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頭疼的十字軍
(2007-09-04 10:10:56)
下一個
這兩天一直嚼著後牙根在逼自己讀完Crusades,已經有點不耐煩,想把書扔到窗外。
這本書是在英國有名的“書鎮”Hay On Wye 買到的。這個鎮據稱是世界最大的二手書鎮,全鎮不過2000多居民,二手書店有三十多家,據資料講每天鎮上擺出銷售的二手書超過百萬本。
更有意思的是書鎮竟然藏在威爾士的深山裏。
和太太在網上查到此處後,與一個周末開車直接殺奔威爾士,勁頭十足。開了四個小時車,經過威爾士的山野丘陵,在最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一頭撞進書鎮。想象裏書鎮應該人潮熙攘,但我們麵前的卻是“這裏的黎明靜悄悄”,不能說黎明了,但看看表確實是上午11點。我們來早了。
全鎮第一家二手書店1965年在破落的Hay Castle開業,而店主在領導全鎮以發展二手書市場為致富門路成功後,按捺不住成就感公開宣布自己為本鎮的“King”,而加冕典禮就在他的書店裏,也就是全鎮最高處的破城堡。意想不到的是英國的女王承認他的地位,當然作為對帶領全鎮致富的模範的獎勵,又嘉獎給他大英榮譽爵士的封號。鎮上每條小街,每個拐角都能看到書店。
我們作的準備是看十家書店,從上午11點至下午16點,抬著酸疼得脖子,坐在小鎮咖啡店裏決定啟程返回倫敦時,我們不過才看了六家!
我是書店比較不歡迎的那一類消費者,也就是在進書店時就刻意回避店主熱情的眼光,而後找到曆史一欄書就坐在那裏開始享受的一類。但是連續在六家書店重複這個過程,對於我的脖子與耐心都成了一種考驗,沒別的原因,累啊!
最終我挑選的書裏,就有這本十字軍史。之所以肯為它付錢,一方麵是因為我確實缺少一本專門講述這段曆史的書,而另一方麵原因則是原價20英鎊的書在這裏隻賣6英鎊(當然是二手了)。
讀書對我來講是體會到益處的,除了可以學到知識者這一實際但又冠冕堂皇的理由外,還有兩方麵的好處:第一我隻看英文的書,就是怕自己的英文水平或者退步或者止步,第二就是我睡覺前的習慣,如果心情情緒不穩定我會睡不著,於是睡前讀幾頁書就成了“習慣”。至於白天讀書,我還是發現比較耽誤事情,一旦是迷住的我肯定會堂而皇之的耽誤其它事情,似乎讀書這個借口是可以掩蓋自己的懈怠的。
曆史的事件對我是很有吸引力的,尤其是古文明史,歐洲中世紀史的部分。過去對於十字軍的了解都是從其它曆史書籍中側麵了解的,這次能夠有這本我很滿意,並且是很鄭重翻開扉頁開始這一過程。那是前一個周末的事情了。經過一周,現在我已經有點想把書扔掉了。
誠然,不同的作者或者曆史學家對於同一曆史時期甚至同一曆史事件會有不同的看法,然而史實應該差距不大,除非一個是紀實,一個是科幻。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剛讀完一本 Talisman-Sacred Cities,Sacred Faith,主要講述的是由聖經舊約時期開始,到羅馬滅亡,而後十字軍時期,Knights Templar的盛衰,最後到法國大革命,北美的獨立,Freemason的勢力。對於基督教天主教的起源及發展,乃至羅馬教廷借宗教名義所進行的一係列迫害,都有很詳盡的研究。(我讀這本書的心得看來還要再寫一篇了)。
正因為前麵看過這段曆史,並且不隻一本書,所以我對宗教裁判所可以說是恨之入骨。然後新買來的這本十字軍史竟然有了宗教裁判所是中世紀最仁慈的審判和刑法的結論!真該扔了它!
的確,如果沒有達芬奇密碼這本小說,可能我還不會對宗教/聖殿騎士團/Freemason有那麽大的興趣,然而開始注意多看這些部分的曆史後,可以說是感覺觸目驚心。尤其是所看的都是曆史研究類的書籍,而不是小說,這就讓人更加感覺到那種真實與沉重。(看來這部分也要再寫一篇了)。
這些曆史並沒有結束,不但沒有結束,經過七八個世紀的時空,它延續到了現在。如果你是在英國倫敦,那你就生活在它的氛圍裏;而如果你在紐約或者華盛頓,那你就該知道是它締造了這兩座城市,並且毫不掩飾的立碑紀念。現在的世界運行秩序裏,這股潛在的力量有著想象不到的巨大!
而這本十字軍史竟然就能有這樣的結論,就是要扔了它!在我看完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