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族原於朝鮮半島。他們大量遷入中國的第一個高峰期為朝鮮北部(北韓)大鬧荒的1869年,距今隻有100多年。他們是朝鮮半島已形成為近代民族之後遷入的。現由朝鮮族成員的祖先,主要有如下四部分人來組成。
第一部分,17世紀的“被擄之人”。1619年2月,明軍與後金軍在遼寧的薩爾滸山一帶進行一場決戰,明軍大敗。前來助明參戰的朝鮮軍13000餘人被擊潰,其中近5000人被捕,他們的大多數“溪流贍養”。1627年1月和1637年11月,後金為解除進關的後顧之憂,先後兩次入侵朝鮮,擄來數方朝鮮民眾,以重做農奴,家奴或八旗兵。現住河北省青龍縣,遼寧省蓋縣陳屯鄉。本溪縣山城子鄉的“樸姓朝鮮族”,就是當年這些“被擄之人”與戰俘的後裔。
第二部分,19世紀至20世紀初遷入。他們是朝鮮李超封建統治下破產的農民和難民。1885年,清朝將圖們江以北700裏,寬40-50裏之地確定為朝鮮族“專墾之區”。此為朝鮮族的遷入與聚居起了重要作用。據記載,至1910年,朝鮮族再現延邊地區共有109500人,遼寧地區住有5萬餘人。
第三部分, 1910年朝鮮亡國後遷入者。他們主要是反日人士,反日團體成員及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破產的農民。1936年,東北朝鮮族達854411人。
第四部分, 1937年至1945年日本帝國主義強迫移入的所謂“朝鮮移民”。至1945年,東北共有朝鮮族169234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