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也談圓明園為何一再成輿論焦點

(2009-01-08 11:14:48) 下一個
也談圓明園為何一再成輿論焦點
2008年12月20日 00:00:51  來源:新華網
【字號  留言 打印 關閉 

    哲  源

    日前,看了新華網理論頻道轉發的一篇《圓明園為何屢屢成為媒體焦點》的文章,筆者深有同感。圓明園為啥一再成為公眾和媒體

關注的焦點?因為民眾對她的感情實在太深,害怕有人踐踏她、蹂躪她、毀壞她,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

    圓明園對於中華民族的情感影響,遠遠超出了一座園林本身。站在這塊廢墟上,望著那斷壁殘垣,我們現在依然能夠強烈感受到一百多年前西方列強所帶給我們的屈辱和傷痛,自然就會想起中國那段喪權辱國、任人宰割的曆史,想起英法聯軍攻占北京後火燒圓明園的情形,想起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情景。今天,當中華民族再次走向複興之路之時,圓明園對於我們來說就是苦難曆史的一種象征,是激勵我們奮發圖強、振興中華的重要動力。

    然而,一直以來,一些人卻想方設法破壞她。他們打著文化複興和文物保護的幌子, 一再拿圓明園說事,把圓明園當成搖錢樹,在開發圓明園的商業價值上大做文章,倡導所謂“整修”、“複建”、“重建”,導演“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鬧劇,還美其名曰“重鑄輝煌”、“還我錦繡河山”。不久前,因為要搞什麽網上虛擬圓明園、在廢墟上修建電影院,便有所謂的有識之士公然聲稱:“我們不能守著廢墟過一輩子。”按此觀點,圓明園廢墟遺址將在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也意味著一個絕無僅有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就此不複存在,這是所有有遠見的國人所絕不願意見到的。

    對待曆史遺跡,意大利人認為,在遺跡之上製作任何一種複製品,都將破壞遺跡的曆史真實性。建於公元前80年左右的橢圓形古羅馬大角鬥場,到現在依然殘存不堪;被無數現代建築大師尊奉為最高建築典範的希臘帕提農神廟,1687年在戰爭中被摧毀,隻剩下30多根石柱和一片廢墟,但至今麵貌未改,仍屹立在雅典衛城的山巔上。像這樣殘破的古建築,在歐洲數不勝數,是這些國家的文保意識不到位,還是沒有財力去修複它?顯然都不是。因為複原的建築必然失去震撼人心的曆史文化底蘊。正是因為荒殘,帕提農神廟、古羅馬角鬥場等古建築才顯得非常悲壯、厚重、氣勢磅礴。圓明園也一樣,因為蒼涼,才令人悲愴;因為荒殘,才讓人震撼。正是鑒於某些重要的曆史遺存或廢墟的這種不可替代的價值,2002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二十二條明確規定:“不可移動文物已經全部毀壞的,應當實施遺址保護,不得在原址重建。” 然而,對此有人卻置若罔聞,還公然鼓噪“不能守著廢墟過一輩子”,實在讓人無法理解。

    圓明園:蒼涼的遺址,警世的洪鍾;荒殘的廢墟,無價的文物。這是客觀事實,也是公眾的共識。在一定程度上說,圓明園遺址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心頭肉”,隻要有人對她的覬覦一天不停止,公眾和媒體對她的關注就一天不會放鬆。最後,筆者強烈呼籲: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刻骨銘心,不忘國恥,請留住圓明園的荒殘美、蒼涼美、悲壯美!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