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墨農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居者有其屋 - 對住房的一些想法

(2018-08-25 19:43:45) 下一個

“居者有其屋, 耕者有其田.” 一個社會隻有大部分人能安居樂業,社會才能安定。 如果人們連個安居之所都難以得到, 怎麽能靜下來工作生活? 如果人們整天愁房子,精神麵貌會是怎樣的?

 

國內房價飛漲, 年青人, 尤其大城市的年青人買不起房。 不敢結婚, 不敢要孩子。 今年五月份回國時, 火車上碰到一群北京做科研的年輕人, 大多有碩士或以上學位。 但一提起買房,大多是一聲歎息。 中國有多少個家庭, 有多少套房子?因為據說有很多空置房。 不合理,也浪費。 讓大部分人能買得起自己的住房, 很難嗎?

 

應該有許多國家的成功經驗可以借簽。 比如新加坡。 今天超過80%的新加坡居民,居住在公房裏。新加坡政府利用公積金製度,成功地幫助了幾乎所有有努力工作意向的居民都能夠“居者有其屋”,而不論他的收入高低。

 

居者有其屋,第一次聽到這個說法是八十年代初, 上大學的時候。 我們的一位教授是j新加坡華僑,闊別幾十年後回新加坡探親,回來給我們介紹 ‘居者有其屋’的概念,應該在新加坡很受歡迎。組屋是由新加坡建屋發展局承擔建築的公共房屋,為大部分新加坡人的住所。新加坡的組屋製度,始於1960年,當時,新加坡剛剛從英殖民統治下脫離,成立自治機構,整個社會發展比較落後,政府財力有限,民眾住房條件比較差。李光耀當時提出的口號是,要實現新加坡人“居者有其屋”。另外據說德國住房方麵做的也比較好。

 

住房是基本生活保障。大部分人能安居樂業,社會才會祥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墨農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又馨' 的評論 : 謝謝來訪。 有餘錢的時候才投資,可房子對大部分人來說是必需品, 不是投資。美國和中國國情不一樣,社會製度就不一樣。 跟風之前應該先做研究。 中國之前是公費醫療,許多其它國家也還是公費醫療。可中國也是跟風成了現在的樣子? 中國要有真正的發展。 找出自己的優勢所在,找出可能的經濟增長點,然後充分發展。 大餅油條的生意也要讓別人做? 讓別人賺錢?
又馨 回複 悄悄話 我相信剛開始房地產的時候,還有“安居樂業”的初衷,後來就越來越變成投資的概念了。這股風潮最初應該還是從美國起源的。這二三十年來,房產比黃金還有力量,比股市還使人放心。不光是老百姓拿它當積蓄,管事的人們也都拿它當過趁風船。現在也許有些人想半真半假地管了,但一是時潮太強,二是經濟上大家都憋著,沒有比房產更好的財富積累與疏通渠道,總之難以得力有效控製。與房市相關已經鬧過一次信用危機了,不知以後會鑽空子的人還能整出什麽幺蛾子來。往下看,也許貨幣越輕,房產越重的現象會更嚴重。
登錄後才可評論.