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jinyuan.org/bbs/Boke/UploadFile/26/2008-2/20082199341779249.jpg)
(新人第一帖啊~~各位拍轉不要拍得太猛~~嗬嗬~~)
隨著正月十五的臨近,超市裏的元宵、湯圓專櫃又紅火起來。周末難得好天氣,去Chinatown買菜,看到很多人都往小推車裏丟幾袋速凍湯圓。
心下不由感慨:咱中華子孫到哪兒都無法忘記故鄉的傳統阿!
中國的春節飲食是很有講究而且非常有趣的,我記得小時候老人們常講:“初一餃子,初二麵,初三合子,初四烙餅卷雞蛋”,初五也要吃餃子,俗稱“破五”。
而正月十五吃元宵、湯圓,猜燈謎、賞花燈,作為這個節日的壓軸好戲,不僅受到大人們的重視,連小孩子也歡喜得很。
每家每戶都會在過年的時候留一些煙花炮竹,正月十五的晚上再來盡情的欣賞一回。
我小時候隻知道有元宵,一開始是家裏自製的,印象中好像是將餡料拌好後晾涼,在切成小方塊,把小方塊放到篩子中,倒上江米麵,要用力的搖,一直搖到每個小方塊都包裹上均勻厚實的江米麵變成小圓球才可以。
後來嫌麻煩,就從外麵買。最早胡同兒裏有小商販專門賣元宵,現搖現賣,不過改成了機器搖。
再後來,有了“超市”,超市的專櫃也賣“元宵”,隻不過那包裝袋上寫的是“湯圓”。
我以為元宵和湯圓,隻不過是北方和南方不同的叫法。仔細問過媽媽才知道,北方的元宵是“搖”的,南方的湯圓是“包”的。
現在回想起來,元宵的表麵是幹的,下水煮熟後才變黏變軟,而且湯水是濃的。而湯圓的表麵是濕軟的,湯水比較清澈。
我們今年過年的時候沒有吃餃子,主要是因為過年前一周包的包子多了,吃了一星期的包子,實在沒有胃口再吃餃子,心裏雖然不免有些遺憾,不過還是安慰自己,包子和餃子也差不多啦,而且是“蒸”的,咱這小日子“蒸蒸日上”!
過幾天就是正月十五了,這回可不能再“落後”了!
不過,阿喵這次的湯圓,有一些改進,想求些新意,就改作了這款“雨花石桃仁芝麻湯圓”。
需要準備的主料:糯米粉、可可粉、芝麻粉。
![](http://www.jinyuan.org/bbs/Boke/UploadFile/26/2008-2/20082199365373117.jpg)
過程如下:(點擊小圖可看大圖)
![](http://www.jinyuan.org/bbs/Boke/UploadFile/26/2008-2/20082199372140889.jpg)
1、準備1杯溫水、半磅糯米粉;
2、將糯米和勻; 3、將1勺可可粉均勻灑在麵團上; 4、攪拌均勻後,將麵團“醒”一小時;
5、把掰碎的核桃仁、芝麻粉、2小勺白糖、3大勺玉米油倒在一個大碗中;
6、充分攪拌均勻,直至每塊核桃仁上都均勻包裹著芝麻粉,並形成小塊;
7、拿起一小塊麵團,先用力把麵團握實;
8、揉成小球;
9、從小球的四周慢慢捏出小碗的形狀(四周薄、中心厚);
10、將適量的餡料放置中央;
11、漸漸從四周往中央合攏;
12、用手輕輕在掌心將麵團揉成圓球(也可以揉幾個橢圓形與圓形湯圓放在一起,更加像雨花石)
13、將鍋內加入熱水,待水沸騰後倒入湯圓;
14、水大開後,轉為中火,直至湯圓全都膨大、浮出水麵即可與湯水一起撈出食用。
吃多少煮多少,剩下的生湯圓裹上一層薄糯米粉放入盤中,覆上保鮮膜後放入冷凍室保存。
![](http://www.jinyuan.org/bbs/Boke/UploadFile/26/2008-2/2008219938856907.jpg)
再仔細看看包好的湯圓,是不是紋路非常細膩清晰呢?
![](http://www.jinyuan.org/bbs/Boke/UploadFile/26/2008-2/20082199385162751.jpg)
再來看看煮好的湯圓,因為加入了湯水,更加如雨花石般栩栩如生了。
![](http://www.jinyuan.org/bbs/Boke/UploadFile/26/2008-2/20082199392183109.jpg)
輕輕咬一口,餡料便一股腦兒全都湧出來了~~(為了美觀,這裏阿喵是用水果刀切的,嘿嘿~~)
![](http://www.jinyuan.org/bbs/Boke/UploadFile/26/2008-2/20082199394597056.jpg)
這款“雨花石桃仁芝麻湯圓”的難點是如何讓湯圓表麵有栩栩如生的雨花石紋路,網上介紹的做法(用可可粉麵團+糯米粉麵團)作出來的湯圓表麵紋路比較死板。
阿喵為了這個難題,還是費了些腦細胞滴,您仔細看好做法中的紅字標識部分,那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