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文采笛樂】 牧民揚鞭姑蘇行 難忘笛曲老三篇

(2023-10-06 13:14:41) 下一個

金秋十月,風和日麗,令人神情氣爽。不由想起了七十年代風靡樂壇笛子曲。當時除了樣板戲和一些革命歌曲,器樂曲少得可憐。這幾首新創作的笛子獨奏曲耳目一新,成了舞台演出和廣播節目中的常客。笛聲悠揚,激情歲月,遍布城鄉各個角落,給人印象深刻,留下了時代的印記。

從創作水平演奏技法藝術上看,這三首笛子曲都是接地氣的原創,表現南北民間生活,唱出了時代的風貌,各有韻味特色,民族風格鮮明,為大眾喜聞樂見。因此後來除去時代的烙印,時光流逝,淘沙留金,被保留進入中國笛子十大金曲之列。在笛友中又被戲稱笛曲的“老三篇”,是廣大笛子愛好者的必修曲目,因風格突出,技法豐富,難度屬中高階,得下點功夫才能吹好。一般遇到笛手就可以點看他會不會這三首,能吹下來的笛藝就應該不錯了。

這些年在城裏有幸分別貼過這老三篇,雖然吹錄得很粗糙,毛病多多,過節了新瓶老酒裝起來懷舊回放湊個熱鬧吧。再次感謝當年曾給這幾首曲子製做美帖的藍海石、小聲音、邇東、紅塵和朗誦的清月曉歌和邇東各位才子才女的精彩合作。雖然舊帖大都掉鏈了,但情誼盡在心,難忘老三篇。祝新老朋友中秋快樂,闔家安康~~~

(附笛曲簡介)

姑蘇行

《姑蘇行》是笛子演奏家江先渭於1962年創作的一首笛子曲,采用昆曲音調,具有江南風味。樂曲典雅舒泰,表現了古城蘇州(古稱姑蘇)的秀麗風光和人們遊覽時的愉悅心情。寧靜的引子,是一幅晨霧依稀、樓台亭閣、小橋流水誘人畫麵。抒情的行板,使遊人盡情的觀賞精巧秀麗的姑蘇園林。中段是熱情的小快板,遊人嬉戲,情溢於外。接著再現主題,在壓縮的音調中,更感旋律婉轉動聽,使人久久沉浸在美景中,流連忘返,令人尋味。此曲韻味深長,發揮了曲笛音色柔美,寬厚而圓潤的特征,再結合南派笛子常用的顫音、迭音、贈音、打音等技巧,使樂曲表現更加細膩動人完美。

(本曲采用俞遜發演奏版)

牧民新歌

《牧民新歌》是著名笛子演奏家簡廣易的代表作品,創作於1966年,於1973年在廣播電台播出後而廣為人知。作品以內蒙古伊克昭盟民歌作為素材,展現出草原風光和牧場上生機勃勃的景象,表現了新時期牧民的精神風貌。《牧民新歌》吸收了多種演奏技巧,既有北方梆笛高亢明亮、靈活爽朗的風格,又兼有南方曲笛圓潤含蓄、抒情柔美的特點,是笛子演奏史上的一大創新。成為惟一被選入聯合國科教文音樂教材的笛子曲。

樂曲的引子,描繪了寬廣遼闊的大草原,藍天白雲下,牛羊成群……短暫的離調,使動人的引子又增添了迷人的韻味。第一段抒情的慢板,內蒙民歌曲調,傾吐了牧民對新生活的熱愛。第二段在羽調旋律上,再配上活躍的節奏型,描繪出牧民駿馬奔馳的歡樂情景。第三段,節奏放寬,旋律舒展,表達牧民們的衷情歌頌。第四、五段音樂情緒更加高潮,運用了花舌、吐音、飛指等技巧,形象的模擬駿馬的嘶鳴聲。最後,在強烈的節奏音型襯脫下,旋律更加急驟,進一步渲染了草原上人歡馬叫的熱烈氣氛,在高潮中結束了全曲。

揚鞭催馬運糧忙

《揚鞭催馬運糧忙》是笛子演奏家魏顯忠創作於1969年的一首笛子獨奏曲。該曲根據東北民間音樂風格創作,是新派笛子的代表樂曲之一。樂曲熱情明快,以生動樸實的音樂語言,描寫豐收以後的農民駕著滿載糧食的大車,喜氣洋洋地交售公糧的情景。馬蹄擊節,車輪吟唱,快樂的農夫揚鞭催馬,把豐收的喜悅鋪撒在運糧的大道上。

樂曲引子的音樂形象鮮明,伴奏樂隊奏出快速而強烈的奔馳音型,笛子則用顫音奏出長音,緊接著又奏出運用下曆音和頓音的巧妙結合,把運糧車隊來回奔忙,農民趕馬的熱鬧紅火場麵展現出來。第一段是歡樂的小快板,四句體的歌調熱情歡快,對答呼應的短句情趣生動活潑。節奏突然放慢後轉入對比性的中段。舒展而富於歌唱性的主題旋律充滿著喜悅的情緒,抒發了鄉親們歡欣自豪的心情。這一主題在反複時的花簇節奏,使音樂增添了一種樂觀、詼諧的色彩。第三段再現第一段的旋律,但在最後做了充分發展,並加上模仿馬嘶聲,在人歡馬叫的氣氛中結束全曲。

(點擊播放)

姑蘇行 by 北青

牧民新歌 by 北青

揚鞭催馬運糧忙 by 北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