說是中國及世界曆史發展的產物,其不但是新中國的曆史框架,而且是舊中國、舊世界數千年曆史的政治、經濟、文化的集中反饋,是一次對世界社會主義新政治、經濟、文化的否定,是試圖徹底擺脫理想主義的動物人的一次集體的隆重表演。

三、改革開放的性質、分期、矛盾

1、改革開放的性質、方式、目的

(1)改革開放的性質

要想正確作出改革開放性質的判斷,就要實事求是地看改革開放改什麽、放什麽。客觀地講,改掉的是馬列毛在中國的指導地位,改掉了階級鬥爭的路線,改掉了公有製和計劃經濟及平等和福利製度與政策等社會主義,用鄧江理論、經濟路線、私有製、市場經濟及兩極分化與不平等分配等特權資本主義代替了社會主義,而放,主要是放進了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和文化,因此,可以講改革開放的基本性質是特權資本主義。

對改革開放的性質也有不同的分析,主要有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專製主義與市場經濟相統一(市場斯大林主義)和資本主義複辟三種。說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及資本主義複辟都不能成為改革開放的性質,因為二者都沒有成為改革開放的主流。

拋開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自我完善、陳雲式的主次論(社會主義為主、資本主義為副)、趙紫陽式的全盤西化(政治上的資產階級民主、經濟上的自由主義)的改革開放非主流不講,就鄧*小*平沒計的改革開放的主流而言,是在經濟上自由主義而在政治上拒絕自由主義,改革開放的性質是一場中國空前的真正的特色資本主義運動,其內涵主要是非毛化,官僚和資本相結合,對外屈服於美國為首的國際資本,對內完成對國有資產和人民財產的瓜分,構建專製政治和市場經濟結合的特色資本主義或叫特色社會主義,因為鄧*小*平式改革既不同於傳統式社會主義,也不同於傳統資本主義,是一場除新立舊、集古今中外負麵的政治試驗。筆者傾向認為,事物主流決定事物性質,鄧*小*平式改革開放主流決定了中國改革開放的真正性質應該是市場經濟與斯大林政治的結合,是市場專製主義。

(2)改革開放的方式

改革開放的方式是公開地、全麵地、有步驟地、由上而下地、指鹿為馬式的去毛式社會主義模式,試驗鄧式資本主義特色(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模式,是通過漸變、量變來促進中國的質變。中國的改革方式明顯不同於前蘇聯的改革方式,前蘇聯的改革是激進式的休克療法,問題暴露迅速,而中國的漸進式問題暴露緩慢。

在對待傳統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和蘇聯改革評價問題上,主流通常認為中國的漸進改革方式優於蘇聯的激進改革方式。但在筆者看來,如果站在右派立場上看,在完成改革和達到改變社會主義的目的意義上講,蘇聯的更好,用短時間搞垮了社會主義,而中國至今還在搖擺,社會主義有可能東山再起;如果站在左派主場,會得出相反的結論。

(3)改革開放主流的目的

改革開放主流的目的是徹底粉碎社會主義,全麵由特權階級領導資本和學閥階級掌握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權力,建成少數人的天堂社會。在各個領域對弱勢階級(主要是工農大眾和普通知識分子)實行全麵的統治,鞏固和加強特色資本主義的經濟基礎,確保中國不再回到社會主義道路。

改革開放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曆史、外交等眾多方麵。

在政治層麵,改革開放試圖維持一黨專政的格局,堅決反對群眾的政治參與,把形式民主與個人獨裁結合起來。為達此目的,鄧*小*平先采用肅清政敵,取消四大,把幹部和群眾變成謀生的物種;建立法製名義的秩序,保持少數人的天堂生活不動搖。

在經濟層麵,全麵鞏固和發展私有製,消滅共產主義按需分配,限製按勞分配,擴大按資分配,減少公共福利(住房、醫療、教育資本化),全麵推行金錢(效益)掛帥,反對道德至上、艱苦奮鬥、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全國一盤棋。

在文化層麵,一切文化為精英思想服務,進一步發展封、資、修文化,掃蕩大公無私的工農兵文化。教育與生產勞動相脫離,幹部主人化,工農兵仆人化,知識分子依附化。在世界觀方麵開展拜物化。

在外交層麵,不爭取世界領導權,投降第一世界美國,討好第二世界,孤立、壓迫、利用第三世界。在全球化的原則下,優先發展同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主仆關係;反對一切被壓迫人民和被壓迫民族的革命鬥爭;默許或支持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

2改革開放的分期和階段

(1)改革開放的分期

對改革開放的分期,有許多說法,有人為爭改革開放權,硬把毛澤東列為創始人,也有人忽略華國鋒時期的曆史定位,結果把改革開放的分期搞亂了。筆者認為,毛、華、鄧的改革有本質不同,毛澤東的改革性質是社會主義,華國鋒的抓綱治國也屬於社會主義範疇,不可與鄧*小*平資本式改革混為一談,我們評論改革開放,隻能是鄧*小*平式主流領導的改革開放。

如按改革開放主流性質劃分,也可分成三種:

泛分期

一九五三年左右的稅製風波及一九六二年左右的三自一包至一九七五年的鄧*小*平整頓,都可劃入改革開放,加上一九七八年改革至今,都可算改革開放。其時間就變成了近六十年。這種分期比較牽強。

三十三年分期

三十三年分期是鄧*小*平為劃分中心,指一九七五年鄧*小*平整頓為始點,以二零零八年為終點。三十三年分期主要考慮到鄧*小*平是改革開放主流的靈魂,這種分期有一定道理。

二十五年短分期

從一九七八年至二零零三年,是改革開放的成長期,胡*錦*濤主政後對改革的方向及政策進行了許多調整,鄧模式改革也可以說至二零零三年到了拐點,二零零三年後不能再算做鄧*小*平式改革。

三十年分期

這種分期是主流聲音,就是說改革開放永不動搖,將始終進行下去,姑且算是一種宗教式分期。

(2)改革開放的階段

對改革開放三十年的階段劃分也有許多劃分法,筆者把其劃分為三個階段:

初期階段

從一九七八年十一屆三中全會至一九九二鄧*小*平南巡,是改革開放初期階段。在這個時期陳雲等在發揮著很大作用,拖了鄧*小*平式改革開放後腿,其主要特色是政治上四項原則和經濟上主副論的鳥籠經濟,堅持社會主義為主,資本主義為副,以及政策上的雙軌製。

膨脹階段

從一九九二年鄧*小*平南巡,至二零零三年四中全會胡*錦*濤為總書記。這一段是改革開放主流無所顧忌的瘋狂期,日前中國眾多不得人心的政策和嚴重惡果大都產生這一時期。

調整或終結階段

自二零零三年至今,以科學發展觀為核心,注意壓縮兩極分化、自主創新、關注民生構建和諧社會等的胡*錦*濤新政,充分注意調整改革開放的負麵,這和主流改革派是不同的,因此也可以稱之為改革開放的調整或終結期,也可以叫後改革時期或曆史偉大轉折時期。

3、改革開放的五大基本政治矛盾

改革開放後的主要矛盾怎麽看,在筆者看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條道路、官僚特權階級與廣大勞動階級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改革開放的過程中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充滿了政治矛盾。通過綜合分析,我們可以找出改革開放過程中的五大基本政治矛盾。

毛澤東與鄧*小*平、陳雲、趙紫陽、胡*錦*濤的矛盾

毛澤東是新中國的創始人,也是前二十七年的領袖,留下了巨大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和文化遺產,成為一切改革開放派別必須克服的障礙,是長時期的矛盾。

鄧*小*平與毛澤東、陳雲、趙紫陽、胡*錦*濤的矛盾

鄧* 小*平式改革主流,首先必須徹底否定以文化革命為主的毛澤東式社會主義理念和實體。除此之外,還要克服陳雲式的對資本主義市場的約束,以徹底市場化。對趙紫陽式的全盤西化特別是政治製度西化,鄧*小*平也不讚同,要反對政治上資產階級自由化。鄧*小*平式改革開放主流派的少數人得利(少數人先富)和片麵經濟發展等政策,正在受到胡*錦*濤的調整,所以,鄧*小*平式改革開放主流不斷受到挑戰。

趙紫陽式改革開放與毛澤東、鄧*小*平、陳雲、胡*錦*濤的矛盾

趙紫陽式改革(也就是胡耀邦式)開放與毛澤東式社會主義理念和實體是水火不相容的,為達到趙式改革開放的目的,趙式力量首先不遺餘力地非毛。趙式改革開放同鄧*小*平式改革開放雖有共同點,但在政治改革問題上矛盾加劇,直到今日,趙式改革追隨者依然受到壓製。趙式改革開放對陳雲式改革開放的不同也是明顯的,因為陳雲式改革開放,無論從政治上還是經濟上,都堅持社會主義的主體地,這和趙式徹底的改革開放產生尖銳的衝突。趙式改革還同胡*錦*濤政治上堅持共產黨領導和人民代表大會製和經濟文化方麵的調整式改革也是不同的,必然產生衝突。

陳雲與毛澤東、鄧*小*平、趙紫陽、胡*錦*濤的矛盾

陳雲不滿毛澤東激進式的社會主義一麵,但承認社會主義的合理一麵,所以在清洗毛澤東左翼方麵陳雲毫不留情,但並沒有徹底放棄毛澤東的社會主義方向,提出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為主市場經濟為副的主副式改革開放。陳雲式不滿鄧*小*平式市場激進改革,自然有衝突。趙紫陽式的徹底西化改革,陳雲式改革更不可能接受,產生激烈衝突,成為倒趙紫陽的主力。至於陳雲式改革與胡*錦*濤式改革,筆者認為是最相通的,即反對根本性政治改革,主張約束市場經濟。

胡*錦*濤與毛澤東、鄧*小*平、陳雲、趙紫陽的矛盾

在對待毛澤東問題上,胡*錦*濤自然希望繼承毛澤東政治遺產,但在文化革命問題上還有分歧。同樣,對鄧*小*平的政治遺產,胡*錦*濤也想合理揚棄,成為改革開放的正宗傳人。胡*錦*濤式改革同毛澤東、鄧*小*平的矛盾是不明顯的。至於胡*錦*濤同陳雲式改革,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趙紫陽式改革,可能最不能為胡*錦*濤式改革所容,矛盾是明顯的。

四、改革開放的主要內容概述

改革開放的過程很複雜,為圖省力,筆者隻對改革開放主要過程進行概述:

1、改革開放的前哨戰

曆史巨人毛澤東逝世後,毛派內部溫和派與激進派發生激烈內訌,華國鋒為首的文革溫和派為爭奪政治主導權發動政變逮捕了以江青為首的文革激進派,毛派力量大為削弱,這樣,為鄧*小*平為代表的反文革勢力提供了東山再起的機會。由於華國鋒派並不具備成熟的政治基礎,加上被鄧*小*平的分化瓦解,最後兵不血刃,逼宮戲成,奪取了中共的領導權,開始了影響中國與世界的改革開放。

2、改革開放的序幕和突破口

一九大八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成為改革開放的序幕有一定偶然性。十一屆三中全會本來不是改革開放的大會,會議重點並不是討論改革開放。這實際是一次失控的會議,是出乎華國鋒、鄧*小*平意料,是以陳雲為代表的黨內老幹部發難,要求算老賬、向後看改變會議議程的會議。當時的鄧*小*平對幾次被打倒是吸取教訓的,他一開始是支持華國鋒的。

十一屆三中全會原來的中心議題是討論三個問題:1、通過農業問題的決定;2、討論李先念在一九七八年國務院召開的經濟務虛會上的講話;3.討論計劃問題。鄧*小*平為三中全會選擇的議題就是要把全黨工作的重點轉到經濟建設。用四個現代化這個口號代替階級鬥爭為綱。史稱為鄧*小*平領導的改革開放的大會的三中全會,隻有一個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是鄧*小*平的發明。

值得注意的是鄧*小*平於11月5日至14日偕夫人訪問東南亞新加波、泰國、緬甸。並沒有參加會議,會議由華國鋒主持。鄧*小*平沒能參加的這頭五天的會議,非比尋常。鄧*小*平是有意避開還是偶然?需要研究。

是陳雲、譚震林、胡耀邦等的發言,衝破了華國鋒、鄧*小*平、為會議設置的框框,提出了文革中一係列重大遺留問題,使會議原定議程被打亂,會議失控。陳雲11月10日在東北組發言中說,對華國鋒、鄧*小*平提出的工作重點轉移的意見是:我讚成,曆史問題不糾纏是對的。但是,有些問題太大,中央不說話,下麵不好解決。陳雲發言中參考了胡耀邦提供的材料,根據他本人在中組部和白區地下工作的第一手資料,提出了六個問題:1、薄一波等61人所謂叛徒集團一案,2、關於所謂自首分子問題;3、陶鑄、王鶴壽等定為叛徒問題;4、彭德懷同誌問題,陳雲表麵上沒有直接講文革不對,但是翻來複去提問題。彭德懷同誌開除了黨籍沒有?沒有吧?骨灰現在放在哪裏?是不是應當放在八寶山?5、關於康生的錯誤。6關於天安門事件。群眾悼念周總理是反革命還是革命行動?陳雲的發言是迂回戰術,沒有直接說文革錯、毛澤東錯,可是敲了邊鼓,提出了一些文革中的重大問題。胡耀邦和陳雲的發言和材料引起會議很大震動,突破會議原定的框框,代表們不是集中原定的中心議題:“工作重點轉移到四化的問題”,而是集中批判文革,批判凡是派,批判極左思想,要求為毛澤東欽定的冤假錯案徹底平反。

這次中央工作會議沒有開大會,分為8個小組開會,地方上按6個大區分組,還有一個中直機關小組,一個軍隊小組。有幾個人做了好事,把陳雲的發言編了《簡報》,印發各組。陳雲在中央工作會議召開時,還隻是一位普通的中央委員,不是政治局委員,因為從九大以後,陳雲就沒有被選進政治局。雖然不是政治局委員,但是陳雲曾經長期擔任過中央政治局委員、中組部長、黨中央副主席,很有影響力,陳雲點了火以後,各個組都跟上來了,整個中央工作會議活躍了。在工作重點轉移的原定議題之外,會議代表,全黨和全國人民更關心的是天安門事件和文革中的一係列重大冤案的平反問題。值得注意的是當時還在台下的陳雲,同已在台上、恢複黨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軍委副主席職務的鄧*小*平的處境,思考問題的出發點和重點有很大不同,因此陳雲帶頭勇敢地衝破了華國鋒、鄧*小*平為會議設置的框框,改變了會議的方問。同會內的熱烈討論文革問題相配合,天安門、西單民主牆的群眾的大字報也開鍋了,矛頭直指向文革江青等四人和華國鋒、汪東興等凡是派,甚至指向毛澤東和一黨專政。

麵對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政治突變,鄧*小*平審時度勢,及時調整了策略。

鄧*小*平用於光遠代替胡喬木,重新起草講話稿,從陳雲手中奪取主動權。鄧*小*平11月14日從東南亞出訪歸來之後,發現中央工作會議在陳雲、胡耀邦發言的帶領之下,已經跳出華國鋒和他設置的框框,他自己已經沒有了會議的主動權。胡喬木為他起草的大會講話稿也根本不能用了。1978年12月1日鄧*小*平對胡耀邦說:喬木的思路不行,你給我找人寫。胡喬木會前為鄧*小*平起草的講話稿中說:“實行工作著重點的轉移,還是要處理好階級鬥爭的問題。社會主義社會還有階級鬥爭,黨內還有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這一點無論如何不能忘記。不但王張江姚是走資派,河南省委的王維群、駐馬店地委的蘇華,也都是不折不扣的走資派,他們的罪惡比三反時候河北省的劉青山、張子善嚴重得多。社會主義社會中的階級鬥爭既不應誇大,也不應該縮小,誇大了會把社會主義當作資本主義的經濟製度和政治製度,但是都還有些空子可鑽,都還有一些人要鑽空子,這就有了產生新生資產階級分子的可能。在同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交往增加以後,這種可能性一定會增加。我們一定要經常保持清醒頭腦,隨時采取必要的措施,務必要使階級敵人的一切活動在開始出現的時候加以消滅,不要等問題成了堆再去處理。”這個稿子的思想體係仍然是文化大革命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為指導,以階級鬥爭為綱、兩個階級兩條道路你死我活的鬥爭的視角,準備在三中全會上用的這個發言稿子顯然大大落後於中央工作會議的發展形勢,比起陳雲發言更是落後的太多,了無新意了。因此,鄧*小*平否定了、拒絕了胡喬木起草的這個稿子,12月2日,鄧*小*平邀胡耀邦和國務院研究室的於光遠到他家商談起草講話稿。按鄧*小*平親自草擬的三頁500字的講話提綱,胡耀邦、於光遠、林澗青等人5、7、9、11日接連四天,到鄧*小*平家共同研究討論,最後定稿,題目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12月13日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以此文做報告。是中央工作會議推動了鄧*小*平思想變化與進步,而不是鄧*小*平設計了中央工作會議和三中全會的實際進程。

會議結果,陳雲是會議當然的英雄,由中委成為副主席;華國鋒以主席身份挨批,他為他和鄧*小*平共同為會議定的框框,為兩個凡是受指責,灰溜溜的;但是同樣應當承擔會議框框和兩個凡是責任的鄧*小*平卻因勢利導,把會議成果拿過來,隻用一句話:“北京市委關於天安門事件平反的決定就是中央的決定”,變成他自己的功勞。從領導人排序看,原來是華國鋒為主席,葉劍英、鄧*小*平、汪東興、李先念為副主席,從三中全會以後,陳雲從中央委員升到副主席,排列第五;而鄧*小*平實際上從第三位變成了握有實權的第一位。應當說鄧、陳得勝,華、汪失敗,葉、李保住位置,而最大的贏家是鄧*小*平。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否定文化革命成果為突破口,廢除毛澤東的階級鬥爭為綱政治路線,代以經濟建設為綱(為中心)政治路線,並相應解決了組織路線,拉開了全麵非毛化的改革開放序幕。

3、政治改革

對改革開放的政治改革研究,被許多學者忽略了,問題出在他們僅把多黨和民主當作政治,而忽視了政治的眾多因素。事實上,改革開放進程中,有許多十分重要的政治改革,而且是優先進行的,是政治決定了經濟。

中國改革開放有十大政治改革

(1)政治路線的改革

對一黨專政的傳統社會主義而言,政治路線是執政的方向。拿中國來說,毛澤東時代奉行的是階級鬥爭為綱政治路線,不改變這條路線一切改革無從談起。所以,以鄧*小*平為首的改革開放派,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廢止毛澤東的階級鬥爭為綱政治路線,改為以經濟建沒為中心的政治路線,也就是經濟鬥爭為綱。

(2)清理政敵

在鄧*小*平時代,鄧*小*平等改革派花了大力氣清理政敵,其不但無情清洗毛派中堅力量林江及其追隨者,把他們投監獄或以三種人徹底邊緣化,而且將毛派溫和派華國鋒等趕下台,消除隱患。可以說,在階級鬥爭問題上,鄧*小*平比毛澤東做的更成功,奠定了改革開放順利發展的組織基礎。

(3)廢主席製設總書記

毛澤東時代,中共主席是中共絕對核心,有最終決策權。鄧*小*平當時不便當主席,所以廢除了主席製,用總書記代替。總書記相當於辦公室主任,決策權掌握在鄧*小*平等八個老人手裏。

(4)設顧問委員會

設顧問委員會是一箭雙雕的措施。一方麵,此舉有杯酒釋兵權之功效,將許多與毛澤東有曆史淵源的老革命調離開崗位,另一方麵,又可以以中顧委主任的名義對總書記施加影響,可謂兩全其美。

(5)軍委主席脫離中共首腦

在傳統社會主義製度下,軍隊統帥權舉足輕重,是槍杆子裏麵出政權。鄧*小*平深知這一點,為達掌軍權而令天下,就對中共軍隊統帥必須由中共一把手擔任規矩進行了改革,變成一個普通黨員身份的人可以當中央軍委主席,於是,他名正言順地當上軍委主席,開創了個人領導軍隊的曆史。

(6)新垂簾聽政

鄧*小*平名義上不是一把手,但如何掌控政權?他在老人幕後政治基礎上,在黨內潛規定為重大問題由鄧*小*平拍板,這也是中共曆史上前所未有的政治改革。

(7)平反及審判

改革之初,為爭取更多的人支持,鄧*小*平對毛澤東的政敵悉數平反,並落實政策。同時,對黨內毛派代表名為林江反革命集團進行了公審,變政治犯為刑事犯,也是前所未有的政治改革。

(8)幹部知識化

毛澤東的隊伍主力是沒學曆的工農幹部或老革命,這知識化政改,輕而易舉地打掉了毛派的幹部隊伍。

(9)黨政分開

毛澤東時代是黨領導一切,黨政分開改革的實施,基本上終止了毛式政治。

(10)取消四大和罷工

毛澤東時代群眾有大鳴、大放、大辯論和大字報和罷工民主權力,這種權力直接危機改革開放實施,所以理所當然的被廢除了。

4、經濟改革

(1)、生產關係改革

中國鄧式改革開放在經濟領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農村生產關係改革,要改掉社會主義集體經濟(解散人民公社),倒退為封建小農經濟(個人承包、單幹),這種改革因改革派的強大政權支持加上農民幾幹年小農文化沉澱的支持,順利地解決了。在這種改革中集體財產被少數人瓜分,淘到了第一塊金。

中國鄧式改革開放在經濟領域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對城鄉生產關係改革即產權和經菅權改革,要改掉社會主義公有製經濟(小集體、大集體、地方國營、國營),倒退為資本主義私有製(個人承包、雙軌製、股份製、經理人所有製、賤賣給中外私人)。這種改革遠比農村改革有阻力,所以,改革派通過不同階段來完成。在這種城市改革中國有財產被少數人瓜分,淘到了多塊金。

(2)、經菅方式改革

中國鄧式改革開放在經濟領域做的第三件事就是對城鄉生產經營方式改革,要改掉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倒退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並存和市場經濟。通過政權支持,用差別稅(國企多收,私企及外企少收或不收)打壓國企及計劃經濟,用金融私有、外有改革,打壓國企事業單位,扶植私企和外企。在這種經菅方式改革中,(行賄受賄)中國國有財產又被少數人瓜分,淘到了更多多塊金。

設立經濟特區也值得一提,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廣東省委、福建省委關於對外經濟活動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的報告,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試辦特區。設立經濟特區並全國為特區輸血,為國內的進一步推動鄧式改革和開放,起到了重要的示範作用。

(3)分配製度改革

中國改革派主流,並不滿足於瓜分毛式國有經濟遺產,也想瓜分百姓財產,所以又搞了一係列改革。

落實政策大搞工資差別

鄧* 小*平上台後,全麵廢除毛澤東式按需與按勞分配相結合的工資製,先通過落實老幹政策,逐步恢複了特權製、軍銜製,逐年擴大工資收入,直到後來國企高管自定工資,用數以百萬、千萬的年薪製公開合法獲得利益。而對百姓的最低工資,則多則數千、少則數百,成為億萬百姓生命的最低標準線。

取消毛時代的百姓公共福利

住房改革

毛澤東時代住房是百姓的權利,幾乎無償使用,這令鄧式改革派主流所不容,自然要改。鄧式住房改革的本質是房地產私有化,先叫百姓用積累多年的血汗錢去買房,然後猛提高房價,叫新生代百姓終生買不起房或成房奴,這樣,又有一大筆錢為改革派主流所竊取。

醫療改革

毛澤東時代看病治病是百姓的權利,醫生是為人民服務職業,百姓幾乎無償看病治病,這令鄧式改革派主滾所不容,自然要改。鄧式醫療改革的本質是醫療私有化,先叫百姓用積累多年的血汗錢去看病治病,然後猛提高醫藥及治療價格,叫廣大百姓根本不起病,一人有病全家傾家蕩產,這樣,又有權力和一大筆錢為改革派主流所竊取。

教育製度改革

毛澤東時代受教育是百姓的權利,學校及教師是為人民服務的靈魂工程師行職業,百姓幾乎無償上學受教育,這令鄧式改革派主滾所不容,自然要改。鄧式教育改革的本質是教育私有化、金錢化,先叫百姓用積累多年的血汗錢去受教育,然後猛提高百姓受教育價格,叫廣大百姓根本上不起學,一人上學全家傾家蕩產,這樣,又有權力和一大筆錢為改革派主流所竊取。

觀光欣賞改革

毛澤東時代觀光欣賞(看電影、看古跡風景等)是百姓的權利,百姓幾乎無償欣賞觀光,這令鄧式改革派主滾所不容,自然要改。鄧式觀光欣賞改革的本質是資本化,先叫百姓用積累多年的血汗錢去觀光欣賞,然後猛提高觀光欣賞價格,叫廣大百姓根本無條件欣賞觀光,有條件的人觀光欣賞要花費巨資,這樣,又有權力和一大筆錢為改革派主流所竊取。

人事製度改革

毛澤東時代人事製度是百姓當家作主,其職業和工資基本不受官僚和資本製約,這令鄧式改革派主滾所不容,自然要改。鄧式人事製度改革的本質是私有化,叫廣大百姓失去根本的生產資料所有權和就業權,下崗和找工作成為官僚資本的權利,百姓想保業和就業,需花行賄費和忍氣吞聲,這樣,又有權力和一大筆錢為改革派主流所竊取。

計劃生育改革

毛澤東時代生育是百姓的權利,計劃是積極引導,用低水平生活標準養高數量人口,相信人是第一寶貴的,人的因素第一。這令鄧式改革派主滾所不容,自然要改。鄧式計劃生育改革的本質是相信私有化生活方式養活不了眾多人口,結果,極端的計劃生育改革令中華民族質數量雙下降,危害了國家安全和廣大百姓人權,又有生命權力為改革派主流所竊取。

雙軌製、產權、股份製改革

雙軌製使官倒大發橫財,產權私有化令眾多集體和國企變為官僚和資本私人財富,股份製使官僚資本暴漲。

賭博業改革

為獲一本萬利,改革主流派公開設股票交易和六合彩等賭博行業,利用掌握改政策信息先機,製造股市暴漲暴跌從中取暴利。

等等。

通過以上鄧式改革,人們不難看出,非毛化改革開放主流確實叫少數人富了起來,多數人陷入相對貧窮和絕對貧窮的地位。而麵對鄧式改革派主流這樣的反人民性改革,主流精英及既得利益者高喊毫不動搖、有良心的學者大叫反思、廣大人民群眾要求叫停,就不足奇怪了。

5、文化改革

鄧式改革開放是個係統工程,除了非毛化的政治改革、經濟改革,還有一個文化改革。文化改革主要有如下內容:

真理標準大討論

馬列毛本是放之四海的真理,在毛澤東時代討論是非標準很重要的內容就是看是否符合馬列毛理論,改革主流深知這一點不突破改革開放無法進行,因此發起實踐是撿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討論,稱之為思想解放。其用意主要是否定馬列毛是真理,為改革開放指明相反方向。真理是客觀的,實踐有主觀活動,和真理標準風馬牛不相幹。用意是用發達國家表麵成就來否定社念主義道路。

否定文革的曆史決議

否定文革是改革主流的重要手段,不否定文革,改革的正確性無從談起。通過否定文革,進而否定新中國,否定曆史上的一切革命,以達到告別革命、專行反革命的改革開放大業。

傷痕文學

為達到非毛化目的,改革開放主派支持新訴苦運動的傷痕文學,以此誹謗毛澤東時代,為改革開放製造文化基礎。

去民族化的河殤

改革主流派不但非毛非社會主義,為了開放,不惜賣國,無恥詆毀中國文化(黃色文明),頌揚西方文化(藍色文明),河殤就是代表作。從此,洋文化成為中國統治文化。

唯物主義、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

改革開放主流派為達到個人目的,大力宣傳唯物主義、個人主義、拜金主義、色情主義和社會達爾文主義的資產階級自由主義理論,為改革開放大造輿論,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利他主義遭到圍剿。

產權理論

改革開放主流通過個人產權優勢理論建立,否定社會主義製度的公有製優越性理論,為官僚和資本的利益實現尋找理論支持。

愚民文化

在文化改革開放方麵,改革開放主流不惜用顛倒黑白的謠言惑眾,如把既無內債又如外債,氫彈爆炸、衛星上天的文化革命時代說成是國民經濟崩潰,把政治和藝術的偉大作品樣板戲打入冷宮,把資本主義說成是社會主義,有一整套指鹿為馬式的愚民文化鼓噪改革開放,主流的文化改革可算是流毒甚廣。

6、開放

毛澤東時代的外交是主子外交,依靠第三世界,爭取第二世界,孤立第一世界,支持世界革命,充當世界的主人。而鄧*小*平的改革開放主流則反其道而行之,依靠第一世界,取閱第二世界,欺壓第三世界,反對一切正義的革命或戰爭,是奴才外交。

由於鄧式改革的主流是洋奴思想占據頭腦的個人利益至上者,自然要舉開放大旗。同樣原因,他們不願考慮民族利益,而替美國等發達國家服務,甘當買辦漁利。熟知近代中國史的人都知道,列強發動數次侵略戰爭(如鴉片戰爭、抗日戰爭),其中重要內容是想在中國進行經商貿易,販賣洋價值觀。美國早就希望中國有門戶開放政策,鄧式改革主流主動配合,滿足了西方各國用戰爭都達不到的目的,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皆視洋大人臉色,自覺完成了史無前例的使中國變成列強殖民地的洋人夢。

7胡*錦*濤的改革開放

筆者就胡*錦*濤的改革開放有過專門文章《胡*錦*濤政治思想研究》,認為他上來以後提出的兩個務必、加強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科學社會發展觀、和諧社會、自主創新、八榮八恥、保鮮教育、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以人為本等是有別於鄧式改革主流的,他的改革很大程度上是對改革的改革,或者叫改革的調整和否定,帶有強烈的反右反左的中間道路傾向,因此不能算在極右的鄧式改革開放主流之內,不應列入討論改革開放的主題。

五、改革派的內部鬥爭

鄧、陳之爭

改革開放之初,權力中心是以鄧*小*平、陳雲為核心的八老,他們在否定文革問題上是統一的,但在經濟體製改革程度上是有分歧的。鄧式改革主流要一邊倒向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徹底放棄社會主義模式,而陳雲式的改革主張小改,堅持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為主,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為輔,造成了若幹年的雙軌製,拖了鄧*小*平的後腿,直到陳等故去,才放手全麵廢公立私,雙軌成單軌。一九九二年,鄧*小*平由楊尚昆、楊白冰兄弟保駕護航,發動了南巡並講話,在經濟體製改革的問題上,徹底跟陳雲分道揚鑣了,最終使發展市場經濟的提法上了中共十四大政治報告。

鄧、胡之爭

胡耀邦是鄧式改革主流的激進派,鄧*小*平的愛將,在改革初鄧、胡是相當一致的,不論是反毛派激進派的江青等還是反毛派溫和派華國鋒等都一致,但後來在反官倒和政改問題上發生分歧,胡根本不懂鄧要建立官僚為主的官僚資本社會,也就是市場經濟加斯大林政治,不欣賞美國式民主,鄧要當攝政王,而胡耀邦卻大談政改,結果胡得罪了特權階級的多數,導致垮台。胡耀邦、趙紫陽都不明的,這和當年毛澤東得罪特權階級而遭否,江青等得罪特權階級而入獄是同理。就像目前中國左派和自由派右派都不吃香,道理也是一樣,根本問題是得罪了特權階級。

鄧、趙之爭

胡耀邦的繼任者趙子陽也是鄧式政革主流的激進派,鄧*小*平的愛將,在改革初鄧胡趙是相當一致的,不論是反毛派激和派的江青等還是反毛派溫和派華國鋒等都一致,一九八八年,趙紫陽在鄧*小*平“不管風高浪急,一定要闖過物價觀”高調支持下,搞沿海發展戰略和物價改革一次到位,結果造成全國嚴重的搶購風,遭到黨內外嚴厲批評,但即便如此,趙紫陽在鄧*小*平保護下逃過懲處。但後來在反官倒和政改及八九學潮問題上鄧與趙發生分歧,趙要和平解決,並在社會危機嚴重時刻,公開透露了鄧*小*平乃是中共老板的中共秘密決定,導致趙紫陽敗下陣來。趙紫陽同胡耀邦一樣,也根本不懂鄧要建立官僚為主的官僚資本社會,也就是市場經濟加斯大林政治,不欣賞美國式民主,鄧要當攝政王,而趙卻大談政改,結果同樣得罪了特權階級的多數,導致垮台。

鄧、江之爭

“ 八九學潮”,極大震動了中共高層,使許多人重新認識改革開放的方向問題,陳雲、李先念等處攻勢地位,鄧*小*平處防守地位,趙紫陽落馬和陳雲推薦的人選***登台,形成***、***體製是明顯標誌。江、李政治初期,大反和平演變,清理精神汙染,民間毛澤東熱逐年升溫,鄧*小*平式改革開放主流受到有力挑戰。一九九二年,鄧*小*平在軍方楊家兄弟護衛下,發動南巡,發動南方改革派猛攻北京江、李路線,揚言誰反對十三大路線誰下台,決心將鄧式改革開放進行下去。一時間***審時度勢,自量不是鄧*小*平對手,於是傾力轉身,按鄧*小*平心意高唱市場經濟,保住了自己沒重蹈華國鋒、胡耀邦、趙紫陽複轍,加上後來鄧*小*平去世,總算熬成婆婆,成為所謂第二代核心。

鄧、胡之爭

*** 暗嚐了現代任期製苦果,不得不退位讓新,胡*錦*濤於二零零三年當選中共總書記。鄧*小*平看好的胡*錦*濤在改革開放造成天怒人怨問題堆積如山的爛攤子基礎上主政,很是不易,他既不能公開否認鄧式改革主流,又不能眼看中共政權削弱,社會各種矛盾加劇,所以,其一方麵提出了兩個務必、加強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科學社會發展觀、和諧社會、自主創新、八榮八恥、保鮮教育、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以人為本等新政,對改革進行調整,符合國家和人民利益;另一方麵他繼續推進鄧式改革開放,如2004年,保護私有財產入憲、國有商業銀行進行股份製改革,2007年 《物權法》出台,以麵對鄧式改革派主流。總的來說,胡*錦*濤新政不令鄧式改革主流認可,西山會議的頌鄧倒胡腔調就是例子。

五、改革開放興起及衰落原因

任何事物都有興衰過程,改革開放也不例外,因此,研討改革開放的興起和衰落是很有意義的。

1、中國改革興起的八條原因

(1)力量對比

首先,從領導層來講,擁護改革開放的是絕大多數,因為改革開放對領導層利益無窮。其次,從知識界來講,擁護改革開放的也是多數,其精英也能從改革中獲得較大利益。再次是群眾力量問題,少量平民精英也有機會在改革浪潮中出人頭地,自然支持改革,最終成為資本家。億萬農民關注吃穿住,改革開放並沒有損害短期農民利益,所以農民沒有走上反對改革的道路。改革開放受害最大的是工人階級,他們盡管不滿,但有個教育和組織問題,不能組織起來不成為力量,阻擋不了改革開放。這是改革開放能興起坐大的力量所在。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其負麵逐漸暴露而走向衰落,幹部隊伍中特別是老幹部中分離出反對派,而知識分子隊伍逐年擴大,統治者以無能力招安,使多數知識分子站在了改革開放對立麵。農民短期利益很快喪失,住房、看病、上學、娶親壓力空前增加,一有風吹草動,則成倒戈主力,而工人階層以走投無路,滅改救亡則當仁不讓。

(2)政治基礎

文化革命的失敗,為中國鄧式改革掃除了政治上的主要障礙,體製內、體製外瓜分派取得共識,這是中國能成為新自由主義發端地和天堂的政治基礎。

(3)經濟基礎

傳統社會主義留下巨大的國家、集體、個人財產無人看守,這是中國能成為鄧式改革派發端地和天堂的經濟基礎。

(4)思想基礎

中國改革開放知識份子的最初資本主義常識多源於馬克思對資本的批判性教科書式描述,而馬克思批判的資本主義恰恰多是自由資本主義,既然社會主義不行,自然就會選擇書本上的原始資本主義,這是中國能成為鄧式改革開放主流發端地和天堂的文化思想基礎。

(5)人力基礎

中國農村極端落後,產生大量的剩餘廉價勞動力,是中國能成為鄧式改革開放主流發端地和天堂的人力基礎。

(6)法律基礎

中國傳統社會主義的法律廢除,無對鄧式改革開放資本的法律約束,可以任意壓迫、剝剝勞動者,這是世界各國所不具備的,是中國能成為鄧成改革開放發端地和天堂的法律基礎。

(7)市場基礎

毛澤東時代基本消滅了市場,中國市場等於處女地,空間廣闊,是中國能成為鄧式改革開放主流發端地和天堂的市場基礎。

(8)國際基礎

西方發達國家國有化、福利化在中國、美國等新自由主義夾擊下陷入困境,這是中國能成為鄧式改革開放主流發端地和天堂的國際基礎。

改革之初,文化革命失敗,前蘇聯及歐美新自由主義處上升期,中國改革開放有雄厚的國際資源,而到了今天,世界性新自由主義相繼破產,中國改革開放的周邊環境正在惡化。

2、理論宣傳

鄧式改革主流派理論宣傳隊伍在成功清算文化革命後,獲得改革開放霸語權,為改革開放不斷貼金包裝,但隨著改革開放弊端層出不窮,其辯護詞顯得越來越蒼白無力,加上改革後知識界分裂,新左派形成,再加上現代網絡普及,就更難自圓其說了。改革開放主流話語霸權受到民間左右共同夾擊,威信掃地。

3、改革派主流麵目暴露

鄧式改革主流派的改革是化妝式改革,披社會主義之皮,裝特權資本主義之實,有很大的欺騙性,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鄧式改革派主流反動麵目以充分暴露,改革開放開始走向衰落。

所謂鄧式改革派主流反動麵目以充分暴露,主要有如下六點:

(1)賣國主義嘴臉

改革開放也好,以市場換技術也好,引進外資也好,加入市貿也好,高唱和平歌也好,等等,實際上都是為了少數買辦派的小利而置民族利益、國家安全、人民利益於死地,把主權、資源、文化、人力等交給異國支配,主動充當美國的外圍,當奴才,讓市場,開辦加工廠,妄圖使中華民族永遠當配角,甚至放棄武裝,盼望國破族亡。

(2)瓜分派強盜嘴臉

各種五顏六色以改革名義的改革政策出台,不管說的多好,都是為瓜分派服務的。國退的錢、減員下崗的錢、醫改的錢、房改的錢、教改的錢等都哪裏去了?多數跑到瓜分派腰包了!

  (3)反現代化嘴臉

歸根到底,社會主義的本質是集體化大生產、規模經營,是真正的現代化之路,而新自由主義鼓吹的單幹、買辦、私有化、絕對市場化都是反現代化的。沒有自己的創新製造能力,沒有大規模組織條件,沒有集中統一使用資本,國防、工業、農業、科技現代化的實現是不可能的。不管幾十年來主流新自由主義精英如何包裝,掩蓋不了中國離現代化不是近了而是遠了的事實。

  (4)反人民的嘴臉

  改革開放後全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等於發動一場經濟人民戰爭,廣大人民群眾創造了巨額財富,但新自由主義分配政策卻並沒有給廣大勞動者帶來福音,相反卻使許多下崗和失業人員掙紮在死亡線上,使數以千萬計的勞動群眾看不起病,買不起房,上不起學,整個社會遭受黃、賭、毒、貪、假、騙、偷、搶等不良環境折磨,而少數瓜分派、新自由主義精英日進鬥金,花天酒地,麵對人民的苦難卻幸災樂禍,落井下石。

  (5)反先進生產力、生產關係、文化的嘴臉

  新自由主義反動一幫,雖然口頭上也講發展生產力,但由於不講先進生產關係,自然就創造不了先進技術、先進設備,加上把勞動者放到了一邊,生產力必然遭到嚴重的破壞。先進的文化是為人民服務的文化,是民族性文化,是促進社會和諧的文化,而新自由主義者反其道而行之,大力宣傳利已主義、精英主義、異國主義文化,成為反先進生產力、反先進生產關係、反先進文化的罪孽深重的製造者。

  (6)動物化、拜物化嘴臉

  人與動物的區別在於人有較強的改造自然的能力,人有思想文化,人有同情心。新自由主義極力向人類推行叢林動物法則,試圖消滅人類生存文化思想取向,把人類強行拉入動物世界。事實上鄧式改革派主流者大多是動物人,他們徹底的唯物化,以追求吃喝玩樂為第一需要,把掙錢購物作為他們的人生觀,為了物,什麽良心、國家、人民、兄弟都可出賣,這是大部分鄧式改革派主流者的真實寫照。

另外,毛澤東在文革中要解決的最重要問題是走資派,但客觀講走資派大多隻是理論概念,就拿劉少奇、鄧*小*平來說,說他們是走資派根據並不充分,許多人同情甚至相信他們的改革是為人民服務,所以支持改革,改革能興起。而到了今天,走資派用一係列改革行動證明了他們的自私自利,人們由同情變為憎惡,改革自然要走向衰落。

  4、改革開放主流派耗盡其生存的資源

  改革開放走向衰落的原因還在於改革開放主流派耗盡其生存的資源。

所謂鄧式改革開放主流以接進消耗完其生存的資源是指:

  (1)中國能成為鄧式改革開放主流發端地和天堂的政治基礎以基本瓦解,鄧式改革開放主流的倒行逆施,驗證了毛澤東對未來資本主義複辟的曆史判決,他們妖魔化人民救星毛澤東、妖魔化社會主義、妖魔化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妖魔化文化革命、妖魔化共產黨等法術己基本被黨和人民所識破,他們正在陷入空前的政治孤立和失敗。

  (2)中國能成為鄧式改革開放主流發端地和天堂的經濟基礎己經枯竭,傳統社會主義的財富以基本被瓜分完畢,國際市場基本飽和。

  (3)中國能成為鄧式改革開放主流發端地和天堂的思想文化基礎以破產,全民族性批判新自由主義鬥爭一浪高過一浪,新自由主義的精英們或者用被告的語言進行軟弱無力的自言自語性自我辯解,或者用失語、沉默不語來對抗,他們曾擁有的話語市場正在煙消雲散。

(4)中國能成為鄧式改革開放主流發端地和天堂的人力基礎也發生了質的變化,一方麵農民工正在用覺醒和反抗代替愚昧和任人宰割;另一方麵成千上萬大學生淪為失業者,同數以千萬計的下崗工人匯合,成為新自由主義的死敵。

  (5)中國能成為鄧式改革開放主流發端地和天堂的法律基礎也正在喪失,物權法的流產說明了這一點,中國及世界絕大多數有良知、正義感的法律戰線人士和億萬人民群眾,一定會拿起立法執法的武器,痛擊人民公敵鄧式改革開放主流。

  (6)中國能成為鄧式改革開放主流發端地和天堂的市場基礎不複存在,國內市場以基本被瓜分完畢,中國無能力挺進國際市場,相反,更為嚴重的是,新中國正麵臨著滅頂之災,中國市場一定會被隨之而來的全球化陷阱吞食。

(7)中國能成為鄧式改革開放主流發端地和天堂的國際基礎也同樣日落西山,中國鄧式改革開放主流或者遭到右的以美國為首的國際新自由主義打壓,或者遭受左的以南美新社會主義的有力衝擊,等於全世界左右合流,致中國鄧式改革開放主流於必敗。

5、改革開放主流為自己準備了足夠的掘墓人

  改革開放走向衰落的另一種原因是改革開放主流為自己準備了足夠的掘墓人。

所謂中國鄧式改革開放主流為自己準備了足夠的掘墓人是指:

  (1)中國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尚存,馬賓等老戰士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真正共產黨人,始終如一地向鄧式改革開放主流開火,為後人們做出了光輝榜樣。

  (2)老中知識分子當中越來越多地痛心疾首,勇殺回馬槍,堅持正確改革觀,堅守馬克思主義陣地,同鄧式改革開放主流劃清界線,站出來當頭棒喝鄧式改革開放主流,令人讚賞。劉國光、張勤德、程思富等就是老中知識分子的傑出代表。

  (3)中青知識分子中也是越來越多地出現大批反鄧式改革開放主流的英雄鬥士,他們即是反鄧式改革開放主流逆流的先鋒隊,又是反擊新自由主義思潮的戰將,張宏良、汪暉、左大培、韓德強、房寧、鞏獻田等就是多年戰鬥中的突出人物。

  (4)網上精英數學、雲淡水暖、黎陽等也在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多年同鄧式改革開放主流精英拚殺,打的新自由主義精英們潰不成軍。

  (5)數以萬計的失業大學生、下崗工人、農民工以及黨內外、軍內外、體製內外的廣大工農商學幹也都空前覺醒,匯成掘墓人大軍,用各種和平的與非和平的鬥爭方式集體為新自由主義精英送葬,令人鼓舞。

  (6)特別重要的是,作為一個有五十多年豐富的執政經驗的、曾經是偉大、光榮、正確的中國共產黨及其領袖,也正在意識到新自由主義的反黨、反社會主義、反人民的狼子野心,不斷采取措施製止鄧式改革開放主流的泛濫。因為事實以非常明確地擺在執政黨麵前,一個是逆潮流而動,對鄧式改革開放主流任其發展,甚至同流合汙,成為陪葬品,把新中國引向黑暗;另一個是率領全國人民,順潮流而動,共同埋葬鄧式改革開放主流,把新中國引向光明,二者必居其一,我相信,中國共產黨必然選擇後者。

六、改革開放的曆史意義

在筆者看來,改革開放正在成為曆史,無論改革開放有多少負麵,都是曆史發展必需的學費,因此,爭論其功過是為了分清是非,但並不是最主要的,主要的是評價改革開放的曆史影響。

1、對共產主義運動而言,改革開放揭示了兩大問題

一個是如何構建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製度,正確處理物質與精神、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社會結構與意識形態的關係問題;另一個是如何避免社會倒退,向共產主義社會推進問題。

文化革命和改革開放均證明,高度集中的一黨政治必須和各種形式的民主有機的結合起來,把政治從單一的精英手裏擴大到民眾,使民眾也登上政治舞台是未來發展方向。同以階級鬥爭為綱相對立的以經濟為中心,以物質生活為目標的觀念必須得到改變,人類的平等、自由、文化內容必須加強,要改變人的自私本性,把為人民服務和大公無私作為人的理想。在向共產主義方向發展過程中,不隻物質決定意識,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而是意識對物質、生產關係對生產力、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同樣具有決定性作用。文化和思想革命理念是對傳統社會主義理念的繼承、否定和發展,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否定和發展,具有劃時代意義。

改革開放的意識形態領域鬥爭結果揭示了另外一個共產主義深刻主題,單憑生產力發展和物質扱大豐富是到不了共產主義的,共產主義更重的實現條件不但是要實現兩個決裂,而是創造出全新的文化培育的新人群,這個新人群以追求精神生活為高尚,鄙視追求物質生活,他們以完全從動物狀態下解放出來。

改革開放證明,社會主義內部矛盾運動方向不是單一的,而是雙向的,進可以向共產主義,退可以向資本主義、封建主義,前進和倒退取決於矛盾雙方鬥爭的水平和勝負。

2、 改革開放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矛盾的激化和解決,將快速的推動中國前進的步伐

從最低水平上講,如果沒有文化革命,中國的改革開放是不可想象的。如果認定資本主義複活是一種曆史必然的活,改革開放恰恰從反麵推進了這個曆史進程。前蘇聯的蛻變經過七十餘年,中國隻用了三十餘年,為什麽?因為中國有文化革命,中國有改革開放。是文化革命造成集中清洗了左派,為右派壯大創造了條件,是毛澤東為改革開放奠定了和平國際環境,是社會主義為新資本提供了肥沃的經濟條件,是文化革命為中國新資產階級指明了鮮明的不歸路,一句話,是文化革命促成了改革開放。

沒有文化革命,當代中國是不可想象的,這就是曆史的辯證法。同理,如果沒有改革開放,真正社會主義的新生也是不可想象的,正如文化革命走到它的反麵一樣,改革開放的完成勢必也要走到它的反麵,這也是曆史的辯證法。

3改革開放對世界的影響

改革開放從一開始就注定具有全世界的意義,深刻影響了世界政治走向,是世界右傾的發動機。文化革命失敗不但標誌著共產主義運動必然遭到重創,前東歐和前蘇聯傳統社會主義崩潰證明了這一點;而且標誌著垂死的資本主義必然死灰複燃,中國、美國、英國新自由主義泛濫證明了這一點。更重要的是改革開放的衰竭將證明新的社會主義必然在更廣的範圍誕生,新自由主義(新資本主義)必然在更廣的範圍內死亡,一個全新的社會必然獲得整個世界。

4改革開放對人的思想影響

文化革命是一場全民族性思想大博鬥,全國從城市到農村,從機關到學挍,從老者到兒童,普通百姓直接參加議論國家大事是古今中外所沒有的,這個博鬥至今並沒有停止,還將長期繼續下去,改革開放從反麵驗證了什麽思想是正確的。

文化革命和改革開放激發了新一代中國人的無窮想象力,他們不但俯瞰了新中國,而且俯瞰了舊中國,俯瞰了全世界;他們不但熟視了今天,還遙望了整個人類曆史,想象了遙遠的未來;他們將踏倒一切權威,用自己的大腦重新思考一切,他們是中國及世界的真正希望。

中國未來的思想家和政治家,都會把文化革命和改革開放正反試驗積極地加以總結,不但挑戰了東方文化,而且挑戰了西方文化,為整個人類提供了新的光明選擇。所以,東西方一流學者、思想家熱忱地把目光放在文化革命和改革開放研究上是完全合乎邏輯的,這種熱忱必然產生全新的人類生存方式,把人類從資本和假社會主義枷鎖下解放出來。

放眼世界,隻有中國人真正經曆了文化革命與改革開放的大光明與大黑暗,隻有中國人經過了千錘百煉,隻有中國人才能出現人類的新導航者、指路明燈。而這一切的一切,要首先歸功於毛澤東發動和領導的偉大的文化大革命正麵。也要歸功於改革開放的反麵。

毛澤東隻用二十幾年就把一個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曆史階段壓縮在一起了,他把整個社會主義運動思潮、時間和理論都壓縮到文化大革命中了,使中國左翼思想領先了全世界。二十七年,或二十八年上百年、幾百年進步的東西都在裏麵了。中華民族等於是用27、28年走了上百年、幾百年的路程。而這也使左翼思想達到了世界最高峰,就是文革思想,政治上要民主化,勞動人民要當家作主,共產黨要受監督,經濟上實行的是大生產,和基本相對的共同富裕,文化上實行共產主義新文化,這是一個濃縮了的進步高峰。

另一個濃縮高峰是鄧*小*平等組織的改革開放,20幾年搞資本主義實驗,資本整合也是資產階級上百年,幾百年才能完成的,你們看到沒有?中國幾十年資產階級的曆程就產生了數不清的億萬富翁,按西方人的標準,要經過幾代人努力才行,而在我們中國,有不少人幾天努力都完成了,中國用幾十年時間完成了古今中外的反動整合,也是不得了的。

對改革開放和文化革命這兩件新中國成立後的大事,正確也好,不正確也好,都應進行公正的的評論,因為二者都是屬於新中國的曆史,是割斷不了的,是無法回避的。在筆者看來,站在曆史的角度,在某種意義上講,文革和改革都是偉大的,曆史發展如果左、右、中三個必要過程必走的話,起碼中國左右兩個合成問題我們中華民族用最短時間做到了。包括中國所有的人,好比孫悟空進了八卦爐,經曆了一場又一場折騰,一個是左的方麵走,一個是右的方麵走,現在我們從八卦爐裏出來以後,就練就了火眼金睛、金剛不壞之身,在世界上任何國家都不具備中華民族這種大悲大喜,隻要中華民族處理得好,經過一段折中的壓縮,中國就會完成偉大的正反合,探索出新的人類前進方向及製度、文化,對此,筆者是深信不疑的。

本文並沒有隱晦什麽內客,筆者對改革開放的主流是基本否定的,觀點未必正確,可以討論。我想,學術自由並不應該是一句空話,不論左中右學者,都應該捍衛真正意義上的學術自由。

二零零八年九月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