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故事:鋼鐵叢林聖保羅》
聖保羅是巴西、乃至南半球的第一大城,有“鋼鐵從林”之稱。這個稱謂不僅有高樓林立繁華興旺的褒義,其實也隱含著單調劃一枯燥乏味的貶抑。難怪旅遊媒體對聖保羅的景點著墨較少,旅遊代理安排聖保羅遊的也不多。
但事實上,聖保羅是個有曆史有故事,有美景有美食的地方。我在聖保羅找見和看到的景點,比我在巴西走過的其他七個城市中的任何一個都要多。
聖保羅市內人口超過一千萬,算上近郊則多達二千萬。它的綜合都市排名,曾高達世界第十二位,可以和巴黎、紐約等世界大城市比肩。如果說,阿根廷的布宜諾斯埃利斯有“南美巴黎”之稱,那麽巴西的聖保羅就相當於“南美紐約”了。所以,要想了解巴西,聖保羅是必去之地。
聖保羅大部分景點都在市內。其中最重要的有:聖保羅大教堂(Cathedral da Se),城市大劇院(Theatro Municipal),聖保羅藝術博物館(Museu d Arte de Sao Paulo),和聖保羅大集市(Mercado Municipal)等。
我在聖保羅逗留了兩天。第一天采用了背包客“寶典”《Lonely Planet》推薦的市中心步行遊覽路線,它串起了二十多個大大小小景點,聽起來很多、很嚇人,其實不少隻需路過觀賞。整條步行線路以城市中部偏西的共和國廣場(Praça da República)為起點,向南向東,再朝北朝西,總共約三、四公裏。大半天的時間就夠了。乘坐地鐵3號紅線(或4號黃線)到Republica站下車,即是步行的起點。
步行線完成後的第二天,我改乘地鐵向南也向北延伸,對步行路線進行了“補遺”和擴展。兩天下來,雖仍有遺珠之憾,但基本上體驗了一下這個城市的曆史、故事、美景和美食。
1 共和國廣場與意大利大廈
共和國廣場其實也是個公園,是鬧市區中的一片綠地,風景不錯。廣場北麵是個同性戀社區,南麵是商業區,四周有多座標誌性旅館辦公樓等高層建築,著名的意大利大廈(Edificio Italia)就是其中之一。周日這廣場也是個露天集市,各種攤位上放滿食品、菜蔬、藝術品、珠寶、手工藝品等,熱鬧非凡。在金融與商業的大都市中心地帶,居然也搞起帶有農貿特色的大集市,是不是很有“巴西特色”?
圖1 共和國廣場(公園)。風景不錯,是休閑的好去處。
意大利大廈就與共和國廣場隔街相望。它有46層高,是聖保羅之最,也是全巴西第三。但也有個別資料說“千年宮”(Millennium Palace)才是聖保羅之最,不過我沒有在地圖上和其他資料中找到這個“宮”。意大利大廈頂層有觀景台對遊客開放,但我去時是關閉的。
圖2 聖保羅第一高樓意大利大廈。46層高。
2 文化底蘊與市立圖書館
意大利大廈南麵的馬裏奧·安德拉德市立圖書館(Mario de Andrade Municipal Library),反映了聖保羅的文化底蘊。它是巴西最重要的文化機構之一,也是全國領先的研究型圖書館,規模僅次於裏約熱內盧的全國圖書館。該圖書館的名字,紀念的是巴西現代主義的奠基人之一的馬裏奧·安德拉德。它是巴西第一個開始收藏本地以及世界現代藝術作品的公共機構。早在近60年前,就是“聯合國托存圖書館係統”(United Nations Depository Libraries System)的成員,體現著巴西現代主義的曆程。它所在的建築也頗具藝術性,本身就是聖保羅的一個標誌。
圖3 反映著聖保羅文化底蘊的馬裏奧·安德拉德市立圖書館。
我到達那裏時離圖書館開館還有30多分鍾,在門口遇到一位館員,他看到我站在路邊,便主動上前打招呼並聊起了圖書館,介紹起裏麵的收藏和多樣的活動,足有十多分鍾,話語中流露出對該館的熱情和自豪。
3 藝術品位與城市大劇院
接下來看到的城市大劇院是一個著名景點。無論從建築學價值,還是從曆史重要性來看,它都是聖保羅的一個地標。1922年巴西藝術史上著名的“現代藝術周”(Week of Modern Art)事件,就發生在這裏。
19世界末20世紀初,軍事政變推翻了帝製成立了巴西合眾國,以總統製為基礎加強國家現代化,國家開始經濟起飛。巴西咖啡產量曾高達全球四分之三,經濟締造了佳績。聖保羅在全巴西甚至全世界的地位與重要性也在增長,當時城裏的意大利人口巨大,他們開始推動、提高城市的(藝術)品位,創建世界級的一流新劇院,以反映並宣示聖保羅地位的舉足輕重。
最後在兩位意大利建築師的幫助下,大劇院開建,設計結構效仿了巴黎歌劇院(Palais Garnier of Paris),並且主要建築材料都從歐洲進口,裏裏外外充斥著濃鬱的歐範歐風。從1903年開始,8年後完工。最後建成的城市大劇院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現在它是市立交響樂團和芭蕾舞團的所在地。
圖4 著名景點城市大劇院。效仿了巴黎歌劇院。
4 城中綠地與高架橋查
離開城市大劇院向東向南,就來到了高架橋查(Viaduto de Cha)。這是一座鐵橋,由於橋麵寬大而且與街麵連接自然,一開始並不會意識到已經來到了橋上,而且乍看之下,你不會注意到它是建在一個公園綠地之上的旱橋。那個公園叫Anhangabaú Park,有點像波士頓的Boston Common,也有點像紐約的中央公園。這個高架橋是一條分界線,它西麵是文化區,東麵是老城區。
圖5 走近高架橋。如果不注意右邊的圍欄,不會想到眼前的將是一座(旱)橋。
高架橋早在1877年就開始醞釀,到1892年底才得以開工建造,延誤的原因就是當地居民的反對。看來“動遷”是個“普世”難題,哈哈。現在這裏是成雙成對的男女喜歡來倘佯之地。四下遠眺或低頭俯視,明顯看出聖保羅並非平地一塊,而且在喧鬧的高樓叢中,公園的開闊與綠色更顯得寧靜與靚麗。
圖6 從橋上俯視下麵的公園綠地。這裏能看到的隻是一小塊,實際公園要大很多。
5 社會進步與聖保羅大學
聖保羅大學法學院(University of São Paulo Law School)是我到達老城區之前的最後一個重要景點。聖保羅大學是巴西最大最負盛名的公立教育機構,曾位列《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的50多名,享有良好的世界聲譽。
圖7 聖保羅大學法學院。它的建築和大門均臨街。
聖保羅大學誕生於巴西政治混亂時期的1934年,但卻是社會本身蹣跚向前進步的產物。它經曆了重組,創新,和拓展,逐步發展成為含文、農、理、工的綜合性大學,現在共有7個校園,其中4個在市區,學生多達9萬。值得自豪的是,從它這裏走出過二位巴西總統、八位州長、六位部和州級別的高級官員、十二位(成名)作家、二十多位(成名)科學家。在“世界最大500公司”中,校友擔任CEO的數目,聖保羅大學曾名列世界第十九。
6 種族融合與黑白之情雕像
我去看的是聖保羅大學在市區的法學院校園區。它的建築大門緊挨著大街,門前有一座法國白人青年熱吻土著女孩的雕像,就在人行道中央,十分醒目。這座雕塑在當年曾引起很大的爭議。
圖8 曾引起爭議的白人青年熱吻土著(黑)女孩的雕像。
與此雕塑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另一座著名的紀念碑。它叫“Monumentca Mae Preta”,位於若昂和伊皮蘭加街(Av Sao Joao and Av Ipiranga Intersection)交叉口不遠處的Largo de Paicandu三角地。它其實也是個雕塑,表現的是一位黑人母親在哺乳一個白人小娃。這在奴隸製年代是很普遍的現象。該雕像正是為紀念奴隸製在巴西的終結而建的。
圖9 紀念奴隸製在巴西終結而建的黑人母親哺乳白人小娃的雕像。
這兩座雕塑,反映了這裏曾經的種族分裂與種族融合。現在依然提醒著人們,這個城市甚至這個國家的種族與民族的融和,是多麽地來之不易。
7 中心廣場與聖保羅大教堂
在步行路線的東南方向最遠端,就是老城中心的賽廣場(Praca da Se),也稱“中心廣場”。很多曆史事件曾在這裏發生。例如著名的1984年全巴西“立即總統直選”運動(Direct Elections Now)就爆發於此地,直接導致了第二年的軍政府還政於民。
廣場上有兩排高大醒目的棕櫚樹,樹的盡頭簇擁著雄偉氣派的聖保羅大教堂。大教堂在1913年開始建造,40年後的1954年完成。為紀念聖保羅建城四百周年而開放。
圖10 位於老城區的市中心廣場。
大教堂融合了哥特式和文藝複興時期的風格(新哥特式),帶著一種冷峻、嚴肅和端莊之美。它是全世界位列第四大的新哥特式天主教教堂。大教堂的門廳、殿堂、祭壇等采用了古式拜占庭時期之風,而非巴洛克式的結構。地基呈長方形,內部用長排的大圓柱來分隔空間。教堂可以容納8千人,使用了8百噸大理石。它的一個裝飾特點是,采用了很多巴西所產的植物如咖啡、菠蘿,以及原生動物如犰狳(tatus)等。
圖11 著名景點聖保羅大教堂。
教堂前的廣場,是每逢重大宗教活動和遊行的出發地點。在廣場中央,有一塊名為“零起點”的小方碑,它是測量聖保羅與其它城市距離的真實起點。
圖12 廣場上的“零起點”小方碑柱。
圖13 大教堂入口拱門上的雕塑妝飾,采用了很多巴西所產的植物如咖啡、菠蘿,以及原生動物等。
圖14 大教堂內部,長排的大圓柱來分隔空間。
大教堂四周的環境優美,它不光是市民喜愛的休閑之地,也是無家可歸者的聚集處。衣衫襤褸、隨意躺臥者四處可見。教堂工作人員和信徒誌願者們在此地也格外忙碌。我親眼看到她們彎腰俯首、聆聽勸說那些人,一個接一個,苦口婆心。那是現實中活生生的宗教精神。
圖15 一位教堂工作者模樣的女士,在俯首勸說隨意躺臥(無家可歸)者。
8 城市俯瞰與馬蒂內利大廈
到一個城市能從高處俯瞰,是旅遊者的大愛。從中心廣場和大教堂調頭北上,我的重頭戲就是去馬蒂內利大廈(Eqficio Martinelli)登頂。在聖保羅的“鋼鐵叢林”中,有好幾棟三、四十層高樓對遊客開放頂層陽台,但是那天隻有馬蒂內利大廈真正那樣做了。馬蒂內利大廈有34層,低於最高的意大利大廈,卻足以一覽眾樓小了。
圖16 在馬蒂內利大廈樓頂眺望“鋼鐵叢林”。
圖17 在馬蒂內利大廈樓頂俯視。
馬蒂內利大廈每30分鍾接待一次,守時嚴格。與我同“組”上去的還有兩位波蘭來的MM,她們在此短期打工,是當地同事推薦而來。我們一起在最頂層逗留了近20分鍾。從高處看到的“鋼鐵叢林“,確實別有風味!
圖18 一同在大廈頂層陽台的兩位波蘭MM。
9 美食之都與聖保羅大集市
參觀完馬蒂內利大廈之後,LP推薦的步行線就基本完成了。我接下來去聖保羅大集市品嚐美食。曆史上巴西算得上是個移民國家,它受益於19世紀咖啡出口帶來的經濟繁榮所導致的移民潮,聖保羅就是移民集中地之一。意大利日本以及後來其他歐洲亞洲美洲中東的移民,同時帶來了世界各地的美食小吃,也給聖保羅帶來了“美食之都”的盛譽。
《Longly Planet》推薦的特色餐館中,有三家引起我興趣。它們分別是Mani,Ramona,Tordesilhas。最後我選擇了Mani,它的慢燉雞蛋(63℉-1.5小時)和烤裏脊(Filet Migon)是我的主要目標。巴西遊記的最後一集將是《巴西美食》,會有更詳細的介紹。所以這裏就隻上兩張照片。
圖19 Mani餐廳的慢燉雞蛋: 63℉下慢燉1.5小時。
圖20 Mani餐廳的烤裏脊。原以為應該是豬肉,實際卻是牛肉。
聖保羅大集市被很多旅遊資料稱為“必去”(Must go),是巴西傳統美食以及世界各地的精華薈萃之地。來自各國的菜蔬、水果、甜點、麵食、海鮮、家禽、肉類等等,應有盡有。裏麵場地寬敞,攤鋪整齊,並無髒亂之疾。
圖21 著名景點聖保羅大集市外觀。
圖22 聖保羅大集市內部。場地寬敞,攤鋪整齊,並無髒亂之疾。
我在集市裏又遇到了那兩位波蘭姑娘。她們特意向我推薦了幾款從巴西朋友處聽來的小吃。
圖23 聖保羅大集市內部。那兩位波蘭姑娘又不期而遇。
除去美食,大集市的建築本身也有來頭。設計者是弗朗西斯科·德保拉·拉莫斯阿澤維多設計所(Francisco Ramos de Azevedo’s office)。這位先生是巴西人,他對當地的建築設計影響了幾十年,聖保羅的民居大部分以及主要的公共建築都出自他的設計所。
10 保利斯塔大街與聖保羅藝術博物館
我第二天的參觀依然在市區。其中保利斯塔大街(Av Paulista)是聖保羅最繁華最重要的商業大道,那一帶有“巴西的曼哈頓”之稱。它在市中心偏南,西北-東南走向,總長約3公裏,充滿了現代化的商廈和店鋪,也是很多金融、文化機構的總部所在地。這條大街的房地產,被認為是拉丁美洲最昂貴的。
圖24 聖保羅最繁華最昂貴的保利斯塔大街之一。
圖25 聖保羅最繁華最昂貴的保利斯塔大街之二。
保利斯塔大街上最值得一看的,是聖保羅藝術博物館。乘地鐵9號綠線在TrianonMASP站下車,出站後朝西北方向便抬頭可見。那是一個很特殊的水泥和玻璃結構結合的龐然大物。兩條74米長、漆成紅色的巨大水泥橫梁,從長方形的多層玻璃結構實體的外麵將它整個支撐托拉起來,有點“笨拙”,十分醒目。然而這是一棟非常著名的建築,是典型的“野獸派”(Brutalist)結構,既是現代巴西建築學的象征,也是聖保羅的地標。
圖26 “野獸派”著名建築聖保羅藝術博物館。
它的設計者Lina Bo Bardi是位女性,生於意大利,是出名的巴西現代派建築家。她也擅長於家具和珠寶的設計。博物館建成於1968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當年出席了開館儀式,可見它的不同凡響。
博物館的地位來自它的收藏。它共有藏品8000多件,來自歐洲、美洲、非洲、亞洲,其中的歐洲藝術品,是拉丁美洲以至整個南半球收集得最精細最全麵的。這個私人非贏利性博物館的創立者本身就是個傳奇。上世紀四十年代,巴西正經曆從單一咖啡經濟向全麵工業化過渡的結構性轉變期,聖保羅吸引著全國甚至全世界的各行業精英及工人,儼然成了日益重要的巴西工業樞紐之地。
當時全巴西最大的媒體大亨Assis Chateaubriand敏銳地意識到了藝術氛圍和藝術水準對一個大都市現代化的必不可缺性,也看準了二次大戰後歐洲藝術品市場衰敗所帶來的良機,他開始以低價大肆收購收集那些名品,包括畢加索和倫勃朗等人的作品。
圖27 聖保羅藝術博物館收藏的梵高名畫《A walk of twilight》。
他說服了意大利米蘭的藝術學教授、評論家兼代理商Pietro Maria Bardi和他一起奮鬥,教授後來和妻子真的搬來巴西,把一輩子獻給了這個博物館的事業。這個博物館得到了國際的認可,它的收藏,曾在上世紀50年代去巴黎橘園美術館(Musée de l'Orangerie)、倫敦泰特美術館(Tate Gallery)、紐約大都會藝術館(New York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等作過“精品100”的展出。
11 建築大師與科潘大廈
看完保利斯塔大街後,我又回到了市中心去看科潘大廈(Edificio Copan)。這是一棟38層、140米高的民居建築,內有1160個公寓單元,20部電梯,221個地下停車位。它名列巴西最大建築之首,並且地板麵積也位居世界民居第一。它開工於1952年,完成於14年後。其名字“Copan”與洪都拉斯一個古老的瑪雅城市Copan隻是個巧合,其實是它的建築公司的首字母合成。
這個大廈的設計者非同小可,乃大名鼎鼎的建築大師奧斯卡·尼邁耶(Oscar Niemeyer)。最初的設想是兩棟獨立的大樓,一棟民居,一棟旅館。最後隻建了民居部分。他親自設計了大廈的蜿蜒型外觀。這個奇特的外形也是使之揚名的一個重要因素。
圖28 大師奧斯卡設計的巴西最大建築之首:科潘大廈。外麵有覆蓋,正在維修。
這個建築大師奧斯卡在巴西建築史上注定要流芳百世。驚世駭俗的首都巴西利亞烏托邦式噴氣機布局的設想,就是城市規劃專家盧西奧·科斯塔和作為建築師的他合作的產物。而該城的主要建築如國會、總統府、最高法院、外交部、司法部、總統官邸、大教堂等,皆出自作奧斯卡之手。
圖29 科潘大廈外觀圖二。
這個科潘大廈激發了來自全世界無數作家、電影製片人、攝影師、和其他藝術家們的創作靈感。一部巴西作家的作品《方舟沒有諾亞 - 科潘大廈的故事》在1995年還獲得了巴西的Jabuti文學獎。
12 國王情人與浪漫別墅
在中央廣場不遠走幾個街區,一條僻靜小街巷裏有一座神秘的小別墅。它外牆淺粉帶米黃,其貌不揚。它的名字叫Solar da Marquesa,是個有故事的地方:它過去曾是巴西國王Dom Pedro I的情人之家。
這位國王佩德羅(Pedro,相當於英文的“彼得”Peter)是葡萄牙人。1807拿破侖入侵葡萄牙時,葡王室逃至巴西。1820年葡王室回遷裏斯本,留下王子佩德羅獨挑大任。1822年王子順應巴西國內的要求,宣布脫離葡萄牙而獨立,自命為第一任國王。所以他也被譽為巴西的“解放者”(Liberator)。
圖30 巴西獨立後首位國王的情人居住地Solar da Marquesa 別墅。
這個當年的幽會之地,現在是個博物館,叫Museu da Cidade de Sao Paulo。
13 桑巴歌舞與若昂和伊皮蘭加街口
聖若昂大街和伊皮蘭加大街的交叉路口(Av Sao Joao and Ipiranga Intersection)在市區的西麵,那是兩條很主要的大街。該處時有即興或民間組織的歌舞聚集和表演,尤其在周末,多有民眾的自發參與。這些活動當然都離不開“國粹”桑巴。
那一帶周圍也有很多代表城市的古建築,是個值得駐足倘佯的休閑去處。我在第二天下午特意去轉了轉,可惜沒有遇到好運:期待中的桑巴熱舞與人群沒有出現。
圖31 聖若昂和伊皮蘭加大街口:常有即興歌舞聚集和表演之地。有點像波士頓的哈佛廣場以及Quincy Market的Faneuil Hall Marketplace一帶。
14 曆史的變遷與大盧斯火車站
城市北邊的大盧斯火車站(Estacao da Luz),是一個見證了巴西與聖保羅近代曆史演變的地方。
火車站建於19、20世紀之交。當時巴西的經濟以咖啡主導,火車運輸是進出口的主要運輸手段。大盧斯火車站是當時新建的聖保羅鐵路係統的總部所在,是進入該城的主要交通樞紐。
圖32 大盧斯火車站外景。
火車站建成於1901年。它的材料從英國購買,在英國蘇格蘭的最大城市格拉斯哥(Glasgow)鑄造建成, 拆開後運到聖保羅再重新組裝而成。設計師也是英國人。
火車站紅紅火火運行了幾十年。它的時鍾樓,是當年全市其他時鍾的參照標準。在它的顛峰時期,這一帶曾在聖保羅舉足輕重,是城市形象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圖33 大盧斯火車站內景。現在停靠和行駛的是地鐵車輛,不是火車。
上個世紀40年代後,巴西的單一咖啡經濟不再,鐵路運輸開始衰落,大盧斯火車站周圍也隨之頹敗。現在它已改成了一個博物館,也是地鐵盧斯站的所在。
聖保羅是個令人歎為觀止、而又令人唏噓感慨的地方:為它的發達繁華,也為它的貧富懸殊;為它迄今的時代更替,也為它昔日的曾經輝煌。
《景點表以及我的評分》(1-5星)
Praca da Republica/ Praça da República 共和國廣場 4
Edificio Italia 意大利大廈 5
Mario de Andrade Municipal Library 馬裏奧·安德拉德市圖書館 3
Theatro Municipal 市劇院
Viaduto de Cha 高架橋查 4
Igreja de Dao Francisco de Assis 阿西西道弗朗西斯教堂 4
University of São Paulo Law School 聖保羅大學法學院 5
Largo de Sao Francisco 聖弗朗西斯科角(地)4
College of Law statue 法學院塑像 5
Praca da Se 中心(賽)廣場 5
Cathedral da Se 聖保羅(賽)大教堂 5
Caixa Economica Federal 聯邦經濟銀行 2
Solar da Marquesa 太陽能酒店 3
Secretaria da Justica 司法部 3
Praca Pateo do Colegio 律師協會廣場 4
Eqficio Martinelli 馬蒂內利大廈 5
Estacao da Luz 大盧斯火車站 4
Edificio Copan 科潘大廈 5
Av Sao Joao and Ipiranga Intersection 聖若昂和伊皮蘭加大街口 3
Monumentca Mae Preta 黑美女紀念碑 5
Largo de Paicandu 三角地 3
Museu d Arte de Sao Paulo 聖保羅藝術博物館 4
Av Paulista 保利斯塔大街 3
Mercado Municipal 梅爾卡多大集市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