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uya的博客

lauya 筆名的來源:大學時。。。。
正文

瑪丘比丘和聖穀---秘魯篇(1 )

(2010-01-02 16:09:53) 下一個
一直想去瑪丘比丘和鄰近的庫斯科古城,一拖再拖,最近感覺拖回永遠拖下去,要去的地方太多,晚去不如早走。聖誕和新年間終於成行。在利馬時除了安全其它感覺還都不錯,但到了海拔和拉薩差不多的庫斯科立刻有了高原反應,特別是剛到時活動大了些,當晚挺嚴重,打擺子,腦袋像灌了鉛似的,尿頻,腹瀉,沒胃口。第二天開始好了許多。 瑪丘比丘地勢比庫斯科低好幾百米,但最高的是Puno比拉薩要高。

下麵摘引百度對瑪丘比丘的介紹:

馬丘比丘在奇楚亞語Quechua“古老的山”之義,也被稱作“失落的印加城市”,是保存完好的前哥倫布時期的印加遺跡。馬丘比丘是南美洲最重要的考古發掘中心,也因此是秘魯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
  在山頂上馬丘比丘的懸崖邊,人們可以欣賞到落差600米直到烏魯班巴河的的垂直峭壁。  絕佳的地理位置使馬丘比丘成為了理想的軍事要塞,它的位置也因此曾經是軍事機密。
  由於獨特的位置、地理特點和發現時間較晚(1911年),馬丘比丘成了印加帝國最為人所熟悉的標誌。在1983年,馬丘比丘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遺產,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之一。
人們認為馬丘比丘是印加統治者帕查庫蒂(Pachacuti)於1440年左右建立的,直到1532年西班牙征服秘魯時都有人居住。考古發現(加上最近對早期殖民文件的解讀)顯示馬丘比丘並非普通城市,而是印加貴族的鄉間休養場所(類似羅馬莊園)。圍繞著庭院建有一座龐大的宮殿和供奉印加神祇的廟宇,以及其他供維護人員居住的房子。據估算,在馬丘比丘居住的人數,在高峰時也不超過750人,而在沒有貴族來訪的雨季就更少了。
  印加王國選擇在此建立城市,可能是由於其獨特的地理和地質特點。據說馬丘比丘背後的山的輪廓,代表著印加人仰望天空的臉,而山的最高峰“瓦納比丘”代表他的鼻子。印加人認為不該從大地上切削石料,因此從周圍尋找分散的石塊來建造城市。一些石頭建築連灰泥都沒有使用,完全靠精確的切割堆砌來完成,修成的牆上石塊間的縫隙還不到1毫米寬。
  1913年,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曾用了整個4月刊來介紹馬丘比丘,這處遺址也因此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2003年有大約400,000人參觀馬丘比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大規模旅遊對遺址帶來的損害表示關注。秘魯當局堅稱這不是問題,遺址的偏僻會對旅遊業形成天然的限製。不斷有建議要在遺址修建纜車,但至今一直未獲批準。
  智利詩人巴勃羅·聶魯達最著名的作品,受馬丘比丘啟發的“馬丘比丘之巔”:
  “我看見石砌的古老建築物鑲嵌在青翠的安第斯高峰之間。激流自風雨侵蝕了幾百年的城堡奔騰下泄……”

1。


2。


3。從旁邊的Waynapicchu山上向下俯瞰


4。烏魯班馬河


5。羊駝--貌似美女


6。聖穀陣雨


7。Sacred Valley near Moray


8。婦女會


9. 收工


10。可愛的牧童小哥倆


11。鹽田


12。


13。祭祀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