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資料:漢俳詳說

(2007-10-04 06:54:31) 下一個


小資料:漢俳詳說 ,遊子大笑 綜述 ZT
Local Access打往中國電話卡1.3¢/分種
來源: 鳴凡07-10-03 21:43:37 [檔案] [博客] [舊帖] [轉至博客] [給我悄悄話]
   
漢俳詳說
遊子大笑 綜述

漢俳,是中國詩歌百花園中一朵遲開的鮮花。這種借鑒日本俳句格式,以17個漢字分為5、7、5三段節奏寫成的,類似中國古代小令的詩體,是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詩歌界和日本俳句界友好學術交流的成果。
一、定義
漢俳,並非“中國古代的俳句”,而是相對於日本俳句的中國現代俳句,即“中國俳
句”。其比較準確的定義是:漢俳是以中國傳統詩詞(即漢詩)的語言同日本俳句的形式結合的一種新詩體。
二、淵源
如上所述,漢俳是以中國傳統詩詞(即漢詩)的語言,借鑒日本俳句的形式,經中日兩國詩壇文化交流而產生的一種我國現代新詩體。然而日本俳句,則是由我國古賦、俳賦脫胎演變而來。
賦,是我國古代詩歌園地裏的一朵奇葩,它以半文半詩的性質獨步詩壇,成為一種獨立而特異的文學樣式。它開創於荀子,奠基於屈原、宋玉,鼎盛於兩漢。自漢代以來,賦的內函和形式不斷變化,至魏晉六朝時演變為俳賦,至隋唐時則演變為律賦,中唐以後變為文賦,元明之後仍有不少作品;但至清代,則為強弩之末,逐漸失傳。
日本俳句,經中國律賦傳入後,幾經周折,也幾近消亡。在17世紀,經日本“俳聖”鬆尾芭蕉提倡和整理加工,在原日本“俳諧連歌”之首句的基礎上,融入中國古賦、律賦、俳賦的元素,形成一種獨立的、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古體詩歌;19世紀,又經明治時代的日本詩人正剛子規予以革新,形成了日本新派俳句。
由此可見,作為以中國傳統詩詞的語言同日本俳句的形式結合的漢俳,實際上是一種詩歌的回歸、文化的回歸。中日文學研究會名譽會長林林先生說:“古代漢詩是輸出的,現代漢俳是引進後由中國詩人再創造而成的,”叫作“骨肉還家”或“詩歌回娘家”。日本現代俳句協會會長金子兜太說:“1996年中日俳句漢俳交流會……確認漢俳是中國詩歌的一種形式,是獨特的新詩體。”
三、現狀
經中國對外友協和中日友協的共同努力和籌備,中國漢俳學會於2005年3月23日在北京成立。學會名譽會長為著名詩人林林,顧問為陳昊蘇,會長為劉德有、副會長為袁鷹、林岫。屠岸、紀鵬,秘書長為許金平、副秘書長為董振華。
早在1922年周作人率先把日本的俳句介紹到中國,但未引起關注。1980年5月,日本俳人會代表團訪問中國,中日友協顧問、著名詩人趙樸初先生在北京接見日本俳人代表團,並即席寫了一首漢俳贈與日本友人:“綠蔭今雨來,山花枝接海花開,和風起漢俳。”這首漢俳句式為三行十七字,首尾行各五字,正如同中國古詩“五言”和“七言”一樣具有固定格式,區別在於隻論押韻但不拘平仄,自由造句。這首漢俳成為中國漢俳創作的起源。在同年召開的中日詩歌交流會上,趙樸初、鍾敬文、林林、李芒、袁鷹等老詩人各自朗誦了自己創作的漢俳,令人耳目一新。二十五年來,漢俳的創作群體由最初的幾個人發展到今天的幾千人,有多人出版了漢俳集,出現了第一本漢俳學術刊物《漢俳詩人》;中國100名漢俳詩人名單和日本100名漢俳詩人名單於1997年初同時排定;漢俳的發展欣欣向榮,已經進入了成熟階段,在中國詩壇和世界詩壇上,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四、漢俳的體式
  漢俳的體式有兩類,即格律體和自由體。自由體漢俳僅句法和季語應嚴格遵循漢俳規範外,並無律法和韻法要求。這裏著重介紹格律體漢俳。
  (一)句法
 所謂句法就是全詩共有五、七、五三個句子。即第一句五個字,第二句七個字,第三句五個字,這個句法必須嚴格遵守,不可改動。但其句式結構可以靈活。在創意上,第一句要有一個較完整的詩意,第二句有承轉的任務,第三句是結句,一定要收好。即:一起、二承、三和。如果第一句不押韻,第二句押韻,那麽一二兩句是一完整的意思。
  (二)律法
  所謂律法就是按照傳統詩詞的四種格律式來組成句子。即:
  (-)-||(-)-|,(|)|--(|)|-。
  (|)|(-)--||,(-)-(|)||--。
  注:“-”平聲,“|”仄聲,“(|)、(-)”可平可仄。
  這四種句式可以任意使用,五個字的句子,去掉前二字即可。隻要求句子本身符合兩平兩仄相間就行(象傳統詩詞那樣),句與句之間不要求相對相粘。這就給了很大的寬鬆。如趙樸初的:
  綠陰今雨來,
  (|)--|-
  山花枝接海花開,
  --(-)||--
  和風起漢俳。
  --||-。
  三句都是平起式,第二句與第一句不相對,第三句與第二句雖然相粘,但不粘也可以。又如林岫的:
  籬畔舞姿昂,
  (-)||--
  歌詞出自名家手,
  --||--|
  和音久繞梁。
  --||-
  從句式看,符合格律體要求,但不對不粘也可以。
  (三)韻法
  所謂韻法就是押韻的方法。押韻不必太嚴謹,可押寬韻或鄰韻通押,平聲韻和仄聲韻不論。有以下幾種:
  一是句句押韻。如杜宣的:
  日影透窗紗,
  春光先到野人家,
  迎春一樹花。
 “紗”、“家”、“花”為平聲韻,也可以押仄聲韻。
  二是隔句押韻。如羅洛的:
  白雲浮廣宇,
  浩浩無垠任卷舒,
  極目青冥裏。
  “宇”、“裏”相押,為仄聲韻,也可押平韻。
  三是首句不押韻,後兩句押韻,如李芒的:
  玉蘭驚曉夢,
  花似天鵝振羽毛騰。
  老妻憶妙齡。
  “騰”、“齡”是平聲韻,也可押仄聲韻。
  四是押同部異聲韻,仿《西江月》韻式。如趙力的:
  紅裝個個嬌,
  綠茵場上逞英豪,
  射門齊叫“好”!
  “驕”、“豪”為平聲韻,“好”是仄聲韻。也可以先仄後平,如吳瑞鈞的:
  莫道西湖瘦,
  淮左名都景如繡,
  千古可銷愁。
  瘦、繡是仄聲,愁是平聲。
  (四)季語
  所謂季語就是在作品中,要有反映季節時令的詞語。在日本,季語是俳句的特征,分時令、天文、地理、人事、宗教、動植物、花卉、節目等的詞匯,有象征的意味。漢俳對季語不強求,視題材和需要而定。若使用季語,每首用一個就可以了。如:“春在楊柳城”、“星貼山尖夏月斜”、“正是初秋涼爽時”、“冬雪映窗明”等。春夏秋冬是季語,也可用花來表示,如牡丹、荷花、菊花、梅花等;也可用風來表示,如東風、南風、西風、北風等用來表示春夏秋冬。還有些暗示季節的,如:
  “一枝楓葉任飛揚”,表示秋季。
  “家家角黍香”,表示端午等等。
季語一般在遊覽、詠物、抒情等詩中用的較多,在言誌、理趣、調侃等詩中用的較少,但漢俳並不強調用季語。
(五)節奏
所謂節奏就是指作品的韻律感。漢俳可以吟誦,必須講究節奏。會寫古詩詞的人更能體會節奏在詩歌中抑揚頓挫的韻味。漢俳是五言和七言的混合體,其節奏如下:
1.五言句的節奏:
二、三式(一江/春水路)
三、二式(腳下是/浪花)
一、四式(看/煙塵滾滾)
2.七言句的節奏:
二、五式(夜吟/喜對窗前月)
三、四式(太平山/鶯歌燕舞)
四、三式(齊鳴蛙鼓/幾處同)
一、 六式(飛/一片兩片上天)
(六)語言
所謂語言是指作品的內涵載體。可用文言或現代語言,視題材、內容和個人的喜好而定。
最重要的是通順、達意、傳神、精煉、有節奏和聲調美。漢俳的好壞與文字的功力關係重大,而千錘百煉的濃縮功能也很重要。
(七)藝術技巧
所謂藝術技巧就是指作品的創作手法。可以借鑒古典詩詞、小令和現代小詩的藝術技巧
並結合日本俳句令人回味的特點,進行創作,強調意象美、意境美和含蓄美。這三種“美”的解釋如下:
1.意象美:意象包括情和景兩個因素,是在兩者之間相互作用中產生的,是外在的景象
與詩人內在的情思的統一。寫漢俳,經常是又寫景又抒情,並取得情景相融的效果。
2.意境美:意境是指詩人的主觀情意和所抒寫的物境。用明朝朱承爵的話:“作詩之妙
全在意境融徹,出音聲之外,乃得真味。”意境在漢俳中很重要,當然,這種意境是合情合理和符合邏輯的,而不是虛無飄渺和低級趣味的。
3.含蓄美:含蓄之意,蘇東坡有言:“言有盡而意無窮。”而白居易則說:“為詩宜精搜,
不得語剩而智窮,須令語盡而意遠。”含蓄是中國詩歌的風格,漢俳要力爭“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國”,才能引人入勝。
漢俳是一種微型詩體,用來寫景抒情。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身邊的一事一物,都是漢俳的元素。經過詩人的升華、提煉、濃縮,就能寫出優美的漢俳,從而達到謳歌大自然、描繪社會、頌讚人生的目的。
漢俳的同胞詩體-日本俳句的特點之一是與禪宗思想高度統一。禪宗思想從中國傳入日本後,對日本文學特別是俳句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所以日本俳句蘊涵著自然、空靈、清幽、閑寂、凝練、含蓄的禪宗思想,這是值得漢俳創作借鑒的。
五、漢俳的分類
(一)雅俳:
典雅優美現代化的古典五言和七言詩的結合,如《海峽兩岸》:
一江春水路,
兩岸桃花相對哭,
鷗鳥落何處。
讀來與餘光中那首《鄉愁》有同工異曲之處,意境幽美,動人心扉。
(二)俗俳:也就是通俗平易、口語化,如同中國的民歌,比如《人生》:
白紙印八字,
頁頁人生如旅,
敢闖路就直。
我們常說八字天生成,但敢闖的人不信命運,敢問路在何處。
(三)諧俳:風趣、活潑、詼諧,這與中國的歌謠同出一轍,比如《乞丐》:
口叼“555”,
伸出手板要資助,
乞丐不知足。
把乞丐的形象表現得真實,這是香港的特色。
(四)諷俳:嘲譏、諷刺。利用漢俳來表達,同樣收到一定的效果,比如《蜜語》:
蜜語一籮籮,
苦口良藥常缺貨,
今朝無華佗。
把甜言蜜語描寫得很貼切。
(六)散俳:自由抒發現代式小散文詩,比如《琴手》:
自從那一夜,
彈響了你的心弦,
我才算琴手。
放開思維想像的翅膀,琴手能彈心中的弦不是用手,而是用心。
(七)自由體
  自由體,顧名思義,就是非常“自由”。除了五、七、五的句法必須嚴格遵守外,不講平仄,不講押韻。季語可有可無,如劉征的:
  遊艇泛如萍,
  風聲雨聲拍照聲,
  燈光一灣明。
  這首詩隻是押平韻,不講平仄。又如公木的:
  戀人出嫁了,
  做丈夫的不是我,
  該抽棵煙吧。
這首詩既不講平仄也不押韻。看來,漢俳將逐漸走向格律體和自由體共同發展。
(八)漢歌(現已正式更名為“短歌”)
  漢歌在日本叫連歌或和歌。它是在漢俳五七五三句後麵又加了兩個七字句,便成了五七五七七的句式,這樣便增加了詩的容量。其律法、韻法與漢俳同。押平韻、押仄韻都可以,要以作品的整體效果而定。不同的是後麵的兩個七字句有的作者用了對仗,當然不對仗也可以,不過用對仗可以充分展現作者的才氣,增加作品的藝術含量。如林岫的《嘉陵江放歌》:
  南山秋雁過,
  一棹煙去破碧波,
  客子意如何?
  酒入豪腸吟膽壯,
  幾重山水幾重歌。
  這首詩押平聲韻,尾二句未對仗。 另如李芒的《丁香》:
  馥鬱濃春色,
  繁英卻似含悲側。
  紫雲空漠漠。
  稼豔無須媲牡丹,
  清奇應詡迎詩客。
  這首詩押仄聲韻,尾二句對仗。
  六、漢俳的創作
  漢俳已經定型,若用格律體裁,應遵守其句法、律法、韻法,不可違式。自由體雖然不講平仄,也可不押韻,但句法不可變。
  由於漢俳體式較小,最好一景一詠,一情一抒,一事一議,有道是愈小愈難寫。內容、語言應高度凝煉。結構要嚴謹,章法要分明,要有精品意識。如林岫的《詠箭》:
  百步可穿楊,
  最怕飛來冷不防,
  奇禍起蕭牆。
  這首詩律法、韻法規範,章法嚴謹,形象鮮明,語言流暢,感情濃烈,有著深厚的內涵和時代氣息,讀後令人深思。
七、漢俳作品選
趙樸初:
綠蔭新雨來,
山花枝接海花開,
和風起漢俳。

林林《牡丹》
膽識冠群芳,
因抗女皇貶洛陽,
國色更增香。
劉德有:
寧住稻田間,
啼鳥鳴蛙螢作伴,
佳句湧如泉。

江宏真:
茉莉香正濃,
榕蓋秋蟲沐蟾宮,
星漢尚朦朧。

廖赤陽:
彼岸花正紅,
鬆風秋蟬名月起,
隔海照西東。

伍光芹:
看盡杜鵑花。
不因隔海望天涯,
東西都是家。

旭宇《讀李清照詞》
小窗敲夜雨,
殘燭冥冥燃盡愁,
清晨淚不收。

井出敬二(日本駐中國公使)
再有一千年,
賞花同在玉淵潭,
梅花櫻花豔。

《水鄉》
一路水月光,
小船兒搖出水巷,
有櫓聲回響。

《春》
夢裏花落紅,
莫不是那小桃紅,
昨夜來過了。

《寫作》
用鋼筆挖掘,
體內一個個太陽,
把黑夜照亮。
《黃昏》
金毛的猛獸,
關在黃昏的後園,
越過了欄杆。

《鄰家有女初長成》
鄰家的花香,
引來成群的蝴蝶,
我趕也難趕。

《桌子上的蘋果》
蘋果在桌上,
像個漁夫在撒網,
散發出清香。

《雪痕》
太陽出來了,
一隻隻雪鳥留下,
潮濕的印爪。

《日子》
我呆在這裏,
削鉛筆削落滿地,
瑣屑的日子。

《太陽》
心中有太陽,
靈魂世界被照亮,
我迷失方向。

《顏》
縐紋鏡中現,
人老珠黃不值錢,
自重勿丟臉 。

《應酬》
盛夏苦迎春,
早晚酬酢累倒人,
奔波也夠蠢。

《黃昏》
斜陽照孤影,
素箋無墨早斷情,
獨酌心清靜。
《夢》
夢中現慈顏,
歲月留痕鬢飄霜,
母子難會麵。

《愛情》
總是有理由,
相信愛情似清風,
男女受左右。

《求財》
求菩薩保佑,
無知信徒跪又拜,
財神何處有。

《鼓聲》
音波盈喜氣,
老死棄骨撕厚皮,
鼓響牛魂泣。

《別緒》
烈日炙花顏,
落瓣暗泣哀離愁,
浪跡天涯遠。

《襌》
更殘夜冷清,
行住坐臥苦參襌,
悟夢幻泡影。

《相思》

夜半傳私語,
凝神恐驚枕畔人,
焚香逐夢魂。
 

銀線送佳音,
寒風呼嘯猶覺春,
脈脈情意深。
 

風雨襲良辰,
紙上征戰又思君,
何苦夢相侵。


飛雪寄幽魂 ,
淡淡相思傳遊神,
淚雨還紛紛!


多少相思語,
總赴夢裏訴衷情,
醒來心如冰。


星夜聞私語,
凝眸繡床枕還涼,
佳人簾猶香。


燭光照寢房,
床頭百合獨自芳,
花紅更牽腸。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