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89)
2009 (42)
2010 (35)
2012 (1)
2013 (1)
金色的麥田
座落在瑞典東南沿海小城卡爾馬的卡爾馬城堡,在瑞典是個很不被瑞典人待見的宮殿,長年來缺乏修繕,雖然在近代隨著瑞典人和丹麥人感情的加深開始逐漸被重視起來,但和瑞典的其它宮殿相比卡爾馬宮依然顯得十分寂落。
這其中的原因就是卡爾馬宮是當年簽署卡爾馬聯合的地點,時間大約在15世紀初。那個年代的北歐幾乎完全臣服於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一世的裙下,這位美豔、聰明並且強悍的女人征服了包括現在的挪威、英格蘭島、瑞典,以及現今德國的一步分地區。(有關女王瑪格麗特一世的信息在後麵有附錄)
瑪格麗特一世死後,瑞典人曾幾次武力攻奪過卡爾馬宮城堡,又幾次被丹麥人武力奪回,直到16世紀,瑞典人才徹底占領了卡爾馬宮以及周邊的地區,使得那裏徹底成為了瑞典的領土,我想,這也是丹麥人心中永遠的痛。
這張是保存在丹麥哈姆雷特城堡內的,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一世征服瑞典的油畫,跪在女王前麵的是瑞典國王和王子,他們身上袍子的顏色代表了瑞典國旗的顏色。
這是卡爾馬宮的平麵示意圖:
古老的城堡靜靜的在那裏講述著當年那些腥風血雨的故事:
城堡的那邊就是小城的城區:
城堡保留了這個古老的吊門和兩個吊環,想象著需要倆特別高大的大力士才能拉起這座吊橋來:
靜謐的環宮河麵小鳥兒們無憂無慮的在戲水遊玩,隻有上麵那些仍然停放的大炮們還在告訴人們當年這裏的戰火轟鳴:
來張大炮的近影,別看現在的炮身如此斑駁,當年全靠了它們才阻擊住了最後丹麥人的進攻。
城堡前麵的這幢小樓可能是當年城堡的侍衛官居住的:
倆木刻的一男一女享受著和平的生活:
城堡東麵,秋天的大海也可以是如此憂鬱的:
今天的城堡和平而寧靜,站在這裏我好像融合進了時空裏,當年的金戈鐵馬依稀在耳畔徊響,,,珍惜我們現在的生活吧!
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小城邊這幢可愛的小屋,或許是白雪公主和7個小矮人就住在這裏?
哈哈~~~ 金色的陽光,金色的秋天,我們的生活是多麽美好!
來張金色的特寫:
最後給大家看一眼北歐的黑土地,真的是很黑很肥沃!每一次看見這樣的黑土地,我總是會聯想到我們祖國東北的北大荒,聽說也是這麽黑這麽肥沃的大糧倉。
原創文章,嚴禁剽竊,歡迎轉載,請注明出處,最好告知。
謝謝分享!
你剛去那兒度假吧?
阿爾貝萊克特被丹麥擊敗後,瑪格麗特女王和所有卡爾馬聯合共主的徽章都包含三王冠圖案。縱然古斯塔夫·瓦薩在1523年成功帶領瑞典脫離聯合,但丹麥國王克裏斯蒂安三世和弗雷德裏克二世的個人徽章依然繼續使用這圖案,表示丹麥繼續覬覦瑞典主權。兩國持續不和,後來弗雷德裏克二世更入侵瑞典,觸發北方七年戰爭。戰後的《斯德丁條約》沒有明確解決爭議,丹麥國王繼續使用三王冠圖案,引發日後的衝突。現時,丹麥國徽仍然保留三王冠圖案,但這隻是象征曆史上的卡爾馬聯合[3]。
丹麥曆史上著名國王―瑪格麗特一世女王(1353~1412)
瑪格麗特一世女王原本是丹麥國王瓦爾德馬四世(1340~1376在位)的女兒。她生於1353年。出生後,由羅斯基勒教堂的大主教為她洗禮,並起名為瑪格麗特。她是家裏最小的一個孩子.她曾有過5個哥哥和姐姐,但最後隻有她和她的哥哥克裏斯托夫,以及她的姐姐英厄堡二人活了下來。她的哥哥克裏斯托夫被立為王儲,姐姐英厄堡嫁給了德意誌北部的梅克倫堡公爵。而瑪格麗特則嫁給了挪威的哈康王子。哈康王子的父親馬格努斯8226;艾立克 鬆既是挪威國王,又是瑞典國王。因而瑪格麗特成為挪威和瑞典的王妃。後來,她生了一個兒子―奧拉夫王子。
瑪格麗特是個年輕美貌、絕頂聰明的女子。而且,一向胸懷大誌、雄心勃勃。1375年,丹麥國王瓦爾德馬四世逝世。由於瓦爾德馬國王生前在同梅克倫堡公爵阿爾布萊克特的戰爭中打了敗仗,而被迫在簽訂的和約中承諾將王位傳給阿爾布萊克特公爵和國王的長女英厄堡所生的兒子,其他任何人均無權成為丹麥國王。
但是,22歲的瑪格麗特憑著她的機敏才智,運用各種手腕,包括承諾她自己不當君主、並用土地來換取權力。買通了丹麥的貴族階層,將本應登上王位的她姐姐的兒子排斥在外,把自己的兒子奧拉夫王子推上了丹麥國王的寶座。奧拉夫繼位時年僅6歲。由於奧拉夫年幼,故由其母親瑪格麗特攝政。1380年,她的丈夫挪威國王哈康六世去世。奧拉夫又繼承了挪威國王。這樣,瑪格麗特成了丹麥、挪威兩國實際上的統治者。
瑪格麗特還一心想占領瑞典,企圖把丹、挪、瑞 組成一個統一的國家。為了維護已經到手的統治權,瑪格麗特再未嫁人。她把全部心思放在培養兒子身上,希望她的兒子成為一個統治整個斯堪的納維亞的國王。然而,到了1387年,她的年僅17歲的兒子奧拉夫國王突然夭折,這對瑪格麗特來說是個沉重的打擊,這不僅使她統一斯堪的納維亞三國的計劃受挫,並有可能成為泡影,而且連她自己能否在丹、挪兩國繼續統治下去都成了問題。因為她隻是代兒攝政的“無冕女王”。
不過,出於丹麥人的反德意識,丹麥有權勢的宗教界和政界領袖們,為了不使丹聲的王權落入有德國血統的阿爾布萊克特(瑪格麗特的姐姐英厄堡同梅克倫堡公爵所生的兒子)的手中,他們在奧拉夫國王去世後不久,就推舉瑪格麗特為丹麥的“全權統治者和監護人”。從那時起,瑪格麗特雖無女王的正式頭銜,但已成為實際上的丹麥女王。1388年,挪威也推舉瑪格麗特為“名正言順的統治者”,並決定她具有終身統治權。瑪格麗特得到丹麥、挪威的統治權後,重新把目光轉向瑞典。經過秘密談判,瑪格麗特終於獲得瑞典“統治者”的身份。
但是,當時的瑞典國王阿爾布萊克特堅持不放棄統治權,瑪格麗特隻得與他兵戎相見。她用了7年的時間,與阿爾布萊克特爭奪斯德哥爾摩,最終於1395年打敗並活捉了阿爾布萊克特和他的兒子。後來,她又以釋放阿爾布萊克特父子作為條件,換得了對瑞典的統治權,瑪格麗特又被擁戴為瑞典國王。至此,丹、挪、瑞三國聯盟事實上已經形成.瑪格麗特成了三國的女王。
為使國聯盟永遠保持下去,瑪格麗特開始考慮她的繼承人間題。瑪格麗特看到,在她的家族中能夠繼承王位的人是她姐姐英厄堡的外孫(即英厄堡的女兒所生的兒子)。他出生在波美拉尼亞山,父親是波美拉尼亞公爵。瑪格麗特便將他收養過來,並把他原有的斯拉夫名字改掉,稱他為艾立克。瑪格麗特潛心培養艾立克,並努力說服丹、挪、瑞三國的國務委員會推選艾立克為她的繼承人,她帶著艾立克一道巡遊斯堪的納維亞三國,並宣布他為王。1397年,丹麥、挪威、瑞典三國代表在瑞典東南部的沿海城市卡爾馬聚會,正式建立“卡爾馬聯盟”,三國代表宣布效忠於瑪格麗特,擁立年僅16歲的艾立克為三國聯盟的君主,並為他加冕。瑪格麗特則仍退居攝政地位,直到1412年去世。
瑪格麗特一世女王一手創立的“卡爾馬聯盟”從1397年起一直持續到1523年,曆時126年。而她所建立的丹、挪聯盟從1380年她的丈夫哈康國王去世時起,一直維持到1814年被英國分裂為止,曆時434年,將近4個半世紀。由此可見,瑪格麗特女王是丹麥曆史上一位傑出的君主。上述情況表明,瑪格麗特真正當女王的時間僅僅lo年(1387~1397年),而更多的時間是處於攝政地位。而且,她雖掌握實際統治權,但從未正式舉行過加冕儀式,故人們稱她為“無冕女王”。1412年,她為了實現其最後願望――收回被當時的普魯士所占領的日德蘭南部地區――而乘船南下,試圖再次施展她的外交手腕,收複這塊失地。
但是,當她乘坐的船隻到達弗蘭斯堡海灣時,她傳染上了鼠疫(即“黑死病”)。不久,她就死在船上。她的遺體由她的兒子艾立克國王移葬在羅斯基勒市的大教堂裏,與其他國王的靈柩放在一起。但是,瑪格麗特用的是特製的石棺。石棺上雕刻著躺著的瑪格麗特女王全身石像,至今供人贍仰。
順便說一句,在瑪格麗特女王之前,大部分丹麥國王都有一個綽號,如:高姆“老王”、哈拉爾“藍牙王”、斯凡“八字胡子王”、馬格努斯“善良王”、瓦爾德馬“勝利王”,等等、等等,不勝枚舉。這些綽號都是國王的性格和特點的補充,多為褒義。但是,人們未給瑪格麗特女王起綽號,也許因為她是丹麥的第一位女王,不宜有綽號;也許出自對她特別尊重,而未起綽號,究竟是什麽原因,不得而知。在丹麥曆史中,對她的事跡記載不多。她被稱為斯堪的納維亞曆史中卓越的、謎一樣的人物。她以“瑪格麗特女王’’的名字載人丹麥史冊。
她的父親瓦爾德馬四世是最後一位有綽號的國王,他的綽號是“阿道戴”,意思是“又是這種日子”。對於這個綽號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解釋:一種認為國王是個嚴格強悍、冷酷無情的人,為了達到目的.他可以不擇手段,在他統治期間, 日子與過去沒有兩樣:戰爭連年、稅收苛重、國運不臻、民生多艱。因而他在丹麥沒有受到愛戴,有人甚至把他稱為“惡人”。另―8226;種認為國王精力旺盛,勤奮工作,從不優柔寡斷。他使丹麥重新得到自由、統一和重建,因為有了他,丹麥更加強大、更加富裕了,丹麥“又有其全盛時代”。兩種說法,孰對孰錯?難以評說。但不管怎樣,瓦爾德馬是最值得注意的丹麥國王之一。自他以後,從奧倫堡王朝開始,國王都叫“克裏斯欽”或“菲德烈”,加上數字就是王號,它們交替使用,按代增數。如:克裏斯欽二世、菲德烈一世、克裏斯欽三世、菲德烈二世等等。菲德烈一世是克裏斯欽二世的兒子,又是克裏斯欽三世的父親,這樣依次類推,代代相襲。瑪格麗特一世女王以後,古代所熟悉的、對國王親密的稱呼形式亦隨之宣告結束。
這篇搏文很長,謝謝大家的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