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宮崎駿的動畫世界(zt)

(2005-03-19 22:42:53) 下一個
石青

在開始的早晨靜寂的窗/一切歸零之後漸漸充實/不再去追尋海的彼岸/
耀眼的寶物一直就在這裏/在我身上就可以發現

——《千與千尋》主題歌



最高榮譽:2月19日宮崎駿手捧金熊出席在東京舉行的新聞發布會。



  2002年2月17日,第52屆柏林電影節破例把金熊獎授予了兩部影片,讓評選委員們做出這一打破曆史的決定的正是日本導演宮崎駿執導的動畫電影《千與千尋》(千と千尋の神隠し)。在柏林電影節的曆史上,還從未把最高獎授予一部動畫片。對於普通的中國觀眾,“宮崎駿”可能是個陌生又拗口的名字。一部動畫片能夠獲得電影界的最高榮譽之一,這或許讓人感到吃驚。然而,對於熟悉宮崎駿作品的影迷,大師的作品能夠獲獎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

  宮崎駿不是一個普通的漫畫家和導演,而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動畫大師之一。他的作品充滿了美好的情感、希望和人文關懷的思想。當有些人還認為動畫片是小孩子看的幼稚藝術的時候,宮崎駿卻能像人們證明,動畫片同樣是嚴肅的藝術形式,它是適合所有人的電影。在日本,宮崎駿不遜於任何著名的藝術家,他被譽為“國民動畫家”。如果說80年代之前是手塚治蟲(《鐵臂阿童木》的作者)的時代,在那之後便是宮崎駿時代。

  這一切,都要從1984年的一部電影說起。

成名《風之穀》


  娜烏西卡成為了觀眾最喜歡的女性動畫角色,其魅力經過10多年仍然長盛不衰。而宮崎駿也因為這部電影而成為了有影響力的動畫導演。他作品中重要的“人與自然”這一主題,就是這時奠定的。


  1941年1 月5 日,宮崎駿在東京出生。他在家裏的四個孩子中排行第二。他的童年沒有什麽過多不同之處,唯有對待他很嚴格的母親曾經常年臥床不起。高中時,因為當時放映的《白蛇傳》(日本第一部彩色動畫電影),宮崎駿對動畫製作產生了興趣。1959年他進入東京學習院大學,主修政治經濟學。然而畢業後他卻走上了一條與他的專業截然不同的道路——在東映動畫公司,他成為了一名動畫製作人。在那裏,他結識了後來的合作夥伴高畑勳。六、七十年代的宮崎駿還沒有出名,但是已經顯示出了他的潛力。或許有些人還能記起宮崎駿參與製作的《三千英裏尋母記》(改編自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和《阿爾卑斯山的少女海蒂》(改編自斯比麗夫人的《海蒂》),這兩部作品都在國內放映過。



風之穀的娜烏西卡:愛蟲的公主,代表健康與希望的少女


  1982年,宮崎駿在德間書店的雜誌Animage上開始連載漫畫《風之穀》。1984年,宮崎駿和高畑勳合作把這部作品搬上了銀幕。電影《風之穀》(風の穀のナウシカ)講述了一個虛構的故事:巨大的工業文明毀於一旦,1000年之後,地球上充滿了能致人於死地的汙染和可怕的巨蟲(稱為“王蟲”)。有一個偏僻的小國坐落於風之穀——少數幾個沒有汙染的綠洲。小國的公主娜烏西卡勇敢而善良。她是家裏唯一健康活下來的孩子,善於使用滑翔機禦風而行,有點“大逆不道”的和王蟲接近。為了保衛風之穀不被汙染,她勇敢地麵對那個爾虞我詐的世界,用充滿愛的純潔心靈發現了這世界的守護者與破壞者的真正秘密。娜烏西卡這個名字來自於《奧德賽》,她是宮崎駿塑造的代表勇敢、健康和希望的象征。

  娜烏西卡成為了觀眾最喜歡的女性動畫角色,其魅力經過10多年仍然長盛不衰。而宮崎駿也因為這部電影而成為了有影響力的動畫導演。他作品中重要的“人與自然”這一主題,就是這時奠定的。

  值得一提的是,宮崎駿用了13年才把漫畫版《風之穀》畫完,這部漫畫對人類、自然、文明、衝突、生命及其存續等主題進行了比電影版《風之穀》更深的探討,可以說是宮崎駿本人的思想發展曆程,它被稱為史詩般的作品,是經典中的經典。

明亮的眼睛、閃爍的燈光/地球旋轉/載著你/載著必定相會的我們

——《天空之城》主題歌


飛行石的秘密·吉卜力誕生


  1985年,宮崎駿和高畑勳一起創辦了一個動畫製作單位,即後來著名的吉卜力工作室(Studio Ghibli)。Ghibli是地中海附近的一種旋風的名字。這個規模不大的工作室擁有最好的製作人員,但是財力並不雄厚,甚至有點反商業化。吉卜力平均一年也製作不出一部動畫電影,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反商業化的群體卻能取得商業上的成功——每一部電影的票房收入都足以讓任何電影公司嫉妒。


天空之城:女主角希達(左)。宮崎駿的大多數作品都以女性作為主角。


  1986年,吉卜力推出了成立以來的第一部電影《天空之城》(天空の城ラピユタ)。影片圍繞有魔力的飛行石展開,主角是在礦山工作的男孩派舒和從天而降的少女希達。他們為了讓和飛行石相關聯的浮島勒普泰島(典出斯威夫特的《格列佛遊記》)避免被壞人利用,而展開了一次冒險。女主角希達的台詞令人深思:“我終於明白勒普泰滅亡的原因了:……盡管有可怕的武器,有很多很多的機器人,但是,離開泥土它就活不成了。這些,難道你都不知道嗎?”擁有毀滅世界能力的浮島最終被人們拋棄,然而總是有人想找到它、利用它控製世界。這是一部節奏明快,色彩鮮豔的作品。盡管很有點娛樂片的味道(如果你要入門,這部影片確實是首選),然而同樣具有思想的深度。

是你說的/人都不同/是你教我成長的感動/閉上眼睛隨著你/飛向天空

——範曉萱,《豆豆龍》


最愛鄰家的龍貓


  有一種神奇的小精靈,它在林間小徑播下樹種,它在月光下吹著奧卡利那笛。然而隻有心地純潔的孩子才能看見它。這就是1988年的《龍貓》(となりのトト口)。在影片中,姐妹兩人不用語言就能夠和龍貓溝通。妹妹為了去見生病住院的母親而在鄉間迷路,而龍貓最終幫助他們見到了媽媽。龍貓看起來有點像貓和熊的混合體,它是最受大人孩子歡迎的動畫角色之一。《龍貓》是宮崎駿作品中最溫馨感人的一部,適合全家人一起觀看,也許它能喚起你封塵已久的童心。孩子們與胖胖的龍貓在夏夜裏種橡樹,站在陀螺上飛過田野,一定會有溫柔的涼風隨行吧,啊,那是一個美夢嗎?



鄰家的龍貓:隻有心地純潔的孩子才能看見它。



  很有趣的是,國內很多人盡管沒有看過《龍貓》,卻聽過它的主題歌。沒錯,範曉萱早期的作品《豆豆龍》(專輯《小魔女的魔法書》)就是翻唱《龍貓》的主題歌《我的鄰居龍貓》。這可見宮崎駿作品的影響力之大。



能看到海的小鎮




魔女宅急便:友情的溫暖和成長


  當小魔女成長到13歲的時候,必須帶著一隻黑貓和掃帚出外修行一年。1989年攝製的《魔女宅急便》(魔女の宅急便,意為魔女的特快專遞)的主人公琪琪也不能例外。她來到一個海邊的小鎮,寄宿在好心人的家中,以“魔女的特快專遞”(就是騎掃帚飛行替別人送郵包)謀生。一個人獨自在陌生的城市謀生總會遇到挫折,琪琪因此暫時失去了飛行的能力。隻有在朋友友情的溫暖下,琪琪才能恢複自信,重新飛上藍天。盡管騎掃帚飛行的場麵相當令人賞心悅目,這部影片中更重要的是“成長”,是友情的力量。

  如果說《天空之城》是男孩子冒險的影片,《龍貓》是全家人喜愛的作品,那麽《魔女宅急便》就是關於女孩子成長的電影。女性觀眾或許更能體會到其中的滋味。




啊,亞得裏亞的藍色天空



紅豬:生著一張豬臉的波哥正是步入中年的宮崎駿的寫照


  “我寧肯當一隻豬也不願加入法西斯!”《紅豬》(紅の豚,1992)的故事發生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意大利。羅素·波哥(意大利語“紅豬”的譯音)過去是王牌飛行員,現在以追捕亞得裏亞海上的空中強盜為生。然而誰也不知道他的本來麵容——因為他對自己下了一個詛咒,變成了一張豬臉。

  這部影片被認為是宮崎駿“自傳式”的作品。生著一張豬臉的波哥正是步入中年的宮崎駿的寫照。宮崎駿喜歡飛行、喜歡意大利、喜歡豬(!),這幾樣元素全都體現在了影片之中。

  宮崎駿曾經說過,進入中年,你就會變成一隻豬。然而在影片的結尾,波哥終於領悟到人性的真諦,從而變回了人的模樣——有人說,假如能看到那張臉的話,恐怕就是宮崎駿本人的臉。


一起活下去吧!


  從《風之穀》開始,宮崎駿就一直思考著人與自然的關係問題。1995年,他開始製作一部籌劃已久的電影,其內容正是為了表現人與自然的衝突,這就是著名的《幽靈公主》(もののけ姬)。故事發生在日本的室町時代(公元14世紀到16世紀)。在那個動蕩的時代,人們隨意開采自然資源,對環境造成了相當大的破壞,人與自然界的各種神靈的矛盾也就此產生(這是日本一種泛神論觀點,即萬物都有對應的神靈掌管)。人類要生存就要砍伐森林,而森林的消失令動物無棲身之處。少年阿席達卡為了尋求破除自身咒語的方法而來到日本西部,卻意外地卷入了這一場兩敗俱傷的戰爭。他與被犬神撫養長大的人類少女小珊(人稱“幽靈公主”)結識。這部影片同時也是一個“少女愛的物語”。小珊到底應該屬於人類還是自然?人與自然的衝突究竟如何才能化解?宮崎駿感到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影片以掌管萬物生命的麒麟獸之死換來自然環境的恢複作為結局。小珊對阿席達卡說:“我喜歡你,但是我無法原諒人類。”她得到的回答是:“沒關係,一起活下去吧!”既然沒有解決的辦法,也隻能繼續共存下去。




幽靈公主:在人與自然的衝突之間。


我把這部影片獻給曾經和即將10歲的人

——宮崎駿


複出·殘花舊枝頭重放




千與千尋:不可思議小鎮的冒險


  《幽靈公主》帶來了近200億日元的票房收入,然而宮崎駿付出的心血也是巨大的:計劃中的電影比最終放映的長了一倍;宮崎駿親自作畫,甚至一度手臂受傷。對於一個年近60歲的人來說,這確實是一個極限。《幽靈公主》公映後,宮崎駿曾公開表示退休,不再製作大型的動畫電影。

  在沉寂了兩年多之後,1999年底突然爆出了一條驚人的消息:宮崎駿複出,他將製作一部名為《千與千尋》的電影。這部電影自然受到觀眾的極大關注。經過一年半的製作,影片於2001年7月推出。

  《千與千尋》的故事發生在現代,卻是一個帶有幻想色彩的作品。十歲的荻野千尋和父母在搬家過程中誤入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小鎮。在那裏,千尋的父母誤食了給神吃的食物而變成了豬。千尋被少年小白所救,在鎮上的澡堂做工,但是她的名字被澡堂的主人湯婆婆奪走,隻剩下“千”一個字。如果忘記自己本來的名字,千尋就永遠無法回到正常的世界;如果不及時救出父母,他們就會被吃掉。麵對這些從未遇到過的困難,千尋從內心深處爆發出了“生命的力量”,最終拯救了朋友和父母,離開了這個幻境。


千與千尋:千尋(“千”)與小白(右)在一起。小白告訴千尋不能忘記自己的名字,否則永遠無法回到人類的世界。影片中小白的真實身份是一條白龍


  千尋是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女孩,她與《風之穀》中的娜烏西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千尋虛弱、從未遇到過危險,對外界一副冷漠、毫不關心的神情。然而,在困境中,她卻能顯示出令人驚歎的勇氣和毅力。這不是尋常意義上的冒險,而是一次心靈的冒險。宮崎駿認為,現代的兒童受到了太好的照顧,反而喪失了最珍貴的本能。這部影片就是反映了千尋的這種成長的過程。

  在電影製作的尾聲,宮崎駿去神社求簽,簽上寫著“殘花舊枝頭重放”。不是殘花重放,而是宮崎駿又一次巨大的成功。到今年2月底《千與千尋》的票房收入達到近300億日元,繼《幽靈公主》之後再次創下日本國內票房的紀錄。柏林電影節把最高榮譽授予了這部影片,這不僅僅是對宮崎駿的肯定,也是對動畫片地位的肯定。柏林電影節被譽為“藝術電影的天堂”,但是它從來不關注票房。一部不把商業化放在第一位的影片反而在藝術和商業上都取得了驚人的成功,讓人不得不佩服宮崎駿的過人之處。

  愛、童年、青春、友情、成長、夢幻、勇氣、純真,這就是宮崎駿作品的主題。


  有些美好的事物永遠也無法用文字完全表達,宮崎駿的作品也是這樣。愛、童年、青春、友情、成長、夢幻、勇氣、純真,這就是宮崎駿作品的主題,當然不僅僅是這些。從中你也會一同分擔創造者的苦痛和迷惘,與他一同思考。

  誰說動畫是幼稚的藝術形式?誰說動畫徘徊在主流文化之外?但願《千與千尋》的獲獎能改變一些人的偏見。或許這真的是宮崎駿退休前最後一部作品,然而對於中國觀眾來說,迄今還不能在電影院中看到任何一部宮崎駿的作品,這才是真正的遺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