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緯冰兒

在北半球度過的13年,最欣賞的是斯坎締維亞人對任何事的一絲不苟,和那美麗的皚皚白雪.
正文

補胎記

(2007-11-08 23:44:00) 下一個

    上中學的時候,記得不少同學是騎自行車上學的。雖然借別人的自行車學過幾次,卻從來沒有真正學會過,直到和BF在海邊小屋度假,閑來無事,又想晚上串小巷,觀街景,戲海潮,用一輛閑置的老爺破自行車被逼著"上了梁山"。這也是我每每被同事朋友BF眾人"戲弄"的"笑料"之一,從自行車大國來的居然不會騎自行車!原因很簡單,一是家住鬧市,父母擔心不安全,二來,家到學校隻有10分鍾的腳程,第三個是主要原因,在那每個銅板都要辦著花的年代,能省的自行車當然就靠了邊。

    另外一件事我從小就比較耿耿於懷的是,無論我如何拿多少100分,都換不來機會放學後和朋友跳皮筋,或參加學校的運動隊。小孩子哪有會沒有玩性?不讓我玩,那就"曲線救國"--為學校出黑板報,這樣就被容許放學後留在學校,當然辦完公事,是一定會趁機多玩一會兒的。沒有想到的是,這黑板報一出,就一路從小學出到了大學畢業,學工學農時,為了辦報不但不用去農田,下車間,還可以吃小灶,睡軟鋪,連帶還喜歡上了書法,繪畫。這是歧路之話。

    等兒子出生後,迫不及待將自己小時候的夢栽在了兒子身上。從蹣跚開始走路,自行車的尺寸也是一路跟飆。三歲就拖上滑雪道。至於各種籃球,棒球,足球隊什麽的,隻要有機會,都去加塞,試一試,如有住期運動夏令營,也不放過。

    看著兒子漸漸結實的二角,三角肌,和看球,打球時的專注,令我自豪。兒子也調侃地說不知自己的體育細胞從何而來

    兩兒的自行車技更是不賴。45歲起,就被帶著郊遊,經常一騎就是一,兩個小時。8歲開始騎26"的山地車,現在還能玩一些小花樣,越障礙。讓我現在想想還心有餘悸的最壯之舉是9歲那年,被帶上位於賓州的POCONO山。冬天這裏是滑雪勝地,夏天就變成了坐纜車觀光的景點。兩兒愣是騎著車,從雪道上“衝”下來的。“輝煌”的“戰果”便是,裸露的小腿上縱橫交錯的被荊棘“刻”下的觸目驚心的血痕。

    搬來彎曲後,見識了這裏的兩大奇景異觀,一是兒子的學校,學生都是在室外的石凳石椅上吃飯,一年四季,風雨無阻;二是上學,放學時的浩浩蕩蕩的騎車大軍,堪與國內的騎車一景相篦美。這讓我們習慣了大餐廳,黃校車的東部人,著實很花了一番工夫來適應。


    正琢磨著讓兒子還學點技工活,這機會就來了。

    上星期五真是禍不單行,一個兒子的胎癟了,另一個的車幹脆就丟了。

    這裏先說治癟胎的故事,丟車的故事待另篇敘來。

    由來感覺換癟胎應該是一件不難的活計,可是實在沒有做過,容易的也變得很難。好在信息時代,網上古狗一下,真的還勾出了一堆的如何換癟胎的錄像。好,說幹就幹,讓兒子卸下垂頭喪氣的漏胎,買來新胎,先打一點點的氣,找準筏門洞,塞進外胎,再固定上鋼圈,用螺絲刀,將邊邊掖掖好,裝上車架,打足氣。

     好了,不難耶。兒子第一次做,挺高興。

     星期一下午回來,又拖回了垂頭喪氣的癟胎,居然還是同一隻新胎,見了鬼了,這輛車用了有6年了,好好的。雖然搬來彎曲現在利用率才高一點,那也不至於連續兩天續著要換胎吧,一定是哪兒不對勁。吃完晚飯,卸下癟胎,直衝自行車行,無奈,卻吃了閉門羹。想起沃爾瑪好象有服務部,而且很晚關門。進得門來,被告知,墨GG吃午飯去了。有晤搞錯,現在是8PM砹。可也奈何不得,等唄。好不容易盼星星,盼月亮,墨GG 午飯終於搞掂,將癟卸下一看,內胎上兩小洞。一拍腦門,想起來了,定是螺絲刀幹的好事,兒子在用它掖邊邊的時候,它乘機“咬”了內胎兩口。當然被墨GG 一陣取笑,再被告知要用塑料工具。到底墨GG高手,三下五除二,就解決,打足氣。

    回到家,卻塞不進滿胎,原來被兩片刹車葉擋住,還好,這不難。和兒子一起,放氣,裝胎,再重新打氣。 

    星期二下午回來,又,又,又拖回了垂頭喪氣的癟,居,居,居然還是同一隻新胎,真,真,真見了鬼了。而且,這次的癟慘不忍睹,整個的內胎纏綿在換檔的葉片上,末端被硬生生地扯在氣閥上。這次是連胎也卸不下來了。還好,有了昨天的經曆,知道墨GG一定會幫忙解決的,所以,心還是滿篤定的。進了沃爾瑪,墨 GG(不是昨天的那個)正要去吃午飯。咳,怎麽就不長記性呐,還來的還是同一時間,活該,再等唄。閑著也難受,就趁機褒起電話粥,消磨時間。墨 GG心眼不錯,這邊相,電話粥還沒褒熱,墨 GG就已經惦記著可憐見的癟了。得,到底,還是高手了得,和昨天一樣的程序,治好了癟,裝上車架。不過人家是先鬆開兩片刹車葉片,清清鬆鬆地塞進後胎的。另外,還將老化了的刹車葉片換好。然後,一針見血道來,這次的起因,還是我們的錯,昨晚,放氣,又打氣,氣打得太足啦。試想打氣時,溫度60F,故兒子早上騎車去學校,當然沒事啦。可是下午,80F,胎裏的膨脹了的氣,便將內胎撐破啦。

    原來,在彎曲打氣,是要流一手的。哇,這末著,就學了無數招。同時,DIY的自信心也敲得碎碎。



版權所有! 未經博主允許請勿轉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