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故事:黑金之城歐魯普雷圖》
巴西的東南有座小城,它地處丘陵四麵環山,目前人口區區六萬。建築與街道依坡而建並無規則,城市形態屬於自然生成。這裏除了日常所需的固定集市和商店之外,毫無商業氣氛。而且由於對外相對閉塞,隻有汽車與鄰近的大城相連。儼然一個山區的世外小桃源。
然而這裏當年盛產黃金。17世紀末這裏發現的大金礦,使來自歐洲的淘金者蜂擁而至,小城迅速成為全巴西、甚至是全美洲的財富中心。在紐約、芝加哥、聖保羅等還是一片荒蕪的時候,它就已經是西半球最繁華的城市了。
這個當年極其繁華的山城,就是我巴西行的最後一站,著名的殖民小城歐魯普雷圖(Ouro Preto),簡稱“歐魯”。 Ouro Preto在葡萄牙語中,是“黑色金子”的意思。因為那裏的金礦中含有鈀,鈀能吸收氣體,使黃金表麵呈現黑色光澤,因此也有“黑金之城”之稱。
巴西的經濟從16世紀30年代的蔗糖經濟開始,到17世紀末的金礦經濟,直至19世紀50年代的咖啡經濟和19世紀80年代的橡膠(與咖啡並重)經濟,在二次世界大戰前基本都是單一經濟的循環。其中以歐魯普雷圖為中心的金礦經濟周期持續時間最長,它就起源於這裏於1696年發現的大金礦。
當年的“黃金熱”使得歐魯成為礦業中心,也使得群山之中的小城繁榮發達起來。葡萄牙與其他歐洲移民以及教會勢力紛紛湧入,在這裏營造起富麗堂皇的住宅和教堂。當時已爐火純青的巴洛克(Baroque)藝術,以及其後的洛可可(Roccoco)風格的建築到處可見。城裏大教堂多達13座,小教堂9座。外加後來的博物館5個,使得黑金之城成為巴西最負盛名的巴洛克藝術與殖民建築的寶庫。
到了19世紀初,金礦開始枯竭,大部分居民遠走他鄉,歐魯從此盛景不再。然而城裏的所有建築及山路街道均保存完好,整個城市風貌與200多年前的殖民時代幾無二致。1980年歐魯普雷圖被遴選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
在當年成為淘金與礦業中心的同時,歐魯普雷圖也迅速成為學術與藝術活動的重鎮。十八世紀末,獨立運動也在此迅速擴展。歐魯市中心的“革命英雄廣場”(Praca Tiradentes),紀念的就是一位名叫“若阿金·何塞·達席爾瓦澤維爾”(Joaquim José da Silva Xavier)的獨立運動先驅及其戰友們的。人們也喜歡直接稱他為“Tiradentes”(革命英雄)。
他們的運動在曆史上被稱為“巴西革命運動”(Brazilian Revolutionary Movement),但人們習慣於稱之為“Inconfidência Mineira”,直譯就是“礦業陰謀”。當年計劃敗露,領導人Tiradentes被葡萄牙當局處與絞刑,執行地點就在革命英雄廣場上的紀念碑下。
革命英雄廣場南麵的“Museu da Inconfidência”(“陰謀博物館”)原先是市政廳所在,同時也部分用作監獄(辦公官員與罪犯同處一樓,倒也新奇別致,哈哈)。後來也是為了紀念革命英雄而改立。盡管那次計劃失敗,此起彼伏的獨立運動最終導致了巴西的獨立。所以歐魯普雷圖既是巴西文化的一座豐碑,也是巴西獨立運動的搖籃。
歐魯普雷圖雖然很小,而且交通不便,但每年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卻絡繹不絕。我去時正值旅遊淡季,依然見到旅遊大巴接踵而來。難得的是,政府對這裏的任何新開發都有嚴格管製,防止對遺址和傳統的衝擊與“變異”。雖經多年的旅遊開放,小城依然安靜祥和,不見商業化痕跡。200多年前的原始風貌保存得難得地完好。
歐魯普雷圖遊覽的亮點,一是殖民建築的輝煌成就;二是獨立運動的英雄業績;三是二百年前的山城遺風。
我從貝洛奧裏藏特坐汽車南下,2小時後到達歐魯普雷圖。在這個傳奇山城倘徉了一天,參觀瞻仰大師們在教堂和民居建築上留下的巴洛克風格大手筆,徒步攀走古老山城蜿蜒起伏卵石鋪地的幽深街巷,著實體驗了一把200年前葡萄牙殖民城市的生活風貌。
圖1 來往歐魯普雷圖的長途汽車,內部設施比較新穎,歐魯普雷圖旅遊業的發達可見一斑。
圖2 汽車行近歐魯普雷圖路過一個鄰近小鎮上的紀念品商店。這樣的旅遊業有關的小店,在歐魯普雷圖市內卻幾無蹤影。政府對山城原生態的保留相當重視。
圖3 歐魯普雷圖山腳下的外圍小鎮。目的地已經不遠了。
歐魯普雷圖的長途汽車總站在城北山坡上,東南方向下坡而行有一條柏油馬路,大約600米就能到達市中心的“革命英雄廣場”。
圖4 汽車總站二樓有旅遊信息中心,服務非常熱心。不同長途汽車公司以及班次、時間、售票地點,還有景點地圖等都有詳細介紹。這是與服務中心的美女合影留念。
我的徒步之旅就從汽車總站出發。沿著下山的公路直奔市中心而去。
圖5 下山途中遙望歐魯普雷圖,離市中心已經不遠。
在走下坡的斜道上近山腳處,最先看到的是“慈悲與憐憫大教堂”(greja de Nossa Senhora das Mercês e Misericórdia)。該教堂建於1771 and 1793 年間。設計師是曼努埃爾·弗朗西斯科·德阿勞霍(Manuel Francisco de Araujo),並不很出名。
圖6 從下山道走近慈悲與憐憫大教堂(背影)。
圖7 慈悲與憐憫大教堂正麵。
圖8 從市中心一帶回頭看慈悲與憐憫大教堂。這是後來的事。
歐魯普雷圖的教堂大多在城市中心周圍,惟有一個例外,就是建在高坡上的聖弗朗西斯科·保羅教堂(Igreja São Francisco de Paula)。這個教堂的名字取自一位聖人聖弗朗西斯科·保羅,教堂裏麵還有大師阿累加底農(Aleijadihno)為這位聖人而作的一座雕塑。
阿累加底農大師是歐魯普雷圖盛景時代偉大建築的最重要的靈魂人物。他的全名 叫Antônio Francisco Lisboa(弗朗西斯科·安東尼·裏斯本)。父親是一位葡萄牙殖民者,在巴西做木匠,母親是父親的非洲女奴,所以他是個混血,甚至是 個私生子。他被簡稱為 “Aleijadihno”(即“Little Cripple”:小跛子),是因為他有一種肌肉哀衰的疾病,可能是麻風。然而他在建築、雕塑、繪畫、作曲、寫詩等眾多領域裏展現了卓越的才華,是當年巴西在巴洛克藝術領域的一位傑出領軍人物。
圖9 遠眺遠離市中心山坡上的聖弗朗西斯科·保羅教堂。
該教堂的建設時間不但比較晚,而且比較長。它始建於1804,完工於1898,整整曆時94年,跨越了殖民時代與獨立後的巴西帝國。大概由於“風水”的緣故,人們相信如果死後埋葬在這個教堂,將能更快地升入天堂。
在下山道的山腳處,有一座科學技術博物館(Museu de Ciencia e Tecnica),它的前身是總督宮(Palace of Governor)。連帶一起的,還有現在的礦業學校大樓。
圖10 科學技術博物館。前身是總督宮。與礦業學校連在一起。
走到這裏,城市中心已經不遠,革命英雄廣場就在眼前。
圖11 革命英雄廣場就在前方。
圖12 瞥一眼市中心旁蜿蜒的街道山路。這一帶就是市區了。
圖13 路右不遠處的支柱聖母小教堂。那是個有名的教堂。
圖14 走進革命英雄廣場。
革命英雄廣場是歐魯普雷圖最著名的景點區,是該市的“絕對中心”。廣場北麵就是上麵提到的原先的總督宮,現在是科學技術博物館以及礦業學校。廣場南麵是原“市政宮”,現在的“陰謀博物館”。廣場中央是革命英雄紀念碑。
圖15 站在革命英雄廣場看北麵原先的總督宮,現在是科學技術博物館以及礦業學校。
圖16 革命英雄廣場南端的“陰謀博物館”,以前是市政宮,同時也是監獄。政府與犯人同處一樓,倒也新鮮。
圖17 革命英雄廣場中央的若阿金·何塞·達席爾瓦澤維爾紀念碑,即“革命英雄紀念碑”。
圍繞著革命英雄廣場,四周有一個房屋住宅建築群,它開始形成於1750年左右。現存的房屋牌號裏,還保留著當年居住於此的一些顯赫人物的地址,其中包括最後一任的殖民州長,以及州長情人的房子,還有有關的傳奇和傳說。
在19世紀,這一帶一直被稱為“獨立廣場”。1894年之後,改為現在的“Praca Tiradentes”,就是為了紀念那位獨立運動的先驅Tiradentes。
圖18 革命英雄廣場上多姿多彩的“雷人”雕塑。表達的確實是“雷”鳴電擊的意境,反映的是當年黑人的生活遭遇。
圖19 革命英雄廣場上多姿多彩的“雷人”雕塑。表達的確實是“雷”鳴電擊的意境,反映的是當年黑人的生活遭遇。
我在廣場上偶遇一對來自葡萄牙的年輕夫婦。身置自己國家的前殖民地,不知他們有何不一樣的感想。
圖20 革命英雄廣場偶遇來自大西洋彼岸的葡萄牙遊客。我們聊了好一會兒,聊到巴西和裏斯本,因為我去過裏斯本。
與廣場中心連接的有一條東西向大街“克勞迪奧馬諾埃爾”(R. Claudio Manoel)。街上有一棟叫“安東尼奧·托馬斯的房子”(Casa de tomas Antonio)。它原主人的全名叫托馬斯·安東尼奧·岡薩加(Tomás António
Gonzaga),是一位出生於葡萄牙的巴西詩人,新殖民地古典主義的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有趣的是,Mr.岡薩加同時也是城市的監察員和上訴法院的法官。雖然屬於“體製內”的人,他卻向往自由和獨立,並付諸了行動。那座18世紀的建築,就是他當年與戰友們密謀結束葡萄牙統治的聚會地點。
圖21 安東尼奧·托馬斯的房子就在這條街上,左邊坡下數過去大約第四棟綠色的那個。(因為路遇一位來自紐約的中國遊客,邊走邊聊,到了房子跟前竟忘了拍照)。
圖22 安東尼奧·托馬斯的房子的二樓“客廳”。當年的秘密集會“運籌帷幄”之地。
圖23 安東尼奧·托馬斯的房子後院。獨立運動先驅留下過足跡的地方。
在革命廣場南麵緊鄰陰謀博物館有一棟很大的建築,叫“卡爾穆教堂”(Igreja ns do Carmo)。這座天主教堂是當年巴西建築的“洛可可”(rococo)風格的重要典範,建於1766年。裏麵保留著大師阿累加底農的最後的一批作品。
圖24 卡爾穆教堂側麵。
所謂“洛可可”,是一種“後巴洛克”的藝術風格,代表著18世紀興起的一種藝 術改良和革新運動。它起源於巴黎,涵蓋了繪畫、雕塑、建築結構、室內設計和裝潢,甚至影響了文學和戲劇。它的主旨在於“反對”和背離巴洛克講究的華麗、對稱、拘謹,尤其是凡爾賽宮所體現的那種富麗堂皇之風,而更提倡融入詼諧
(jocular)、調皮(playful)、機智(witty)、曲線、不對稱性等來表現巴洛克風格。18世紀末,它最終為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所取代,壽命不算太長。卡爾穆教堂有幸保留並見證了這一存活了不到一百年的藝術風格“洛可可”。
圖25 卡爾穆教堂正麵。能看出巴洛克風與洛可可風的區別來嗎?
圖26 一對新人正在伴郎伴娘簇擁下走向卡爾穆教堂正門。我轉過身看到時他們剛從我旁邊走過,晚了一步。沒能迎上前去為之祝福。
在革命英雄廣場的四周,還散布著好幾個重要的教堂,必須沿著山路上坡下坡走過卵石街麵方能到達。有的坡道甚至還很陡峭。
其中最著名的聖弗朗西斯科·阿西斯教堂(Igrja Sao Francisco de Assis)離得最近,就在廣場南麵。它建於1776年,是巴西殖民時代最具裏程碑意義的藝術建築之一,在巴西的天主教堂中極負盛名。典型的巴洛克建築風格,配上洛可可裝飾性元素,它的主設計者就是大名鼎鼎的阿累加底農。
圖27 聖弗朗西斯科·阿西斯教堂及其所在小廣場全景。
聖弗朗西斯科·阿西斯教堂基本的構架和門麵設計,以及裝飾的浮雕和鍍金等都由阿累加底農提出,他還親自完成了很多細節方麵的工作。多位其他藝術家也參與了合作,其中包括巴西殖民時代最有名氣的畫家Athayde。
圖28 聖弗朗西斯科·阿西斯教堂正麵。遊客不少。
聖弗朗西斯科·阿西斯教堂在2009年被巴西國家曆史和藝術遺產研究所(IPHAN)評選為“源於葡萄牙的世界七大奇跡”(Seven Wonders of Portuguese Origin in the World)之一。它可以說是阿累加底農最偉大的作品。
圖29 聖弗朗西斯科·阿西斯教堂旁邊的小集市。
圖30 聖弗朗西斯科·阿西斯教堂旁邊的旅店。這幾乎是唯一提醒人們這裏是旅遊勝地的一個商業設施。
圖31 從聖弗朗西斯科·阿西斯教堂朝革命英雄廣場方向望去的街景。
圖32 聖弗朗西斯科·阿西斯教堂旁的山城景色。
在市中心西南的“支柱聖母教堂”(Igreja NS do Pilar),是歐魯城裏最古老的教堂,是“黃金熱”期間所建的最有名建築之一。它平實的外貌,與其內部使用了約1000磅金、900磅銀而“堆”起的耀眼裝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圖33 通往支柱聖母教堂的街道與山路。
圖34 通往支柱聖母教堂的街道與山路。
圖35 通往支柱聖母教堂的街道與山路。
支柱聖母教堂的設計者本人也許不那麽出名,但他的學生,就是那位巨星級的傳奇人物阿累加底農。
圖36 支柱聖母教堂。
在市中心東南約2公裏的地方,有一個叫“Mina do Chico Rei”的礦山遺址。它本身已經沒有多少可看性,它背後的故事卻是一段令人唏噓的傳奇。
大約在1740年的時候,剛果有一個叫Galanga的部落,它的一大部分被作為奴隸 “賣到了巴西,其中包括了部落首領(不知是誰談成的交易,竟把首領 “King”也“ 賣 “了)。在越洋途中,他在同胞中的威望引起葡萄牙黑奴販子的注意,戲稱之 為“Chico Rei”。他被安排在歐魯城的金礦當勞工。
根據巴西民間的口頭傳說, Chico Rei將黃金的小碎片藏匿於頭發及身上,日積月累,竟然在5年之後攢夠了資金給兒子買回了自由,後來自己也成功“贖身”。最終他還收購了那個金礦,幫助其他黑奴獲取了自由,並建立起一個教堂。可惜所有這些金礦和教堂在1888年都停止了運作、遭到遺棄,最終幾近完全消失。
Chico Rei從部落“國王”變成奴隸、又從奴隸變回“國王”的傳奇和傳說為老百姓喜聞樂道,已經成為巴西民間故事的一個重要部分。他的不屈不撓、向往自由的戰鬥精神吸引和激勵著人們的想象,也成為多種藝術作品的創作源泉。
蹣跚攀走在蜿蜒曲折的卵石山路,來回穿梭於平矮整潔的小房舊屋,有種脫離現代世界的感受。
圖37 山城風光,老街風情。
圖38 山城風光,老街風情。
圖39 山城風光,老街風情。
圖40 山城風光,老街風情。
圖41 山城風光,老街風情。
圖42 山城風光,老街風情。
自然古樸的山城隱約給人時光倒流的錯覺,恍惚之間似有曆史長河的潺潺而過。眼前的城,眼前的房,眼前的坡,眼前的路。。當年在這裏的人們,貴族、勞工、主人、奴隸,他們怎樣活,他們怎樣夢?他們如何喜、如何怒、為何哀、為何樂?200年近代的事,轉眼已過太匆匆。人生真的短暫渺小,百年之後誰還記得起當今的“我”?
圖44 今人不見古時路,此路曾經行古人。
當天夜裏,我坐汽車連夜趕回裏約熱內盧,再搭乘當天傍晚的航班返美,巴西之行正式落幕。一回到波士頓,我給文學城世界風情在波士頓的驢友們以及其他國內外親朋好友發了一份“快遞簡報”:
XDJM們,我回到波士頓的家了!巴西21天,轉戰八個市地。計:被襲0次,被偷0次,被騙0次,被騷擾0次;得助M次,遇好心人Mx2次;雙眼大吃清涼冰激淩N次,心動春色Nx2次,豔遇0次;折損墨鏡一副,奉獻亞馬遜河流域鮮血無計,雌蚊死亡之吻幾十,累累傷疤近十;口嚐驢友特薦巴西果七、八枚,依囑攝影發燒友成功拍下南半球“血月”照片0張;全程拍照三千多,旅行風光照0張,藝術風光照0張;親釣食人魚一尾,手握亞馬遜活鱷魚 兩條;親嚐LP推薦特色美食及餐館數家,喜歡的大概隻有一酒一湯;時間過半行程過半時,夜間浪裏白條直麵拂身空調以致鼻塞微恙,一周後不治自愈;最後一程從山城Ouro Preto長途汽車夜奔裏約熱內盧7小時(無飛機無火車),高大上新型大巴重心偏高行車不穩,加上黑夜中山路彎曲顛簸,一路嘔吐5、6次,痛苦不堪;無奈取消最後一天的裏約市內采購計劃,在機場蝸居休息;多虧GIG機場無限提供免費上網,信號強勢彩虹滿樓,痛快大氣,得以流暢看完結尾的《偽裝者》,並順勢拿下《琅琊榜》多集。巴西行全程所需現金其實不足100刀,無需ATM及付附加費;巴西信用卡使用極其普遍,而且“插卡”已全麵取代“刷卡”,比美國更新得還快。
在紐約JFK機場轉機時,無意中看到過道裏一句紐約市的廣告詞:
See More, Be More !
我心中點頭,欣賞它的高明。
它沒有說:“See More, Know More”。
報告完畢。
回頭看去,巴西之行基本順暢,但不少地方和景點還是漏掉了。對我來說,旅行也如同藝術創作,永遠是門“遺憾的藝術”:規劃了,盡力了,到頭來依然有不少“遺珠之憾”。好在我們還有將來,2016的一年之春又在眼前,又該“運籌帷幄”,浪跡天涯了!
我們旅途再見!
(行萬裏路-寫萬言文-好天下事)
(巴西係列遊記正篇全部完成。巴西美食另文再記)
歐魯普雷圖景點及本人評分(1–5 星)
Igreja de Nossa Senhora das Mercês e Misericórdia 慈悲與憐憫大教堂 5
Igreja São Francisco de Paula 聖弗朗西斯科·保羅教堂 5
Museu de Ciencia e Tecnica 科學技術博物館 4
Praca Tiradentes 革命英雄廣場 5
Monument to Joaquim Jose da Silva Xavier 革命英雄紀念碑 5
Museu da Inconfidência 陰謀博物館 5
Igreja ns do Carmo 卡爾穆教堂 5
Igrja Sao Francisco de Assis 聖弗朗西斯科·阿西斯教堂 5
Casa de tomas Antonio 安東尼奧·托馬斯的房子 4
Igreja (Martriz) NS do Pilar 支柱聖母教堂 5
哇!回複得如此詳盡,十二萬分地感謝。看來一個人是不能去約翰內斯堡了,因為我不喜歡自駕,也從未在國外自駕,把租來的汽車視為累贅。所以自駕要下輩子了。
南非肯定會去,但約翰內斯堡就無法做深度遊了,再可惜也是安全最要緊。
你提供的信息及分析和看法非常有意義,就像你的遊記一樣,當時看到後眼睛一亮精神一振。原先還以為你是男生,後來才發現不是,於是更加PF。
巴西是比較安全的,隻要自己時刻小心謹慎,無需特別的措施,應該沒有任何問題。
願你的巴西遊早日成行,圓滿成功!
謝謝你這麽快的回複,看來還是要比南非好,特別是#37,#38的圖片要是在約堡,那就不太妙了,如果街上站著坐著曬太陽無所事事的黑人,盯著過往行人,就有可能尋找目標了。
關於南非旅遊,我的體會是如果不跟團,最好不要一人行。搶匪也是看人的,人多他也要猶豫。一般是三,四個對付一,一個前堵路,一個後麵跟,旁邊一個逼你到牆邊,5秒鍾搶完,你還沒反應過來。特別不要忽視十來歲的小男孩,如有四五個一群的,要提高警惕,搶匪平均第一次作案年齡是九歲。
關於約翰內斯堡市區,沒有必要停留,象我們觀光車的,也是建議在轉機時,如有四,五個小時等待的,可以去一下,機場有直達地鐵到觀光車的起點站。約堡的周圍有些自然風關。但最好駕車。
關於開普敦及周圍,絕對是值得去的,就像你的裏約,非常漂亮,德班到開普敦一路全風景,但得自駕。開普敦景點很安全,相機拿手上,感覺比歐洲都好,晚上得注意,沒什麽行人。
如果與歹徒遭遇:
完全按照他們說的做;不要發脾氣、試圖威脅歹徒或者反抗,特別是在歹徒有武器的時候;歹徒說什麽,你就做什麽。
交出你的車,盡快遠離歹徒。不要試圖從車裏拿走你的錢包,或者其他值錢物品。
不要和歹徒對視,他會認為這是反抗的行為,或者是在試圖記住他的相貌。
手要放在歹徒能看見的地方,使他確信你不會反抗,你已經被控製住了。
如果歹徒讓你說話,不要說得太快,要避免任何突然性的動作。
兜裏要備有“被搶的小錢”,搶不到錢也會惱怒。其它證件分別放。
駕車時的注意事項:
靠近自己車時,準備好車鑰匙,但是車鑰匙不要讓人看見;解鎖打開車門前,掃視車輛的裏裏外外,注意有沒有可疑情況。如果在靠近自己車子時,可疑的陌生人正在旁邊走來走去,那就不要去開車門。
車廂裏不要有從外麵可以看到的手提包等物品,最好放在後備箱裏;駕車時,手機等貴重物品要隨身攜帶,一旦遭到搶劫,歹徒是不會給你機會拿走車上的手機或者值錢物品的。
行駛中遇路口或堵車等情況停車時,與前麵車輛保持足夠距離,這樣遇到緊急情況時,可以快速掉頭逃逸。
夜晚駕車,距離交通燈有一定距離時控製好車速,以便自己到達交通燈的時候是綠燈,不必停留。
如果你經過一個高危險區域,確確實實感受到可疑或危險,那麽就要勇於“緊急避險”。例如,在十字路口,已經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勇敢地闖紅燈,或者在停車標誌前不要刹車。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交警的罰單對你造成的危害比一次搶劫要小得多。約堡夜裏十一點鍾以後,一些路口可以闖紅燈。
如果你的車輛在行駛途中前方出現障礙物,例如石頭、輪胎等,不要下車去搬走這些東西,倒車或調頭,反方向開走。
以上是我們去之前搜索到的谘詢。注意防範,不太有多大問題。
總而言之,不去約堡;最好是自駕,看到的風景更多;再是二人以上行。
如是一人行,不開車,不跟團,我不好說。
印象中,約翰內斯堡比任何巴西高犯罪率的城市(主要是裏約,聖保羅,薩爾瓦多三地)都要可怕得多得多得多,真的。一個簡單的事實就是,巴西的外國遊客散客從未間斷過(這次病毒例外),而約翰內斯堡可是幾乎沒有散客敢自己去的。二者沒有多少可比性,巴西要安全得太多。
我在巴西的感覺,隻需保護好照相機,不要外露,另外晚上盡量不出門,那就什麽事也沒有。
至於媒體的“政治正確”,我不太清楚,隻跟一位當地知識分子小聊過巴西政治,所以不知道究竟。感覺是有那麽一點你說的,揭露和暴露不很充分。但是我去前的擔心,實際上好像沒有什麽根據。
反過來想請教你:約翰內斯堡你覺得一個人自己去,安全嗎?你那篇文章太及時了,有很多問題想問你。最主要就是這個問題:一個人去,安全嗎?有那些注意事項?
有個問題要探討一下,凶殺犯罪。因為我也剛發了南非的帖子,談到了約翰內斯堡的混亂。所以大家都認為南非比中南美洲更可怕。但是據媒體報道,有些中南美洲的城市更壞。下麵是最新的城市犯罪率統計。從高至低。
1.聖佩德羅蘇拉,洪都拉斯
2.加拉加斯,委內瑞拉
3.阿卡普爾科,墨西哥
4.卡利,哥倫比亞
5.馬塞約,巴西
6.中央直轄區,洪都拉斯
7.福塔萊薩,巴西
8.危地馬拉城,危地馬拉
9.若昂佩索阿,巴西
10.巴基西梅托,委內瑞拉
11.帕爾米拉,哥倫比亞
12.納塔爾,巴西
13.薩爾瓦多,巴西
14.維多利亞,巴西
15.聖路易斯,巴西
16.庫利亞坎,墨西哥
17.圭亞那城,委內瑞拉
18.托雷翁,墨西哥
19.金斯頓,牙買加
20.開普敦,南非
21.奇瓦瓦城,墨西哥
22.維多利亞城,墨西哥
23.貝倫,巴西
24.底特律,美國
25.坎皮納格拉德,巴西
26.新奧爾良,美國
27.聖薩爾瓦多,薩爾瓦多
28.戈亞尼亞,巴西
29.庫亞巴,巴西
30.新拉雷多,墨西哥
31.瑪瑙斯,巴西
32.聖瑪爾塔,哥倫比亞
33.庫庫塔,哥倫比亞
34.佩雷拉,哥倫比亞
35.麥德林,哥倫比亞
36.巴爾的摩,美國
37.華雷斯,墨西哥
38.聖胡安,波多黎各
39.累西腓,巴西
40.馬卡帕,巴西
41.伊麗莎白港,南非
42.馬拉卡波,委內瑞拉
43.奎爾納瓦卡墨西哥
44.貝洛奧裏藏特,巴西
45.聖路易斯,美國
46.阿拉卡茹,巴西
47.提華納,墨西哥
48.德班,南非
49.太子港,海地
50.瓦倫西亞,委內瑞拉
巴西,墨西哥,委內瑞拉的許多城市都上了榜,比南非還多。我在南非的感覺是,媒體很強大,不受政府控製,什麽都敢報道,罵政府,罵總統 還是西方思維方式的國家。所以一有惡性犯罪,很快全球都知道。都搶
第一時間。總統祖馬批評媒體嘴巴太快,還說墨西哥等國在報道犯罪案件時小心謹慎。這不是沒有道理,去年
南非有一劫匪組織在鄉村發放養老金地點搶養老金,媒體很快報道,結果都去學,全國都發生搶養老金潮。而墨西哥政府也連忙澄清,不是刻意隱瞞報道,而是不敢,因為有黑社會威脅。如果是這樣的話,我覺得南美更危險,你在巴西感覺媒體是不是不太敢講話?
另外就是犯罪形式,因為南非搶劫多,遊客害怕。拉美是幫派謀殺販毒多,涉及遊客少,遊客就不太害怕,而統計犯罪率是不分犯罪形式的,所以拉美國家上頭榜?其實對遊客來講南非也不是太可怕,隻要注意防範。被搶劫的大都是生意人,遊客袋中隻有信用卡。說實話讓我去巴西,墨西哥自由行,我更害怕。並且有語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