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緬甸故事:佛光照耀著希望的大地

(2016-07-25 08:20:06) 下一個

《緬甸故事:佛光照耀著希望的大地》


去緬甸原不是我的近期規劃,一年前它甚至都不在我的“ToGo”List上。雖然緬甸近年來一度是世界政治新聞的焦點,但在我的印象中它始終隻是個“軍人獨裁”和“平淡無奇”的國家。


但在2015下半年,顧劍兄在他的世界旅遊國家的“Top10”中,把緬甸列在了“物超所值”的第一位。同在波士頓的多位遊俠如NHHiker兄和經緯線兄,以及後來的貓班等,都被“忽悠”得前赴後繼去了緬甸。在此之前,甜酒甜也在她的緬甸遊記中也曾稱“緬甸無美食”,更引我“一探究竟”的欲望。接著就是緬甸年底前的大選“變天”,昂山素姬正式登上了緬甸的執政舞台。


眼看著舊日封閉的緬甸即將過去,改革開放的新局就在眼前。外資和遊客的湧入,以及物價上漲的預期,都在預示著:一個不同的,不再“廉價”的新緬甸正在地平線上出現。


2016年初,我收到中學母校70周年大慶的消息和邀請。在做回國的規劃時,緬甸便自然而然成了我回國順道周邊遊的首選。


去緬甸看什麽?毒品金三角探險?果敢紛亂地獵奇?還是去追尋和瞻仰中國遠征軍當年的足跡?


現實中緬甸遊最為流行的是“三市一湖”路線,也就是“仰光-曼德勒-蒲甘”三個城市,再加上一個“茵萊湖”。


仰光(Yangon)是緬甸第一大城,曾經的首都,馳名世界的佛教瑞大光金塔(Shwedagon Pagoda)就在那裏。曼德勒(Mandalay)是緬甸第二大城,幾個古代王朝建都的地方,更是世界文化遺產地。蒲甘(Bagan)也是曆史古城,曾經的“萬塔之城”。


茵萊湖(Inle Lake)的名氣則來自當地漁民獨一無二的“單腳劃船”造型,但是近年來商業化帶來的“擺拍”趨勢,以及本土“原汁原味”的消失,加上考慮到時間與季節以及交通等因素的限製,我最後沒有去。


圖1 我的緬甸遊路線圖:去緬甸畫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圈。


我計劃從上海飛仰光,三天兩夜後飛曼德勒,再兩天兩夜後,坐遊輪從曼德勒沿伊洛瓦底江(Ayeyarwady River)去蒲甘,在蒲甘三天三夜後飛回仰光,然後從那裏返滬。


伊洛瓦底江上的遊輪“泛舟”是一種悠閑的享受。珍貴的兩岸景觀和新鮮涼爽的空氣,加上與當地市民近距離接觸和一窺鄉村生活的難得機會,是廣受國外遊客歡迎的主要原因。


但在最後一刻,答應替我購辦船票的仰光旅館告訴我,由於河水太淺遊輪航班取消。所以我從曼德勒去蒲甘那一段不得不改乘了公共汽車。


圖2 我的緬甸行程計劃:一紙走天涯。


緬甸是個信佛的國度,信徒高達百分之九十。在轉戰緬甸三大城市的九天八夜裏,我走的是以寺廟和佛塔為中心的“標準”遊覽路線。到處有佛塔,到處有僧院。其中最負盛名的是仰光的瑞大光金塔。(不少中文媒體,將“瑞大光金塔”說成“瑞光大金塔”,是圖個“順”字、好聽、吉利而已,其實並不嚴格)。


圖3 仰光瑞大光金塔。號稱“東南亞三大古跡”之一。(另兩個是柬埔寨“吳哥窟”和印度尼西亞“婆羅浮屠”)。


仰光的其他景點還有:皇家湖(Kandawgyi Lake = Royal Lake),喬達基臥佛寺(Chaukhtatgyi Paya),班杜拉公園(Bandura Park),獨立紀念碑(Independence Mournument),蘇蕾塔(Sule Pagoda),聖瑪利亞教堂(St Mary Cathedral),和波特濤塔(Botataung Pogoda)等。


圖4 皇家湖上的“卡拉威宮”(Karaweil Palace)。其實是一艘浮於湖中的(雙)鳥形大駁船。現在是一家自助餐為主的豪華柚木皇宮酒店,外國政要出沒的場所。


圖5 喬達基臥佛寺的臥佛像。雙腳上有108個佛足圖案。


圖6 班杜拉公園的獨立紀念碑。公園是為紀念英緬戰爭中數度重創英軍,並以身殉國的緬甸國家英雄班杜拉而建。


在仰光的最後一天,我去了市中心的“老街”;也乘坐素有盛名的“環城火車”(Yangon Circle Line)做仰光郊區“觀光”遊;我還叫出租車專程去了《Lonely Planet》推薦的當地“最佳緬甸飲食”餐館“Feel Myanmar”,體驗和品嚐緬甸美食。


圖7 “老街”入口處的過街橋。這裏離市中心不遠。


圖8 “老街”上的英式老建築。


圖9 著名的蘇蕾塔。仰光市中心所在,主要街道以此為中心輻射展開。也是“8888起義”(1988年8月8日)和2007年“橙色革命”的聚集地。


圖10 聖瑪利亞教堂。緬甸影響力最大的教堂,每天早晚彌撒兩次。


緬甸中部的第二大城曼德勒的看點很多,我逗留了兩天兩夜。市區內最著名的是皇宮及其圍城城堡(Moat & Fortress Walls, Mandalay Palace),還有北麵的曼德勒山(Mandalay Hill)。


圖11 曼德勒皇宮圍城及護城河。類似北京故宮的護城河,但規模和水平差遠了。


圖12 曼德勒老皇宮(Mandalay Palace)。緬甸最後一個王朝的皇宮。


圖13 曼德勒山。傳說佛祖曾在這裏宣揚佛法,已有二千多年的曆史。


曼德勒山腳下還有幾個著名塔寺也非常精彩:


圖14 山達穆尼寺廟(Sandamuni Pagoda)。十九世紀中葉的緬甸敏東王(Mindon Min)為紀念因一起未遂政變而遇害的改革派親弟弟而建。


圖15 固都陶塔(Maha Lokamarazen Kuthodaw Pagoda).有“全世界最大的功德佛塔”之稱。


圖16 金色宮殿僧院(Shwenandaw Monastery)。上述那位敏東王的寢宮,也是他駕崩的地方。(似乎看不到“金色”啊)


圖17 “獨特僧院”(Atumashi Monastery)(譯名取自“窮遊網”)。“曼德勒最美的建築”。


市中心南有個馬哈牟尼塔寺(Mahamuni Pagoda),尤其香火鼎盛,信徒絡繹不絕。


圖18 馬哈牟尼塔寺。寺內有一座青銅貼金佛像據稱被佛祖開過光,是緬甸最重要的朝聖地之一。


曼德勒市外最著名的是百年柚木“烏本橋”(U-Bein Bridge)。這是一個充滿浪漫和“傳奇”色彩的老橋。它旁邊的馬哈根達楊僧院(MahargandaryoneMonastery),每天上午“千人僧飯”的壯觀景像“舉世聞名”,外國遊客極多。


圖19 百年柚木浪漫老橋烏本橋。據說是全世界最長的木橋。曆經160年依然可用。


圖20 “千人僧飯”壯觀一景的馬哈根達楊僧院。緬甸最為重要的佛學院。


曼德勒西南還有兩個曆史古城,它們分別是實皆山(Sagaing)和因瓦(Inwa)。


圖21 實皆山上的烏敏東色寺(U Min Thonze Cave)。以月牙形的長廊而出名,極具特色。


圖22 實皆山上的鬆烏蓬那信塔(Sone Oo Pone Nya Shin Pagoda)。位於實皆山最高處,據說內有佛祖兩顆牙齒的舍利。


圖23 因瓦的雅達那塔寺遺址(Yadana Hsimi Pagoya Complex)。三座露天佛塔佛像令人印象深刻。


圖24 因瓦的馬哈昂美寺(Mahar Aung Mye Bon San Monastery)。十九世紀上葉,一位王後為一位國師高僧所建的住所,本身就是一座寺院。


在曼德勒西南180公裏不遠處的蒲甘(Bagan),也是座曆史古城,是曾經的“萬塔之城”。曆盡戰爭和地震的破壞,現在寺塔依然有數千座之多。它的熱氣球升空節目也是世界級的,但我去的五月份已經停止運作。


圖25 瑞西光塔(Shwezigon Pagoda)。據信供奉著釋迦牟尼的骨骼和牙齒。


圖26 阿南達寺(Anadan Temple)。有“緬甸的西敏寺”美名。


圖27 達賓紐寺(Thatbyinnyu Templed)。名字含有“無所不知”的意思。


圖28 許三多塔(Shwesandaw Pogada)。寶塔內據傳供奉有釋迦牟尼的神聖毛發。


圖29 達瑪揚基寺(Dhammayangyi Temple)。蒲甘最大的塔寺。12世紀蒲甘王朝時期拿勒胡(Narathu)王殺父弑兄奪位後,為彌補自己的罪過而建。


除了蒲甘老城的塔寺之外,在城外約一小時車程的波帕山(Popa Mountain)也有兩處令人“驚豔”的風景地,通常也是攝影發燒友拍攝日落奇景的“大愛”去處。


圖30 空中寺院(Taung Kazlat at Popa Mountain)。曾經的火山口,777個台階657米高處的僧院。


圖31 從波帕山勝地(Popa Mountain Resort)遠眺空中寺院。


一路看下來,這個國家確實有其特色,是個印象深刻,令人難忘的地方。


緬甸雖非大國,卻也是個曆史悠久的文明古國。40萬年前就有直立人居住,公元前1萬1千年前就有了石器時代文化的例證。


它在曆史上也曾經強大過。12和13世紀時,緬甸一度是東南亞兩大主導的強國之一。


20世紀60年代緬甸出現過聯合國秘書長吳丹,21世紀成功的民主人權鬥士昂山素姬更是世界人民向往自由民主的象征。這些都顯示了緬甸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扮演過和扮演著的角色。


在緬甸的現實生活中,依然能看到印度、英國、日本、以及中國對它產生過的影響。


印度很早就與緬甸有的貿易來往,輸入的不僅有印度商品,也有印度文化,最主要的是印度佛教,還有印度建築以及印度政治觀念。在後來英國殖民統治時期,大量廉價印度勞工移民湧入緬甸,也對緬甸地方經濟造成了巨大影響。


英國在19世紀後期對緬甸有過三次戰爭,勝利後將緬甸歸入英屬印度的一個省。英國的殖民統治對緬甸的基礎交通建設和教育事業有正麵的影響和大幅的改善,直到二次大戰結束。英國建築在大城市裏依然可見並保存完好。


日本在二戰中卷入緬甸,成立傀儡政權,並支持昂山領導的獨立義勇軍反對英國殖民政府。昂山率軍與日軍一起對抗過英軍及中國遠征軍的戰鬥,而且在日軍支持下(第一次)宣布過緬甸從英國統治下獨立。日本對緬甸在各個方麵的影響,可以說正是從這個特殊時期開始的。


中國對緬甸的影響,主要是20世紀中葉後長達30多年的軍人獨裁統治期間發生的。


在這三個大城市裏轉悠,殖民時期的英國建築依舊四處可見。起源於印度的咖喱食品在緬甸也已成為主流。大街上的轎車如果不是幾乎一式的日本製造,至少也有80%以上。普通人對日本好感依舊。


圖32 我留意了一下,大街上停的(和行駛著的)轎車80%以上是日本製造。


緬甸歸來,給我印象最深的有兩條,一是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傳統文化及民族服裝的保存和發揚,二是佛教教義和行善好施的深入人心。


在仰光,約超過80%的人都還穿著民族服裝,男男女女下身多愛穿像“裙子”一般的“紗籠”:男式叫“籠基”,女式叫“特敏”,在大街小巷到處可見。不光因為天熱,也因為女性愛美之心的自然表露,通常服飾色彩鮮豔,亮麗大方。即使並非特殊的民族或宗教節日,也是如此“盛裝”。這在世界上並不多見。


圖33 緬甸女性民族服裝鮮豔亮麗,連移民至此的中國女人也喜歡。這是我在曼德勒所住旅館的女主人,來自中國雲南。


圖34 因瓦馬哈昂美寺幾位“盛裝”的緬甸女孩。左邊的男子也身著“籠基”。


宗教在整個國家的盛行和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極其顯著,僧伽社會地位的崇高在世界上屈指可數。與之密切相關的是,在佛教思想的長期影響下人們的樂善好施令人驚訝,已成為緬甸人的一種習慣。幾乎天天有人募捐,有人施舍。其慷慨程度是世上罕見。


緬甸全國數以千計萬計的佛塔和寺廟就是信徒捐款修建的,所以不少古老的塔寺都經費充足,維護得常年光鮮亮麗。幾十萬僧尼的齋飯、袈裟和日用品等也多來自教徒布施。我在馬哈根達楊僧院(Mahargandaryone Monastery)就親眼目睹了“千人僧飯”時,幾十甚至上百的信徒踴躍布施的壯觀場景。


圖35 馬哈根達楊僧院,人們在(踴躍)布施。


緬甸地處熱帶,年平均氣溫27度。暑熱難當,飲水需求大,很多路邊的人家店家常放有飲水桶杯,供路人使用。因為緬甸人認為,幫助別人是一件很積德的事。


圖36 仰光路邊商家門口的罐裝水桶和水杯,供行人免費飲用。


如果把緬甸普通人的這些特性和優點進一步放在社會的大環境下考慮,就更顯珍貴與難得。


緬甸國內的民族紛爭和持續內戰曾經高居世界之首,在軍人獨裁統治下的人權紀錄的惡劣也曾是世界罕見。社會財富集中於極少數前獨裁軍政府及其支持者的手中,他們與廣大民眾的貧富差別,是世界上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盡管如此,在新的時代正在開啟之際,也許正是因為苦盡甜來人們更加感恩惜福,也許是佛光高照從未離開過這塊土地,這裏的人民表現得更加友好善良,隨時隨地願意伸出助人的援手。不僅對自己的同胞,而且也對外來的訪客。


我曾在仰光迷路。路邊小吃攤一位女老板知道後,放下顧客和手邊生意讓助手照應,專門幫助我十多分鍾。最後找回我的旅館。


曼德勒機場廳出租車攤位競爭激烈卻出奇地文明友好。最早和最耐心接待我的,最後意外被另一攤位“配位合租”成功而奪走生意,年輕人依然笑容滿麵祝我一路順風。


蒲甘空中寺院上山時號稱有777瓷磚台階,雨大腳滑。下山時我滑而傾倒,一刹那前後三四人搶來扶我助我,沒有摔倒。站穩再走時,一中年婦女堅持抓我胳膊扶我一同慢慢下行。語言不通,她沒說一句話,怕我再摔,陪我走了幾十步台階,確信我沒問題了才離開。分別時我拍了照謝她。


我曾想過要否給她tips,但很快否定了。這樣反而顯得不尊重她了。後來與我同行的英國夫婦和意大利年輕人聽說了,也覺得不應從錢的角度去謝她。


我在蒲甘最後一天租用“eBike”(一種電動摩托),剛出發不久就不小心胳膊撐地摔倒,左手表帶脫落,右手兩處破皮出血。那一刹那有兩、三個人急忙過來扶我,有男有女,幫我撿起手表,配回表帶,攙我起來,扶好車輛。一位懂英文的男子並對我問長問短,把我全然當成熟人。


在我周遊世界到過的很多國家,尤其是不發達地區,往往人民淳樸友好但“出租司機”一群卻常是例外。但是在緬甸,我租車多次,沒有任何不愉快的經曆。無論白天黑夜,無論街道陌生熟悉,每當我需要找人問路或說話,隨意趨近一位路人,不論男女,不論老少,不論外貌“美醜”,不論麵相“凶善”,一旦接近開口,都可以基本上得到友好善意的回應。真是一種愉悅的經曆,一種美妙的境地。


這裏的人們說起昂山素姬,說起取代軍人的新選政府,都流露出由衷的支持和喜愛。他們告訴我,新的政府重視基本建設了,新的教育製度要開始實行了,以前從未有過的變化就要發生,他們有的是期待。。


這是一片佛光照耀逾千年的大地,這是一片劫後重生充滿希望的大地。
佛祖保佑緬甸!


緬甸景點及本人評分(1-5星)
仰光》(Yangon)
瑞大光金塔(Shwedagon Pagoda)5
皇家湖(Kandawgyi Lake = Royal Lake)4
人民公園(People's Park)3
聖三合一教堂(Holy Trinity Cathedral)3
班杜拉廣場(Bandura Square)5
獨立紀念碑(Independence Mournument)5
蘇蕾塔(Sule Pagoda)5
瑪利亞教堂(St Mary Cathedral)4
五重塔(Nya Htat Gyi Pagoda)4
喬達基臥佛寺(Chaukhtatgyi Paya)5
波特濤塔(Botataung Pogo)5
曼德勒》(Mandalay)
皇宮圍城(Moat & Fortress Walls)5
老皇宮(Mandalay Palace)5
曼德勒山(Mandalay Hill)5
山達穆尼寺廟(Sandamuni Pagoda)5
固都陶塔(Maha lokamarazen kuthodaw pagoda)5
金色宮殿僧院(Shwenandaw Monastery)5
獨特僧院(Atumashi Monastery)4
馬哈牟尼塔(Mahamuni Pagoda) 5
烏本橋(U-Bein Bridge)5
馬哈根達楊僧院(Maharganyone Monastery)5
《實皆山》(Sagaing)
烏敏東色寺(U Min Thonze Cave)5
鬆烏蓬那信寶塔(Sone Oo Pone Nya Shin Pagoda)5
《因瓦》(Inwa)
雅達那塔寺遺址(Yadana Hsimi Pagoya Complex)4
馬哈昂美寺(Mahar Aung Mye Bon San Monastery)5
蒲甘》(Bagan)
瑞西光塔(Shwezigon Pagoda)5
阿南達寺(Anada Temple)5
達賓紐寺(Thatbyinnyu)4
許三多塔(Shwesandaw Pogada)5
達瑪揚基寺(Dhammayangyi tempel)4
空中寺院(Taung Kazlat at Popa Mountain)5
波帕山勝地(Popa Mountain Resort)5


此為開篇。


緬甸係列遊記打算共寫五篇,初步擬定的有:


《緬甸故事:佛光照耀著希望的大地》(開篇)
《緬甸故事:金塔金光照仰光》
《緬甸故事:皇城皇氣曼德勒》
《緬甸故事:千塔千寺老蒲甘》
《緬甸故事:美女與美食》


謝謝點讀,敬請繼續關注。


萬裏路-萬言文-天下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coppertown 回複 悄悄話 好看
紅兵 回複 悄悄話 淨空法師對華人諄諄勸導,不要發展科學技術【視頻】

淨空法師講: 科技的利弊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kxNjY2MTk2.html

淨空法師講:科技進步及災難的關聯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c4ODE2OTU2.html

====================================================================

不要以世俗的眼光看佛教

佛法能徹底了悟生死,什麽國家強大,物質豐盛,民主自由,這都是無常,這都是空,這都是苦。

絲綢之路上佛教寺廟的斷壁殘垣,被穆斯林徹底征服,這都是世界俗人眼中的現象,是虛幻的。

而當時在寺廟裏修煉的僧人有的說不定早已成佛,逃出六道輪回,得大自在,國破家亡,被外道征服這都是表麵現象,成佛之後這一切都不是問題。

所謂的亡國滅種,國破家亡這都是幻象。修得正果,逃出六道輪回,則人世間國破家亡與你和幹,這實在是不值一提的小事情,隻要佛法在心中,一切都是光明的。

從另一個方麵看,亡國滅種,國破家亡這不過是輪回中的一種幻象,業力所致。比如你說的絲綢之路上佛教寺廟的斷壁殘垣,被穆斯林徹底征服,這隻是你的觀點,其實原來那些人有的可能已經成佛,所以你所謂的亡國滅種與他早已無關了,而另一些人也可能輪回到現在絲綢之路上中亞穆斯林國家,對他們來說也不存在亡國滅種的感覺,隻不過是又換了肉身,他們認為現在的穆斯林國家才是祖國。

再比如中國被日本徹底征服了,中國人被殺光了,在你看來這是亡國滅種,其實不是,在我佛看來這是幻象。雖然你被日本人殺死了,但轉世後可能又在這片土地出現,但這時你已經是日本人的身份了,所以你不會有亡國滅種的感覺,而且你還會感到很自豪,所以對於一個信佛的人來說根本不存在亡國滅種之事,一切隻是輪回幻象。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