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柿子撿軟的捏,砸磚衝無憂後腦勺拍
(2007-10-06 23:09:37)
下一個
從中國回來後,看到無憂同學的幾個帖說的話我很不愛聽.今天有空,一並翻扯出來.無憂等同學的問題是總覺得自家的經曆就是最好的經曆,自家的經驗就是最優的經驗,有這種自信是好的,但各家依各家的情況有自己最佳的選擇,別人毋須置喙.
先說送孩子回國,兩地分居.送回國也好,放在身邊也好,都不是作為判斷"好''"壞''的依據.當年我女兒從出生到一歲多,有婆婆幫忙.後來,婆婆因急事回國,把女兒帶回去,順便讓福建一大家族的親戚及在北京我的父母都能看一看我女兒.但是,要回來時,你們偉大的美國的領事館說什麽也不給我婆婆發簽證.我老哈(HUSBAND)火急火燎趁暑假把女兒接回來.開始送托兒所時,老哈打算陪讀一個星期.一米八幾的大老爺們坐在幼兒園的小板凳上讀PAPER順便看女兒,說起來可笑,但老哈那時可是特當正事兒.當然第二天,就被幼兒園老師給轟出來了.
我讀書是在另一個城市,老哈獨自帶女兒帶了半年.以後是我獨自帶.從每天早上起床到送她到幼兒園,緊張得一個多餘的廢動作都沒有.她總是第一個被送到幼兒園,最後一個被接走.如果晚上有實習或討論,我就得把她帶在身邊了.說來難以置信,帶女兒上學那兩年,我沒缺過一天課.女兒沒生過大病,就是偶爾發燒感冒,也都是在周末,一般星期五晚上開始,星期天晚上準好.上次SOYO提過的所謂幼兒恐懼綜合症,在我女兒身上是以另一種形式體現了.那是我們人生中最艱難的一段時間,就是忙,熬著,還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麽.一點靠頭沒有.我想舊社會也就是這樣了:就是那種走投無路的感覺,與女兒相依為命.但我還是按計劃拿到博士學位,比同班同學提前半年.
畢業後,有一年還是與老哈分居兩地.這次不僅不在同一個城市,不在同一個州,而是不在一個洲.中間不但隔著陸地,還隔著兩大洋呢!我說過工作十年沒CALL IN 過一次,也包括這一年.其實當年的苦,具體的滋味已經忘了,隻有兩件事記得很清楚.一件是有次晚上出去倒垃圾,忘了對女兒說一聲.其實就五分鍾的時間.回來發現女兒坐在床上睜大恐懼眼睛,看見我才流淚:她是怕媽媽不回來了.另一件就是四五歲時,每天晚上踩著小凳子在廚房的COUNTER TOP 上一聲不響地給自己做三明治作為第二天的午飯.
我想,當年要是把女兒送回國內.她在國內可以有奶奶(姥姥)在生活上無微不至的照顧,還可以有很多堂表兄弟姐妹一起玩耍.比跟我在一起能少吃很多苦.
再說夫妻兩人工作.無憂說如果倆人不能都開BMW就該都出去工作.這話就該狠批.你愛寶馬,別人還能愛KIA呢.人家就願意呆在家裏開KIA,做飯吃,剪哭胖,那是別人的自由.無憂的生活方式未必是最好的生活方式.說真的,X5剛出來時,我就買了.那時X5還沒臭了街到處都是,還要ORDER等倆月.我得說,我不喜歡.機械部分好,開起來痛快.電腦部分淨出小毛病,動不動就不工作.象小蜜,看著漂亮,可動不動就發小脾氣.扯遠了,我是說,誰家愛出去工作就出去工作;誰家愛留在家裏就留在家裏,外人根本用不找說應該不應該.我上班不帶飯盒,下班能隨行享受, 不為女兒上學,玩耍經濟上擔憂, 房子貸款早付清了,不為給爹媽點錢吵鬧,去個菜店,愛買蔥買蔥,愛買蒜買蒜, 開不開BMW, 奔馳是我自己的選擇而不是錢的選擇. 而我出去工作,也是我自己的選擇,不是為了給別人看,不是為了取悅於別人.不是聽別人說應該不應該.
今天就先說到這兒吧,一時想不起來還有什麽可拍磚的了,希望無憂同學拿出無憂的氣度來正確對待.以後有意見,我還會再砸磚.
200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