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蔡逸儒 中美台關係盤整待變
(2007-09-05 23:35:22)
下一個
中美台關係盤整待變
● 蔡逸儒
說台灣政治難搞、兩岸關係複雜、中美台三邊互動糾葛,絕非無據。離台、返台不過一個星期,雖不能說是世事已非,但確實又發生了許多問題。忙啊!
陳水扁出訪歸來,繼續對美嗆聲,一再暢言正名、入聯、公投,擺明硬幹到底,要向不可能挑戰;而民進黨內部也通過了所謂的“正常國家決議文”,雖然不敢正式碰觸中國的底線,更動國家領土、名號,但也決定棄民國年號改用公元紀年。
華府則已由副國務卿內格羅蓬特表態,反對台獨,明言台灣此舉涉及改變台海現況,未來美國是否痛下重手有待觀察。至於中國大陸方麵,台灣媒體報道,胡錦濤已然在內部講話表明,解放軍的責任就是防止台獨,台灣公投已然觸及北京《反分裂國家法》底線,必要時中國或有軍事威懾行動。
正往壞方向發展
這正和筆者日前和多國駐台灣外交官員所說,以及為本報所撰文章所提警告內容一致。看來中美台三方現在都已無轉寰空間,民進黨要繼續挑釁,國民黨同樣參與飆車,台灣內部已然沒有製衡力量,美國的警告至少到目前都未能發生效應,中國的自我節製沒有作用,兩岸三邊關係正在以自由落體的方式向下墜落。
大家都陷入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以及懦夫遊戲(chicken game)的兩難困境,空口說白話(empty talks)的空言警告已然無用,情勢仍在往壞的方向發展,最後如何全身而退已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此,筆者還是不禁要問,是誰非要把局麵搞到今天這個雙輸、三輸的局麵?還真是老話一句,陳水扁(民進黨)玩火,台灣民眾陪著玩命。
8月30日,白宮國家安全會議亞洲部門資深主任韋德寧公開表示,不管台灣或中華民國都不是個國家,而且預告在澳洲亞太經合高峰會上,布什總統一定會和胡錦濤討論此一議題,美國已然對台痛下重手,但事情恐怕未必就此打住。美國這次是把藍綠的入聯公投提案一起罵了進去,台灣內部也產生嚴重反應。呂秀蓮說事態嚴重,呼籲藍綠各退一步;胡誌強也警告,美方對台保證可能生變,大家要審慎因應;但兩大陣營的候選人則還是大打泥巴仗,馬英九說是民進黨惡搞的結果,這才導致美國表態傷害到台灣人民的尊嚴;而謝長廷則說,美國認知台灣現狀未定。
真不知有些人是智商不夠,或是能力不足,還在信口開河,胡扯八道。在筆者看來,此事之嚴重性不亞於1971年台灣當年被趕出聯合國,及1979年美國與台灣斷交事件,兩者都對台灣造成了無可彌補的長久傷害。過去,美國雖然不承認中華民國,兩者並無外交關係,但好歹還沒把話挑明了講,從根本上否定中華民國是個國家。如今美國首度出此重話,而且如果這是美國定調後的長期立場,台灣的下場已可預見。
從美國和國際社會的角度來看,既然台灣和中華民國現在都不是個國家,在可預見的將來也無實現的可能,顯然不隻台獨是條死路,就連中華民國也同樣是個死胡同,兩者都沒有出路,那麽台灣的選擇空間其實就已經被壓縮的相當有限了。國際社會現在唯一關心的隻是兩岸關係的和平解決,大家的立場都在往後退卻,至於最後“一國兩製”是否成了台灣可能有的最好選擇,這顯然已非大家關切的重點。這還得了?
被過濾廣告
藍綠都難有轉寰空間
前些天,筆者才和一位歐洲國家朋友討論問題,他就誠懇建議,不要再將心力完全放在這些沒完沒了、爾虞我詐的台灣內政和兩岸關係上麵。他說,大家應該從更宏觀的角度切入,想想十年、十五年後的亞洲、中國大陸及兩岸關係到底會是一個如何的光景,台灣究竟應該何去何從,有何利基、有何缺點,如何克服困難才是重點。他特別指出,企業家如果對未來三、五年的兩岸關係不確定性太高,他們就不會願意來台投資,但政府的政策則必須要有一個更高、更全麵的評估,並以此做為國家的亞太戰略發展籃圖。他想聽聽筆者的看法。
筆者則開玩笑說,給民進黨和陳水扁這幫人惡搞,短期的事已經忙得大家暈頭轉向,明天就快活不下去了,哪還有時間去思考中期的問題。至於長期的問題,反正到時大家都已不在人世,管他去吧。後代的事讓後代人去煩擾,幹嘛老把國脈民生往自己身上背,給累得個半死,還惹人嫌。反正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就隨它去吧。玩笑歸玩笑,盡管陳水扁這幫混人惹出的問題可以說是自取其辱、咎由自取,但大家好歹還是要想想辦法來幫忙解決問題。
眼前藍綠都難有轉寰空間,一種可能是兩方同意同時撤回入聯公投的案子,誰也別想由對方的退卻中撈到政治及選舉的好處;另外一種方法就是發揮阿Q精神,再在文字上動點手腳,把公投題目改得麵目全非,不具意義,以拆除即將引爆的炸彈;最壞的做法則是,陳水扁等人還要逆向操作,非要玩個過癮不可,要把義和團精神發揚到最高境界,反正縮頭也是一刀,伸頭也是一刀,早死早超生,倒也未嚐不可。外交部長黃誌芳不是說過,不做美國的龜兒子嗎?隻是不知如此硬搞下去,到時候恐怕連要求當龜兒子而不可得,隻有當龜孫子的份了。
至於短、中、長期的發展戰略,以及未來的亞洲局勢等相關問題,看來筆者隻好挪到以後再談了。
·作者是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大陸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