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去影本主義,現代藝術的惡作劇。

(2016-07-24 00:27:00) 下一個

1925年紐約華爾道夫酒店的紐約獨立展覽上,出現了一幅標了高價的作品,畫家為帕維爾·葉爾達諾維奇Pavel Jerdanowitch,像是個俄國畫家的名字。當時藝術界轟動了,藝術評論家們瘋狂讚譽, “去影本主義 Disumbrationism”,這簡直是現代藝術的裏程碑,與高更比肩呢!他的畫作在歐美多處巡回展覽。媒體美評如潮的同時,到處尋找這位畫家,但他就是不露麵。通過他寄來的信件了解到:葉爾達諾維奇生於莫斯科,十歲隨家人移民來美,因患肺結核,搬遷到南海群島South Sea Islands(不是中國南海South China Sea 啊,是南太平洋),後來定居南加州,是去影本主義藝術的創始人奠基人鼻祖,並附上一副呲眉瞪眼受壓抑的自畫像照。他的係列畫作《七宗死罪》,其中一幅畫還被收入《現代藝術金典》(The Golden Book of Modern Art)。
1927年,葉爾達諾維奇向媒體曝出真相:“他的真名是保羅·喬丹-史密斯(Paul Jordan-Smith),是位作家。因藝術家妻子的作品被人劣評為「過於寫實和保守」,他決定跟現代藝術開個大玩笑,以證明多數藝術評論家是胡扯而且裝逼。他認為自己的名字太平凡,不夠聳人聽聞,就把Paul變成Pavel,Jordan變成Jerdanowitch,一名俄國現代畫家橫空出世。去影本學派來龍去脈被媒體曝光後,有些評論家尷尬沮喪,有些則堅持追捧,如同咬定屎橛頭不鬆口(柏楊語)。
在此之前保羅·喬丹·史密斯從未拿過畫筆,去影本是因為他不會畫陰影。一天夜裏他用老婆剩下的最舊的紅綠兩色油彩,一支掉了毛的禿筆,一塊殘破畫布,花了幾分鍾時間塗抹出一幅粗糙狂野的南太平洋島婦女的形體,此女殺了傳教士,咬了一口被禁吃的香蕉後振臂歡慶自由。其實本來打算畫海星的,不小心手一哆嗦畫成了一束香蕉,索性取名為《是的我們沒有香蕉》(Yes We Have No Bananas)。



願望Aspiration。這幅畫1926年被芝加哥藝術世界奉為“高更、波普藝術和吟遊詩人的葉爾達混合體”。


愛慕Adoration。女人把男人巨大的78當成阿斯克勒庇俄斯之杖那樣,頂禮膜拜。不能不說,雖然畫技不佳但作者的想象力還是令人驚歎的!



彩燈(Illuminations):半夜三更醉鬼跌跌撞撞往家走,預感到等待他的將是河東獅吼;從閃爍的燈光中他看到了老婆眼中的熊熊怒火。


想象Gination:好萊塢酗酒後的變態女星。揭露酒精摧毀肉體和靈魂,還是挺有正能量的。


屈服Capitulation。警察與黑人,具有曆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加餐Collation.


充滿藝術氣質的帕維爾·葉爾達諾維奇。

 

這場惡作劇的主角保羅·喬丹-史密斯。

 

1927年8月14日洛杉磯日報,去影本主義的惡作劇新聞上了頭版頭條並占據幾乎整個版麵。

七宗死罪裏有兩宗Aspiration和Collation現存於UCLA圖書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ziqiao123 回複 悄悄話 確實跟高更很神似呢,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