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斜西獨

鳶飛唳天者,望峰息心;東斜西獨人,指爪鴻泥。
正文

舍與得

(2009-08-28 13:11:08) 下一個
朋友家最近回國了,一家四口,隻帶走了幾件簡單的行李。臨行前,特意把他們的兒童床和玩具家什收拾出來,鄭重送給了我們。難得的是六歲的孩子,比樂樂還小,卻不戀舊物,慷慨的態度隱隱透出君子之風。
劉墉有篇好文,專講舍與取的關係。關於取,他講少年要取其豐,壯年取其實,老年則取其精。關於舍,他講少年時舍其不能有,壯年時舍其不當有,老年時舍其不必有。取是一種本事,舍是一門哲學。
年少時家貧,連一個像樣的玩具都沒有,客觀條件如此,不能有就不希求,旱地求生,一樣也能茁壯成長。到了中年盛極而衰,表麵繁榮,心靈漸漸空虛,不該有就不沾染,不僅頭勢清爽,腳跟也立得定。老年則如登山履危,行舟遇險,要漸次把行李都拋棄,除了自身之外,一物不留。
凡人的得失心重,常在患得患失中掂斤稱兩,錙銖必較。
即便樂樂年幼,也常常不舍得把自己最愛的物件與人分享,我也不忍強迫她做她不理解的事,但心裏很替她擔憂。事實上我自己也很困惑:取舍之間,其實是個修養問題,做人的大問題,不取,無物可舍,總要先有取的能力,不舍,滋長貪欲,人生不得舒展解脫啊。
劉墉說,沒有能力的人,取不足, 沒有通悟的人,舍不得。信哉斯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